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去年6月10日,特斯拉超越丰田,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车企。很多人解读为: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另一个时代的诞生。
或许事实并非如此:如今的传统主机厂正以电气化为盾,以智能化为矛,开启一条广阔的变革之路。
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但也不能完全推翻它。所有与未来科技相关的车企都应该被给予希望。
借此,新智家推出“传统主机厂大转型”专题,穿越各种繁杂零散的信息,聚焦传统车企改革之路。
本文是新智家“传统主机厂大改造”系列文章之首,主角是SAIC。
传统主机厂的转型似乎越来越迫切。
据媒体统计,今年前20天,通过发布新Logo传递转型信号的车企不下4家,国内的比亚迪、吉利,国外的起亚、通用。
此外,虽然品牌符号并未进行实质性调整,但大众汽车也在今年的愚人节开了一个“正式更名”的玩笑——大众美国公司在官网简短发布声明,宣布公司名称“美国大众”将改为“美国大众”。
有趣的是,两个月后,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之一SAIC真的打了一架。
近日,SAIC发布了全新的Logo和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并表示要转型为“以用户为导向的高科技公司”。今天,我们对话SAIC董事长陈虹、总裁王晓秋、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祖思杰,探讨SAIC种种转型动作背后的思想。
以用户为中心,改成to C。
据媒体报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罗兰·贝格等数据显示,2014年90后占汽车消费市场的17%,2016年这一比例提升至25%。截至2019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42.4%。用户年轻化正在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趋势之一。
对于这种市场趋势的变化,王晓秋持有类似的观点:
目前购车主力已经变成85后、90后,首次购车用户也开始逐渐变成95后。
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分层化,对应的是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
SAIC反映,虽然起步早,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投入大,但相比之下,仍然缺乏对市场和用户需求变化的研究。
以五菱宏MINI为例。王晓秋承认,工程团队很难想象制造一辆续航里程只有180公里的汽车。虽然集团中心的团队每天都在谈用户需求,但是没有一个工程师或者产品经理敢说一辆续航里程180公里的电动汽车一个月能创下4万台的订单销量。
五菱洪光的团队在柳州这样的四线城市,离目标消费者更近,对周边用户更了解。正是这种来自消费者生活环境的体验,让五菱的团队可以从用户短途出行的使用场景来定义和设计产品。
同时,由于消费群体的分层,用户需求也在逐渐多元化,这意味着产品必然会变得多元化、细分化。
为此,SAIC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陈虹提到,R-car的独立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把R-mark分开,这样可以针对更细分的用户群”。
他认为20万以上的车市场空间巨大,基本没有细分,尤其是新能源车市场。
R车和智机针对性不同,更能抓住市场先机:R标基本定位科学时尚,价格在20-30万之间;智记定位高端奢侈品,价格30多万;至于荣威,独立前属于R品牌,走的是国潮路线。从这个角度来看,SAIC似乎有一个建立品牌差异化优势的清晰计划。
此外,在市场越来越细分,营销需求越来越精准的同时,基于传统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的触达机制和营销模式也在逐渐失效。
SAIC意识到,在这个变化的趋势中,自己的技术优势已经无法转化为市场优势,主机厂也必须在销售端和宣传端加快To C能力的建设,让产品有效、直接的到达客户端。
《2021麦肯锡汽车消费者洞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咨询、订购、售后等各个沟通环节,25%-40%的消费者更愿意与车企直接沟通。
销售端“OEM-经销商-消费者”的B2B模式急需改变。
但在SAIC的考虑中,B2B模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完全剥离经销商的角色,而是要考虑如何和经销商一起做To C。
意识到这一点后,SAIC正在加速转型,试图从营销端推动整个商业模式、组织架构、运营机制的变革,让SAIC真正转向以用户为中心。
电动与智能联网技术构筑新赛道
"以电气和智能网络连接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构筑一条新的轨道."—— SAIC将对这一技术趋势变化的思考融入到了新Logo的设计理念中。
