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理想连续破发,不奇怪!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10日晚,雷军在年度演讲中回忆了小米IPO被破的尴尬时刻。面对门口成群结队等待采访的记者,雷军把自己关在港交所杂物间里,不愿面对,暗自心酸...

“讲故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两天后,赴港上市的李想,不得不面对和当年雷军一样的尴尬时刻。没有了去年登陆纳斯达克的盛况,李在港股交易首日以每股118港元开盘,收盘时市场反应略显平淡。当日,李收于每股117港元,下跌0.85%。一天后,李仍未能稳住局面,继续下跌。当天开盘价为116港元/股。截至13日收盘,李股价已跌至114.6港元/股,总市值2351亿港元。

LI, Tucki, Tesla, Weilai, Li ONE

有理想的连休很奇怪吗?不足为奇,毕竟刚刚完成港股上市的小鹏也经历了一幕似曾相识的场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港股的破发率一直高于a股,小鹏和理想并不孤单。事实上,今年在香港上市的新股,有近一半遭遇了首日破发的窘境,就连百度、Blilly这样有实力的公司也未能幸免。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是资本市场对理想缺乏信心,不如说是整个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浪潮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还记得1月底的一个晚上,以盘中暴涨65%的傲人战绩,从未造车的恒大汽车超越SAIC、长城等老牌车企,以3998亿港元的总市值成为中国第二大车企,成为当天朋友圈的主角。

然而,半年来,随着“恒大正考虑出售旗下汽车业务部分股份”的公告,恒大股价暴跌至13.4港元/股,总市值跌至1309.04亿港元,缩水近七成。恒大,一部在资本市场自导自演的魔幻现实主义剧,正逐渐向更现实的方向发展。

LI, Tucki, Tesla, Weilai, Li ONE

不仅仅是恒大,拜腾、博骏、奇点等一批新能源车企也逐渐被抛入旧纸堆,造车新势力也逐渐进入更加有序的竞争阶段。在完成产业资源的聚集后,原有市场上投机者制造的产业泡沫也被一点点挤出。在资本市场经历了一个冰冷的2020年后,更加清晰的行业格局和行业认知,造就了更加专注和理性的2021年。

电气化改造所创造的全新商业和盈利模式,有着令人振奋的成长性和革命性,但资本在初步积累后必然回归理性,新能源市场的估值泡沫终将破灭。造车新势力的估值基础和股价支撑仍将回归传统盈利。最近,特斯拉Q2公司的高质量财务报告导致市值上升,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显然,理想的不是特斯拉。在盈利的道路上,理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据显示,李今年一季度营收为35.75亿元,虽然同比有所增长;319.8%,但净亏损仍高达3.6亿元,远超去年同期亏损。2018年至今年一季度,李的净亏损分别为15.32亿元、24.39亿元、1.52亿元和3.6亿元,合计净亏损已达44.83亿元。

LI, Tucki, Tesla, Weilai, Li ONE

理想一家持续投入巨资却始终不盈利,这不是问题,但资本市场不再狂热,对于理想乃至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投资人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的投资和市场节奏提出要求,想要稳定资本市场的信心,考验的是车企持续的战略布局和产品规划能力。单纯“讲故事”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理想,赤裸裸的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理想股价继续破发的同时,高盛发布的研究报告首次给予阿利买入评级,并被列入确认买入名单,目标价240港元。高盛认为,通过设想和创造令人信服的电动汽车消费者体验,并愿意在非常规技术方面承担风险和采取创新行动,该公司正在将自己与中国更广泛的汽车制造业区分开来。与此同时,Li ONE成功展示了公司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运营能力和品牌建设,并将这些与不断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相结合,生产出下一代/BEV车型。

但事实上,自动驾驶和下一代汽车产品恰恰是目前最棘手的问题。一方面,李想认为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车最底层的操作系统。另一方面,他也承认,在自动驾驶方面,与特斯拉和小鹏相比,理想是补课,李想和他的自动驾驶梦在这种撕裂中磕磕绊绊。

