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19起兼并购洞悉动力电池供应链“新变”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电气化的强劲浪潮推动了动力电池需求的飙升。2021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约46.39GWh,同比增长177%,上半年全产业链基本满产。

需求激增,供应链安全成为最大挑战。上半年原材料短缺导致的价格上涨继续上演,部分材料短缺导致的蝴蝶效应甚至阻碍了动力电池产能的释放。显然,供应链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但经过几年的行业洗牌,动力电池供应链各环节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头部企业和电池厂深度绑定,企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接下来,行业正在酝酿新一轮的聚合和裂变,强者恒强,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和横向集团化必将成为常态。

基于此,高科锂业梳理了2021年以来19起动力电池产业链及并购案例,涉及金额超60亿元。其中,电池及整车领域有4个案例,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增资入股蓝谷智能布局换电;材料领域案例11起,包括材料企业深度布局、电池企业关键原材料锁定;4在设备领域。

相比2020年17起并发并购,涉及金额超过236亿元。2021年,动力电池产业链的资本发生了显著变化:大规模、大额收购大幅下降,外部资本更加理性。更重要的是,锂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资源得到了上下整合,上下游资源通过入股和增资实现了多元化,尤其是在材料领域。

通过梳理2021年19个动力电池产业链和并购情况,也可以一窥供应链整合的趋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电池企业锁定原材料供应

在巨大的动力电池产能下,原材料正迎来更大的年度需求增量,上游供应链能否跟上动力和电力产能的扩张速度成为关键。可以肯定的是,供应链安全已经成为未来几年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关注的重点。

高科锂电注意到,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亿纬锂能、郭萱、比亚迪、LG化学等电池企业先后通过长期订单、战略入股、收购等方式,绑定上游关键原材料的长期稳定供应。

其中,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正极材料方面形成了“铜、钴、锂、镍资源-碳酸锂/氢氧化锂-正极材料(含前驱体)-回收利用”的闭环产业布局,积极布局正极、隔膜、电解液及添加剂、集流体等上游核心原材料。

年初,亿纬锂能以控股股东18亿元认购华友钴业定增,提前锁定华友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原料及钴资源的稳定供应。7月,亿纬锂能认购金昆仑和大华化工股权添加锂盐,其中大华化工享有大柴旦盐湖采矿权。

此外,郭萱今年还在增加前端原材料和后端电池的回收,如锂矿和锂盐。可以预见,随着动力电池规模的扩大,原材料供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电池企业将意识到原材料稳定供应的重要性,采取多重策略维稳保供。

材料场一体化布局

如果说2021年的涨价潮和缺货潮让动力电池企业清楚地认识到关键原材料的重要性,那么在更大的材料需求下,材料企业对上游原材料进行垂直整合是必然趋势。

降低成本是材料企业的底层逻辑,原材料涨价成为最大障碍。材料企业整合上游原材料是一种趋势。可以预见,接下来谁控制了关键的上游资源,谁就有望在下一轮市场竞争中胜出。

比如在阴极领域,阴极材料产业链长。从最上游的原生矿(硫化矿、红土镍矿)-镍中间体(高冰镍、MHP) -前驱体-阴极材料,技术壁垒不高,国内参与者也很多。

强化资源属性、降低成本成为正极材料企业的突围路径,主流正极材料企业加快对前驱体、锂盐等上游原料的整合布局。

如华友钴业5月13.5亿收购巴莫科技,同时获得巴莫科技26.4%股权对应的投票权,实现对巴莫科技的控股;白蓉科技参与合隆科技的定增,绑定镍钴原料如MSP、MHP、钴合金、氢氧化镍、氢氧化钴,以及加工原料。

不仅是华友钴业,还有包括梅格、杉杉股份、白蓉科技、厦钨等物资公司。都延伸了上游前体和锂、镍、钴等矿产资源的分布,可以稳定资源供应,平抑原材料价格波动。

在阳极领域,包括普泰莱、杉杉股份在内的阳极公司,包括翔凤华、星城石墨、金凯新能源等,加快了上游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原料针状焦的供应,前道工序阳极材料的造粒,中间环节的石墨化,碳化涂层到阳极材料的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如普泰莱5月份收到1.365亿元的茚地洛尔,后者拿下负极材料、隔膜、粉体材料的粘结剂产品,与普泰莱控股的乳源东阳荧光树脂生产的PVDF一起,形成对公司涂层材料粘结剂的补充。

