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皆电”的皓影,才不做形式主义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处于汽车行业革命和变革的最前沿,我们始终认为电动化是特斯拉领导下现在乃至未来的发展重点。从政策到市场,从产品到产业,无一例外。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特斯拉和五菱表现出来的疯狂,换算成真正的市场份额,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光鲜。

从主流A级车的细分,到20-30万价位区间被合资中高档车型占据的汽车市场,电动车的影响力实际上并没有大规模扩大。相反,一直被鄙视的混合动力汽车,因为技术水平、消费认知、基础设施设施的限制,充当了新能源发展的先锋。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你说从通用混动到混动(包括延伸混动)的普及,是各大车企完成自身布局,顺应时代规律的无奈之举。但殊不知,当市场逐渐退去那些投机者的时候,新能源市场依然表现出了它的友善,以及本该属于这个时代的发展进程。

就像大家都在问为什么以丰田和本田为首的日系车对电气化这么谨慎。但事实上,在新能源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日系车企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这个时代。比如在过去的一年里,只有日系合资公司广汽本田以锐混家的名义,默默的改造着市场的固有格局。

如今,随着郝颖锐混动e+车型的出现,这种趋势被重新放大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诚然,未来属于EV时代,但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的迭代还是需要一些真正适合发展的新生力量。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被市场看好,就有前途。

时至今日,面对智能化、电动化的时代,虽然新能源汽车的路线分为三种:混合动力(HEV)、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纯电动(BEV)、燃料电池电池(FCV)。但相对于政策推动的电气化进程,业界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应用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在去年底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路线图中,提出2025年混合动力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比例达到50% ~ 60%,2030年达到75% ~ 85%,2035年达到100%。这意味着在当前背景下,大力推行混合技术是消除技术体系边界、解决市场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

据现有统计,2018年至2020年,随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混合动力汽车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全球销量占比已经接近50%。即使在中国,在去年销售的136.7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达到25.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18.4%。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可以看出,从大力建立锐界和混动的家族矩阵,到现在紧紧握住插电式混动技术的到来时间表,广汽本田对即将到来的EV时代,与其说是过于谨慎,不如说是恰好准确把握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能够及时应对时代。

所以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拥抱变化”的主题,彻底渲染了整个中国车市的未来一片蔚蓝。

另一方面,正如广汽本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第一事业本部文案部长兼销售部长天野先生当时所说,“广汽本田首款本田品牌新能源汽车:郝颖锐混动e+将是加速本田电动化梦想落地中国的关键一步。”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在从燃料农业向电气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汽车市场将不再没有迭代的逻辑,合资车企将更加仔细地考虑和衡量当前的发展形势。郝颖锐混动e+为整个主流插电式混动车市场带来了足够的支持,也势必为每一个期望在此安家的后来者拿出一个标准的行业模式。

换句话说,从表面上看,搭载本田品牌最先进的第三代i-MMD PHEV技术的郝颖锐界混动e+进一步放大了锐界混动“卓越电机性能”的技术优势,让纯电驱动覆盖全速行驶场景,让日常纯电出行成为常态,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安静、更强劲的驾驶体验。

事实上,在本田的技术支持下,广汽本田正通过多元化的新能源技术路径,踩准这一特定时期的发展节奏。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通过引入郝颖锐混动e+,广汽本田完成了“HEV+PHEV+EV”全矩阵电动化产品的布局。那么,基于郝颖打造的研发初衷和传承自广汽本田严格的制造体系,即将上场的郝颖锐混动e+,也将为夺回合资混动SUV & lt 25-30万元级别< SUV市场的话语权做出努力。这一次,广汽本田会变得异常坚定,会赢。

用科技为品牌赋能的是广汽本田。

你可以说在政策的引导下,限购城市的市场红利对插电和混动车型的影响会越来越衰减。但我想说的是,失败者的推出,恰恰是为了那些真正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资深玩家,横扫舞台展示实力。当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品牌价值的影响力、产品体验的创新性等一系列因素开始决定插电式混动车市场的高度时,孰优孰劣就一目了然了。

要知道,本田在汽车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上已经深耕了很久。本田从1999年开始推广混动车,到现在已经有20年的技术积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为了满足市场的变化和客户多样化的选择,本田的混动系统已经普及到各个重要车型,从亲民的凌派到高端的NSX都可以看到混动系统的身影。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虽然从数据上看,自i-MMD混动技术引入中国市场以来,到2021年上半年,本田混动车型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50万辆。但是,鉴于广汽本田旗下的第十代雅阁锐界混动、奥德赛锐界混动、郝颖锐界混动、凌派锐界混动都是去年才上市的,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在几乎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市场能够如此青睐本田i-MMD混动技术,仅仅是因为这项技术在行业内的前瞻性范例。