与特斯拉已经推出的FSD、蔚来去年10月推出的NOP导航辅助驾驶功能、Xpeng Motors今年年初推出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相比,李在今年5月底发布2021款李ONE时只宣传了其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可惜这个功能至今没有推送给用户。

LI, Tucki, Tesla, Weilai, Li ONE

即使以后推,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是,这种自主研发的NOA导航辅助驾驶,可以实现上下坡路、自动加速并线等功能,但只能应用于一些封闭的路况,需要人为确认,这使得其实际的技术领先性似乎并不突出,尤其是当华为、BAT等传统互联网巨头在智能领域大放异彩的时候,理想已经陷入了相当被动的局面。

在港股上市前,李想今年发了一封“内部信”,信中提到李要在2025年“达到L4自动驾驶水平”。在李想看来,今年之后,整个自动驾驶的进步速度将进入摩尔定律甚至超过摩尔定律。在其他行业,L4计算能力、激光雷达等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日趋成熟,车型陆续交付,只在企业比拼实际水平和差异的关键时刻。无论从技术成熟度、市场接受度还是监管完善度来看,2025年实现L4自动驾驶都有一定难度。

对于新能源赛道上的大多数玩家来说,一套有竞争力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是参与市场进攻的关键,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考标准。自动驾驶技术一旦严重落后,不仅会失去市场先机,也无法获得软件层面的溢价回报。这也是为什么不断招募和开展辅助驾驶自研的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招股书中,李用了近80页的篇幅描述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依赖单一模式”。不可否认,李ONE已经准确地切入了一个过渡性的细分市场,并且长期依赖于增程式v……icles也意味着理想需要经历另一个完全转化为纯电的过程,其中必然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和减速的可能。而且时间越长,不确定性越高。

LI, Tucki, Tesla, Weilai, Li ONE

根据车型规划,李将在2022年推出一款加长全尺寸豪华智能SUV,并在2023年推出另外两款加长SUV。同时,鲸鱼和鲨鱼两个平台已经理想建成,2023年开始推出高压纯电动汽车。

相比之下,蔚来已经向市场投放了三款量产车,明年还将推出三款新车。在小鹏也有两款量产车在售,并且保持着每年推出一款新车的速度。此外,传统新势力,如兰蒂、氪等强势介入战场,迅速扩充产品线,提升品牌的市场份额,争夺市场话语权。在新一轮的竞争下,理想慢推出新车型的步伐无疑是落后的。而且即使推出纯电动汽车后,在高电压技术的可行性、车辆平台、规模产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决裂?李想在乎吗?

无论从资本市场还是企业发展的角度,理想的连续破发都无可厚非。那么,李想当时会不会像雷军一样心生怨恨呢?不会,当时小米如日中天,处于强势上升期,营收和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现在理想还处于高投入阶段,融资保证现金流是首要目的。

“短期内,李不会特别关注股价。公司目前的融资核心是储备弹药,为接下来的竞争打基础。”李彦宏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男直言不讳。所以李想可能会失落,但绝对不会有雷军那样的心理阴影。

LI, Tucki, Tesla, Weilai, Li ONE

只有漫长的融资路才能让李想产生心理阴影。李想曾在登陆纳斯达克时感慨,李的融资之路一直很坎坷。当时,直到ES8上市,蔚来汽车的五轮融资已经总计145亿元;Xpeng Motors首款车型上市前的融资金额也超过100亿元;2019年在李一上市时,李的融资额不到50亿元。

如果不是经纬创投、美团王兴等投资人力挽狂澜,2018年、2019年李早就拿到了三个融资项目,分别是30亿人民币、1000万美元、5.3亿美元。也许理想已经不存在了。资金链的困境,不仅让李想以“现金为王”为标准,也让李想深刻认识到资金储备的重要性,以保持资金链的健康,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