在祖思杰的介绍中,SAIC新旧Logo的变化,其实可以概括为“从蓝色方向盘到蓝色星球”的演变:在图案变化方面,“过去我们的Logo里有方向盘,现在去掉了方向盘,因为以后开车可能用不到了”,这凸显了SAIC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关注;标志设计理念中的“蓝色星球,冉冉升起的太阳”代表了SAIC对新能源领域的重视,“期待为这颗蓝色星球带来更加环保和智能的未来”。
事实上,早在2014年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浪潮渐起的时候,SAIC就已经落后于棋局第一子。
当年8月,陈虹董事长意识到SAIC必须抓住新能源、互联网等技术和市场趋势,提出SAIC在技术上要“不是行业的跟随者,而是行业的引领者”。
目前,SAIC在智能网联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超级矩阵,包括零束、钟海婷、何洁等子公司。,触角已经延伸到软件、高精地图、氢燃料电池等各个核心技术环节。
任何人看到它都会不禁猜测,SAIC正在试图建立一个智能电动汽车的全产业链。
然而,王晓秋说:
一个企业不可能什么都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同时他也强调,“软件能力是全栈解决方案的核心,必须有所作为。
因此,“有所为,有所不为”的SAIC选择了加码软件,实现全球核心软件的自研。它的创建致力于将Android构建到汽车行业中。
王晓秋介绍,SAIC零束SOA软件平台,一方面可以实现车辆软硬件的解耦,将硬件抽象成可调用的公共原子服务,像乐高一样实现软件服务功能的个性化自由组合。另一方面,SOA开发者平台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开发者提供专属的开发工具,拥有大量的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成千上万的用户体验。
祖思杰透露,目前SAIC的SOA平台已经开放了680多个车端服务、980个云服务、260个人工智能框架,并且还在不断迭代。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特斯拉等领先者已经通过Autopilot FSD全自动驾驶选项包、OTA付费升级、高级车联网订阅服务等方式获得现金收益。安信证券(Essence Securities)计算过,特斯拉软件业务之一FSD的累计现金收入已达12.6亿美元。
同时,随着对市场趋势理解的加深,SAIC也在技术创新方面尝试与其用户理念相融合,试图通过真正聚焦用户需求来重塑竞争优势。
新能源方面,SAIC正着力强化新一代电动汽车平台,积极布局电池技术领域,解决电动汽车用户的关键痛点;
在智能网联方面,SAIC打造了软件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网络安全五大中心,有效提升用户数字化体验,打造感知强、粘度高的产品。
“在面对新赛道的过程中,SAIC最大的变化不仅仅是产品技术的变化,更是市场认知和用户思维的变化。”王晓秋说。
行业变革内外组合拳
消费市场的演变以及电气和智能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整个行业的变革。汽车行业的边界已经被打破,新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对SAIC来说,它现在更像是在一个全新的行业里开疆拓土。
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祖思杰表示,SAIC将以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态度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交流。这里的关键一步是拓展新的朋友圈,重塑产业生态。
目前,SAIC正在积极布局下一代锂电池技术,先后参股了QuantumScape、SolidEnergy、陶青等多家固态锂电池厂商。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加速汽车芯片的产业链布局,投资了地平线、黑芝麻、陈静半导体、智芯半导体等十几家芯片设计公司。
其子公司联创电子也在与华为、英伟达、Mobileye、TTTech等合作。,试图打造从感知、决策到执行的系统级解决方案;此外,SAIC还与阿里、OPPO等合作。拓展互联网生态合作,与腾讯在网络信息安全、互联网内容生态等领域展开合作。
在自动驾驶方面,SAIC选择与Momenta合作打造L4自动驾驶技术,成为除创始团队外的最大股东。双方在云管理三个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共同开发智能驾驶算法,共享成果。
对于Robotaxi项目,SAIC寄予厚望。
“成为中国智能驾驶的头部企业是我们的目标。”陈红说。
据介绍,SAIC的Robotaxi将于今年10月上路,计划先登陆沪苏,明年7月1日后进入深市。到2025年,SAIC计划拥有10,000辆Robotaxi车辆的车队,L4 Robotaxi的接管里程将超过100,000公里。
可以看出,对外,SAIC选择了打造产融结合的生态朋友圈。就集团而言,SAIC也在加快改革,拥抱市场。
多年规划布局、根基深厚的SAIC,拥有零束、钟海婷、杰氢、联创电子等众多科技型企业。为了进一步激发其创新动力,SAIC正计划让这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的杰氢科技准备分拆上市,将优先考虑科创板。此外,钟海婷、联创电子等公司也有望在三年内完成分拆上市。
