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2022,ORIN X来敲你的门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自2020年10月以来,全球出现了芯片短缺。首先受到影响的是消费电子行业。尤其是到了2020年底,显卡价格飙升,加上国内一些商家恶意囤货,挖矿热潮,导致一卡难求。即使是已经上市两年的老产品,价格也翻了三倍。当时大部分汽车厂商还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没想到,仅仅过了半年,芯片荒潮就拍到了汽车级芯片的头上。起初,汽车制造商也引用过去的经验,认为短缺将持续到2021年6月。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汽车芯片的短缺还没有结束,在拓也还会持续下去还是未知数,甚至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常态。芯片短缺的具体原因多种多样。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的影响,还有今年2月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严寒潮,3月底日本瑞萨的电子火灾等等,但更多的是由一些国家控制的。今天我们不谈为什么会出现芯片荒。就是说说为什么在消费者印象中不那么电子的汽车,在目前却成为了受芯片行业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芯片在现代汽车中的作用有多大,不同的芯片有什么区别?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首先,芯片在现代汽车中起什么作用?哪些方面需要芯片?其实汽车行业对芯片的依赖并不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影响。早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芯片的作用就已经非常重要。比如汽车空调和热管理系统、进/排气管理系统、燃油蒸气管理系统、刹车辅助系统等各种电控系统,都极度依赖芯片,但都依赖于45nm级别的“笨拙而古老”的芯片。这种车规芯片,然而在新能源时代,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的“军备竞赛”阶段,车规芯片终于走上了历史舞台,成为目前评判一辆车的重要标准。车规芯片也一改以往“笨拙而古老”的形象,紧跟当前主流芯片的水平,甚至在计算能力上开始走向芯片行业的顶端。目前自动驾驶领域是最“吃”的芯片。如果说自动驾驶的算法可以决定自动驾驶能力的上限,那么自动驾驶规则的芯片就决定了下限。此前,自动驾驶芯片市场一直由Mobileye和Xilinx掌控,但随着NVIDIA和AMD对这两家公司的收购,现阶段自动驾驶芯片市场呈现四足鼎立的局面,即:英特尔、NVIDIA、高通和AMD。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不过各个车企也不是没有这四家。比如消费者最熟悉的特斯拉的FSD芯片,就是特斯拉自研的。还有国产厂商做自研芯片,零跑分的凌芯01,地平线征途二代。包括蔚来、比亚迪、吉利等车企,都表示要涉足自动驾驶芯片领域。我们都可以理解,各家车企研发自己芯片的初衷,本质上都是不想被别人控制。我不想走手机市场的老路。(安卓手机市场只有高通一家。如果我想使用高通的旗舰芯片,我就得接受高通的霸王条款。如果我接受了霸王条款,我就失去了自由。如果我不接受产品力,我就跟不上。).但目前其他厂商开发的芯片,从产品力本身来说,还是远远落后于领先厂商。我们以英伟达最新的汽车级AI芯片Orin x为例,看看差距到底有多大,差距会在汽车本身有多大。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Nvi……a Orin x,官方公布的单芯片计算能力已经达到254 TOPS,在计算能力上是目前最顶级的存在。目前最好的自动驾驶仪特斯拉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的FSD芯片,单个芯片的运算能力只有72 TOPS,而零跑的灵芯01最大运算能力只有4.2 TOPS,征途二代最大运算能力只有4 TOPS。可以说和英伟达最新的Orin x的差距是非常令人绝望的。就算退一步和英伟达上一代产品Xavier对比,差距也不小。Xavier的计算能力是30顶。为什么NVIDIA的Orin x芯片可以达到254 TOPS,而我们自己的芯片只有4 TOPS?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的计算能力差距?计算能力的核心是设计过程。在消费电子领域,为了便于理解,在制造过程中非常简单粗暴地模拟了这个参数。根据最小晶体单元的大小,分为5纳米、7纳米、14纳米等。数字越小,证明晶体单元越小,设计水平越高,工艺越好,计算能力越高。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消费级芯片是5nm的水平,而Orin x是7nm的水平。目前我们国产的车规芯片很遗憾还停留在14nm和28nm的水平,这是计算能力差的根源。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在做Orin x之前,Nvidia就已经推出了两代车规芯片,第一代Parker的计算能力水平也只是从个位数起步。不过英伟达在消费电子领域已经积累多年,在代工方面也有TSMC和三星这两家全球最好的芯片代工厂。所以NVIDIA想做一个车规芯片,可以直接拿出7nm工艺的Orin x。而像零跑这样白手起家的车企,即使在人力物力上竭尽全力,也只能找下游代工厂做28nm级别甚至更低的芯片。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我们有没有一家公司可以设计出计算能力很高的芯片?其实是有的。华为可以设计出5nm级别的消费电子芯片。理论上,华为也可以拿出和英伟达Orin X同级别的车规芯片,但由于美国的制裁,华为有了设计,却找不到能生产的厂商。国内唯一的芯片厂商SMIC,目前只能量产14nm级别的芯片,比国际水平落后两代,无法保证良品率。目前只有英特尔、高通和AMD能和英伟达抗衡,但目前其他三家公司都没有推出新产品,所以英伟达的Orin x是目前车规芯片行业的天花板。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其次,我们来说说目前谁采用了NVIDIA Orin x的芯片,还有哪些车辆是这些芯片做不到的?目前使用NVIDIA Orin x芯片的车型都没有上市,主要是蔚来ET7、理想X01和R车ES33。其实中间只有蔚来ET7和R ES33有明确消息。这两款车有很多共同点,都配备了激光雷达,都有极其冗余的传感器,都正式宣布了智能驾驶。这两款车中,只有蔚来宣布将搭载4台猎户座X,ET7预计计算能力为1000 TOPS。我们来说说这四个猎户座X是什么意思。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其实只要一个信息点,就能知道蔚来有什么野心。L5级自动驾驶最低计算标准是500+顶。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蔚来ET7发布快一年了,为什么还没有发布,为什么蔚来在ET7上使用完全冗余数量的传感器。要知道特斯拉的FSD只用了21个传感器,而ET7用了33个传感器。蔚来正真的目标是,L5一出现,ET7就能和猎户座x一步到位,即使是最基础的L5,也可以说领先其他厂商一步。这才是Orin x的真谛,当其他厂商还在L2和L3级别破头的时候,能使用ORIN X的厂商已经可以布局计算能力强大的L5级别自动驾驶了。

