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零跑的加速度,朱江明的野心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这一次,零跑车是真的下定决心要改变了。之前我们可能不善言辞,不会和外界过多交流。更多的是闭着脑袋做事。此时此刻,我们想告诉大家我们做了什么。”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这两天,或许是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进入2021年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一天。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好几个月前上海车展的一个面试室。

平心而论,相比、何、李想,三大新势力造车头部梯队创始人朱从品牌创立之初就展现出的气质,更像是一个潜心钻研技术的工程师。

很少走上舞台,站在聚光灯下,分享零跑发展至今的点点滴滴。

“我们不玩概念,也不讲故事。”这是朱为品牌定下的基调,也是他试图创造的与其他新品牌的区别。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但随着整个行业玩法的快速变化,竞争的格局已经越来越清晰,过于低调的做事风格会显得与大部队“脱节”。

所以零跑在成功到一定阶段后,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而朱作为众多人中的“局外人”,凭借过去几年的不断历练,多次带领车企挺过黑暗时刻,意识到“是时候让整个公司进入一个更有想象力的新阶段了”

因此,本次会议命名为“零跑2.0战略”...

零跑加速度

熟悉Zero Run的朋友都知道,借此机会打造这个品牌,是朱2015年在西班牙旅游时的一个想法。他看到很多商家为行人提供电动自行车,但当时国内的市场还是空白,创业的想法就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回国后,我选择了一条难度和技术含量更高的路——进入“智能电动车”领域。

然而,理想的丰满背后是现实感。朱总是笑着遗憾:“造车就像一场长跑,过程一定很漫长。希望有一天零跑能像丰田、大众一样,有几千万辆的销售规模。”

2019年,当零跑刚刚推出略小众定位的纯电动轿跑S01时,整个终端市场的反应,说实话和想象有差距。

但是它并没有消沉,很快推出了第二款A00纯电动车T03。与同级别竞品相比,确实更贵,但用户最终得到的是续航里程更长、智能更好的“精品车”。

从2021年上半年的实际销量来看,朱这次确实下对了注。2021年上半年零跑订单量突破2万单。截至7月1日,2021年上半年零跑订单数量为21515辆,在汽车制造新势力中排名第四。累计交付量21,744辆,连续4个月上涨。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6月,T03单款在新势力单款中排名第三。某种程度上,这款产品也成为了零跑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

今天,在浙江金华工厂的流水线上,一辆涂着樱花粉的T03舒享版新车缓缓驶出。尾标“零跑车”四个大字也预示着这家车企告别了贴牌模式,正式获得整车生产资质。

“金华AI工厂首台整车下线,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正式进入自主生产时代的零跑汽车,填补了制造业的最后一块拼图,形成了智能化、智能化自主链的闭环。”

这是零跑汽车总裁吴保军在工厂下线现场的讲话。而以上的好消息,我更愿意把它当成一个s……ll "开胃菜"因为几个小时后,一个更耗能的惊喜接踵而至。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到2025年,零跑的销售目标是80万辆。为此,我们将继续投资建设计算中心,并在智能领域达到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车联网和电源方面,继续打造核心优势。”

很快,在2.0战略发布会现场,站在舞台中央的朱,面对在场的数百位媒体老师和自己的用户,自信地表达了上述战略目标。

作为背后的支撑,据悉,零跑还将在2025年底前推出8款车型,覆盖35万以内的价格区间,2022年进军海外市场。

在制造端,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制造模式的转变,通过搭建智能制造平台,最终向工业4.0的目标迈进。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在技术布局上,在智能领域,三年内超越特斯拉。为此,算法团队已扩充至100+人,激光雷达方案将于2023年底投产,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将于2024年实现。

Leap AI智能驾驶舱可实现AI情感交互、AI自学习、主动服务功能。Leap Power三电系统,拥有全球首创的可变架构“盘古”油冷电驱动。

NEDC效率88.5%以上,超薄0.2mm高性能硅钢,最大使用寿命100万公里。最大功率110kW的首台国产直驱增程油冷发电机、大功率碳化硅控制器等核心技术,均在三年内实现量产。

显然,无论从技术层面、产品层面还是用户层面,零跑都表明了它希望未来五年有足够的“加速度”。今年第四季度,随着很多人期待的C11正式交付,它将率先打响“第一”。

朱的野心

其实在2.0战略发布会正式召开的前一天,我有幸面对朱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专访。气氛比较轻松,还会回答问题,甚至包括一些和零跑关系不太密切的行业问题。亲身参与,朱最大的感受是的雄心壮志,也随着零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迅速壮大。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我们的目标是交付5万辆,订单可能会多一点。”

