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Model 3突破100万辆,却已不再是“主角”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在刚刚结束的成都车展媒体日没有看到特斯拉。或许是上海车展维权事件的负面影响太恶劣,导致陷入舆论漩涡的美国造车新势力,再也不敢轻易将自己放在如此集中的“垂流”舞台上。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但选择放弃参与,对于特斯拉自身的曝光率和销量来说,本质上可以忽略不计。

车展前一天,我走访了成都太古里前店,了解到目前标准续航Model 3的提车周期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标准续航版的Model Y更长。此刻马上下锁单,最快也要10月中旬才能提车。

显然,在这个没有新能源牌照政策“红利”倾斜,却对好的纯电动汽车极为包容和青睐的城市,特斯拉的终端业绩陷入了良性循环。在街上,几款在售车型的知名度也上了一个台阶。

放大视角不仅仅局限于成都,还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一线城市,甚至位于欧洲国家和美国。特斯拉的月销量也可以用日益强劲来形容。也正因为如此,承担了“破坏王”角色的Model 3才顺利度过了它的里程碑。

4年,100万辆。

首先,把记忆拉回到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7月28日,对于仍处于艰难生存阶段的特斯拉来说,无疑是一个足够欣慰却又充满变数的大日子。当时,其面向大众市场的第一款Model 3开始了交付过程。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巧合的是,同一天在美国弗里蒙特的工厂,恰逢马斯克46岁生日,他亲自驾驶一辆红色Model 3来到舞台的聚光灯下。然后用两句话描述了Model 3对特斯拉的非凡意义:“今天是特斯拉的大日子”和“这是一款价格亲民的伟大电动汽车”。

从现场公布的数据来看,Model 3已经获得了超过50万的订单,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款上市以来收获众多追随者的车型,何时才能达到100万辆的交付目标?

很快,时间来到了北京时间2020年1月7日。随着第一辆特斯拉制造的Model 3缓缓驶出其上海工厂的装配线,亲自到场的马斯克不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在开头讲了话。他说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感谢中国政府。”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他清楚地知道这个有着巨大需求和机会的新能源市场能给自己和特斯拉带来什么。当年市值超过丰田跃居世界第一,甚至超过8000亿美元,产销总量基本达到50万辆。该公司全年实现正利润。

这个里程碑虽然不能完全归因于我们,但无疑起到了非常强大的“助推器”作用。某种程度上,中国成功“点燃”了特斯拉。在Model 3冲击100万辆总量的过程中,随着上海工厂的加入,速度进一步提升。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众所周知,距离第一辆Model 3交付已经过去了4年左右。近日,据外媒报道,到2021年第二季度末,Model 3全球交付量达到1031588辆。同时成为第一款单款累计销量超过100万辆的电动车。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Model 3的全球销量仅维持在80万的量级。之后短短两个月,Model 3的销量数据增长至103万辆。如此快的速度不禁又引发新的思考。这款屡创奇迹却又充满争议的车型,下一个100万辆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鲶鱼效应

“在知道残值将为零的情况下,2025年后谁还会购买内燃机汽车?传统汽车企业……要么生产电动车,要么倒闭!这对买家来说非常重要。汽油车/柴油车的残值在未来几年将大幅下降。"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去年马斯克在一个个人社交平台上,发表了这样一个略显激烈的观点,背后是对所有传统燃油车公司的不屑和挑衅。虽然不排除是为了给自己的品牌撑腰、赚眼球的目的,但正如他所说,电的突变确实开始发生了,Model 3的到来无疑成为了最大的“鲶鱼”。

很多时候,我总是在想,后者真正的恐怖是什么。Model 3为什么能成为全球首款突破100万辆大关的纯电动汽车?答案似乎集中在:依托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不断优化三电系统、辅助驾驶、智能驾驶舱的优势,在产品力上成功超越同级别直接竞争的传统燃油车。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作为佐证,上半年在奔驰、宝马、奥迪总部所在的欧洲市场,Model 3累计销量达到6.6万辆,同比增长108%,从而超越了传统燃油车板块的三大竞争对手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今年1-7月,Model 3累计销量也达到9.1万辆,同比增长60.9%。

