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eVTOL赛道 会诞生一个“特斯拉”吗?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21年,在马斯克的引领下,新能源汽车迎来了一个亮眼的时刻——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从今年1月的2.6%攀升至9月的21.1%。在车辆电气化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中国的航空工业也不甘落后,科技公司和车企都在尝试电动垂直起降(纯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的载人试飞。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不会堵车,速度快,让人类享受自由翱翔感的电动垂直起降,妥妥的爆炸了现在在地上“爬行”的传统汽车。但让人生疑的是,这种只能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空中汽车”,现在要照进现实了?在航空领域,会出现颠覆传统的“特斯拉”吗?近日,汽车之家就上述问题与上海盘陀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博士展开对话。

■技术整合

一个月前,国内航空初创公司Pantuo发布了Pantala Concept H的预览图,这款全新设计的电动垂直起降吸引了国内外人士的关注。从视频中只能看出,飞机通过倾斜机翼涵道风扇实现垂直起降,整体造型和涂装设计感很强,未来高科技感十足。

这款206度电,续航里程约250公里的飞机,最多可搭载5名乘客。如果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到莫干山的赤心谷,空中飞行只需要40分钟,但开车去需要150分钟。

据报道,这架电动垂直起降将在今年年底作为缩尺无人机进行测试,明年将进行全尺寸无人试飞。有没有感觉科幻电影里的“飞行汽车”离我们并不是很远?

2020年,有一本书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叫《未来比你想象的更快:技术融合如何改变商业、工业和我们的生活》。这本书给人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大量的力量正在积蓄,时机尚未到来。现在,时间到了,离2020年还有十年。

在与李交流后,汽车之家也深刻感受到的出现背后,是因为技术的融合。

EVTOL是一种纯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可以像直升机一样起降,像固定翼飞机一样巡航。因此,电动垂直起降不需要很长的机场跑道,可以直接使用直升机场或任何垂直起降场,比如高层建筑的天台。

在某种程度上,电动垂直起降是要颠覆传统的直升机,并且要弥补直升机的一系列缺点,它需要几项过去没有的技术。

首先是电气化。EVTOL可以说是汽车电气化的延伸,它享有很多类似于电动汽车的优点。与直升机相比,电动垂直起降噪音更小。低噪音对城市空中交通非常重要,可以让电动垂直起降尽量飞到社区中心,延长电动垂直起降在城市的运行时间。

结果发现,汽油的能量转化率只有28%,不足以提供飞行汽车的动力,而电力的效率可以达到95%。在李看来,如果电动车找到了出路,就证明是可行的。那电气化应用到航空领域,替代传统发动机,也能造出更好的飞机。

其次是人工智能。为了更加安全,潘托航空取消了传统的螺旋桨设计,采用了分布式动力系统。多涵道风扇的设计,比开式螺旋桨推力更大,同时保证了多处冗余,即使有一两处坏了,也能保证安全着陆。这些都需要计算机模拟,甚至云端设计。此外,与自动驾驶相比,空中自动驾驶的视觉系统更容易集成和采集。

以前这些技术都是在各自的路径上迭代,确实像摩尔定律一样加快了进度,但是因为没有融合,外界很难感受到其中的力量。今天,电动垂直起降将整合技术,发挥1+1大于2的力量,带来巨大的变化。

Panto的理念是希望电动垂直起降像汽车等日常交通工具一样方便使用。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通货膨胀,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电动垂直起降可以节省大量的出行时间成本。“与直升机相比,我们的运营成本可以再降低70%,未来价格会越来越低。”李对说道。

■航空工业的“飞机制造生力军”。

今年以来,电动垂直起降似乎像当初的新能源汽车一样,进入了聚光灯下。

今年8月,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Joby Aviation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市值近60亿美元。9月,德国电气航空公司LILM也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形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估值33亿美元。

EVTOL市场潜力巨大。今年5月,摩根士丹利发布电动垂直起降行业报告,预测到2040年,以电动垂直起降为核心的载人(UAM)和货运(RAM)综合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德国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也预测,2050年将有9.8万辆飞行汽车在全球95个主要城市投入使用。

“跳槽上市”

随着技术整合的推进,2019年成立的延拓,经过两年的技术打磨,也将于近期开启融资通道。

事实上,在整个电动垂直起降市场上有不同的参与者。一个是波音、空客、吉利、丰田等传统飞机制造商和车企;一类是曾经做无人机的企业,比如亿航、凤飞航空;另一类是“新的机器制造力量”,如Joby、Lilium、Panto Airlines、Time Technology和Volante Airlines。

鉴于航空领域的高壁垒,如果你想颠覆“前辈”,新的轨道电动垂直起降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或者也许是唯一的机会。特斯拉市值最近突破1万亿美元,比通用、丰田、大众等十余家传统车企市值之和还高。就像特斯拉颠覆传统车企一样,谁能保证电动垂直起降领域不会出现一个“特斯拉”?