首先,当被问及2021年全年的交付目标时,它并没有隐瞒,而是非常坦率地回答了。说实话,看到这个目标后,我能感受到的是他相对的务实。

毕竟今年第四季度,C11可以帮助零跑实现更大的量变。在此之前,依托T03,我们还需要克服芯片荒、电池荒等一系列全行业都需要面对的痛点。

如果最终能够实现5万辆的年交付量,对于这家车企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再者,作为C11的直接竞争产品,特斯拉的国产Model Y标准续航版最近刚刚上市,补贴后的价格达到了27.6万元,可谓性价比优势非常明显。

由此,我问朱,他是否会感受到来自这家美国汽车公司的压力。C11上市后的前景会受到影响吗?最终的答案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我的疑虑。

“首先,在产品力上,Model Y和它的产品是不一样的。但相比之下,C11在做工用料、舒适性配置、NVH性能、智能座舱国产化、智能语音控制能力等方面其实都比前者更胜一筹。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些优势是建立在C11的最高配依然比Model Y的最低配便宜7万元的基础上的。”

< img alt = "零跑汽车,特斯拉,Y型,大众汽车……丰田"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10506305188/9 . jpg "/>

在朱眼里,C11的性价比优势已经是同级中最强的了,他也多次将这款新车称为“全系配”。可以肯定的是,Y型是强,但C11也绝不是弱,愿意接受这样的良性竞争。截至目前,据了解后者的大订单也已超过6000辆,且仍在增长。

或许,正是因为这条“装备齐全”的产品线,一个略显尖锐的问题抛给了朱,“C11能零跑赚钱吗?”

而且他承诺一定有利润。背后的原因更侧重于零跑,实现了从三电技术到自动驾驶芯片的全栈自研。换句话说,零跑通过各种技术创新,改变了成本结构,大大降低了各个环节的制造成本。

“零跑希望打造一款全国人民都买得起的豪华车。”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这是朱对自己产品的愿景。因为他很清楚,只有为人民服务,大家才会买零跑跑车,零跑才能赚更多的钱,才能在行业里获得更多的红利。

在采访的最后,他还解释了为什么Zero Run能坚信自己能在三年内在自动驾驶领域超越特斯拉。

总而言之,依托大华给了它最好的艾R&D团队。“目前所有的人脸识别和车牌识别,在每一场PK赛中都不是第一或者第二。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专注于AI领域,没有一家美国公司能比中国做得更好。“中国更开放,更包容,有更多的数据和更多的需求,所以我相信在智能驾驶方面,未来中国的团队会赢。尤其是在中国特殊道路的环境下,我相信中国人一定会做到最好。”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0

虽然仅从朱的回答来看,并没有更具体的论据来支持零跑“超越”特斯拉,但他既然敢在专访中说出这样的结论,那至少证明了这支造车新势力,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并做好了长期奋战的准备。

采访最终在这样的遐想中结束。众所周知,当他选择上前与朱告别时,他没有想到的是,他选择了以极大的热情再次与我们继续交流,甚至还拿出手机向其余媒体老师展示了下一辆车C01的设计图。

言语和行动之间,除了野心,能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自信和爱。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1

即使你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你依然有勇气选择创业。几年后,朱真的变了。我开始积极融入这个新的未知的“蓝海”。此外,它还创建了一个零运行战略,以成功启动2.0战略。

文章最后还是要用新势力的半年盘点,我喜欢一句话作为总结:“造车如。只要上了台,你的命值多少钱?”

此时此刻,在朱全力以赴的零跑之后,胜利的天平似乎渐渐向他倾斜。“这一次,零跑车是真的下定决心要改变了。之前我们可能不善言辞,不会和外界过多交流。更多的是闭着脑袋做事。此时此刻,我们想告诉大家我们做了什么。”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这两天,或许是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进入2021年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一天。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好几个月前上海车展的一个面试室。

平心而论,相比、何、李想,三大新势力造车头部梯队创始人朱从品牌创立之初就展现出的气质,更像是一个潜心钻研技术的工程师。

很少走上舞台,站在聚光灯下,分享零跑发展的点点滴滴……目前为止。

“我们不玩概念,也不讲故事。”这是朱为品牌定下的基调,也是他试图创造的与其他新品牌的区别。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但随着整个行业玩法的快速变化,竞争的格局已经越来越清晰,过于低调的做事风格会显得与大部队“脱节”。

所以零跑在成功到一定阶段后,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而朱作为众多人中的“局外人”,凭借过去几年的不断历练,多次带领车企挺过黑暗时刻,意识到“是时候让整个公司进入一个更有想象力的新阶段了”

因此,本次会议命名为“零跑2.0战略”...