而且,别忘了特斯拉上个月正式宣布,即日起其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下调1.5万元,调整后的价格为23.59万元(这是补贴后的价格)。这次价格调整反映了成本波动的实际情况。

回顾前几轮降价:2019年10月,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版发布,售价35.58万元;2019年12月,补贴价格调整为33.1万元。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2020年1月,价格调整为29.9万元;2020年4月,为了达到“30万元”的补贴门槛,特斯拉再次将补贴价格调整至271550元;2020年10月,根据其官网显示,升级版Model 3补贴后价格为24.99万元。

神奇的是,在不到两年的国产化交付时间内,特斯拉已经进行了五轮降价,幅度非常大。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年底特斯拉整体国产化率将达到90%左右。换句话说,随着成本的下降,Model 3再次有了降价的空间。

即便如此,根据特斯拉的Q2财报,报告期内,汽车业务收入约为102.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百分之九十七。通用会计准则汽车的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5.4%增长到28.4%(扣除积分收入后为25.8%)。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整车价格越来越低,却没有停滞不前赚钱。也许这是Model 3最突出的长板。随着“鲶鱼效应”越来越明显,必然会加剧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快速洗牌和玩法创新。

无论承认与否,在20-25万元的价格区间,因为有Model 3的“镇守”,对于其他车企来说,要想继续分一杯羹,除了找到差异化的竞争路线,还必须拿出非常有诚意的价格和产品力,否则注定会被逐渐淘汰。最终会有很多愿意尝试的潜在消费者受益。

不是主角

平心而论,Model 3在熬过产能低于黑暗阶段的时期后,直接拯救了特斯拉,也帮助其完成了量变带来的质变,连续八个季度实现盈利,已经成为最好的褒奖。就现状而言,Model 3位于整个特斯拉产品体系的“主角光环”,似乎越来越黯淡。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至于根本原因,还是因为Model Y的出现,不管承认与否,虽然同平台诞生,但其SUV的定位注定为其带来更多的车内空间和实用性,价格也并不比Model 3高出多少,所以自亮相以来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都受到了更热烈的追捧。

据统计,Model Y于2019年3月上市,去年第一季度交付。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累计销量已达25万辆,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50万辆。那么在产能充足的背景下,如果能够持续保证增长速度,100多万辆的交付时间必然比Model 3短。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日益增长的终端需求也让马斯克略显傲慢地喊出:“到2022-2023年,Model Y将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车型。”显然,这个范围已经包括了燃油车的所有竞品。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特斯拉的新款紧凑型车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不排除已经打造出了原型车,并计划在今年年底进行试产。预计价格将维持在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万元)左右,或命名为“Model next gen”,在特斯拉的上海工厂生产。

经向相关业内人士求证,虽然没有得到完全肯定的答案,但可以明显感觉到,终端消费者离一个更便宜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特斯拉越来越近了。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0

此外,可以确定的是,新车型将与Model 3同平台打造,且为紧凑型车,价格大概率降至20万元以内,收割Model 3目前无法进入的更低市场。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款价格更低的特斯拉能够顺利开始交付,那么“起批量”的速度将会比之前的Model 3更快。

总之,即使成功突破100万大关,Model 3似乎也不再是绝对的“主角”,因为以上两个mo的存在……ls。

未来的某个节点,被后来者超越,也可能成为注定的结局。但是,对于这样一款开创性的车型来说,能够触碰到这样一个里程碑,已经是它最大的亮点时刻了。在刚刚结束的成都车展媒体日没有看到特斯拉。或许是上海车展维权事件的负面影响太恶劣,导致陷入舆论漩涡的美国造车新势力,再也不敢轻易将自己放在如此集中的“垂流”舞台上。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但选择放弃参与,对于特斯拉自身的曝光率和销量来说,本质上可以忽略不计。

车展前一天,我走访了成都太古里前店,了解到目前标准续航Model 3的提车周期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标准续航版的Model Y更长。此刻马上下锁单,最快也要10月中旬才能提车。

显然,在这个没有新能源牌照政策“红利”倾斜,却对好的纯电动汽车极为包容和青睐的城市,特斯拉的终端业绩陷入了良性循环。在街上,几款在售车型的知名度也上了一个台阶。

放大视角不仅仅局限于成都,还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一线城市,甚至位于欧洲国家和美国。特斯拉的月销量也可以用日益强劲来形容。也正因为如此,承担了“破坏王”角色的Model 3才顺利度过了它的里程碑。