李此次计划全球发售1亿股,最终募集资金净额预计约115.5亿港元,在资本公积方面已初步实现上市目标。正如何开头所说,“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说,实现双重上市主要是节奏问题。越早越快在港股上市,对公司融资和人才吸收都有好处。”

LI, Tucki, Tesla, Weilai, Li ONE

所以,破不重要,重要的是借助这次港股上市,筹集后续时期的重点资金。根据计划,45%的净收益将用于未来1-3年的研发,其中20%用于高电压纯电动汽车技术、平台和未来车型,15%用于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10%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车型。

在IPO之前,“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所以理想为数不多的资金几乎都用来保证正常的流通和运营。在汽车模型的研发以及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Ideal一直生活在特斯拉和小鹏的阴影下。

从R&D投资的角度来看,理想的R&D投资基数确实是蔚来、小鹏、理想中最低的。财报显示,2020年,李研发支出合计11亿元,同比下降6%,而投入占总营收的11.8%;蔚来同期R&D费用为24.87亿元,同比下降43.8%,占总营收的15.3%。小鹏全年研发支出17.26亿元,同比下降16.6%,占总营收的29.5%。

IPO后,“节俭”的现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其在整车研发和智能底层技术建设上的劣势需要弥补。10日晚,雷军在年度演讲中回忆了小米IPO被破的尴尬时刻。面对门口成群结队等待采访的记者,雷军把自己关在港交所杂物间里,不愿面对,暗自心酸...

“讲故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两天后,在香港上市的李想,不得不面对和当年雷军一样的尴尬时刻。没有了去年登陆纳斯达克的盛况,李在港股交易首日以每股118港元开盘,收盘时市场反应略显平淡。当日,李收于每股117港元,下跌0.85%。一天后,李仍未能稳住局面,继续下跌。当天开盘价为116港元/股。截至13日收盘,李股价已跌至114.6港元/股,总市值2351亿港元。

LI, Tucki, Tesla, Weilai, Li ONE

有理想的连休很奇怪吗?不足为奇,毕竟刚刚完成港股上市的小鹏也经历了一幕似曾相识的场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港股的破发率一直高于a股,小鹏和理想并不孤单。事实上,今年在香港上市的新股,有近一半遭遇了首日破发的窘境,就连百度、Blilly这样有实力的公司也未能幸免。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是资本市场对理想缺乏信心,不如说是整个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浪潮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还记得1月底的一个晚上,以盘中暴涨65%的傲人战绩,从未造车的恒大汽车超越SAIC、长城等老牌车企,以3998亿港元的总市值成为中国第二大车企,成为当天朋友圈的主角。

然而,半年来,随着“恒大正考虑出售旗下汽车业务部分股份”的公告,恒大股价暴跌至13.4港元/股,总市值跌至1309.04亿港元,缩水近七成。恒大,一部在资本市场自导自演的魔幻现实主义剧,正逐渐向更现实的方向发展。

LI, Tucki, Tesla, Weilai, Li ONE

不仅仅是恒大,拜腾、博骏、奇点等一批新能源车企也逐渐被抛入旧纸堆,造车新势力也逐渐进入更加有序的竞争阶段。在完成产业资源的聚集后,原有市场上投机者制造的产业泡沫也被一点点挤出。在资本市场经历了一个冰冷的2020年后,更加清晰的行业格局和行业认知,造就了更加专注和理性的2021年。

电气化改造所创造的全新商业和盈利模式,有着令人振奋的成长性和革命性,但资本在初步积累后必然回归理性,新能源市场的估值泡沫终将破灭。造车新势力的估值基础和股价支撑仍将回归传统盈利。最近,特斯拉Q2公司的高质量财务报告导致市值上升,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显然,理想的不是特斯拉。在盈利的道路上,理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据显示,李今年一季度营收为35.75亿元,虽然同比有所增长;319.8%,但净亏损仍高达3.6亿元,远超去年同期亏损。2018年至今年一季度,李的净亏损分别为15.32亿元、24.39亿元、1.52亿元和3.6亿元,合计净亏损已达44.83亿元。