零跑加速度

熟悉Zero Run的朋友都知道,借此机会打造这个品牌,是朱2015年在西班牙旅游时的一个想法。他看到很多商家为行人提供电动自行车,但当时国内的市场还是空白,创业的想法就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回国后,我选择了一条难度和技术含量更高的路——进入“智能电动车”领域。

然而,理想的丰满背后是现实感。朱总是笑着遗憾:“造车就像一场长跑,过程一定很漫长。希望有一天零跑能像丰田、大众一样,有几千万辆的销售规模。”

2019年,当零跑刚刚推出略小众定位的纯电动轿跑S01时,整个终端市场的反应,说实话和想象有差距。

但是它并没有消沉,很快推出了第二款A00纯电动车T03。与同级别竞品相比,确实更贵,但用户最终得到的是续航里程更长、智能更好的“精品车”。

从2021年上半年的实际销量来看,朱这次确实下对了注。2021年上半年零跑订单量突破2万单。截至7月1日,2021年上半年零跑订单数量为21515辆,在汽车制造新势力中排名第四。累计交付量21,744辆,连续4个月上涨。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6月,T03单款在新势力单款中排名第三。某种程度上,这款产品也成为了零跑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

今天,在浙江金华工厂的流水线上,一辆涂着樱花粉的T03舒享版新车缓缓驶出。尾标“零跑车”四个大字也预示着这家车企告别了贴牌模式,正式获得整车生产资质。

“金华AI工厂首台整车下线,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正式进入自主生产时代的零跑汽车,填补了制造业的最后一块拼图,形成了智能化、智能化自主链的闭环。”

这是零跑汽车总裁吴保军在工厂下线现场的讲话。而以上的好消息,我更愿意把它当做一个小小的“开胃菜”。因为几个小时后,一个更耗能的惊喜接踵而至。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到2025年,零跑的销售目标是80万辆。为此,我们将继续投资建设计算中心,并在智能领域达到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车联网和电源方面,继续打造核心优势。”

很快,在2.0战略发布会现场,站在舞台中央的朱,面对在场的数百位媒体老师和自己的用户,自信地表达了上述战略目标。

作为背后的支撑,据悉,零跑还将在2025年底前推出8款车型,覆盖35万以内的价格区间,2022年进军海外市场。

在制造端,我们将实现转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制造模式,最终通过构建智能制造平台向工业4.0的目标迈进。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在技术布局上,在智能领域,三年内超越特斯拉。为此,算法团队已扩充至100+人,激光雷达方案将于2023年底投产,全场景自动驾驶技术将于2024年实现。

Leap AI智能驾驶舱可实现AI情感交互、AI自学习、主动服务功能。Leap Power三电系统,拥有全球首创的可变架构“盘古”油冷电驱动。

NEDC效率88.5%以上,超薄0.2mm高性能硅钢,最大使用寿命100万公里。最大功率110kW的首台国产直驱增程油冷发电机、大功率碳化硅控制器等核心技术,均在三年内实现量产。

显然,无论从技术层面、产品层面还是用户层面,零跑都表明了它希望未来五年有足够的“加速度”。今年第四季度,随着很多人期待的C11正式交付,它将率先打响“第一”。

朱的野心

其实在2.0战略发布会正式召开的前一天,我有幸面对朱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专访。气氛比较轻松,还会回答问题,甚至包括一些和零跑关系不太密切的行业问题。亲身参与,朱最大的感受是的雄心壮志,也随着零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迅速壮大。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我们的目标是交付5万辆,订单可能会多一点。”

首先,当被问及2021年全年的交付目标时,它并没有隐瞒,而是非常坦率地回答了。说实话,看到这个目标后,我能感受到的是他相对的务实。

毕竟今年第四季度,C11可以帮助零跑实现更大的量变。在此之前,依托T03,我们还需要克服芯片荒、电池荒等一系列全行业都需要面对的痛点。

如果最终能够实现5万辆的年交付量,对于这家车企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再者,作为C11的直接竞争产品,特斯拉的国产Model Y标准续航版最近刚刚上市,补贴后的价格达到了27.6万元,可谓性价比优势非常明显。