如今,基于成熟的i-MMD混动技术研发的SPORT Hybrid e+系统,承载着独特的技术优势,能够以郝颖的名义再次赋能广汽本田,无疑为整个合资中级SUV阵营带来了新生。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可能有人会认为,在20 ~ 30万元的价格区间,比亚迪唐DM,一汽丰田RAV4房融双擎E+,大众途观L等车型已经在市场上存在了。面对如此复杂的竞争环境,未来广汽本田昊英瑞混动e+的综合实力将受到严峻考验。

但如果从产品本身来看,郝颖锐混动e+所能达到的覆盖全速行驶的纯电动行驶工况,是可以适当贴近真实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的。这样就可以形成与上述插电式SUV相比的差异化优势。

究其原因,从技术源头来说,在高效的第三代i-MMD基础上全方位升级的SPORT HYBRID e+技术,在日常驾驶中基本可以实现纯电动化,带来电动车独有的强劲扭矩和平顺驾驶体验,这在现有的竞技系统中是前所未有的……米(meter的缩写))我想问一下,谁能拿出这样一个收敛的方案,同时解决节能减排的需求和里程焦虑?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此前,郝颖是广汽本田在SUV市场的关键举措。因此,目前通过构建包括锐界混动和锐界混动e+在内的郝颖家族矩阵,广汽本田显然已经做好了向“2025年前在中国投放20款以上电动车”的中期目标冲刺的准备。当然,依靠技术的升级,品牌形象的打造,与消费者的沟通达到新的高度,这样的广汽本田是引领产业创新的又一先锋。处于汽车行业革命和变革的最前沿,我们始终认为电动化是特斯拉领导下现在乃至未来的发展重点。从政策到市场,从产品到产业,无一例外。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特斯拉和五菱表现出来的疯狂,换算成真正的市场份额,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光鲜。

从主流A级车的细分,到20-30万价位区间被合资中高档车型占据的汽车市场,电动车的影响力实际上并没有大规模扩大。相反,一直被鄙视的混合动力汽车,因为技术水平、消费认知、基础设施设施的限制,充当了新能源发展的先锋。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你说从通用混动到混动(包括延伸混动)的普及,是各大车企完成自身布局,顺应时代规律的无奈之举。但殊不知,当市场逐渐退去那些投机者的时候,新能源市场依然表现出了它的友善,以及本该属于这个时代的发展进程。

就像大家都在问为什么以丰田和本田为首的日系车对电气化这么谨慎。但事实上,在新能源产业转型的道路上,日系车企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这个时代。比如在过去的一年里,只有日系合资公司广汽本田以锐混家的名义,默默的改造着市场的固有格局。

如今,随着郝颖锐混动e+车型的出现,这种趋势被重新放大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诚然,未来属于EV时代,但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的迭代还是需要一些真正适合发展的新生力量。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被市场看好,就有前途。

时至今日,面对智能化、电动化的时代,虽然新能源汽车的路线分为三种:混合动力(HEV)、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纯电动(BEV)、燃料电池电池(FCV)。但相对于政策推动的电气化进程,业界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应用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在去年底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路线图中,提出2025年混合动力新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的比例达到50% ~ 60%,2030年达到75% ~ 85%,2035年达到100%。这意味着在当前背景下,大力推行混合技术是消除技术体系边界、解决市场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

据现有统计,2018年至2020年,随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混合动力汽车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全球销量占比已经接近50%。即使在中国,在去年销售的136.7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达到25.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18.4%。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可以看出,从大力建立锐界和混动车型的家族矩阵,到现在紧紧抓住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上市时间表,广汽本田对即将到来的EV时代并不是过于谨慎,而是准确把握了发展的内在逻辑……并能及时应对时代的变化。

所以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上海国际车展上,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拥抱变化”的主题,彻底渲染了整个中国车市的未来一片蔚蓝。

另一方面,正如广汽本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第一事业本部文案部长兼销售部长天野先生当时所说,“广汽本田首款本田品牌新能源汽车:郝颖锐混动e+将是加速本田电动化梦想落地中国的关键一步。”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在中国汽车市场从燃料时代向电动化迈进的过程中,合资车企将更加仔细地考虑和衡量当前的发展形势,中国汽车市场将不再没有迭代逻辑。郝颖锐混动e+为整个主流插电式混动车市场带来了足够的支持,也势必为每一个期望在此安家的后来者拿出一个标准的行业模式。

换句话说,从表面上看,搭载本田品牌最先进的第三代i-MMD PHEV技术的郝颖锐界混动e+进一步放大了锐界混动“卓越电机性能”的技术优势,让纯电驱动覆盖全速行驶场景,让日常纯电出行成为常态,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安静、更强劲的驾驶体验。

