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只有在这三五年内,迅速放大优势,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条新的赛道上领先。此外,中国汽车品牌只有一次机会。”
出身军人家庭的魏建军,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不屈”的硬汉气质。正是这种气质,让魏建军不断反思自己30多年的创业历程,一次次打磨长城,试图逐渐搬开合资品牌这块“巨石”。
“做梦很难”
“实现超越”是魏建军自始至终的“梦想”,也是中国整个汽车行业的“梦想”。5岁的WEY自然背负着这个长久以来的梦想。如今,转型早已风起云涌,三波之下,魏建军发出了“最后通牒”:五年,一次机会。
所以,从技术研发到供应链布局,从更新品牌战略到调整组织架构,无论是孤注一掷还是破釜沉舟,魏建军和长城都想抓住这个独一无二的机会,WEY也在跌宕起伏中寻找出路。毕竟,这是不是一个梦想是岌岌可危的。
能走在梦想之路上的WEY或长城,似乎在热闹非凡的市场攻势中进入了一片充满不确定性的迷雾,蒙着眼睛奔跑的结局可能越来越深。
上个月初,WEY的复古款在“共创”的口号下正式命名为“梦”,这是圆市场的复古梦,也是WEY的品类创新梦。但自从这款车型在成都车展亮相后,总是多多少少有些尴尬和别扭。
“我在这辆车上看到了很多车。”有人质疑,在长安、比亚迪、吉利等对手纷纷通过磨砺自身设计重塑品牌形象的同时,WEY品牌却步入了“模仿”的格局,这是长城设计能力枯竭的表现,也将在长城汽车和WEY的海外扩张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品牌“污点”。
有人大声质疑造型设计本身存在共性是因为大自然的强大支撑。在汽车工业漫长的发展岁月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共性的设计元素。而且模式的设计是“各有所爱”。长城不是众泰,WEY品牌也从来不信奉“拿来主义”。梦想背后站着的,是长城厚重的品牌背书和扎实的技术竞赛体系。
毫无疑问,从定位“复古”的那一刻起,梦想就注定要在两极分化的口碑中挣扎求生。
事实上,就连“复古”定位本身也即将接受市场的严峻考验。营销大师马丁·林斯特·林(Martin Linster Lin)曾在《品牌洗脑》中说:“作为人类和消费者,我们都被忽悠着认为过去是完美的——大脑也是如此。罪魁祸首是一个简单而强大的心理说客:怀旧。”
是的,复古本身就有一些神秘的永恒。是年轻人逃避现状,寻求解放,寻找情感出口,平衡心理的途径之一。
换句话说,复古的核心其实是同理心。过去的“大市场”,现在细分成无数的“小市场”。如果WEY想要重新把握消费者的共同属性,其中一个途径就是追根溯源,找到消费者在这些“小市场”的相似体验,完成品牌、产品、用户之间的情感链接。
问题是复杂的中国社会确实在不断细分需求,给了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但是这个舞台能有多大呢?还不知道。要知道,开创新品类只是品类战略的开始,更长更艰巨的任务是引领、引领、迭代新品类。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大的投入。梦想一旦无法形成一定规模,就会让长城背负沉重的资源压力和成本负担。
有数据研究显示,新产品的失败率在40%-90%之间,视品类不同而定,部分品类的失败率高达90%。E……n对于一些创造了全新品类或者颠覆了旧品类的新品牌,高达47%的市场先行者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面对无数激动人心的可能性,“中国式”的品类创新方法确实创造了许多新的产品或品类。不幸的是,他们的命运将大概率达到同一个目标,都将迅速归于沉寂,然后在上市的喧嚣中死去。
或许,长城可以通过自身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规模化生产、成本控制等优势,不断降低试错成本,将梦想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但稍有差池,WEY就会进退两难,放弃或者不放弃梦想都是不可接受的。不放弃,经营效率受损;放弃,品牌形象受挫。
我们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当然,当“品类创新”的呐喊在长城上下浮动的时候,WEY不会止步于这种拆分,也不会是为了不断探索价值的延伸,开拓新的细分市场而进行的最后一种“非常规”模式。这样的发展策略再次暴露了WEY品牌多年来的阴暗悲哀,那就是无法形成稳定有效的品牌形象。
“安全是最大的奢侈品。”在WEY品牌的第一年,这句话被反复提及。无论是VV5的静压测试,还是P8的追尾实验,安全才是WEY的本来面目。
两年后,WEY品牌改变了画风,从以安全为核心转向灵动奢华。多变的营销策略和风格使得WEY品牌从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品牌标签。
