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降价,还不是国产Model 3的最大“杀器”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特斯拉财报电话会议,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汇报。”

在Q2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马斯克以坚定的语气向大家宣布,如果没有重要事项,他会选择直接辞职。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如此傲娇的态度背后,是这家熬过地狱阶段,连续八个季度实现盈利的美国车企。刚刚过去的Q2又一次创下了历史新高。

总收入约为119.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9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约为11.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近10倍,是公司净利润首次超过10亿美元。

其中,报告期内汽车业务收入约为102.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百分之九十七。通用会计准则汽车的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5.4%增长到28.4%(扣除积分收入后为25.8%)。至于持续飙升的关键原因,中国市场的不断增长肯定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

回过头来看,在国产Model 3的下线仪式上,马斯克的“感谢中国政府”不仅仅是感谢上海工厂的顺利投产,还有这个有着巨大需求和机遇的细分市场,这将帮助特斯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就在最近,为了冲击更大的产销目标,它再次进行了一次非常有针对性的官员降职。

15000元,不是全部

北京时间7月30日,特斯拉官方宣布,即日起下调其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1.5万元,调整后的价格为23.59万元(这是补贴后的价格)。这次价格调整反映了成本波动的实际情况。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回顾前几轮降价:2019年10月,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版发布,售价35.58万元;2019年12月,补贴价格调整为33.1万元。

2020年1月,价格调整为29.9万元;2020年4月,为了达到“30万元”的补贴门槛,特斯拉再次将补贴价格调整至271550元;2020年10月,根据其官网显示,升级版Model 3补贴后价格为24.99万元。

早在上一篇文章中就有人提出,其频繁调价的背后,其实反映了其相对固定的盈利模式。一旦上游供应链价格发生变化,或者其他成本环节发生变化,就可能触发其调价机制。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此外,特斯拉的产品定价也与其工厂产能和销售目标有很大关系。一旦遇到产能瓶颈或销量不及预期,也可能导致价格波动。因此,此轮降价仅限于中国市场,这无疑反映了特斯拉相关供应链短缺的情况有所缓解,从而触发了调价机制。

对此,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迅速,如锂电池、电机及相关零部件等已达到一定规模,这将促进新能源汽车成本降低。”从之前的工信部申报目录中也可以了解到,特斯拉已经将国产Model 3的进口电机更换为国产电机。

至于此轮降价的另一个原因,必须承认的是,由于国产Model Y长续航车型和新推出的标准续航车型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国产Model 3的终端需求。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同时,根据近几个月乘联会单一车型的销售数据来看,国产Model 3的表现并没有过去一年那么强劲。所以,为了在下半年贡献足够的产销成绩,更上一层楼,拓展更多的用户群体,同时夺回一部分被国产Model Y分流的需求,降价成为了最直接的选择。

此外,从特斯拉Q2财报显示的毛利率来看,它仍有很大的价格调整空间。如果想问以后还会继续降价吗?答案是肯定的,22万元甚至不到20万元都会很有可能,这一轮1.5万元还不是全部。

那么什么时候是购买国产Model 3的最佳时机呢?答案就是现在,因为你永远等不到最便宜的特斯拉,也请不要低估马斯克在全球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的雄心。

长寿命Model 3,卷土重来?

“国产标配续航Model 3又降价了。是不是意味着国产长续航Model 3很快会回来?”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在特斯拉官方宣布正式降1.5万元后不久,我身边一位感兴趣的车主给我发来了上述问题。而且他的重点也不在国产标准续航版的Model 3上。因为即使这款车型继续降价,其目前拥有的实际续航里程也无法满足其偶尔短途出行的需求。

相反,之前“下架”的国产长续航Model 3,才是他眼中最适合汽车场景的产品。

的确,结合目前国内标准续航Model 3 23.59万元的价格与国内高性能Model 33.99万元的价格之间的空白区域,特斯拉完全有可能让国产长续航Model 3东山再起,填补空白。

后者似乎是特斯拉除了降价之外最大的“杀手锏”。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无独有偶,不久前,特斯拉位于官网,香港,悄然推出了Model 3长续航车型。新车花了35.5万港币(约合29.54万元人民币)。WLTP下新车续航里程580km,0-100加速时间4.4s,最高时速可达233 km/h。