目前,Joby是业内公认的技术最成熟、商业化程度最接近的飞行汽车公司之一,以潘图航空为代表的国内飞行公司也在拼命追赶。因为电动垂直起降是一个新生事物,这个领域的参与者都处于探索阶段,任何人都有可能脱颖而出。

“Studiokurbos为Pantuo设计室内和室外装饰”

汽车领域的玩家也跃跃欲试,但李指出,飞机和汽车的研发在流程上有相似之处,但逻辑完全不同。如果只是把汽车工业的经验完全照搬到飞机的发展上,那根本行不通。

“汽车公司进入电动垂直起降市场有很多优势。比如公司有品牌背书,有庞大的运营团队。但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我们的团队更敏捷,在产品可靠性上更有优势,所以在研发上可以少走弯路。”李对说道。

比如锂电池已经在汽车行业广泛应用,技术也比较成熟。但航空级电池在散热、抗冲击等方面的要求远高于汽车级电池。“设计电池组时会考虑到这些,我们已经申请了相关专利。”

据介绍,目前,潘托航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且结构合理的R&D和管理团队。各专业系统负责人平均工作经验在10年以上,R&D人员70%来自大型商用航空企业,具备核心系统的自研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场上看到的无人机设计理念与电动垂直起降有人机完全不同。

■十年后真正商业化。

上个月,小鹏宣布计划在2024年实现飞行汽车的首次量产,产品价格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这辆既能在地上跑又能在天上飞的“飞车”似乎比电动垂直起降还快。其实并不是。从小鹏的产品来看,其R&D设计与主流飞机企业大相径庭。这种飞行汽车比城市中心更适合户外场景。

将“飞行汽车”应用于城市空中交通并非易事。电动垂直起降和飞行汽车都属于航空器,航空器的运行涉及公共安全,所以各国民航部门的监管极其严格。

理论上,由于电动垂直起降简化了传统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飞行员只需要操纵杆操作和辅助自动驾驶仪,用户学习成本低,无需专业飞行训练即可操控。但事实上,电动垂直起降驾驶人监管和认证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是空白。

同时,飞机需要取得适航审定,手续繁琐,一次耗时5-7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家电动垂直起降企业的产品获得民航部门的适航认证。

李告诉汽车之家,从技术上来说,实现飞行汽车的量产并不困难。毕竟很多优秀的产品都是厂商研发出来的,但是量产和商业化是两个维度。

“如果你看看无人驾驶汽车,大多数车辆公司已经积累了相对成熟的技术。开发一辆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上路问题不是特别大,但真正阻碍商业运营的是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

“同样,电动垂直起降产业真正涉及到量产和商业化,也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李坦言,在此期间,包括延拓在内的企业应参与到行业标准法规建设中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低空空域管理机制,确保……飞机的驾驶安全。这些都需要企业和政府的配合,需要一定的时间。

尽管困难重重,但电动垂直起降工业的模式与早期新能源的发展模式相似。以Joby为代表的一批“造机新势力”正在摆脱旧机制的束缚,以全新的思维打开新的想象空间。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玩家的增加,资本的涌入,市场环境的成熟,政策会逐步开放。

李期待的是,中国和美国在赛道上基本属于同一起跑线,即使落后,也只是一点点距离。因此,中国电动垂直起降企业可以与政府和企业合作,通过市场联动,共同创造“弯道超车”的机会。

然而,就像造车的新生力量一样,“造车的新生力量”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为自己源源不断地输血。今年2月,汉莎创新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称,飞行汽车初创企业至少需要7亿至10亿美元才能完成飞行汽车的认证和商业化进程。如果参照汽车领域的“魏小利”,目前他们还没有造血能力,很明显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泛航这样的造飞机新势力。

在未来十年,我期待看到电动垂直起降的成功。(文/汽车之家彭飞)2021年,在马斯克的引领下,新能源汽车迎来了一个亮眼的时刻——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已经从今年1月的2.6%攀升至9月的21.1%。在车辆电气化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中国的航空工业也不甘落后,科技公司和车企都在尝试电动垂直起降(纯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的载人试飞。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不会堵车,速度快,让人类享受自由翱翔感的电动垂直起降,妥妥的爆炸了现在在地上“爬行”的传统汽车。但让人生疑的是,这种只能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空中汽车”,现在要照进现实了?在航空领域,会出现颠覆传统的“特斯拉”吗?近日,汽车之家就上述问题与上海盘陀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博士展开对话。

■技术整合

一个月前,国内航空初创公司Pantuo发布了Pantala Concept H的预览图,这款全新设计的电动垂直起降吸引了国内外人士的关注。从视频中只能看出,飞机通过倾斜机翼涵道风扇实现垂直起降,整体造型和涂装设计感很强,未来高科技感十足。

这款206度电,续航里程约250公里的飞机,最多可搭载5名乘客。如果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到莫干山的赤心谷,空中飞行只需要40分钟,但开车去需要150分钟。

据报道,这架电动垂直起降将在今年年底作为缩尺无人机进行测试,明年将进行全尺寸无人试飞。有没有感觉科幻电影里的“飞行汽车”离我们并不是很远?