4年,100万辆。

首先,把记忆拉回到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7月28日,对于仍处于艰难生存阶段的特斯拉来说,无疑是一个足够欣慰却又充满变数的大日子。当时,其面向大众市场的第一款Model 3开始了交付过程。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巧合的是,同一天在美国弗里蒙特的工厂,恰逢马斯克46岁生日,他亲自驾驶一辆红色Model 3来到舞台的聚光灯下。然后用两句话描述了Model 3对特斯拉的非凡意义:“今天是特斯拉的大日子”和“这是一款价格亲民的伟大电动汽车”。

从现场公布的数据来看,Model 3已经获得了超过50万的订单,我们不禁要问,这样一款上市以来收获众多追随者的车型,何时才能达到100万辆的交付目标?

很快,时间来到了北京时间2020年1月7日。随着第一辆特斯拉制造的Model 3缓缓驶出其上海工厂的装配线,亲自到场的马斯克不仅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还在开头讲了话。他说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感谢中国政府。”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他清楚地知道这个有着巨大需求和机会的新能源市场能给自己和特斯拉带来什么。当年市值超过丰田跃居世界第一,甚至超过8000亿美元,产销总量基本达到50万辆。该公司全年实现正利润。

这个里程碑虽然不能完全归因于我们,但无疑起到了非常强大的“助推器”作用。某种程度上,中国成功“点燃”了特斯拉。在Model 3冲击100万辆总量的过程中,随着上海工厂的加入,速度进一步提升。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众所周知,距离第一辆Model 3交付已经过去了4年左右。近日,据外媒报道,到2021年第二季度末,Model 3全球交付量达到1031588辆。同时成为第一款单款累计销量超过100万辆的电动车。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Model 3的全球销量仅维持在80万的量级。之后短短两个月,Model 3的销量数据增长至103万辆。如此快的速度不禁又引发新的思考。这款屡创m的车型,下一个100万辆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acles却充满争议?

鲶鱼效应

“在知道残值将为零的情况下,2025年后谁还会购买内燃机汽车?传统汽车企业要么生产电动车,要么倒闭!这对买家来说非常重要。汽油车/柴油车的残值在未来几年将大幅下降。"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去年马斯克在一个个人社交平台上,发表了这样一个略显激烈的观点,背后是对所有传统燃油车公司的不屑和挑衅。虽然不排除是为了给自己的品牌撑腰、赚眼球的目的,但正如他所说,电的突变确实开始发生了,Model 3的到来无疑成为了最大的“鲶鱼”。

很多时候,我总是在想,后者真正的恐怖是什么。Model 3为什么能成为全球首款突破100万辆大关的纯电动汽车?答案似乎集中在:依托极致的成本控制能力,不断优化三电系统、辅助驾驶、智能驾驶舱的优势,在产品力上成功超越同级别直接竞争的传统燃油车。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作为佐证,上半年在奔驰、宝马、奥迪总部所在的欧洲市场,Model 3累计销量达到6.6万辆,同比增长108%,从而超越了传统燃油车板块的三大竞争对手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今年1-7月,Model 3累计销量也达到9.1万辆,同比增长60.9%。

而且,别忘了特斯拉上个月正式宣布,即日起其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下调1.5万元,调整后的价格为23.59万元(这是补贴后的价格)。这次价格调整反映了成本波动的实际情况。

回顾前几轮降价:2019年10月,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版发布,售价35.58万元;2019年12月,补贴价格调整为33.1万元。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2020年1月,价格调整为29.9万元;2020年4月,为了达到“30万元”的补贴门槛,特斯拉再次将补贴价格调整至271550元;2020年10月,根据其官网显示,升级版Model 3补贴后价格为24.99万元。

神奇的是,在不到两年的国产化交付时间内,特斯拉已经进行了五轮降价,幅度非常大。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年底特斯拉整体国产化率将达到90%左右。换句话说,随着成本的下降,Model 3再次有了降价的空间。