从实际参数来看,这款车型无疑比标准续航版性价比更高。所以结合以上迹象,特斯拉此轮突然降价,确实存在为国产长续航Model 3“让路”的可能。

虽然不久前,在实际探索上海商店的过程中,其官方sal……人表示:“下半年是否会引入国内市场还是未知数。香港之后交付的产品都是美国工厂的,所以现阶段标准续航版的Model Y还是特斯拉的主打产品。”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但结合以往经验,终端用户呼声较高,特斯拉本身对产销目标的追求更大。然后,似乎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地推出了一个本该存在的“杀手锏”。

届时,如果预测成真,国产Model 3和国产Model Y也将在中国市场展示其最完整的产品序列。特斯拉还将用6款产品填补23万元至38万元的价格区间。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对最直接竞争的车型,也就是蔚来ES6、P7、比亚迪韩深感忧虑,肯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应对那家美系车企的攻势。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而我想在文末反驳的是,产品差异化的形成,已经形成了他们和特斯拉的良好共存,新能源市场的整体份额日益巨大。

与其担心这些在电动化创新方面大踏步前进的车企,不如把目光放在像凯美瑞、雅阁、帕萨特这些竞争力都很强的传统燃油体上。

到底是谁在“收割”Model 3还是Model Y?时间终将给出答案。“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特斯拉财报电话会议,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汇报。”

在Q2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马斯克以坚定的语气向大家宣布,如果没有重要事项,他会选择直接辞职。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如此傲娇的态度背后,是这家熬过地狱阶段,连续八个季度实现盈利的美国车企。刚刚过去的Q2又一次创下了历史新高。

总收入约为119.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9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约为11.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近10倍,是公司净利润首次超过10亿美元。

其中,报告期内汽车业务收入约为102.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百分之九十七。通用会计准则汽车的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5.4%增长到28.4%(扣除积分收入后为25.8%)。至于持续飙升的关键原因,中国市场的不断增长肯定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

回过头来看,在国产Model 3的下线仪式上,马斯克的“感谢中国政府”不仅仅是感谢上海工厂的顺利投产,还有这个有着巨大需求和机遇的细分市场,这将帮助特斯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就在最近,为了冲击更大的产销目标,它再次进行了一次非常有针对性的官员降职。

15000元,不是全部

北京时间7月30日,特斯拉官方宣布,即日起下调其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1.5万元,调整后的价格为23.59万元(这是补贴后的价格)。这次价格调整反映了成本波动的实际情况。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回顾前几轮降价:2019年10月,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版发布,售价35.58万元;2019年12月,补贴价格调整为33.1万元。

2020年1月,价格调整为29.9万元;2020年4月,为了达到“30万元”的补贴门槛,特斯拉再次将补贴价格调整至271550元;2020年10月,根据其官网显示,升级版Model 3补贴后价格为24.99万元。

早在上一篇文章中就有人提出,其频繁调价的背后,其实反映了其相对固定的盈利模式。一旦上游供应链价格发生变化,或者其他成本环节发生变化,就可能触发其调价机制。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此外,特斯拉的产品定价也与其工厂产能和销售目标有很大关系。一旦遇到产能瓶颈或销量不及预期,也可能导致价格波动。因此,此轮降价仅限于中国市场,这无疑反映了特斯拉相关供应链短缺的情况有所缓解,从而触发了调价机制。

对此,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迅速,如锂电池、电机及相关零部件等已达到一定规模,这将促进新能源汽车成本降低。”从之前的工信部申报目录中也可以了解到,特斯拉已经将国产Model 3的进口电机更换为国产电机。

至于此轮降价的另一个原因,必须承认的是,由于国产Model Y长续航车型和新推出的标准续航车型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国产Model 3的终端需求。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同时,根据近几个月乘联会单一车型的销售数据来看,国产Model 3的表现并没有过去一年那么强劲。所以,为了在下半年贡献足够的产销成绩,更上一层楼,拓展更多的用户群体,同时夺回一部分被国产Model Y分流的需求,降价成为了最直接的选择。

此外,从特斯拉Q2财报显示的毛利率来看,它仍有很大的价格调整空间。如果想问以后还会继续降价吗?答案是肯定的,22万元甚至不到20万元都会很有可能,这一轮1.5万元还不是全部。

那么什么时候是购买国产Model 3的最佳时机呢?答案就是现在,因为你永远等不到最便宜的特斯拉,也请不要低估马斯克在全球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的雄心。

长寿命Model 3,卷土重来?

