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锂金属电池商业化“前夜”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全球汽车电动化正在疾驰向前,围绕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商业化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代表企业,SES近日公开了最新的100 Ah单体锂金属电池,并详细介绍了其产业化进度、客户合作及上市过程。

modern

SE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胡启超展示阿波罗大电池。

与QuantumScape和Solid Power等同行选择的全固态电池路径不同,SES专注于混合锂金属电池。

SES创始人兼CEO胡启超认为,金属锂电池无疑是终极方向,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实现难度很大,产业化不现实,而混合金属锂电池方案保持了固态金属锂能量密度高的优势,同时保持了与锂离子电池相同的生产工艺和可制造性。

基于此,2015年,胡启超将公司原来做固体锂金属电池的战略方向调整为混合锂金属电池,并由之前的“SolidEnergy Systems”更名为“SES”。

以首届SES电池世界盛会为观察窗口,高科锂电认为,以锂金属电池为代表的下一代动力电池,从产品研发周期、整车企业应用、资本运作等角度,已经进入商业化新阶段。

1.从技术和产品发展的过程来看,锂金属电池已经从最初的单层、多层、Ah级电池,跃升到车辆法规的100Ah电池级别,走向商用装载的“前夜”。

在本次发布会上,SES发布的Apollo锂金属电池容量达到107 Ah,成为全球首个公开展示的单体超过100 Ah的锂金属电池,意味着其从商用加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modern

SES Apollo大电池性能数据

从性能指标来看,重量仅为0.982 Kg、能量密度为417 Wh/kg和935 Wh/L的阿波罗107 Ah电池,在室温下放电10小时、3小时和1小时后,表现出极高的容量和能量密度。

SES从工程制造的角度,掌握了一套混合锂金属电池产业化的核心材料技术,探索出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流程:

宽幅锂金属阴极:采用专有知识产权技术制造的超薄金属阴极。

复合负极涂层:通过机械屏障提高安全性

聚合物膜片:先进的膜片,具有高度的可制造性

高浓度液体电解质配方:低挥发性和自熄性

高能量密度阴极:高工艺性的先进阴极技术

这将在接下来的大规模制造和验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科锂电池认为,SES率先推出其107 Ah大电池,相对于其他公司还停留在多层或小电池层面的样品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为锂金属电池上车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modern

与其他企业相比,ses选择的混合锂金属电池在产业化上更具可行性,既保持了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又与现有锂离子电池在技术和制造上具有高度匹配性,这是SES能够率先推出100 Ah锂金属电池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在国内,包括丰利新能源在内的很多电池企业也在考虑或布局SES选择的混合动力锂金属电池路线。

高工锂电认为,虽然在循环性能、成本、机械结构设计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但随着进入者的增多,混合动力锂金属电池路线将成为锂金属电池商业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第二,从国际车企的实际反馈和动作节奏来看,一直在加速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和验证,普遍是pl……内德要在2025年左右“上车”。

按照这样的节奏,车企的布局明显趋于频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各大车企积极参与固态电池公司的投融资过程,其野心在于对下一代电池的前瞻性部署。另一方面是加快与电池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合作,推进下一代电池的车载验证。

modern

SeApollo锂金属电池

以SES为例,其获得了通用和现代的投资,SES正在与通用和现代合作进行sample A,计划明年推出汽车金属锂电池sample A,2024年推出sample C,2025年正式开始金属锂电池的商业化量产。

为了配合样品B和样品C的验证,SES在本次活动上宣布正在上海建设超级工厂,计划2023年完工。建成后产能将达到1千瓦时,将是全球最大的锂金属电池工厂。

modern

SES上海超级工厂

从全球来看,欧洲和中国的电气化普及率都已经过了10%的拐点,市场化突破明显加快。对于车企来说,通过推出更高性能的电池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新周期市场竞争的关键点。

国内外车企都知道,为了推动金属锂电池在2025年上车,时间窗口在缩小。有必要尽快开始商业化。在商业模式上,2025年后,车企也希望更深度参与,掌控核心话语权,这也是现阶段车企在锂金属电池领域加仓的另一个原因。

modern

第三,资本是推动产业前进的血液,也是观察产业发展阶段的风向标。放眼全球,下一代电池企业已经进入融资中后期,尤其是美国,已经出现集中上市的现象。下一代电池正在逐步完成前期技术开发,进入批量产业化的新周期。

在国际上,SES在7月宣布了与艾芬豪的最终合并协议。交易完成后,合并后的公司估值约为34亿美元,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新股票代码为“SES”。

6月,Solid Power宣布将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形式上市。合并后公司估值约12亿美元,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上市。