< img alt = "蔚来、特斯拉、蔚来ET7……现代、比亚迪"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02801609629/9 . jpg "/>

目前大部分厂商都是使用自主研发的算法进行自动驾驶。蔚来先搭建了一个可以计算和移动的平台,再做算法,这无疑会对其他厂商造成降维打击。当然,蔚来能想到的其他厂商也能想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商宣布高端机型会搭载Orin x芯片,为什么会疯狂的在传感器上堆材料,哪怕冗余严重,成本过高。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算力高的量产车迟迟不能上市,部分产品迟迟不能上市。当然Orin x的价格也贵。厂家肯定会和消费者分摊堆码材料的费用。具体表现在汽车价格上。目前唯一一款售价达到44.8万到52.6万的蔚来ET7,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价格了。我们也可以猜测,未来搭载Orin x芯片的机型,永远不会有非常接近的价格,在产品成熟之前,与普通消费者几乎遥不可及。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最后说一下英伟达猎户座x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对于厂商或者整个行业来说,Orin x的出现可以说是跨代的。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够运行L5级自动驾驶的车规芯片,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自动驾驶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够将L5落地在消费级产品上的芯片,是目前我们接触L5级自动驾驶最紧密的桥梁。但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意义不大。毕竟主流市场上很多L2级和L3级辅助驾驶的厂商还没有搞懂。法律法规没有跟上技术的发展,一切都还处于发展状态。很多消费者对于车辆辅助驾驶的需求,比如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等。,一个4 TOPS车规芯片就能满足,完全没有必要现在就早早为未来买单。如果未来自动驾驶各方面已经基本完善,车规芯片肯定会成为重要的选择维度,但目前还是以应用为原则,自己买够就行,没必要提前买单。自2020年10月以来,全球出现了芯片短缺。首先受到影响的是消费电子行业。尤其是到了2020年底,显卡价格飙升,加上国内一些商家恶意囤货,挖矿热潮,导致一卡难求。即使是已经上市两年的老产品,价格也翻了三倍。当时大部分汽车厂商还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没想到,仅仅过了半年,芯片荒潮就拍到了汽车级芯片的头上。起初,汽车制造商也引用过去的经验,认为短缺将持续到2021年6月。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汽车芯片的短缺还没有结束,在拓也还会持续下去还是未知数,甚至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常态。芯片短缺的具体原因多种多样。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的影响,还有今年2月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严寒潮,3月底日本瑞萨的电子火灾等等,但更多的是由一些国家控制的。今天我们不谈为什么会出现芯片荒。就是说说为什么在消费者印象中不那么电子的汽车,在目前却成为了受芯片行业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芯片在现代汽车中的作用有多大,不同的芯片有什么区别?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首先,芯片在现代汽车中起什么作用?哪些方面需要芯片?其实汽车行业对芯片的依赖并不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影响。早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芯片的作用就已经非常重要。例如,vari……美国的汽车空调和热管理系统、进/排气管理系统、燃油蒸气管理系统、刹车辅助系统等电子控制系统都极其依赖芯片,但它们都依赖于45nm级别的“笨拙而古老”的芯片。这种车规芯片,然而在新能源时代,尤其是自动驾驶领域的“军备竞赛”阶段,车规芯片终于走上了历史舞台,成为目前评判一辆车的重要标准。车规芯片也一改以往“笨拙而古老”的形象,紧跟当前主流芯片的水平,甚至在计算能力上开始走向芯片行业的顶端。目前自动驾驶领域是最“吃”的芯片。如果说自动驾驶的算法可以决定自动驾驶能力的上限,那么自动驾驶规则的芯片就决定了下限。此前,自动驾驶芯片市场一直由Mobileye和Xilinx掌控,但随着NVIDIA和AMD对这两家公司的收购,现阶段自动驾驶芯片市场呈现四足鼎立的局面,即:英特尔、NVIDIA、高通和AMD。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不过各个车企也不是没有这四家。比如消费者最熟悉的特斯拉的FSD芯片,就是特斯拉自研的。