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硬刚特斯拉,比亚迪的底气从何而来?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对于比亚迪来说,最近有两件大事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一是备受资本市场追捧,股价迎来大涨。比亚迪市值首次突破8500亿,超越中石油,跻身a股总市值前十;第二个是前刚性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韩EV <;韩EV新增标准续航豪华车型,补贴后价格达到20.98万,举起了中国品牌对抗特斯拉的大旗。这两件事看似毫无关系,但归根结底,只因为一件事:比亚迪的技术自信。

BYD, Han, Tesla, Model 3, BYD E6

特斯拉式的降价,为什么只有韩EV敢硬?面对价格一降再降的Model 3,从造车新势力到传统车企,大多避之唯恐不及。为什么只有比亚迪韩敢硬?一方面自然是产品力。在目前的新能源市场,韩EV是特斯拉Model 3最势均力敌的对手。不仅销量紧俏,续航和零加速成绩也是如此。韩EV不逊于Model 3。

BYD, Han, Tesla, Model 3, BYD E6

但更重要的是比亚迪的技术实力。作为唯一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R&D、设计、生产和制造的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在电池、电控、电机三大领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严控成本,无所畏惧,技术上不受制于人,是汉EV率先硬挺特斯拉Model 3的关键。比如电动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大部分车企都需要采购,但比亚迪有自己的刀片电池。得益于一系列独特的黑科技,刀锋电池不仅提高了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还带来了续航里程的飞跃。除此之外,它还通过了电池领域所有安全测试中最严格的性能测试——针刺测试,直接将“自燃”从电动车字典中抹去。

BYD, Han, Tesla, Model 3, BYD E6

然而,更令人惊叹的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芯片,其技术实力和在半导体行业的市场地位。比亚迪:中国半导体产业之光。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中,最大的当然是动力电池,其次是IGBT。与电芯一起被称为电动车的“双核”,约占整车成本的5%。它可以直接控制驱动系统的直流和交流之间的转换,决定电动汽车的扭矩和最大输出功率等核心指标。它就像汽车的大脑,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BYD, Han, Tesla, Model 3, BYD E6

如此重要的核心部件,长期被欧美日公司垄断,直到比亚迪出现。2004年,就在比亚迪宣布进军汽车市场的第二年,王传福就开始秘密布局轿车级IGBT,成立比亚迪微电子事业部。2008年,收购宁波中威成为比亚迪发展半导体产业最关键的一步。紧接着,比亚迪半导体业务不断加码:2010年,比亚迪自制的1.0代IGBT芯片问世;2013年,2.0代芯片正式载入比亚迪E6;2018年,比亚迪微电子发布新一代车载级IGBT 4.0芯片,第四代IGBT在芯片损耗、模块温度循环能力、电流输出能力等核心指标上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然而,比亚迪并不满足于此。随着电动汽车性能的快速发展,半导体硅基材料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比亚迪将目光投向了更高阶的材料——SiC(碳化硅)。2020年,比亚迪在SiC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SiC模块在高端车型电机驱动控制器中的大规模应用。目前SiC模块已经在汉系车型上使用,比亚迪也成为国内首家将自主研发的SiC模块应用于自产电动车的车企。不排除在未来某个阶段,比亚迪SiC会全面实现车型的产品覆盖,带来所有产品的先进性能。

BYD, Han, Tesla, Model 3, BYD E6

就规模而言,截至去年年底,比亚迪半导体已经积累了超过100万辆装有IGBT电力设备的汽车。据Omdia统计,以2019年IGBT模块销量计算,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电机驱动控制器IGBT模块全球厂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英飞凌,市场份额19%,居国内厂商之首;2020年,比亚迪将在该领域保持全球厂商第二、国内厂商第一的领先地位。至此,比亚迪打破了以英飞凌为首的外资企业对国内IGBT供应链的垄断,真正实现了完全自给自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比亚迪能在这场席卷全球的“芯片危机”中,泰然处之,在IGBT不多见的前提下,还保留着余力为韩EV的硬邦邦的特斯拉Model 3。此外,比亚迪还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级MCU芯片制造商,其32位汽车级MCU芯片荣获“2020年全球电子成就奖年度杰出产品性能奖”。IGBT和MCU只是比亚迪半导体产业的冰山一角。目前,比亚迪半导体业务还涉及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制造与服务五大板块,包括工业、家电、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四大领域,几乎覆盖大众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BYD, Han, Tesla, Model 3, BYD E6