去年12月,QuantumScape完成了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上市,新公司的估值为33亿美元。随后几个月,其股价飙升,最高达到132.73美元,市值超过477亿美元。

放眼国内,包括汇能、陶青、卫兰在内的几家固态电池企业相继进入新一轮融资上市量产阶段。资本进程加快的背后,意味着下一代电池企业对资本的渴求越来越强烈,而这种渴求将主要是为产业化做准备。

随着国内外相关企业的加速上市,将逐步从之前的技术研发阶段跨越到工程制造阶段,无论是固体电解质和金属锂正极的量产,还是更大规模电池级中试线的布局,都将进入量产前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大量的持续投入和输血。

4.从政策导向来看,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产业化已经提上日程。包括中国、欧盟和美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都对锂金属电池的发展和量产做出了政策引导和规划安排。在此推动下,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全球将通过多种手段加速锂金属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政策引导、财政补贴、产业链协调。

modern

高科锂电池认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争夺战已经逐渐白热化。在新阶段,将不再单纯关注单一技术指标的优劣,而是为规模化制造的储备,包括资金、客户、工程制造能力、管理能力、供应链规划与部署等综合实力。

电池技术的革命不仅仅是纯粹的技术进化,还将颠覆现有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形态。对于ses这样的下一代电池企业来说,需要依靠自身的技术沉淀,建立可行的产业化路径,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战略伙伴,踩准市场节奏,才能真正实现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全球汽车电动化正在疾驰向前,围绕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商业化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代表企业,SES近日公开了最新的100 Ah单体锂金属电池,并详细介绍了其产业化进度、客户合作及上市过程。

modern

SE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胡启超展示阿波罗大电池。

与QuantumScape和Solid Power等同行选择的全固态电池路径不同,SES专注于混合锂金属电池。

SES创始人兼CEO胡启超认为,金属锂电池无疑是终极方向,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实现难度很大,产业化不现实,而混合金属锂电池方案保持了固态金属锂能量密度高的优势,同时保持了与锂离子电池相同的生产工艺和可制造性。

基于此,2015年,胡启超将公司原来做固体锂金属电池的战略方向调整为混合锂金属电池,并由之前的“SolidEnergy Systems”更名为“SES”。

以首届SES电池世界盛会为观察窗口,高科锂电认为,以锂金属电池为代表的下一代动力电池,从产品研发周期、整车企业应用、资本运作等角度,已经进入商业化新阶段。

1.从技术和产品发展的过程来看,锂金属电池已经从最初的单层、多层、Ah级电池,跃升到车辆法规的100Ah电池级别,走向商用装载的“前夜”。

在本次发布会上,SES发布的Apollo锂金属电池容量达到107 Ah,成为全球首个公开展示的单体超过100 Ah的锂金属电池,意味着其从商用加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modern

SES Apollo大电池性能数据

从性能指标来看,重量仅为0.982 Kg、能量密度为417 Wh/kg和935 Wh/L的阿波罗107 Ah电池,在室温下放电10小时、3小时和1小时后,表现出极高的容量和能量密度。

SES从工程制造的角度,掌握了一套混合锂金属电池产业化的核心材料技术,探索出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流程:

宽幅锂金属阴极:采用专有知识产权技术制造的超薄金属阴极。

复合负极涂层:通过机械屏障提高安全性

聚合物膜片:先进的膜片,具有高度的可制造性

高浓度液体电解质配方:低挥发性和自熄性

高能量密度阴极:高工艺性的先进阴极技术

这将在接下来的大规模制造和验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科锂电池认为,SES率先推出其107 Ah大电池,相对于其他公司还停留在多层或小电池层面的样品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为锂金属电池上车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 img alt = " modern "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00922……2608/3.jpg"/>

与其他企业相比,ses选择的混合锂金属电池在产业化上更具可行性,既保持了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高的特点,又与现有锂离子电池在技术和制造上具有高度匹配性,这是SES能够率先推出100 Ah锂金属电池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在国内,包括丰利新能源在内的很多电池企业也在考虑或布局SES选择的混合动力锂金属电池路线。

高工锂电认为,虽然在循环性能、成本、机械结构设计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但随着进入者的增多,混合动力锂金属电池路线将成为锂金属电池商业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第二,从国际车企的实际反馈和动作节奏来看,一直在加速金属锂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和验证,一般计划在2025年左右“上车”。