“国产标配续航Model 3又降价了。是不是意味着国产长续航Model 3很快会回来?”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在特斯拉官方宣布正式降1.5万元后不久,我身边一位感兴趣的车主给我发来了上述问题。而且他的重点也不在国产标准续航版的Model 3上。因为即使这款车型继续降价,其目前拥有的实际续航里程也无法满足其偶尔短途出行的需求。

相反,之前“下架”的国产长续航Model 3,才是他眼中最适合汽车场景的产品。

的确,结合目前国内标准续航Model 3 23.59万元的价格与国内高性能Model 33.99万元的价格之间的空白区域,特斯拉完全有可能让国产长续航Model 3东山再起,填补空白。

后者似乎是特斯拉除了降价之外最大的“杀手锏”。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无独有偶,不久前,特斯拉位于官网,香港,悄然推出了Model 3长续航车型。新车花了35.5万港币(约合29.54万元人民币)。WLTP下新车续航里程580km,0-100加速时间4.4s,最高时速可达233 km/h。

从实际参数来看,这款车型无疑比标准续航版性价比更高。所以结合以上迹象,特斯拉此轮突然降价,确实存在为国产长续航Model 3“让路”的可能。

虽然不久前,在实际探索上海商店的过程中,其官方sal……人表示:“下半年是否会引入国内市场还是未知数。香港之后交付的产品都是美国工厂的,所以现阶段标准续航版的Model Y还是特斯拉的主打产品。”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但结合以往经验,终端用户呼声较高,特斯拉本身对产销目标的追求更大。然后,似乎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地推出了一个本该存在的“杀手锏”。

届时,如果预测成真,国产Model 3和国产Model Y也将在中国市场展示其最完整的产品序列。特斯拉还将用6款产品填补23万元至38万元的价格区间。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对最直接竞争的车型,也就是蔚来ES6、P7、比亚迪韩深感忧虑,肯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应对那家美系车企的攻势。

Model 3, Tesla, Model Y, accord, BYD

而我想在文末反驳的是,产品差异化的形成,已经形成了他们和特斯拉的良好共存,新能源市场的整体份额日益巨大。

与其担心这些在电动化创新方面大踏步前进的车企,不如把目光放在像凯美瑞、雅阁、帕萨特这些竞争力都很强的传统燃油体上。

到底是谁在“收割”Model 3还是Model Y?时间终将给出答案。

标签:Model 3特斯拉Model Y雅阁比亚迪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融资百亿,蜂巢能源追赶宁德时代

2021年7月30日,蜂巢能源官方表示,公司已完成1028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中银投领投,联合投资机构包括深创投、IDG、三一重工、小米集团等,原股东国投招商、九智资本等也进行了大额增持。

1900/1/1 0:00:00
特斯拉申请新专利 回收旧电池中的镍和钴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申请了一项新专利,旨在回收电池中未损坏和未使用的关键原材料镍和钴。由于全球供应链短缺,一些电池材料变得越来越难获得。

1900/1/1 0:00:00
美国车桥二季度营收同比飙升146%,净利润达1600万美元

盖世汽车讯7月30日,美国车桥制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AmericanAxleampManufacturingHoldings,简称AAM)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1900/1/1 0:00:00
大众三大品牌称未来数月芯片短缺将加剧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旗下三大品牌在7月30日指出,汽车芯片的持续短缺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加剧,凸显出该行业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面临的困难。

1900/1/1 0:00:00
E企谈 | 馨联动力张天锷:明后年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混动大年

“未来12年,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混动大年。

1900/1/1 0:00:00
【国际快讯】大众三品牌警告未来数月将缺芯;特斯拉同意就“降速门”赔偿150万美元;戴姆勒将保留35%卡车业务股份

大众三大品牌警告未来数月将面临缺芯风险大众汽车旗下保时捷、奥迪和大众三大品牌指出,汽车芯片短缺问题仍在持续,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加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