还有国产厂商做自研芯片,零跑分的凌芯01,地平线征途二代。包括蔚来、比亚迪、吉利等车企,都表示要涉足自动驾驶芯片领域。我们都可以理解,各家车企研发自己芯片的初衷,本质上都是不想被别人控制。我不想走手机市场的老路。(安卓手机市场只有高通一家。如果我想使用高通的旗舰芯片,我就得接受高通的霸王条款。如果我接受了霸王条款,我就失去了自由。如果我不接受产品力,我就跟不上。).但目前其他厂商开发的芯片,从产品力本身来说,还是远远落后于领先厂商。我们以英伟达最新的汽车级AI芯片Orin x为例,看看差距到底有多大,差距会在汽车本身有多大。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Nvidia Orin x,官方公布的单芯片计算能力已经达到了254 TOPS,在计算能力上是目前最顶级的存在。目前最好的自动驾驶仪特斯拉使用的是自主研发的FSD芯片,单个芯片的运算能力只有72 TOPS,而零跑的灵芯01最大运算能力只有4.2 TOPS,征途二代最大运算能力只有4 TOPS。可以说和英伟达最新的Orin x的差距是非常令人绝望的。就算退一步和英伟达上一代产品Xavier对比,差距也不小。Xavier的计算能力是30顶。为什么NVIDIA的Orin x芯片可以达到254 TOPS,而我们自己的芯片只有4 TOPS?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大的计算能力差距?计算能力的核心是设计过程。在消费电子领域,为了便于理解,在制造过程中非常简单粗暴地模拟了这个参数。根据最小晶体单元的大小,分为5纳米、7纳米、14纳米等。数字越小,证明晶体单元越小,设计水平越高,工艺越好,计算能力越高。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消费级芯片是5nm的水平,而Orin x是7nm的水平。目前我们国产的车规芯片很遗憾还停留在14nm和28nm的水平,这是计算能力差的根源。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在做Orin x之前,Nvidia就已经推出了两代车规芯片,第一代Parker的计算能力水平也只是从个位数起步。不过英伟达在消费电子领域已经积累多年,在代工方面也有TSMC和三星这两家全球最好的芯片代工厂。所以NVIDIA想做一个车规芯片,可以直接拿出7nm工艺的Orin x。而像零跑这种从零开始的车企,…n只找一个下游代工厂做28nm级别甚至更低的芯片,就算在人力物力上竭尽全力。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我们有没有一家公司可以设计出计算能力很高的芯片?其实是有的。华为可以设计出5nm级别的消费电子芯片。理论上,华为也可以拿出和英伟达Orin X同级别的车规芯片,但由于美国的制裁,华为有了设计,却找不到能生产的厂商。国内唯一的芯片厂商SMIC,目前只能量产14nm级别的芯片,比国际水平落后两代,无法保证良品率。目前只有英特尔、高通和AMD能和英伟达抗衡,但目前其他三家公司都没有推出新产品,所以英伟达的Orin x是目前车规芯片行业的天花板。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其次,我们来说说目前谁采用了NVIDIA Orin x的芯片,还有哪些车辆是这些芯片做不到的?目前使用NVIDIA Orin x芯片的车型都没有上市,主要是蔚来ET7、理想X01和R车ES33。其实中间只有蔚来ET7和R ES33有明确消息。这两款车有很多共同点,都配备了激光雷达,都有极其冗余的传感器,都正式宣布了智能驾驶。这两款车中,只有蔚来宣布将搭载4台猎户座X,ET7预计计算能力为1000 TOPS。我们来说说这四个猎户座X是什么意思。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其实只要一个信息点,就能知道蔚来有什么野心。L5级自动驾驶最低计算标准是500+顶。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蔚来ET7发布快一年了,为什么还没有发布,为什么蔚来在ET7上使用完全冗余数量的传感器。要知道特斯拉的FSD只用了21个传感器,而ET7用了33个传感器。蔚来正真的目标是,L5一出现,ET7就能和猎户座x一步到位,即使是最基础的L5,也可以说领先其他厂商一步。这才是Orin x的真谛,当其他厂商还在L2、L3级别破头的时候,能使用ORIN X的厂商已经可以布局计算能力强大的L5级别自动驾驶了。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目前大部分厂商都是使用自主研发的算法进行自动驾驶。蔚来先搭建了一个可以计算和移动的平台,再做算法,这无疑会对其他厂商造成降维打击。当然,蔚来能想到的其他厂商也能想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商宣布高端机型会搭载Orin x芯片,为什么会疯狂的在传感器上堆材料,哪怕冗余严重,成本过高。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算力高的量产车迟迟不能上市,部分产品迟迟不能上市。当然Orin x的价格也贵。厂家肯定会和消费者分摊堆码材料的费用。具体表现在汽车价格上。目前唯一一款售价达到44.8万到52.6万的蔚来ET7,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价格了。我们也可以猜测,未来搭载Orin x芯片的机型,永远不会有非常接近的价格,在产品成熟之前,与普通消费者几乎遥不可及。