设备的“上升”和“下降”

动力电池大规模产能考验了设备企业的交货速度和产能供给。如何保证手中产品批次的稳定和顺利交付,成为装备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与上一轮降成本压力相比,2021年以来,新一轮设备增长向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产品质量要求倾斜。如何通过装备技术的迭代创新,实现生产线的模块化、智能化、数字化,以充分赋能客户,是对装备企业创新性、协调性、适应性的考验。

对于装备企业来说,向上,要加快锂电池装备的横向整合和纵向延伸;向下,将引入与电池合作关系的深度绑定和升级,投资动力电池企业。

例如,当代Amperex Technology股份有限公司去年以25亿元收购Pioneer Intelligence,并设立证券基金投资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上市企业。今年,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又相继投资了星云、萌腾智能,并增加了更多的智能制造和光存储及充电检测。

与此同时,锂电池头部设备企业的生产线整合力度加大,这比其核心主设备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更为深刻。更重要的是,通过并购或横向研发拓展全线业务,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全线解决方案的附加值。

例如,5月份,大族科技投资灵鸽科技成为第二大股东,借力其创新技术丰富其新能源产品线,完善其在新能源行业的布局。此前,科恒收购浩能科技后,于去年将商水智能纳入体系,整合前一阶段的设备资源。

BYD强劲的电气化浪潮推动动力电池需求飙升。2021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约46.39GWh,同比增长177%,上半年全产业链基本满产。

需求激增,供应链安全成为最大挑战。上半年原材料短缺导致的价格上涨继续上演,部分材料短缺导致的蝴蝶效应甚至阻碍了动力电池产能的释放。显然,供应链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但经过几年的行业洗牌,动力电池供应链各环节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头部企业和电池厂深度绑定,企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接下来,行业正在酝酿新一轮的聚合和裂变,强者恒强,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和横向集团化必将成为常态。

基于此,高科锂业梳理了2021年以来19起动力电池产业链及并购案例,涉及金额超60亿元。其中,电池及整车领域有4个案例,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增资入股蓝谷智能布局换电;材料领域案例11起,包括材料企业深度布局、电池企业关键原材料锁定;4在设备领域。

相比2020年17起并发并购,涉及金额超过236亿元。2021年,动力电池产业链的资本发生了显著变化:大规模、大额收购大幅下降,外部资本更加理性。更重要的是,锂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资源得到了上下整合,上下游资源通过入股和增资实现了多元化,尤其是在材料领域。

通过梳理2021年19个动力电池产业链和并购情况,也可以一窥供应链整合的趋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电池企业锁定原材料供应

在巨大的动力电池产能下,原材料正迎来更大的年度需求增量,上游供应链能否跟上动力和电力产能的扩张速度成为关键。可以肯定的是,供应链安全已经成为未来几年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关注的重点。

高科锂电注意到,包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亿纬锂能、郭萱、比亚迪、LG化学等电池企业先后通过长期订单、战略入股、收购等方式,绑定上游关键原材料的长期稳定供应。

其中,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正极材料方面形成了“铜、钴、锂、镍资源-碳酸锂/氢氧化锂-正极材料(含前驱体)-回收利用”的闭环产业布局,积极布局正极、隔膜、电解液及添加剂、集流体等上游核心原材料。

年初,亿纬锂能以控股股东18亿元认购华友钴业定增,提前锁定华友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原料及钴资源的稳定供应。7月,亿纬锂能认购金昆仑和大华化工股权添加锂盐,其中大华化工享有大柴旦盐湖采矿权。

此外,郭萱今年还在增加前端原材料和后端电池的回收,如锂矿和锂盐。可以预见,随着动力电池规模的扩大,原材料供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电池企业将意识到原材料稳定供应的重要性,采取多重策略维稳保供。

材料场一体化布局

如果说2021年的涨价潮和缺货潮让动力电池企业清楚地认识到关键原材料的重要性,那么在更大的材料需求下,材料企业对上游原材料进行垂直整合是必然趋势。

降低成本是材料企业的底层逻辑,原材料涨价成为最大障碍。材料企业整合上游原材料是一种趋势。可以预见,接下来谁控制了关键的上游资源,谁就有望在下一轮市场竞争中胜出。

比如在阴极领域,阴极材料产业链长。从最上游的原生矿(硫化矿、红土镍矿)-镍中间体(高冰镍、MHP) -前驱体-阴极材料,技术壁垒不高,国内参与者也很多。

强化资源属性、降低成本成为正极材料企业的突围路径,主流正极材料企业加快对前驱体、锂盐等上游原料的整合布局。

如华友钴业5月13.5亿收购巴莫科技,同时获得巴莫科技26.4%股权对应的投票权,实现对巴莫科技的控股;白蓉科技参与合隆科技的定增,绑定镍钴原料如MSP、MHP、钴合金、氢氧化镍、氢氧化钴,以及加工原料。