2020年,有一本书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叫《未来比你想象的更快:技术融合如何改变商业、工业和我们的生活》。这本书给人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大量的力量正在积蓄,时机尚未到来。现在,时间到了,离2020年还有十年。

在与李交流后,汽车之家也深刻感受到的出现背后,是因为技术的融合。

EVTOL是一种纯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可以像直升机一样起降,像固定翼飞机一样巡航。因此,电动垂直起降不需要很长的机场跑道,可以直接使用直升机场或任何垂直起降场,比如高层建筑的天台。

在某种程度上,电动垂直起降是要颠覆传统的直升机,并且要弥补直升机的一系列缺点,它需要几项过去没有的技术。

首先是电气化。EVTOL可以说是汽车电气化的延伸,它享有……很多类似电动车的优点。与直升机相比,电动垂直起降噪音更小。低噪音对城市空中交通非常重要,可以让电动垂直起降尽量飞到社区中心,延长电动垂直起降在城市的运行时间。

结果发现,汽油的能量转化率只有28%,不足以提供飞行汽车的动力,而电力的效率可以达到95%。在李看来,如果电动车找到了出路,就证明是可行的。那电气化应用到航空领域,替代传统发动机,也能造出更好的飞机。

其次是人工智能。为了更加安全,潘托航空取消了传统的螺旋桨设计,采用了分布式动力系统。多涵道风扇的设计,比开式螺旋桨推力更大,同时保证了多处冗余,即使有一两处坏了,也能保证安全着陆。这些都需要计算机模拟,甚至云端设计。此外,与自动驾驶相比,空中自动驾驶的视觉系统更容易集成和采集。

以前这些技术都是在各自的路径上迭代,确实像摩尔定律一样加快了进度,但是因为没有融合,外界很难感受到其中的力量。今天,电动垂直起降将整合技术,发挥1+1大于2的力量,带来巨大的变化。

Panto的理念是希望电动垂直起降像汽车等日常交通工具一样方便使用。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电动垂直起降可以节省大量的出行时间成本。“与直升机相比,我们的运营成本可以再降低70%,未来价格会越来越低。”李对说道。

■航空工业的“飞机制造生力军”。

今年以来,电动垂直起降似乎像当初的新能源汽车一样,进入了聚光灯下。

今年8月,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Joby Aviation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市值近60亿美元。9月,德国电气航空公司LILM也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形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估值33亿美元。

EVTOL市场潜力巨大。今年5月,摩根士丹利发布电动垂直起降行业报告,预测到2040年,以电动垂直起降为核心的载人(UAM)和货运(RAM)综合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德国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也预测,2050年将有9.8万辆飞行汽车在全球95个主要城市投入使用。

“跳槽上市”

随着技术整合的推进,2019年成立的延拓,经过两年的技术打磨,也将于近期开启融资通道。

事实上,在整个电动垂直起降市场上有不同的参与者。一个是波音、空客、吉利、丰田等传统飞机制造商和车企;一类是曾经做无人机的企业,比如亿航、凤飞航空;另一类是“新的机器制造力量”,如Joby、Lilium、Panto Airlines、Time Technology和Volante Airlines。

鉴于航空领域的高壁垒,如果你想颠覆“前辈”,新的轨道电动垂直起降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或者也许是唯一的机会。特斯拉市值最近突破1万亿美元,比通用、丰田、大众等十余家传统车企市值之和还高。就像特斯拉颠覆传统车企一样,谁能保证电动垂直起降领域不会出现一个“特斯拉”?