即便如此,根据特斯拉的Q2财报,报告期内,汽车业务收入约为102.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百分之九十七。通用会计准则汽车的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5.4%增长到28.4%(扣除积分收入后为25.8%)。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整车价格越来越低,却没有停滞不前赚钱。也许这是Model 3最突出的长板。随着“鲶鱼效应”越来越明显,必然会加剧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快速洗牌和玩法创新。

无论承认与否,在20-25万元的价格区间,因为有Model 3的“镇守”,对于其他车企来说,要想继续分一杯羹,除了找到差异化的竞争路线,还必须拿出非常有诚意的价格和产品力,否则注定会被逐渐淘汰。最终会有很多愿意尝试的潜在消费者受益。

不是主角

平心而论,Model 3在熬过产能低于黑暗阶段的时期后,直接拯救了特斯拉,也帮助其完成了量变带来的质变,连续八个季度实现盈利,已经成为最好的褒奖。就现状而言,Model 3位于整个特斯拉产品体系的“主角光环”,似乎越来越黯淡。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至于根本原因,还是因为Model Y的出现,不管承认与否,虽然同平台诞生,但其SUV的定位注定为其带来更多的车内空间和实用性,价格也并不比Model 3高出多少,所以自亮相以来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都受到了更热烈的追捧。

据统计,Model Y于2019年3月上市,去年第一季度交付。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累计销量已达25万辆,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50万辆。那么在产能充足的背景下,如果能够持续保证增长速度,100多万辆的交付时间必然比Model 3短。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日益增长的终端需求也让马斯克略显傲慢地喊出:“到2022-2023年,Model Y将成为全球最畅销的车型。”显然,这个范围已经包括了燃油车的所有竞品。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特斯拉的新款紧凑型车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不排除已经打造出了原型车,并计划在今年年底进行试产。预计价格将维持在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6万元)左右,或命名为“Model next gen”,在特斯拉的上海工厂生产。

经向相关业内人士求证,虽然没有得到完全肯定的答案,但可以明显感觉到,终端消费者离一个更便宜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特斯拉越来越近了。

Model 3, Tesla, Model Y, Audi, Mercedes-benz 0

此外,可以确定的是,新车型将与Model 3同平台打造,且为紧凑型车,价格大概率降至20万元以内,收割Model 3目前无法进入的更低市场。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款价格更低的特斯拉能够顺利开始交付,那么“起批量”的速度将会比之前的Model 3更快。

总之,即使成功突破100万大关,Model 3似乎也不再是绝对的“主角”,因为以上两个mo的存在……ls。

未来的某个节点,被后来者超越,也可能成为注定的结局。但是,对于这样一款开创性的车型来说,能够触碰到这样一个里程碑,已经是它最大的亮点时刻了。

标签:Model 3特斯拉Model Y奥迪奔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谁说“智能化”就是电动车的专属标签?

有时总在思考,当电动化的潮水扑面而来,作为旁观者,我们是不是将太多的注意力放置在了这个仍处在起步初期的板块。

1900/1/1 0:00:00
头部自主车企,你们暴露了新瓶颈

“商务车上牌,只能上新能源的。油车不给上牌喽。”恰巧从双流机场打滴滴GL8到酒店,司机师傅一句话,居然自带时势,也让参加第24届成都车展的记者感受到了新能源的冲击波。

1900/1/1 0:00:00
宝骏KiWi EV的征程不轻松

今日,宝骏KiWiEV正式上市,新车提供基础版设计师、高阶版艺术家两款车型,分别售价698万元、788万元。

1900/1/1 0:00:00
8月29日,第二十四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盛大开幕

第二十四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成都国际车展)于2021年8月29日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盛大开幕。

1900/1/1 0:00:00
苹果泰坦项目再获专利:外部照明和警告系统以及乘员安全系统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了苹果公司两项泰坦项目专利,第一项是全新外部照明系统,即以不同的外部照明系统和带有实际文本的形式向周围车辆发出警告;

1900/1/1 0:00:00
新车明年亮相 比亚迪将四季度发新品牌

日前,比亚迪乘用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副总经理杜国忠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比亚迪高端品牌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发布,新品牌旗下的首款新车计划于明年北京车展亮相,并于2023年正式上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