祖思杰认为,此举一方面有助于激发科创公司核心员工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将更好地实现技术延伸,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
对于其他五个软件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网络安全中心,SAIC也打算实行公司化和实体化运营,并推动市场化融资。
在SAIC看来,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可以让技术创新从一开始就植根于市场,帮助其满足真正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至此,SAIC在集团内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业变革组合拳,动作整齐,决心很大。
标签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不遇的巨变,这早已是老生常谈。然而,这种变化最终会如何改变?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和机遇?这恐怕是所有玩家的难题。
SAIC将观察重点放在市场、技术和行业的变化上,具体的转型思路围绕“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试图从用户体验创新的角度推动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变革。王晓秋将这一过程描述为下棋,表明SAIC更强调“在全局中寻找解决方案,在关键点上做出决定”。
作为国内反应迅速的传统汽车厂商之一,可以看出SAIC对自己的“大象转身”之路有着系统的认识。
最终,SAIC能否率先完成华丽转身?让我们拭目以待。
(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编者按:去年6月10日,特斯拉超越丰田,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车企。很多人解读为: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另一个时代的诞生。
或许事实并非如此:如今的传统主机厂正以电气化为盾,以智能化为矛,开启一条广阔的变革之路。
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但也不能完全推翻它。所有与未来科技相关的车企都应该被给予希望。
借此,新智家推出“传统主机厂大转型”专题,穿越各种繁杂零散的信息,聚焦传统车企改革之路。
本文是新智家“传统主机厂大改造”系列文章之首,主角是SAIC。
传统主机厂的转型似乎越来越……矿石紧急。
据媒体统计,今年前20天,通过发布新Logo传递转型信号的车企不下4家,国内的比亚迪、吉利,国外的起亚、通用。
此外,虽然品牌符号并未进行实质性调整,但大众汽车也在今年的愚人节开了一个“正式更名”的玩笑——大众美国公司在官网简短发布声明,宣布公司名称“美国大众”将改为“美国大众”。
有趣的是,两个月后,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之一SAIC真的打了一架。
近日,SAIC发布了全新的Logo和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并表示要转型为“以用户为导向的高科技公司”。今天,我们对话SAIC董事长陈虹、总裁王晓秋、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祖思杰,探讨SAIC种种转型动作背后的思想。
以用户为中心,改成to C。
据媒体报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罗兰·贝格等数据显示,2014年90后占汽车消费市场的17%,2016年这一比例提升至25%。截至2019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42.4%。用户年轻化正在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趋势之一。
对于这种市场趋势的变化,王晓秋持有类似的观点:
目前购车主力已经变成85后、90后,首次购车用户也开始逐渐变成95后。
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分层化,对应的是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
SAIC反映,虽然起步早,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投入大,但相比之下,仍然缺乏对市场和用户需求变化的研究。
以五菱宏MINI为例。王晓秋承认,工程团队很难想象制造一辆续航里程只有180公里的汽车。虽然集团中心的团队每天都在谈用户需求,但是没有一个工程师或者产品经理敢说一辆续航里程180公里的电动汽车一个月能创下4万台的订单销量。
五菱洪光的团队在柳州这样的四线城市,离目标消费者更近,对周边用户更了解。正是这种来自消费者生活环境的体验,让五菱的团队可以从用户短途出行的使用场景来定义和设计产品。
同时,由于消费群体的分层,用户需求也在逐渐多元化,这意味着产品必然会变得多元化、细分化。
为此,SAIC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陈虹提到,R-car的独立是一种新的尝试。“我们把R-mark分开,这样可以针对更细分的用户群”。