LI, Tucki, Tesla, Weilai, Li ONE

理想一家持续投入巨资却始终不盈利,这不是问题,但资本市场不再狂热,对于理想乃至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投资人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的投资和市场节奏提出要求,想要稳定资本市场的信心,考验的是车企持续的战略布局和产品规划能力。单纯“讲故事”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理想,赤裸裸的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理想股价继续破发的同时,高盛发布的研究报告首次给予阿利买入评级,并被列入确认买入名单,目标价240港元。高盛认为,通过设想和创造令人信服的电动汽车消费者体验,并愿意在非常规技术方面承担风险和采取创新行动,该公司正在将自己与中国更广泛的汽车制造业区分开来。与此同时,Li ONE成功展示了公司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运营能力和品牌建设,并将这些与不断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相结合,生产出下一代/BEV车型。

但事实上,自动驾驶和下一代汽车产品恰恰是目前最棘手的问题。一方面,李想认为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车最底层的操作系统。另一方面,他也承认,在自动驾驶方面,与特斯拉和小鹏相比,理想是补课,李想和他的自动驾驶梦在这种撕裂中磕磕绊绊。

与特斯拉已经推出的FSD、蔚来去年10月推出的NOP导航辅助驾驶功能、Xpeng Motors今年年初推出的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相比,李在今年5月底发布2021款李ONE时只宣传了其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可惜这个功能至今没有推送给用户。

LI, Tucki, Tesla, Weilai, Li ONE

即使以后推,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是,这种自主研发的NOA导航辅助驾驶,可以实现上下坡路、自动加速并线等功能,但只能应用于一些封闭的路况,需要人为确认,这使得其实际的技术领先性似乎并不突出,尤其是当华为、BAT等传统互联网巨头在智能领域大放异彩的时候,理想已经陷入了相当被动的局面。

在港股上市前,李想今年发了一封“内部信”,信中提到李要在2025年“达到L4自动驾驶水平”。在李想看来,今年之后,整个自动驾驶的进步速度将进入摩尔定律甚至超过摩尔定律。在其他行业,L4计算能力、激光雷达等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日趋成熟,车型陆续交付,只在企业比拼实际水平和差异的关键时刻。无论从技术成熟度、市场接受度还是监管完善度来看,2025年实现L4自动驾驶都有一定难度。

对于新能源赛道上的大多数玩家来说,一套有竞争力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是参与市场进攻的关键,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考标准。自动驾驶技术一旦严重落后,不仅会失去市场先机,也无法获得软件层面的溢价回报。这也是为什么不断招募和开展辅助驾驶自研的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招股书中,李用了近80页的篇幅描述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依赖单一模式”。不可否认,李ONE已经准确地切入了一个过渡性的细分市场,并且长期依赖于增程式v……icles也意味着理想需要经历另一个完全转化为纯电的过程,其中必然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和减速的可能。而且时间越长,不确定性越高。

LI, Tucki, Tesla, Weilai, Li ONE

根据车型规划,李将在2022年推出一款加长全尺寸豪华智能SUV,并在2023年推出另外两款加长SUV。同时,鲸鱼和鲨鱼两个平台已经理想建成,2023年开始推出高压纯电动汽车。

相比之下,蔚来已经向市场投放了三款量产车,明年还将推出三款新车。在小鹏也有两款量产车在售,并且保持着每年推出一款新车的速度。此外,传统新势力,如兰蒂、氪等强势介入战场,迅速扩充产品线,提升品牌的市场份额,争夺市场话语权。在新一轮的竞争下,理想慢推出新车型的步伐无疑是落后的。而且即使推出纯电动汽车后,在高电压技术的可行性、车辆平台、规模产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决裂?李想在乎吗?