由此,我问朱,他是否会感受到来自这家美国汽车公司的压力。C11上市后的前景会受到影响吗?最终的答案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我的疑虑。

“首先,在产品力上,Model Y和它的产品是不一样的。但相比之下,C11在做工用料、舒适性配置、NVH性能、智能座舱国产化、智能语音控制能力等方面其实都比前者更胜一筹。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些优势是建立在C11的最高配依然比Model Y的最低配便宜7万元的基础上的。”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在朱眼里,C11的性价比优势已经是同级中最强的了,他也多次将这款新车称为“全系配”。可以肯定的是,Y型是强,但C11也绝不是弱,愿意接受这样的良性竞争。截至目前,据了解后者的大订单也已超过6000辆,且仍在增长。

或许,正是因为这条“装备齐全”的产品线,一个略显尖锐的问题抛给了朱,“C11能零跑赚钱吗?”

而且他承诺一定有利润。背后的原因更侧重于零跑,实现了从三电技术到自动驾驶芯片的全栈自研。换句话说,零跑通过各种技术创新,改变了成本结构,大大降低了各个环节的制造成本。

“泽……润希望造一款全国人民都买得起的豪华车。"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

这是朱对自己产品的愿景。因为他很清楚,只有为人民服务,大家才会买零跑跑车,零跑才能赚更多的钱,才能在行业里获得更多的红利。

在采访的最后,他还解释了为什么Zero Run能坚信自己能在三年内在自动驾驶领域超越特斯拉。

总而言之,依托大华给了它最好的艾R&D团队。“目前所有的人脸识别和车牌识别,在每一场PK赛中都不是第一或者第二。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专注于AI领域,没有一家美国公司能比中国做得更好。“中国更开放,更包容,有更多的数据和更多的需求,所以我相信在智能驾驶方面,未来中国的团队会赢。尤其是在中国特殊道路的环境下,我相信中国人一定会做到最好。”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0

虽然仅从朱的回答来看,并没有更具体的论据来支持零跑“超越”特斯拉,但他既然敢在专访中说出这样的结论,那至少证明了这支造车新势力,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并做好了长期奋战的准备。

采访最终在这样的遐想中结束。众所周知,当他选择上前与朱告别时,他没有想到的是,他选择了以极大的热情再次与我们继续交流,甚至还拿出手机向其余媒体老师展示了下一辆车C01的设计图。

言语和行动之间,除了野心,能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自信和爱。

Zero-run car, Tesla, Model Y, Volkswagen, Toyota1

即使你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你依然有勇气选择创业。几年后,朱真的变了。我开始积极融入这个新的未知的“蓝海”。此外,它还创建了一个零运行战略,以成功启动2.0战略。

文章最后还是要用新势力的半年盘点,我喜欢一句话作为总结:“造车如。只要上了台,你的命值多少钱?”

此时此刻,在朱全力以赴的零跑之后,胜利的天平似乎渐渐向他倾斜。

标签:零跑汽车特斯拉Model Y大众丰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Stellantis计划2026年前在韩国推6款电动车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7月16日,大型跨国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集团表示,到2026年,该公司将在韩国推出6款电动汽车,以在新兴的韩国电动汽车市场获得份额。

1900/1/1 0:00:00
没等到特斯拉和集度,众泰彻底死了

“ST众泰又发了一份《公司关于重整的风险提示公告》”,就在7月15日晚,一位关注汽车股的朋友发给我这条消息。

1900/1/1 0:00:00
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urora借壳上市 共筹集20亿美元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urora宣布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ReinventTechnologyPartnersY合并上市。

1900/1/1 0:00:00
摩根士丹利:特斯拉很有可能涉足电动飞机领域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Jonas指出,特斯拉可能涉足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领域。

1900/1/1 0:00:00
南洋理工大学将罗望子壳转化为碳纳米片 可用于超级电容器

盖世汽车讯罗望子是一种热带水果,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其外壳往往被当作农业废弃物丢弃。由于罗望子壳很多,在垃圾场占据大量空间。

1900/1/1 0:00:00
部署高功充电 大众/Enel X成立合资公司

日前,我们从海外媒体处获悉,大众集团与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先进能源业务线EnelX宣布签署了一份协议,将新建立一个合资企业,以提升电动汽车在意大利的普及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