随着车市转冷,WEY在跨过30万辆的亮点后,已经进入寒冬。产品趋同,销量下滑,高层动荡不断刺痛WEY,等待魏建军的回答。
随后,主打硬派越野的坦克300诞生,不仅迅速稳住了局面,也让人们看到了WEY品牌复苏的曙光。但是好景不长。坦克300从一个品类变成了一个品牌,留下WEY品牌独自与世界竞争。
直到摩卡重新出发,WEY才开始在这个戏剧性的时代重新定位自己的品牌价值,思考突破重围的方法,试图通过“混合智能”两大技术体系再造一个WEY品牌。
WEY真的以一场轰轰烈烈的重建开始了新的征程。从销量来看,WEY月销量为6286辆,其中玛奇朵只有1510辆。对于一款15万左右价格区间的混动SUV来说,虽然处于爬坡期,但这样的表现还是难以令人信服。
还是那个问题。WEY品牌借助长城强大的系统链不断试错并不可怕。令人担忧的是,它至今没有建立起清晰的品牌形象和价值体系,最终复苏的WEY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坦克是WEY最美最恰当的样子”,曾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从安全豪华到硬派越野,从智能混动到复古潮流,WEY在这种摇摆不定中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故事不长,却充满了情感。
随着长城火炮系列、坦克系列一路向前,沙龙开始大举进军奢侈品市场,长城冲击独立高端的任务逐渐被后劲更足的同行产品实现。
站在100万辆的规模上,按理说WEY应该是长城高端化的第一推动者,而不应该是长城子品牌的孵化器。如今,WEY在品牌序列中被迫接受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置换,也只有身处孤独角落的WEY才心知肚明。
看到你自己
但即便如此,WEY冲击高端市场的决心依然毋庸置疑。稍微想一想,不难发现,沙龙智行40-80万的定价区间,某种程度上是在刻意为WEY的价格体系腾出空间。
前段时间长城从比亚迪手里拿回“威”商标,更像是郑重声明。魏建军不会允许上自己姓氏的品牌随波逐流。
不仅如此,从咖啡智能平台到柠檬DHT混合,从激光雷达到高计算芯片,在底层技术体系上,长城几乎是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保障WEY的发展。
然而,WEY在享受长城科技红利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似曾相识的一幕,WEY的科技资本正在进一步向哈佛品牌下放。问题显而易见:一旦WEY和哈弗之间没有有效的定位划分,长城的两大支柱品牌不仅会同时面临外敌入侵,甚至在WEY品牌还没有建立起品牌优势之前就“兄弟掉队”。
此时此刻,就像那一刻。很久以前……VV5的最终版本探索了哈弗H6和哈弗F7的主要销售范围。本以为VV5可以终结合资暴利时代,不曾想VV5的销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降低了WEY的品牌门槛,损害了品牌溢价。
到目前为止,这个疤痕也是暗沉的。玛奇朵上市后稳稳地站在了15万左右的价格区间,试图最大限度地保证品牌价值,与哈弗H6形成价值差距。但市场上质疑价格偏高的声音很多,这不仅说明WEY之前在销量和品牌上的徘徊,对其价值链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市场终端负担,也说明WEY全新的产品和品牌价值并没有真正被市场接受。
如果细看哈弗、WEY、长城近五年的销量,可以清楚地看到,在WEY品牌踌躇满志、狂奔的那些年,哈弗失去了原有的体系支撑,一路逐渐衰落,这直接导致了长城发动的眼花缭乱的品牌和产品攻势,但其新产品效应或增量却相当有限。
也就是说,在海量的“品类创新”中,长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车辆定位不清晰,车价重叠,产品的杂乱使得有限的资源难以发挥集中优势。“哈弗和WEY的那些车型,恐怕连业内人士都不一定知道具体的区别。”内部人士的话直接戳中了长城这两个陷入困境已久的品牌。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有效品类布局的最大化,如何以技术创新推动品类创新,如何在更低维度上深挖WEY品牌价值,如何在内部架构上构建新的运营机制...这些都是考验WEY乃至长城长期运营的核心能力。
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更有价值的超越机会,在新一轮的产业周期中,WEY上魏建军这个姓氏和长城汽车未来30年的企业命运是非常重要的,而走回老路显然不是WEY现在应该做的。“中国汽车品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只有在这三五年内,迅速放大优势,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条新的赛道上领先。此外,中国汽车品牌只有一次机会。”