无论从资本市场还是企业发展的角度,理想的连续破发都无可厚非。那么,李想当时会不会像雷军一样心生怨恨呢?不会,当时小米如日中天,处于强势上升期,营收和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现在理想还处于高投入阶段,融资保证现金流是首要目的。

“短期内,李不会特别关注股价。公司目前的融资核心是储备弹药,为接下来的竞争打基础。”李彦宏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男直言不讳。所以李想可能会失落,但绝对不会有雷军那样的心理阴影。

LI, Tucki, Tesla, Weilai, Li ONE

只有漫长的融资路才能让李想产生心理阴影。李想曾在登陆纳斯达克时感慨,李的融资之路一直很坎坷。当时,直到ES8上市,蔚来汽车的五轮融资已经总计145亿元;Xpeng Motors首款车型上市前的融资金额也超过100亿元;2019年在李一上市时,李的融资额不到50亿元。

如果不是经纬创投、美团王兴等投资人力挽狂澜,2018年、2019年李早就拿到了三个融资项目,分别是30亿人民币、1000万美元、5.3亿美元。也许理想已经不存在了。资金链的困境,不仅让李想以“现金为王”为标准,也让李想深刻认识到资金储备的重要性,以保持资金链的健康,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

李此次计划全球发售1亿股,最终募集资金净额预计约115.5亿港元,在资本公积方面已初步实现上市目标。正如何开头所说,“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说,实现双重上市主要是节奏问题。越早越快在港股上市,对公司融资和人才吸收都有好处。”

LI, Tucki, Tesla, Weilai, Li ONE

所以,破不重要,重要的是借助这次港股上市,筹集后续时期的重点资金。根据计划,45%的净收益将用于未来1-3年的研发,其中20%用于高电压纯电动汽车技术、平台和未来车型,15%用于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10%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车型。

在IPO之前,“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所以理想为数不多的资金几乎都用来保证正常的流通和运营。在汽车模型的研发以及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Ideal一直生活在特斯拉和小鹏的阴影下。

从R&D投资的角度来看,理想的R&D投资基数确实是蔚来、小鹏、理想中最低的。财报显示,2020年,李研发支出合计11亿元,同比下降6%,而投入占总营收的11.8%;蔚来同期R&D费用为24.87亿元,同比下降43.8%,占总营收的15.3%。小鹏全年研发支出17.26亿元,同比下降16.6%,占总营收的29.5%。

IPO后,“节俭”的现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其在整车研发和智能底层技术建设上的劣势需要弥补。

标签:理想汽车小鹏特斯拉蔚来理想ONE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LG新能源召回1万套ESS产品

外媒报道称,由于存在电池起火风险,LG新能源在美国召回了大约10000套家用储能电池产品。

1900/1/1 0:00:00
日本DIC开发出新碳纤维增强预浸料片 固化时间仅为30秒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日本DIC株式会社(DICCorp)及其当地合作伙伴开发出一种快速固化的碳纤维增强预浸料片。据称预浸料片的固化时间为全球最短,仅为30秒,并且可以在室温下储存。

1900/1/1 0:00:00
马斯克为特斯拉女董事长点赞 确认无意复职

特斯拉希望现任女董事长罗宾丹霍尔姆(RobynDenholm)继续担任这一职位,尽管随着该公司CEO马斯克与SEC的和解协议所规定的期限即将到期,他可以重新担任董事长职位。

1900/1/1 0:00:00
特斯拉希望董事会挽留当前董事长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虽然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Musk)即将在时隔三年后再次有资格担任公司董事长,但是该公司依然希望RobynDenholm继续担任董事长。

1900/1/1 0:00:00
【一周车话】在华销量腰斩,马斯克公开“点名”供应商

过去一周,乘联会公布了7月的最新数据,特斯拉在华销量下降至8621辆,同比跌70。

1900/1/1 0:00:00
困在时间里的韩系车

对于邻国韩国,我们总有一种道不完却又说不明的情愫。仰赖着“汉江奇迹”带来的蓬勃朝气,科技产业一跃跨入了世界前列。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