事实上,在本田的技术支持下,广汽本田正通过多元化的新能源技术路径,踩准这一特定时期的发展节奏。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通过引入郝颖锐混动e+,广汽本田完成了“HEV+PHEV+EV”全矩阵电动化产品的布局。那么,基于郝颖打造的研发初衷和传承自广汽本田严格的制造体系,即将上场的郝颖锐混动e+,也将为夺回合资混动SUV & lt 25-30万元级别< SUV市场的话语权做出努力。这一次,广汽本田会变得异常坚定,会赢。

用科技为品牌赋能的是广汽本田。

你可以说在政策的引导下,限购城市的市场红利对插电和混动车型的影响会越来越衰减。但我想说的是,失败者的推出,恰恰是为了那些真正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资深玩家,横扫舞台展示实力。当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品牌价值的影响力、产品体验的创新性等一系列因素开始决定插电式混动车市场的高度时,孰优孰劣就一目了然了。

要知道,本田在汽车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上已经深耕了很久。本田从1999年开始推广混动车,到现在已经有20年的技术积累。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为了满足市场的变化和客户多样化的选择,本田的混动系统已经普及到各个重要车型,从亲民的凌派到高端的NSX都可以看到混动系统的身影。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虽然从数据上看,自i-MMD混动技术引入中国市场以来,到2021年上半年,本田混动车型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50万辆。但是,鉴于广汽本田旗下的第十代雅阁锐界混动、奥德赛锐界混动、郝颖锐界混动、凌派锐界混动都是去年才上市的,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在几乎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市场能够如此青睐本田i-MMD混动技术,仅仅是因为这项技术在行业内的前瞻性范例。

如今,基于成熟的i-MMD混动技术研发的SPORT Hybrid e+系统,承载着独特的技术优势,能够以郝颖的名义再次赋能广汽本田,无疑为整个合资中级SUV阵营带来了新生。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可能有人会认为,在20 ~ 30万元的价格区间,比亚迪唐DM,一汽丰田RAV4房融双擎E+,大众途观L等车型已经在市场上存在了。面对如此复杂的竞争……tive环境,未来广汽本田昊英瑞混动e+的综合实力将受到严峻考验。

但如果从产品本身来看,郝颖锐混动e+所能达到的覆盖全速行驶的纯电动行驶工况,是可以适当贴近真实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的。这样就可以形成与上述插电式SUV相比的差异化优势。

究其原因,从技术源头来说,在高效的第三代i-MMD基础上全方位升级的SPORT HYBRID e+技术,在日常驾驶中基本可以实现纯电动化,带来电动车独有的强劲扭矩和平顺驾驶体验,这在现有的竞技体系中是前所未有的。我想问一下,谁能拿出这样一个收敛的方案,同时解决节能减排的需求和里程焦虑?

Honda, Haoying, Lingpai, Toyota, Tesla

此前,郝颖是广汽本田在SUV市场的关键举措。因此,目前通过构建包括锐界混动和锐界混动e+在内的郝颖家族矩阵,广汽本田显然已经做好了向“2025年前在中国投放20款以上电动车”的中期目标冲刺的准备。当然,依靠技术的升级,品牌形象的打造,与消费者的沟通达到新的高度,这样的广汽本田是引领产业创新的又一先锋。

标签:本田皓影凌派丰田特斯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捷豹路虎第一财季财务表现持续稳健增长,中国市场同比增长14%

捷豹路虎于昨日公布了202122财年第一季度(2021年46月)业绩表现,捷豹路虎第一财季实现自疫情影响恢复后的持续稳健增长,全球营收达50亿英镑,同比增长737。

1900/1/1 0:00:00
人才荒!车圈再掀“抢人”拉锯战

留住人才,成为当前所有车企最迫切的问题。从缺芯到缺电池,现在随着新一轮跨界造车热潮来袭,小米、百度、滴滴、华为等跨界者正在入局,人才,成为众多企业最稀缺的资源。

1900/1/1 0:00:00
Lucid Motors上市首日受欢迎 收涨11%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7月26日,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Motors完成上市,

1900/1/1 0:00:00
韩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低成本热传感器 可用于无人驾驶汽车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orea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

1900/1/1 0:00:00
拉胯的海马撑不起连板的股价

一汽撤离之后,海南国资凭借一己之力,将海马汽车推到风口浪尖。截止7月26日,已完成4连板的海马汽车,正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资本和利益的驱使下,向着5连板,甚至是6连板,7连板进发。

1900/1/1 0:00:00
不仅仅是加长的全新路虎·揽胜极光L

市场总是瞬息万变的,在转瞬即逝间演绎着最残酷的竞争法则,当通往未来的大门越关越小之际,唯有保持全力冲刺才能突破传统固化的藩篱,拓展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