Weilai, Tesla, Weilai ET7, Hyundai, BYD

最后说一下英伟达猎户座x的出现,有什么意义?对于厂商或者整个行业来说,Orin x的出现可以说是跨代的。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够运行L5级自动驾驶的车规芯片,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自动驾驶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够将L5落地在消费级产品上的芯片,是目前我们接触L5级自动驾驶最紧密的桥梁。但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意义不大。毕竟主流市场上很多L2级和L3级辅助驾驶的厂商还没有搞懂。法律法规没有跟上……技术在发展,一切都还处于发展状态。很多消费者对于车辆辅助驾驶的需求,比如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等。,一个4 TOPS车规芯片就能满足,完全没有必要现在就早早为未来买单。如果未来自动驾驶各方面已经基本完善,车规芯片肯定会成为重要的选择维度,但目前还是以应用为原则,自己买够就行,没必要提前买单。

标签:蔚来特斯拉蔚来ET7现代比亚迪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国际快讯】本田2030年后在华不再投放新燃油车;塔塔投20亿美元开发电动汽车;现代计划自主开发芯片

本田2030年后在中国不再投放新款燃油车本田汽车首席执行官ToshihiroMibe表示,2030年以后该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所有新车型都将是电动汽车,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车,

1900/1/1 0:00:00
2021年度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体验日

2021年10月13日15日,博世在上海举办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体验日。

1900/1/1 0:00:00
黑莓、谷歌和高通合作 推动下一代汽车座舱的发展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日前,黑莓(BlackBerry)宣布推出基于QNXHypervisor和VIRTIO的参考设计,

1900/1/1 0:00:00
2021全球供应链大会|黑芝麻杨宇欣:第一个中央计算芯片一定会出现在中国的汽车行业

10月1112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办的“2021第三届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变局与双碳目标下的汽车供应链”。

1900/1/1 0:00:00
2021全球供应链大会|寒武纪王平:2022年推出首款250TOPS算力芯片,2023年下半年装车

10月1112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主办的“2021第三届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变局与双碳目标下的汽车供应链”。

1900/1/1 0:00:00
EV晨报 | 本田全新纯电动平台亮相;富士康三款新车预告图流出;Lucid称Air为美国首款使用激光雷达的量产车

1、本田全新纯电动品牌e:N首款车亮相2030年停止在中国投放燃油新车10月13日晚,本田宣布将在中国市场全面电动化转型,并推出全新纯电动品牌e:N,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