他认为20万以上的车市场空间巨大,基本没有细分,尤其是新能源车市场。
R车和智机针对性不同,更能抓住市场先机:R标基本定位科学时尚,价格在20-30万之间;智记定位高端奢侈品,价格30多万;至于荣威,独立前属于R品牌,走的是国潮路线。从这个角度来看,SAIC似乎有一个建立品牌差异化优势的清晰计划。
此外,在市场越来越细分,营销需求越来越精准的同时,基于传统电视、报纸、户外广告的触达机制和营销模式也在逐渐失效。
SAIC意识到,在这个变化的趋势中,自己的技术优势已经无法转化为市场优势,主机厂也必须在销售端和宣传端加快To C能力的建设,让产品有效、直接的到达客户端。
《2021麦肯锡汽车消费者洞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咨询、订购、售后等各个沟通环节,25%-40%的消费者更愿意与车企直接沟通。
销售端“OEM-经销商-消费者”的B2B模式急需改变。
但在SAIC的考虑中,B2B模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完全剥离经销商的角色,而是要考虑如何和经销商一起做To C。
意识到这一点后,SAIC正在加速转型,试图从营销端推动整个商业模式、组织架构、运营机制的变革,让SAIC真正转向以用户为中心。
电动与智能联网技术构筑新赛道
"以电气和智能网络连接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构筑一条新的轨道."—— SAIC将对这一技术趋势变化的思考融入到了新Logo的设计理念中。
在祖思杰的介绍中,SAIC新旧Logo的变化,其实可以概括为“从蓝色方向盘到蓝色星球”的演变:在图案变化方面,“过去我们的Logo里有方向盘,现在去掉了方向盘,因为以后开车可能用不到了”,这凸显了SAIC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关注;标志设计理念中的“蓝色星球,冉冉升起的太阳”代表了SAIC对新能源领域的重视,“期待为这颗蓝色星球带来更加环保和智能的未来”。
事实上,早在2014年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浪潮渐起的时候,SAIC就已经落后于棋局第一子。
当年8月,陈虹董事长意识到SAIC必须抓住新能源、互联网等技术和市场趋势,提出SAIC在技术上要“不是行业的跟随者,而是行业的引领者”。
目前,SAIC在智能网联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超级矩阵,包括零束、钟海婷、何洁等子公司。,触角已经延伸到软件、高精地图、氢燃料电池等各个核心技术环节。
任何人看到它都会不禁猜测,SAIC正在试图建立一个智能电动汽车的全产业链。
然而,王晓秋说:
一个企业不可能什么都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同时他也强调,“软件能力是全栈解决方案的核心,必须有所作为。
因此,“有所为,有所不为”的SAIC选择了加码软件,实现全球核心软件的自研。它的创建致力于将Android构建到汽车行业中。
王晓秋介绍,SAIC零束SOA软件平台,一方面可以实现车辆软硬件的解耦,将硬件抽象成可调用的公共原子服务,像乐高一样实现软件服务功能的个性化自由组合。另一方面,SOA开发者平台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开发者提供专属的开发工具,拥有大量的应用软件,为用户提供成千上万的用户体验。
祖思杰透露,目前SAIC的SOA平台已经开放了680多个车端服务、980个云服务、260个人工智能框架,并且还在不断迭代。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特斯拉等领先者已经通过Autopilot FSD全自动驾驶选项包、OTA付费升级、高级车联网订阅服务等方式获得现金收益。安信证券(Essence Securities)计算过,特斯拉软件业务之一FSD的累计现金收入已达12.6亿美元。
同时,随着对市场趋势理解的加深,SAIC也在技术创新方面尝试与其用户理念相融合,试图通过真正聚焦用户需求来重塑竞争优势。
新能源方面,SAIC正着力强化新一代电动汽车平台,积极布局电池技术领域,解决电动汽车用户的关键痛点;
在智能网联方面,SAIC打造了软件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网络安全五大中心,有效提升用户数字化体验,打造感知强、粘度高的产品。
“在面对新赛道的过程中,SAIC最大的变化不仅仅是产品技术的变化,更是市场认知和用户思维的变化。”王晓秋说。
行业变革内外组合拳
消费市场的演变以及电气和智能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整个行业的变革。汽车行业的边界已经被打破,新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对SAIC来说,它现在更像是在一个全新的行业里开疆拓土。
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祖思杰表示,SAIC将以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态度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交流。这里的关键一步是拓展新的朋友圈,重塑产业生态。
目前,SAIC正在积极布局下一代锂电池技术,先后参股了QuantumScape、SolidEnergy、陶青等多家固态锂电池厂商。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加速汽车芯片的产业链布局,投资了地平线、黑芝麻、陈静半导体、智芯半导体等十几家芯片设计公司。
