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上汽加速“铸魂”背后,昔日“市值一哥”转型紧迫性再加剧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从特斯拉、韦小立到长城、SAIC、吉利,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选择了全栈自研进行自动驾驶。

究其原因,用SAIC董事长陈虹的话说,就是: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

目前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在动力水平和操控水平上日趋同质化。与此同时,自动驾驶正在成为一批车企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核心,通过在安全性、便利性和智能出行方面给予主机厂更多的想象力。

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伟此前甚至指出,目前汽车行业的竞争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只是在上半场,真正决定胜负的是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标志的下半场的竞争。在这种预判的背后,汽车制造商应该自主掌握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技术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喊口号容易。SAIC如何打这场“灵魂保卫战”?

聚焦零束,SAIC加速“铸魂”

在自动驾驶方面,SAIC和许多其他企业一样,选择了商业和乘客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其中,在自动驾驶卡车方面,SAIC的“5G+L4”智能重卡已在上海洋山港运营两年多。至于乘用车的自动驾驶,SAIC也进行了多年的布局。最重要的成果包括智机汽车的iAd智能驾驶系统和樊菲汽车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PP-CEMTM。这些技术很快就会随着相关车型的上市而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在6月底喊出“灵魂论”后,SAIC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动作明显加快。

8月26日,基于在自动驾驶卡车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SAIC正式成立上海有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旨在通过L3、L4并行线战略,加速自动驾驶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按照计划,有道智途将在年内发布全新的L3智能重卡产品,进行有限线路的准商业化运营。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图片来源:Momenta

随后,SAIC在9月中旬宣布追逐Momenta,以推动Robotaxi的研发。根据SAIC的目标,将在2025年实现Robotaxis的量产。今年年底,SAIC计划在上海、苏州等地投放40-60台L4机器人轴。

总的来说,SAIC的节奏基本符合行业的大趋势。以自动驾驶卡车为例。此前,威车科技和弘景智家已经表示L3自动驾驶重卡将于今年底明年初量产。在Robotaxi领域,虽然直到现在业界对这项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从一些头部企业和咨询公司的预测结果来看,2025年将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例如,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曾预测,2025年Robotaxi的总成本将低于网约车,并实现盈利。此外,麦肯锡还预测,Robotaxi的成本优势将在2025年左右开始凸显,与传统的打车成本相比,将在2025年至2027年之间达到拐点。

但这也意味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各家车企纷纷拿出自己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时,SAIC如何从中脱颖而出,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此,SAIC也在积极发展技术储备,其中有“科技巨人”之称的零束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图片来源:SAIC

今年4月,SAIC正式发布“银河全栈解决方案”,具体涵盖集中式电子架构、SOA软件平台、智能汽车数据工场、全栈OTA、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四个方面。同时,SAIC还提出了智能网联领域的“135”战略构想。其中,“一”代表“以用户为中心”;“三”代表智能网联产品、智能网联系统、智能网联生态三大方向;“五”代表软件、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云计算五大核心技术能力。SAIC显然希望通过这些底层技术的布局,抢占智能网联汽车的制高点。毕竟这些都是自动驾驶汽车的重要技术支撑。

以电子电气架构为例,随着自动驾驶水平的提高,功能越来越复杂,对电子电气架构的通信能力和可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汽车发展的需要,发展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势在必行。

数据工场是打造自动驾驶数据闭环,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的关键。目前,自动驾驶汽车要达到规模L4,至少要测试1000亿公里——相当于100万辆汽车以每天10小时的频率连续行驶10年。这不是一个只靠时间就能达到的目标,因为车辆还需要解决百万量级的长尾问题,以及数据成本和研发成本高的问题,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机制。

因此,继4月发布零束“银河全栈解决方案”后,SAIC于7月正式启动面向2025年的零束银河全栈3.0自主研发。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图片来源:零束