总之,在半导体领域,如果把SMIC看作第二个TSMC,那么比亚迪结合了TSMC和英飞凌的优势,既有设计研发能力,又有制造能力,才是真正的中国半导体之光。安全是最大的奢侈。当然,技术最终是为产品服务的。对于消费者来说,感知技术最直观的路径就是产品力。韩EV 605公里的超长续航,3.9秒的极限加速,都印证了比亚迪核心三电技术的实力,但对于电动车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安全。此前,在中保研究院的碰撞测试中,比亚迪韩取得了“乘员安全指数”、“车外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三项优异成绩;最近,韩EV还获得了C-NCAP五星安全认证,(智能电动车)排名第一。在过去的一年里,超过7万辆热销的韩ev零自燃事故,为韩ev贴上了安全的标签。今年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大关,不仅刷新了比亚迪历史,还创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纪录。可以说,比亚迪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新能源领军者,是在销量、品牌影响力、技术储备、市场价值上与特斯拉硬碰硬的中国品牌旗手。

BYD, Han, Tesla, Model 3, BYD E66对于比亚迪来说,最近有两件大事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一是备受资本市场追捧,股价迎来大涨。比亚迪市值首次突破8500亿,超越中石油,跻身a股总市值前十;第二个是前刚性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韩EV <;韩EV新增标准续航豪华车型,补贴后价格达到20.98万,举起了中国品牌对抗特斯拉的大旗。这两件事看似毫无关系,但归根结底,只因为一件事:比亚迪的技术自信。

BYD, Han, Tesla, Model 3, BYD E6

特斯拉式的降价,为什么只有韩EV敢硬?面对价格一降再降的Model 3,从造车新势力到传统车企,大多避之唯恐不及。为什么只有比亚迪韩敢硬?一方面自然是产品力。在目前的新能源市场,韩EV是特斯拉Model 3最势均力敌的对手。不仅销量紧俏,续航和零加速成绩也是如此。韩EV不逊于Model 3。

BYD, Han, Tesla, Model 3, BYD E6

但更重要的是比亚迪的技术实力。作为唯一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R&D、设计、生产和制造的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在电池、电控、电机三大领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严控成本,无所畏惧,技术上不受制于人,是汉EV率先硬挺特斯拉Model 3的关键。比如电动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大部分车企都需要采购,但比亚迪有自己的刀片电池。得益于一系列独特的黑科技,刀锋电池不仅提高了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还带来了续航里程的飞跃。除此之外,它还通过了电池领域所有安全测试中最严格的性能测试——针刺测试,直接将“自燃”从电动车字典中抹去。

BYD, Han, Tesla, Model 3, BYD E6

然而,更令人惊叹的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芯片,其技术实力和在半导体行业的市场地位。比亚迪:中国半导体产业之光。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中,最大的当然是动力电池,其次是IGBT。与电芯一起被称为电动车的“双核”,约占整车成本的5%。它可以直接控制驱动系统的直流和交流之间的转换,决定电动汽车的扭矩和最大输出功率等核心指标。它就像汽车的大脑,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BYD, Han, Tesla, Model 3, BYD E6

如此重要的核心部件,长期被欧美日公司垄断,直到比亚迪出现。2004年,就在比亚迪宣布进军汽车市场的第二年,王传福就开始秘密布局轿车级IGBT,成立比亚迪微电子事业部。2008年,收购宁波中威成为比亚迪发展半导体产业最关键的一步。紧接着,比亚迪半导体业务不断加码:2010年,比亚迪自制的1.0代IGBT芯片问世;2013年,2.0代芯片正式载入比亚迪E6;2018年,比亚迪微电子发布新一代车载级IGBT 4.0芯片,第四代IGBT在芯片损耗、模块温度循环能力、电流输出能力等核心指标上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然而,比亚迪并不满足于此。随着电动汽车性能的快速发展,半导体硅基材料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比亚迪将目光投向了更高阶的材料——SiC(碳化硅)。2020年,比亚迪在SiC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SiC模块在高端车型电机驱动控制器中的大规模应用。目前SiC模块已经在汉系车型上使用,比亚迪也成为国内首家将自主研发的SiC模块应用于自产电动车的车企。不排除在未来某个阶段,比亚迪SiC会全面实现车型的产品覆盖,带来所有产品的先进性能。