目前,Joby是业内公认的技术最成熟、商业化程度最接近的飞行汽车公司之一,以潘图航空为代表的国内飞行公司也在拼命追赶。因为电动垂直起降是一个新生事物,这个领域的参与者都处于探索阶段,任何人都有可能脱颖而出。

“Studiokurbos为Pantuo设计室内和室外装饰”

汽车领域的玩家也跃跃欲试,但李指出,飞机和汽车的研发在流程上有相似之处,但逻辑完全不同。如果只是把汽车工业的经验完全照搬到飞机的发展上,那根本行不通。

“汽车公司进入电动垂直起降市场有很多优势。比如公司有品牌背书,有庞大的运营团队。但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我们的团队更敏捷,在产品可靠性上更有优势,所以在研发上可以少走弯路。”李对说道。

比如锂电池已经在汽车行业广泛应用,技术也比较成熟。但航空级电池在散热、抗冲击等方面的要求远高于汽车级电池。“设计电池组时会考虑到这些,我们已经申请了相关专利。”

据介绍,目前,潘托航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且结构合理的R&D和管理团队。各专业系统负责人平均工作经验在10年以上,R&D人员70%来自大型商用航空企业,具备核心系统的自研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场上看到的无人机设计理念与电动垂直起降有人机完全不同。

■十年后真正商业化。

上个月,小鹏宣布计划在2024年实现飞行汽车的首次量产,产品价格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这辆既能在地上跑又能在天上飞的“飞车”似乎比电动垂直起降还快。其实并不是。从小鹏的产品来看,其R&D设计与主流飞机企业大相径庭。这种飞行汽车比城市中心更适合户外场景。

将“飞行汽车”应用于城市空中交通并非易事。电动垂直起降和飞行汽车都属于航空器,航空器的运行涉及公共安全,所以各国民航部门的监管极其严格。

理论上,由于电动垂直起降简化了传统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飞行员只需要操纵杆操作和辅助自动驾驶仪,用户学习成本低,无需专业飞行训练即可操控。但事实上,电动垂直起降驾驶人监管和认证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是空白。

同时,飞机需要取得适航审定,手续繁琐,一次耗时5-7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家电动垂直起降企业的产品获得民航部门的适航认证。

李告诉汽车之家,从技术上来说,实现飞行汽车的量产并不困难。毕竟很多优秀的产品都是厂商研发出来的,但是量产和商业化是两个维度。

“如果你看看无人驾驶汽车,大多数车辆公司已经积累了相对成熟的技术。开发一辆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上路问题不是特别大,但真正阻碍商业运营的是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

“同样,电动垂直起降产业真正涉及到量产和商业化,也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李坦言,在此期间,包括延拓在内的企业应参与到行业标准法规建设中来,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低空空域管理机制,确保……飞机的驾驶安全。这些都需要企业和政府的配合,需要一定的时间。

尽管困难重重,但电动垂直起降工业的模式与早期新能源的发展模式相似。以Joby为代表的一批“造机新势力”正在摆脱旧机制的束缚,以全新的思维打开新的想象空间。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玩家的增加,资本的涌入,市场环境的成熟,政策会逐步开放。

李期待的是,中国和美国在赛道上基本属于同一起跑线,即使落后,也只是一点点距离。因此,中国电动垂直起降企业可以与政府和企业合作,通过市场联动,共同创造“弯道超车”的机会。

然而,就像造车的新生力量一样,“造车的新生力量”也需要大量的资金为自己源源不断地输血。今年2月,汉莎创新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称,飞行汽车初创企业至少需要7亿至10亿美元才能完成飞行汽车的认证和商业化进程。如果参照汽车领域的“魏小利”,目前他们还没有造血能力,很明显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泛航这样的造飞机新势力。

在未来十年,我期待看到电动垂直起降的成功。(文/汽车之家彭飞)

标签:特斯拉丰田理念小鹏大众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Model Y标准续航版交付延长至10-14周

日前,我们从特斯拉中国官网获悉,ModelY标准续航版的预计交付日期调整为10至16周(即25个月4个月),这也意味着现在下定需要到明年(2022年)1月份才能交车。

1900/1/1 0:00:00
Allegro推出新型LED驱动器 增强汽车安全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运动控制和节能系统传感和电源解决方案供应商AllegroMicroSystems宣布推出两款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应用的新产品A80803和A80804,

1900/1/1 0:00:00
这次,上汽大众抓住了电动车的制胜钥匙

11月8日,TV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以下简称“TV南德”)为上汽大众ID系列动力电池产品颁发了国内首份“TV南德质胜荣耀之星”奖项。

1900/1/1 0:00:00
卖不动手机 OPPO跟风造车

低调发育的OPPO近日却因一则调整员工薪酬结构的内部信在市场上引起巨大反响。

1900/1/1 0:00:00
瑞士将放弃对大众排放丑闻的刑事调查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瑞士联邦检察官在11月日表示,由于没有足够的证据提出指控,因此瑞士将放弃对大众集团柴油排放丑闻进行的近五年的刑事调查。

1900/1/1 0:00:00
蔚来2021年Q3营收98.1亿元,四季度预计交付2.35~2.55万台

11月10日,蔚来发布了2021年三季度财报。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蔚来汽车营收981亿元,同比增长1166,环比增长161。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