据悉,相比银河全栈1.0,银河全栈3.0的电子架构进一步集中化,硬件上采用了两个高性能计算单元——惠普C1和HPC2,主要实现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计算和智能驾驶备份功能,加上四个区域控制器,实现不同区域的相关功能,从而全面支持L4以上智能驾驶技术。该解决方案将于2023年正式量产。

此外,围绕智能驾驶、网络信息安全、5G赋能、汽车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SAIC在过去几个月陆续与恩智浦、科大讯飞、新驰科技、创世科技、联合电子、地平线、中兴、联创电子等多家汽车企业达成合作,共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在集团层面,SAIC已与OPPO达成合作,并于7月增资斑马智行,以更好地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汽车。

为了更好地建立符合软件公司和软件人才特点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SAIC还在10月底成立了零束科技有限公司,以期打造一家真正开放、市场化的平台型软件科技公司,其转型决心可见一斑。

“灵魂论”背后,SAIC的焦虑

随着Galaxy全栈解决方案的推广,SAIC也有了明确的新技术量产计划。

其中,集中式电子架构、SOA软件平台等新技术将在今明两年陆续投放到智车和樊菲汽车(原R汽车)的高端智能电动产品上。

比如SOA开放全栈软件架构已经确定搭载在智机L7上,已经预售,预计2022年一季度正式交付。此外,樊菲ES33也明确表示将以“银河全栈解决方案”为技术基础,该车最快将于2022年下半年正式交付。

这意味着留给SAIC的时间不多了。

但事实上,SAIC的焦虑不止于此。虽然从整体销量来看,SAIC已经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但SAIC目前面临的竞争形势远没有销售数据中看到的那么美好。尤其是2019年以来,随着宏观车市的持续低迷,SAIC整体销量也出现了明显下滑。到2020年底,SAIC的销量已经回落到2014年的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销量大幅下降。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ile

合资板块作为“利润牛”,销量持续低迷,直接影响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

在SAIC的收入和利润在2018年达到高点后,SAIC的整体业绩在过去两年持续下滑。根据此前发布的Q3财报,今年第三季度,SAIC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866亿元和70.3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17%和14.75%,两者降幅进一步扩大。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可喜的是,今年前三季度,SAIC营收和净利润合计5527亿元和20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4%和22.24%,结束了前两年的下滑态势。其中,SAIC自主乘用车板块整体表现相对较好。尤其是今年,连续几个月销量同比实现正增长。截至今年10月,SAIC乘用车今年共销售新车595,363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5.70%。

尽管如此,与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自主车企相比,不可否认,SAIC的自主板块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随着以韦小立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不断打破交付记录,与此同时,比亚迪等传统自主车企也开始在新能源赛道上大赚特赚,而SAIC并没有大的突破。

这从敏锐的资本市场就能看出来。过去两年,资本对智能电动车的追逐非常疯狂,但在SAIC面前却冷静了下来。去年下半年,SAIC市值先后被比亚迪、蔚来、小鹏赶超,失去了车企中“市值第一哥”的宝座。在这背后,上述三家公司的股价都在去年下半年出现了暴涨的趋势。相比之下,SAIC的股价没有明显变化。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尤其是比亚迪,凭借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异表现,今年以来持续飙升,市值也一路走高。截至11月24日中午,比亚迪收报305.8元,总市值8902亿元,超过大众13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613亿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三的位置。同期蔚来和小鹏的市值分别为668.7亿美元(约合4272亿元人民币)和439.0亿美元(约合2805亿元人民币),而SAIC只有2411亿元人民币,与其8000亿元的年营收实在不匹配。

更何况从性能上来说,比亚迪、蔚来、小鹏其实都比SAIC低很多。比如小鹏,根据刚刚发布的Q3财报,其Q3总营收为57.2亿元,今年累计营收仅为124.3亿元,而新“市值一哥”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仅为1452亿元。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难怪在6月份的股东大会上,股东们给了SAIC一个猛批,SAIC在股市上确实“不负众望”。就连长城汽车今年的股价和市值都暴涨了。至今已突破60元,总市值5645亿,直逼6000亿大关。即使你想一想,它也会让SAIC股东“不安”。