其子公司联创电子也在与华为、英伟达、Mobileye、TTTech等合作。,试图打造从感知、决策到执行的系统级解决方案;此外,SAIC还与阿里、OPPO等合作。拓展互联网生态合作,与腾讯在网络信息安全、互联网内容生态等领域展开合作。
在自动驾驶方面,SAIC选择与Momenta合作打造L4自动驾驶技术,成为除创始团队外的最大股东。双方在云管理三个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共同开发智能驾驶算法,共享成果。
对于Robotaxi项目,SAIC寄予厚望。
“成为中国智能驾驶的头部企业是我们的目标。”陈红说。
据介绍,SAIC的Robotaxi将于今年10月上路,计划先登陆沪苏,明年7月1日后进入深市。到2025年,SAIC计划拥有10,000辆Robotaxi车辆的车队,L4 Robotaxi的接管里程将超过100,000公里。
可以看出,对外,SAIC选择了打造产融结合的生态朋友圈。就集团而言,SAIC也在加快改革,拥抱市场。
多年规划布局、根基深厚的SAIC,拥有零束、钟海婷、杰氢、联创电子等众多科技型企业。为了进一步激发其创新动力,SAIC正计划让这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其中,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的杰氢科技准备分拆上市,将优先考虑科创板。此外,钟海婷、联创电子等公司也有望在三年内完成分拆上市。
祖思杰认为,此举一方面有助于激发科创公司核心员工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将更好地实现技术延伸,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
对于其他五个软件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网络安全中心,SAIC也打算实行公司化和实体化运营,并推动市场化融资。
在SAIC看来,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可以让技术创新从一开始就植根于市场,帮助其满足真正的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至此,SAIC在集团内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业变革组合拳,动作整齐,决心很大。
标签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不遇的巨变,这早已是老生常谈。然而,这种变化最终会如何改变?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和机遇?这恐怕是所有玩家的难题。
SAIC将观察重点放在市场、技术和行业的变化上,具体的转型思路围绕“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试图从用户体验创新的角度推动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变革。王晓秋将这一过程描述为下棋,表明SAIC更强调“在全局中寻找解决方案,在关键点上做出决定”。
作为国内反应迅速的传统汽车厂商之一,可以看出SAIC对自己的“大象转身”之路有着系统的认识。
最终,SAIC能否率先完成华丽转身?让我们拭目以待。
(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6月28日,华丰燃料电池电池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董长征,注册资本45亿日元,经营范围包含:制造燃料电池及零配件;委托加工燃料电池及零配件;
1900/1/1 0:00:00“在宝马集团,可持续发展始于供应商网络。”宝马集团负责采购和供应商网络的董事万德认为。减少碳排放并非一家企业可以独立而为,而是整个供应链、价值链的全面协同努力。
1900/1/1 0:00:00汽车安全不是一蹴而就的,优质的安全配置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还要考虑到用户的真正需求。市面上比较出色的安全配置大都凸显在豪华车的高配版本上,这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1900/1/1 0:00:00日前,广汽集团宣布,旗下首家内部孵化的混合所有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巨湾技研的储能器件与系统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广州黄埔开发区。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推出一种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利用人、动物和物体之间的高层次关联,让机器对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有更直观的感知。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自动驾驶发展技术社区TheAutonomous宣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