按照这样的节奏,车企的布局明显趋于频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各大车企积极参与固态电池公司的投融资过程,其野心在于对下一代电池的前瞻性部署。另一方面是加快与电池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合作,推进下一代电池的车载验证。

modern

SeApollo锂金属电池

以SES为例,其获得了通用和现代的投资,SES正在与通用和现代合作进行sample A,计划明年推出汽车锂金属电池sample A,2024年推出sample C,2025年正式开始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量产。

为了配合样品B和样品C的验证,SES在本次活动上宣布正在上海建设超级工厂,计划2023年完工。建成后产能将达到1千瓦时,将是全球最大的锂金属电池工厂。

modern

SES上海超级工厂

从全球来看,欧洲和中国的电气化普及率都已经过了10%的拐点,市场化突破明显加快。对于车企来说,通过推出更高性能的电池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新周期市场竞争的关键点。

国内外车企都知道,为了推动金属锂电池在2025年上车,时间窗口在缩小。有必要尽快开始商业化。在商业模式上,2025年后,车企也希望更深度参与,掌控核心话语权,这也是现阶段车企在锂金属电池领域加仓的另一个原因。

modern

第三,资本是推动产业前进的血液,也是观察产业发展阶段的风向标。放眼全球,下一代电池企业已经进入融资中后期,尤其是美国,已经出现集中上市的现象。下一代电池正在逐步完成前期技术开发,进入批量产业化的新周期。

在国际上,SES在7月宣布了与艾芬豪的最终合并协议。交易完成后,合并后的公司估值约为34亿美元,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新股票代码为“SES”。

6月,Solid Power宣布将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形式上市。合并后公司估值约12亿美元,预计2021年第四季度上市。

去年12月,QuantumScape完成了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上市,新公司的估值为33亿美元。随后几个月,其股价飙升,最高达到132.73美元,市值超过477亿美元。

放眼国内,包括汇能、陶青、卫兰在内的几家固态电池企业相继进入新一轮融资上市量产阶段。加速的背后……f资本过程,意味着下一代电池企业对资本的渴求越来越强烈,而这种渴求将主要是为产业化做准备。

随着国内外相关企业的加速上市,将逐步从之前的技术研发阶段跨越到工程制造阶段,无论是固体电解质和金属锂正极的量产,还是更大规模电池级中试线的布局,都将进入量产前的关键阶段,需要更大量的持续投入和输血。

4.从政策导向来看,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产业化已经提上日程。包括中国、欧盟和美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都对锂金属电池的发展和量产做出了政策引导和规划安排。在此推动下,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全球将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产业链协调等方式,加速金属锂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modern

高科锂电池认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争夺战已经逐渐白热化。在新阶段,将不再单纯关注单一技术指标的优劣,而是为规模化制造的储备,包括资金、客户、工程制造能力、管理能力、供应链规划与部署等综合实力。

电池技术的革命不仅仅是纯粹的技术进化,还将颠覆现有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形态。对于ses这样的下一代电池企业来说,需要依靠自身的技术沉淀,建立可行的产业化路径,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战略伙伴,踩准市场节奏,才能真正实现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

标签:现代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和捷豹路虎一起走过最难的路,才能抵达最需要帮助的孩子身边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人,但人力终有边界,如果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与你之间隔着千山万水,我们如何才能到达他们的身边?捷豹路虎给出了答案一切有我。正所谓“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1900/1/1 0:00:00
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关口,车企羊城上演攻守战

“芯荒”下,各车企不得不放慢脚步,但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关口,又不得不在羊城上演攻守战。

1900/1/1 0:00:00
官方辟谣停产传闻,拳打普拉多的哈弗H9为何「被终结」?

来源:哈弗官网作者秦章勇编辑王妍近日,网络上流传出一份疑似长城汽车内部的车型规划文件,内容显示,哈弗H9将在今年12月底全系停产。

1900/1/1 0:00:00
特斯拉售价浮动如股价,粉丝边吐槽边下单

来源:特斯拉官网作者秦章勇编辑李欢欢距离上一次上调售价仅过去5天,特斯拉又迎来一波涨价。

1900/1/1 0:00:00
EV晨报 | 苹果汽车芯片研发完成;比亚迪高端品牌有望春节前推出;特斯拉周内二次涨价/Cybertruck尚未量产

1苹果汽车芯片研发完成新车预计2025年亮相11月19日彭博社报道称,苹果研发重点转向全自动驾驶技术,最关键的芯片核心工作已经完成,新车预计在2025年首次亮相。

1900/1/1 0:00:00
上汽加速“铸魂”背后,昔日“市值一哥”转型紧迫性再加剧

从特斯拉、蔚小理到长城、上汽、吉利,对于自动驾驶,越来越多的整车厂选择了全栈自研。关于原因,用上汽董事长陈虹的话说就是: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