事实上,探索四化的新趋势还为时不晚。在电气化方面,早在2015年,SAIC就发布了“绿核”战略,并表示将投资200亿元发展新能源技术。就智能网公司而言……此外,SAIC还联合阿里巴巴投资10亿元成立了斑马智行,并于次年推出了搭载斑马智行系统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后来如你所见,SAIC“新四化”转型首战大获全胜——荣威RX5连续几个月销量超过2万辆,进一步激发了SAIC转型的决心。

为加强在新技术领域的布局,SAIC先后成立了何洁科技、杜青科技、零束科技,加大燃料电池、智能底盘、SOA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并与现有的联创电子、中海法院形成联动。SAIC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神车”洪光MINIEV也在此背景下推出。从特斯拉、韦小立到长城、SAIC、吉利,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选择了全栈自研进行自动驾驶。

究其原因,用SAIC董事长陈虹的话说,就是: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

目前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在动力水平和操控水平上日趋同质化。与此同时,自动驾驶正在成为一批车企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核心,通过在安全性、便利性和智能出行方面给予主机厂更多的想象力。

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伟此前甚至指出,目前汽车行业的竞争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只是在上半场,真正决定胜负的是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标志的下半场的竞争。在这种预判的背后,汽车制造商应该自主掌握自动驾驶汽车的关键技术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喊口号容易。SAIC如何打这场“灵魂保卫战”?

聚焦零束,SAIC加速“铸魂”

在自动驾驶方面,SAIC和许多其他企业一样,选择了商业和乘客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其中,在自动驾驶卡车方面,SAIC的“5G+L4”智能重卡已在上海洋山港运营两年多。至于乘用车的自动驾驶,SAIC也进行了多年的布局。最重要的成果包括智机汽车的iAd智能驾驶系统和樊菲汽车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PP-CEMTM。这些技术很快就会随着相关车型的上市而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在6月底喊出“灵魂论”后,SAIC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动作明显加快。

8月26日,基于在自动驾驶卡车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SAIC正式成立上海有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旨在通过L3、L4并行线战略,加速自动驾驶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按照计划,有道智途将在年内发布全新的L3智能重卡产品,进行有限线路的准商业化运营。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图片来源:Momenta

随后,SAIC在9月中旬宣布追逐Momenta,以推动Robotaxi的研发。根据SAIC的目标,将在2025年实现Robotaxis的量产。今年年底,SAIC计划在上海、苏州等地投放40-60台L4机器人轴。

总的来说,SAIC的节奏基本符合行业的大趋势。以自动驾驶卡车为例。此前,威车科技和弘景智家已经表示L3自动驾驶重卡将于今年底明年初量产。在Robotaxi领域,虽然直到现在业界对这项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从一些头部企业和咨询公司的预测结果来看,2025年将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例如,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曾预测,2025年Robotaxi的总成本将低于网约车,并实现盈利。此外,麦肯锡还预测,Robotaxi的成本优势将在2025年左右开始凸显,与传统的打车成本相比,将在2025年至2027年之间达到拐点。

但这也意味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各个车企哈……拿出自己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SAIC如何从中脱颖而出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此,SAIC也在积极发展技术储备,其中有“科技巨人”之称的零束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图片来源:SAIC

今年4月,SAIC正式发布“银河全栈解决方案”,具体涵盖集中式电子架构、SOA软件平台、智能汽车数据工场、全栈OTA、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四个方面。同时,SAIC还提出了智能网联领域的“135”战略构想。其中,“一”代表“以用户为中心”;“三”代表智能网联产品、智能网联系统、智能网联生态三大方向;“五”代表软件、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安全、大数据、云计算五大核心技术能力。SAIC显然希望通过这些底层技术的布局,抢占智能网联汽车的制高点。毕竟这些都是自动驾驶汽车的重要技术支撑。

以电子电气架构为例,随着自动驾驶水平的提高,功能越来越复杂,对电子电气架构的通信能力和可扩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汽车发展的需要,发展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势在必行。