不仅是华友钴业,还有包括梅格、杉杉股份、白蓉科技、厦钨等物资公司。都延伸了上游前体和锂、镍、钴等矿产资源的分布,可以稳定资源供应,平抑原材料价格波动。

在阳极领域,包括普泰莱、杉杉股份在内的阳极公司,包括翔凤华、星城石墨、金凯新能源等,加快了上游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原料针状焦的供应,前道工序阳极材料的造粒,中间环节的石墨化,碳化涂层到阳极材料的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如普泰莱5月份收到1.365亿元的茚地洛尔,后者拿下负极材料、隔膜、粉体材料的粘结剂产品,与普泰莱控股的乳源东阳荧光树脂生产的PVDF一起,形成对公司涂层材料粘结剂的补充。

设备的“上升”和“下降”

动力电池大规模产能考验了设备企业的交货速度和产能供给。如何保证手中产品批次的稳定和顺利交付,成为装备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与上一轮降成本压力相比,2021年以来,新一轮设备增长向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产品质量要求倾斜。如何通过装备技术的迭代创新,实现生产线的模块化、智能化、数字化,以充分赋能客户,是对装备企业创新性、协调性、适应性的考验。

对于装备企业来说,向上,要加快锂电池装备的横向整合和纵向延伸;向下,将引入与电池合作关系的深度绑定和升级,投资动力电池企业。

例如,当代Amperex Technology股份有限公司去年以25亿元收购Pioneer Intelligence,并设立证券基金投资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上市企业。今年,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又相继投资了星云、萌腾智能,并增加了更多的智能制造和光存储及充电检测。

与此同时,锂电池头部设备企业的生产线整合力度加大,这比其核心主设备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更为深刻。更重要的是,通过并购或横向研发拓展全线业务,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全线解决方案的附加值。

例如,5月份,大族科技投资灵鸽科技成为第二大股东,借力其创新技术丰富其新能源产品线,完善其在新能源行业的布局。此前,科恒收购浩能科技后,于去年将商水智能纳入体系,整合前一阶段的设备资源。

BYD

标签:比亚迪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至2030年,梅赛德斯-奔驰或全面实现纯电动化

7月22日晚间,梅赛德斯奔驰正式对外宣布其电动化转型规划,以在条件允许的市场,将做好2030年前实现全面纯电动的充分准备,从而加速迈向零排放及软件驱动的未来。

1900/1/1 0:00:00
正在研究中 广州或增设中小客车“区域号牌”

易车讯近日,广州市政府针对广东省人大代表张弦在今年初建议广深借鉴兄弟城市做法:增设小客车“区域号牌”的建议作出了答复,称暂无足够号牌段支持且汽车快速增长难应对的困难条件下,

1900/1/1 0:00:00
本田思域Type R最新路试谍照 将于2022年正式亮相

易车讯近日,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得了全新本田思域TypeR最新路试谍照,作为车系中的性能旗舰,可能会在2022年正式亮相,动力系统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消息,一种可能是会继续沿用2

1900/1/1 0:00:00
新款宝马X7最新谍照曝光 最快年内亮相/或采用分体式头灯

易车讯近日,我们从相关渠道获得了新款宝马X7最新谍照,该车可能会在今年底到明年初之间亮相,并将于2022年二季度上市,新车最大的亮点是采用更加新潮的外观和内饰设计,

1900/1/1 0:00:00
填补高阶动力空白,长城汽车自主研发3.0T+9AT/9HAT超级动力总成

当前,新能源大行其道,车企把目光都放在电气化上,“纯电肯定是未来的方向,但是整个燃油包括混合动力还会存在很长的时间。”7月22日,长城汽车蜂巢易创传动板块研发副总裁陈晓峰曾表示。

1900/1/1 0:00:00
“电池荒”或猛于“芯荒”,疯狂扩建难解燃眉之急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绩喜人,据中汽协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已达1206万辆,同比增长2015。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