“如果谁能打破新车韦小立领衔的局面,我觉得小米是有可能的。”
最近聊起小米造车,一位业内朋友直言。
虽然这位朋友从很多角度分析过,但我对这个结论始终持谨慎态度:毕竟小米起步晚,朋友多,对手太强。
在小米正式宣布造车的前五十天,新智家写道:“小米,也许你可以造车了”;目前,距离小米正式公布该车已经过去了50天。
从纵向来看竞争,联想到小米近期在汽车产业链上的一系列投资动作,或许已经成为重新审视这个“秀塞”的新节点。
如你所知,小米制造汽车
从过去在汽车产业链的频繁举措来看,小米对智能汽车的野心显而易见。
据不完全统计,8年来,包括雷军个人、小米科技、顺为资本在内,已有超过40家企业投资整车、上下游供应链、出行。
在宣布造车后的两个月里,小米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
例如,领先国内市场的激光雷达制造商沃赛投资了智能驾驶技术和产品供应商穆宗科技。
其中,小米、高灵、美团于6月8日联合领投D轮融资,总投资超过3亿美元;6月3日,参与穆宗科技1.9亿美元D轮投资——这是小米宣布造车以来首次投资汽车领域。
然而,就像小米之前的风格一样——除了一些字面上的公告,小米并没有发布更多关于这些投资的信息。
针对这两笔投资,新智家也咨询了很多业内人士。
有些人认为,
小米投资自己汽车的未来。
目前,小米的投资生态链已经完成了整车、零部件、智能驾驶舱、智能网联、汽车销售的闭环。这些前瞻性的布局,都在小米的造车项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有人说,
可能和市场环境有关。
2015年前后,市场沉浸在自动驾驶演示带来的喜悦中。随着落地时间的反复跳票,2018年前后,自驾行业遇冷。
“市场环境已经开始回暖,尤其是像lidar这样火热的细分赛道。小米这样的公司没有理由手握大量资金不去投资。相当于变成了荣耀和荣耀,也不会伤害小米。”
毕竟在小米生态链的近千家企业中,很多都与小米的实际业务没有很强的关联。
但在新智家看来,这可能是小米补齐了自己短板的一个信号。
拆解智能汽车的几大部件。
首先,电动车的三大核心部件在国内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小米的供应链整合能力自然不言而喻。
此外,在智能体验方面,客舱一直是小米布局汽车的重点和优势,实现了客舱与其智能硬件的联动。
此前,小米已经通过萧艾帮助奔驰MBUX人机交互系统、威马EX5车型、一汽奔腾T77米粉定制车型控制智能家居。小米手机可以起到小鹏和比亚迪车钥匙的作用;小米手表还支持蔚来相关机型的智能控制。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智能硬件是小米的核心优势——与用户生活结合最紧密,能够清晰了解用户的日常习惯和生活规律,便于收集海量真实用户数据,打造个性化定制驾驶体验。
同时,在手机方面,小米在Android的基础上开发了MIUI操作系统。或许这种成功经验也可以复制到汽车上,开发出适合汽车的“MIUI系统”。
相比之下,小米在舱外(自动驾驶)的积累略弱。
虽然有相关专利,包括定速巡航、车辆控制、辅助驾驶、驾驶安全、停车信息预测等。,这些专利更注重功能上的提升,在自动驾驶上真正的技术实力可能还要等待时间来验证。
对于目前的自动驾驶来说,最关键的是软件系统和硬件传感器,尤其是激光雷达。通过与何塞科技和穆宗科技的紧密联系,小米或许能在这里少踩几个坑。
除了密集的投资动作,小米也为新品的诞生做了各种准备。
在做出造车决策的过程中,小米在75天内进行了85次拜访,与200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进行了沟通,召开了4次内部管理层讨论和2次正式董事会。
虽然没有透露造车计划的更多细节,但雷军对此充满信心。“对于小米汽车来说,首战是决战。今天的小米有超过1万人的研发团队,研发支出1340亿,手机和汽车在技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三年后,小米汽车绝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小米造车你不知道的事
众所周知,雷军是小米汽车公司的CEO。
但新智家了解到,小米造车的项目在2020年已经进入实质性规划阶段,发起人是王川和黎万强。
王川主要负责执行层面,全面了解智能汽车行业,会见汽车行业人才,充分调研造车技术和工厂。
黎万强不仅负责老线营销,即品牌营销,还负责外部融资和政府关系。
在很多小米一线产品经理眼里,王川是小米最能平衡产品定义、工程实现、渠道营销三位一体的超级牛人之一。黎万强是小米品牌营销的灵魂。
同时,小米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营销能力也不容小觑;另外,小米在手机市场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小米汽车有天然的流量。