数据工场是打造自动驾驶数据闭环,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的关键。目前,自动驾驶汽车要达到规模L4,至少要测试1000亿公里——相当于100万辆汽车以每天10小时的频率连续行驶10年。这不是一个只靠时间就能达到的目标,因为车辆还需要解决百万量级的长尾问题,以及数据成本和研发成本高的问题,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机制。

因此,继4月发布零束“银河全栈解决方案”后,SAIC于7月正式启动面向2025年的零束银河全栈3.0自主研发。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图片来源:零束

据悉,相比银河全栈1.0,银河全栈3.0的电子架构进一步集中化,硬件上采用了两个高性能计算单元——惠普C1和HPC2,主要实现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计算和智能驾驶备份功能,加上四个区域控制器,实现不同区域的相关功能,从而全面支持L4以上智能驾驶技术。该解决方案将于2023年正式量产。

此外,围绕智能驾驶、网络信息安全、5G赋能、汽车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SAIC在过去几个月陆续与恩智浦、科大讯飞、新驰科技、创世科技、联合电子、地平线、中兴、联创电子等多家汽车企业达成合作,共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在集团层面,SAIC已与OPPO达成合作,并于7月增资斑马智行,以更好地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汽车。

为了更好地建立符合软件公司和软件人才特点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SAIC还在10月底成立了零束科技有限公司,以期打造一家真正开放、市场化的平台型软件科技公司,其转型决心可见一斑。

“灵魂论”背后,SAIC的焦虑

随着Galaxy全栈解决方案的推广,SAIC也有了明确的新技术量产计划。

其中,集中式电子架构、SOA软件平台等新技术将在今明两年陆续投放到智车和樊菲汽车(原R汽车)的高端智能电动产品上。

比如SOA开放全栈软件架构已经确定搭载在智机L7上,已经预售,预计2022年一季度正式交付。此外,樊菲ES33也明确表示将以“银河全栈解决方案”为技术基础,该车最快将于2022年下半年正式交付。

这意味着留给SAIC的时间不多了。

但事实上,SAIC的焦虑不止于此。虽然从整体销量来看,SAIC已经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但SAIC目前面临的竞争形势远没有销售数据中看到的那么美好。尤其是2019年以来,随着宏观车市的持续低迷,SAIC整体销量也出现了明显下滑。到2020年底,SAIC的销量已经回落到2014年的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销量大幅下降。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ile

合资板块作为“利润牛”,销量持续低迷,直接影响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

在SAIC的收入和利润在2018年达到高点后,SAIC的整体业绩在过去两年持续下滑。根据此前发布的Q3财报,今年第三季度,SAIC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866亿元和70.3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17%和14.75%,两者降幅进一步扩大。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可喜的是,今年前三季度,SAIC营收和净利润合计5527亿元和20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4%和22.24%,结束了前两年的下滑态势。其中,SAIC自主乘用车板块整体表现相对较好。尤其是今年,连续几个月销量同比实现正增长。截至今年10月,SAIC乘用车今年共销售新车595,363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5.70%。

尽管如此,与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自主车企相比,不可否认,SAIC的自主板块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上,随着以韦小立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不断打破交付记录,与此同时,比亚迪等传统自主车企也开始在新能源赛道上大赚特赚,而SAIC并没有大的突破。

这从敏锐的资本市场就能看出来。过去两年,资本对智能电动车的追逐非常疯狂,但在SAIC面前却冷静了下来。去年下半年,SAIC市值先后被比亚迪、蔚来、小鹏赶超,失去了车企中“市值第一哥”的宝座。在这背后,上述三家公司的股价都在去年下半年出现了暴涨的趋势。相比之下,SAIC的股价没有明显变化。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尤其是比亚迪,凭借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异表现,今年以来持续飙升,市值也一路走高。截至11月24日中午,比亚迪收报305.8元,总市值8902亿元,超过大众13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613亿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三的位置。同期蔚来和小鹏的市值分别为668.7亿美元(约合4272亿元人民币)和439.0亿美元(约合2805亿元人民币),而SAIC只有2411亿元人民币,与其8000亿元的年营收实在不匹配。