BYD, Han, Tesla, Model 3, BYD E6

就规模而言,截至去年年底,比亚迪半导体已经积累了超过100万辆装有IGBT电力设备的汽车。据Omdia统计,以2019年IGBT模块销量计算,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电机驱动控制器IGBT模块全球厂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英飞凌,市场份额19%,居国内厂商之首;2020年,比亚迪将在该领域保持全球厂商第二、国内厂商第一的领先地位。至此,比亚迪打破了以英飞凌为首的外资企业对国内IGBT供应链的垄断,真正实现了完全自给自足。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比亚迪能在这场席卷全球的“芯片危机”中,泰然处之,在IGBT不多见的前提下,还保留着余力为韩EV的硬邦邦的特斯拉Model 3。此外,比亚迪还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级MCU芯片制造商,其32位汽车级MCU芯片荣获“2020年全球电子成就奖年度杰出产品性能奖”。IGBT和MCU只是比亚迪半导体产业的冰山一角。目前,比亚迪半导体业务还涉及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制造与服务五大板块,包括工业、家电、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四大领域,几乎覆盖大众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BYD, Han, Tesla, Model 3, BYD E6

总之,在半导体领域,如果把SMIC看作第二个TSMC,那么比亚迪结合了TSMC和英飞凌的优势,既有设计研发能力,又有制造能力,才是真正的中国半导体之光。安全是最大的奢侈。当然,技术最终是为产品服务的。对于消费者来说,感知技术最直观的路径就是产品力。韩EV 605公里的超长续航,3.9秒的极限加速,都印证了比亚迪核心三电技术的实力,但对于电动车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安全。此前,在中保研究院的碰撞测试中,比亚迪韩取得了“乘员安全指数”、“车外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三项优异成绩;最近,韩EV还获得了C-NCAP五星安全认证,(智能电动车)排名第一。在过去的一年里,超过7万辆热销的韩ev零自燃事故,为韩ev贴上了安全的标签。今年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大关,不仅刷新了比亚迪历史,还创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纪录。可以说,比亚迪是中国当之无愧的新能源领军者,是在销量、品牌影响力、技术储备、市场价值上与特斯拉硬碰硬的中国品牌旗手。

BYD, Han, Tesla, Model 3, BYD E6

标签:比亚迪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e6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现代汽车集团氢之日“Hydrogen Wave”即将全球线上发布 描绘未来氢能愿景,畅想未来氢能社会

现代汽车集团氢之日“HydrogenWave”全球线上发布会将于9月7日正式举行,届时将在全球掀起一场最新尖端氢燃料燃料电池电池技术与产品的“氢能浪潮”。

1900/1/1 0:00:00
林肯首款国产新能源车型冒险家Corsair PHEV将在成都车展正式上市

分享去年林肯品牌谋势而上,成功开启国产元年,以中国“智”造的至优品质塑造了出色口碑。

1900/1/1 0:00:00
重磅发布:2021泰达汽车论坛最新会议日程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

1900/1/1 0:00:00
丰田供应商:芯片危机将持续到2022年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日本罗姆半导体公司(Rohm)表示,到2022年,用于汽车和工业机械的重要半导体可能仍将供应不足,全球芯片危机会进一步加剧。

1900/1/1 0:00:00
杜兰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新型纳米级材料 或可加快充电时间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由杜兰大学(TulaneUniversity)科学与工程系KenampRuthArnold早期职业教授(Kenamp

1900/1/1 0:00:00
这半年,没人比它们“更懂”召回

消费者所购产品存在缺陷怎么办?召回呗。在现有社会商业体系下,召回是按照法定的要求和程序,由缺陷产品制造商进行的消除其产品缺陷的过程。从企业到消费者,再到市场,“召回”都是解决产品缺陷的好方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