不过,除了上面提到的自动驾驶可能存在的不足,小米造车可能还会遇到其他挑战。
关于品牌建设
稍微关注一下小米就会发现,其手机业务正在全面冲击高端市场,去年发布了两款高端机型。
智能手机行业相关人士向新智家透露,虽然小米在2020年做了很大努力,但华为在高端国产手机市场的统治力依然很强,小米在高端品牌层面的认可度不高,尤其是政企高端客户市场。
现阶段,对高端市场的冲击可能是小米更核心的东西,但长期以来的“性价比”标签可能会延缓进度,甚至可能延续到汽车产品。
一方面是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是品牌特色。
比如特斯拉,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动辅助驾驶;国内三大新势力最大的亮点是蔚来换电、理想增程和小鹏智能。
对于正在从0到1造车的小米来说,要想在狼群包围的市场上有所作为,品牌建设应该更加谨慎。
关于制造
纵观整个行业,互联网造车可以分为两大模式:自建工厂;贴牌生产。
不同于消费电子产品,汽车的产业链复杂而冗长,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同时,完全自主造车需要重资产投入。
对于小米来说,与主机厂的深度合作可能是最理想的方式。
不过,目前JAC、吉利、SAIC、BAIC等主机厂已经与企业达成相关合作,小米的选择范围可能会进一步缩小。
关于人员配置
基于最后一个原因,小米的高端手机业务自然需要人员。
不过,有消息人士向新智家透露,
造车项目已经很普及了,比手机更有吸引力。过去很多人愿意一起工作。
如果太多人涌向造车项目,原本想专注高端市场的手机业务很容易失败。“如果造车项目真的实施,内部会担心基本盘不够稳定,”该人士称。
而且小米的造芯思路还在,多线并行容易分散注意力。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智能汽车,圈内对相关人才的争夺也愈演愈烈。目前小米还没有透露造车子公司高级管理员的信息。
不需要太担心资金问题。雷军已经承诺在智能电动车上一期投入100亿,10年投入100亿美元。
新智家了解到,很多主流VCS一听说小米要造车,都愿意立刻跟进,估值100亿美元。
值得期待的小米汽车
1860年前,一艘装载900门大炮和战斧的毛利船在新西兰以东的岛屿登陆。
随后,对岛上的Moriori人进行了大屠杀,幸存者被驱赶为奴隶。
要知道,毛利人也是强大的波利尼西亚雄鹰,而这一次,与好斗的毛利人相比,他们严重退化了。
历史和商业从来都是惊人的相似,有着相同的规律。头部的骑行者在四处飙车,筑墙,为即将到来的智能车大战积蓄能量。
毕竟三五年后,小米、百度等跨界玩家的首款汽车产品将如期而至,甚至掀起巨浪。
我真的不排除小米打造革命性产品的可能。
在朋友的这句话里,我能感受到他对小米汽车的期待。
这里的期待可能不仅仅来自于小米的汽车产品,更来自于因为小米的存在而更加精彩的汽车圈——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市场的活力将被进一步激发。
无论在穆宗和何塞投资的目的是什么,可以预见的是,小米后期还会投资很多汽车相关的企业。
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市场会给出答案。
现在,让我们继续向前看。
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环保人士表示,除非强制汽车制造商销售电动汽车的法规收紧,否则欧洲各地的电池工厂在2030年前都面临闲置的风险。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世界首个电动摩托艇锦标赛赛事将于2023年启动。该系列赛事的名称将定名为“E1”,在6月8日组织方公布了赛事电动摩托艇RaceBird的新设计。
1900/1/1 0:00:00作者编辑部6月7日,一台蓝色的雪铁龙全新旗舰车型凡尔赛C5X量产车,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6月9日,自适应计算领导者赛灵思(XilinxInc)宣布推出VersalAIEdge系列,旨在从边缘到终端都实现AI创新。
1900/1/1 0:00:00作者张坤6月3日,李俊峰早早出门,他今天要参与一场汽车行业碳中和话题的讨论。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意大利豪华汽车制造商法拉利已经任命BenedettoVigna为其新任首席执行官,因此填补了六个月以来的最高职位空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