更何况从性能上来说,比亚迪、蔚来、小鹏其实都比SAIC低很多。比如小鹏,根据刚刚发布的Q3财报,其Q3总营收为57.2亿元,今年累计营收仅为124.3亿元,而新“市值一哥”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仅为1452亿元。

BYD, Feifan Automobile, Tucki, Zebra, Great Wall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网

难怪在6月份的股东大会上,股东们给了SAIC一个猛批,SAIC在股市上确实“不负众望”。就连长城汽车今年的股价和市值都暴涨了。至今已突破60元,总市值5645亿,直逼6000亿大关。即使你想一想,它也会让SAIC股东“不安”。

事实上,探索四化的新趋势还为时不晚。在电气化方面,早在2015年,SAIC就发布了“绿核”战略,并表示将投资200亿元发展新能源技术。就智能网公司而言……此外,SAIC还联合阿里巴巴投资10亿元成立了斑马智行,并于次年推出了搭载斑马智行系统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后来如你所见,SAIC“新四化”转型首战大获全胜——荣威RX5连续几个月销量超过2万辆,进一步激发了SAIC转型的决心。

为加强在新技术领域的布局,SAIC先后成立了何洁科技、杜青科技、零束科技,加大燃料电池、智能底盘、SOA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并与现有的联创电子、中海法院形成联动。SAIC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神车”洪光MINIEV也在此背景下推出。据最新统计,截至今年10月,洪光MINIEV轿车累计销量已突破45万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仅仅依靠爆款车洪光·米尼耶夫并不能真正撼动SAIC的转型。智能电动车赛道下半场,SAIC不得不看智记和樊菲。此前,SAIC已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向智能电力等创新领域投资3000亿元,全面改造高科技企业。不过,SAIC 3000亿创新投入能否支撑转型梦想,还有待市场进一步验证。据最新统计,截至今年10月,洪光MINIEV轿车累计销量已突破45万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仅仅依靠爆款车洪光·米尼耶夫并不能真正撼动SAIC的转型。智能电动车赛道下半场,SAIC不得不看智记和樊菲。此前,SAIC已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向智能电力等创新领域投资3000亿元,全面改造高科技企业。不过,SAIC 3000亿创新投入能否支撑转型梦想,还有待市场进一步验证。

标签:比亚迪飞凡汽车小鹏斑马长城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锂金属电池商业化“前夜”

全球汽车电动化疾驰向前,围绕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商业化角逐,也正日趋激烈。

1900/1/1 0:00:00
特斯拉售价浮动如股价,粉丝边吐槽边下单

来源:特斯拉官网作者秦章勇编辑李欢欢距离上一次上调售价仅过去5天,特斯拉又迎来一波涨价。

1900/1/1 0:00:00
EV晨报 | 苹果汽车芯片研发完成;比亚迪高端品牌有望春节前推出;特斯拉周内二次涨价/Cybertruck尚未量产

1苹果汽车芯片研发完成新车预计2025年亮相11月19日彭博社报道称,苹果研发重点转向全自动驾驶技术,最关键的芯片核心工作已经完成,新车预计在2025年首次亮相。

1900/1/1 0:00:00
日产e-POWER中国首款车型上市,“两田”混动遇到新对手?

头图来源:东风有限作者吴晓宇编辑王妍“轿车销量王”轩逸再添杀手锏。11月19日,东风日产宣布,轩逸将新加入混合动力车型,并在即日起开始预定。

1900/1/1 0:00:00
宝理塑料推出新型Renatus材料 适用于汽车外饰部件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日本宝理塑料株式会社(PolyplasticsGroup)宣布推出两种新的RENATUS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牌号,

1900/1/1 0:00:00
非刹车失灵 四川特斯拉加速致死案结案

2020年9月,一辆特斯拉ModelX参数询价在四川南充撞上路边车辆和行人,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和多车受损。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