出身军人家庭的魏建军,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不屈”的硬汉气质。正是这种气质,让魏建军不断反思自己30多年的创业历程,一次次打磨长城,试图逐渐搬开合资品牌这块“巨石”。
“做梦很难”
“实现超越”是魏建军自始至终的“梦想”,也是中国整个汽车行业的“梦想”。5岁的WEY自然背负着这个长久以来的梦想。如今,转型早已风起云涌,三波之下,魏建军发出了“最后通牒”:五年,一次机会。
所以,从技术研发到供应链布局,从更新品牌战略到调整组织架构,无论是孤注一掷还是破釜沉舟,魏建军和长城都想抓住这个独一无二的机会,WEY也在跌宕起伏中寻找出路。毕竟,这是不是一个梦想是岌岌可危的。
能走在梦想之路上的WEY或长城,似乎在热闹非凡的市场攻势中进入了一片充满不确定性的迷雾,蒙着眼睛奔跑的结局可能越来越深。
上个月初,WEY的复古款在“共创”的口号下正式命名为“梦”,这是圆市场的复古梦,也是WEY的品类创新梦。但自从这款车型在成都车展亮相后,总是多多少少有些尴尬和别扭。
“我在这辆车上看到了很多车。”有人质疑,在长安、比亚迪、吉利等对手纷纷通过磨砺自身设计重塑品牌形象的同时,WEY品牌却步入了“模仿”的模式,这是长城设计能力耗尽的表现,也会在Gre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品牌“污点”……沃尔汽车与WEY的海外扩张。
有人大声质疑造型设计本身存在共性是因为大自然的强大支撑。在汽车工业漫长的发展岁月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共性的设计元素。而且模式的设计是“各有所爱”。长城不是众泰,WEY品牌也从来不信奉“拿来主义”。梦想背后站着的,是长城厚重的品牌背书和扎实的技术竞赛体系。
毫无疑问,从定位“复古”的那一刻起,梦想就注定要在两极分化的口碑中挣扎求生。
事实上,就连“复古”定位本身也即将接受市场的严峻考验。营销大师马丁·林斯特·林(Martin Linster Lin)曾在《品牌洗脑》中说:“作为人类和消费者,我们都被忽悠着认为过去是完美的——大脑也是如此。罪魁祸首是一个简单而强大的心理说客:怀旧。”
是的,复古本身就有一些神秘的永恒。是年轻人逃避现状,寻求解放,寻找情感出口,平衡心理的途径之一。
换句话说,复古的核心其实是同理心。过去的“大市场”,现在细分成无数的“小市场”。如果WEY想要重新把握消费者的共同属性,其中一个途径就是追根溯源,找到消费者在这些“小市场”的相似体验,完成品牌、产品、用户之间的情感链接。
问题是复杂的中国社会确实在不断细分需求,给了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但是这个舞台能有多大呢?还不知道。要知道,开创新品类只是品类战略的开始,更长更艰巨的任务是引领、引领、迭代新品类。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大的投入。梦想一旦无法形成一定规模,就会让长城背负沉重的资源压力和成本负担。
有数据研究显示,新产品的失败率在40%-90%之间,视品类不同而定,部分品类的失败率高达90%。即使是一些创造了全新品类或者颠覆了旧品类的新品牌,也有多达47%的市场先行者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面对无数激动人心的可能性,“中国式”的品类创新方法确实创造了许多新的产品或品类。不幸的是,他们的命运将大概率达到同一个目标,都将迅速归于沉寂,然后在上市的喧嚣中死去。
或许,长城可以通过自身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规模化生产、成本控制等优势,不断降低试错成本,将梦想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但稍有差池,WEY就会进退两难,放弃或者不放弃梦想都是不可接受的。不放弃,经营效率受损;放弃,品牌形象受挫。
我们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当然,当“品类创新”的呐喊在长城上下浮动的时候,WEY不会止步于这种拆分,也不会是为了不断探索价值的延伸,开拓新的细分市场而进行的最后一种“非常规”模式。这样的发展策略再次暴露了WEY品牌多年来的阴暗悲哀,那就是无法形成稳定有效的品牌形象。
“安全是最大的奢侈品。”在WEY品牌的第一年,这句话被反复提及。无论是VV5的静压测试,还是P8的追尾实验,安全才是WEY的本来面目。
两年后,WEY品牌改变了画风,从以安全为核心转向灵动奢华。多变的营销策略和风格使得WEY品牌从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品牌标签。
随着车市转冷,WEY在跨过30万辆的亮点后,已经进入寒冬。产品趋同,销量下滑,高层动荡不断刺痛WEY,等待魏建军的回答。
随后,主打硬派越野的坦克300诞生,不仅迅速稳住了局面,也让人们看到了WEY品牌复苏的曙光。但是好景不长。坦克300从一个品类变成了一个品牌,留下WEY品牌独自与世界竞争。
直到摩卡重新出发,WEY才开始在这个戏剧性的时代重新定位自己的品牌价值,思考突破重围的方法,试图通过“混合智能”两大技术体系再造一个WEY品牌。
WEY真的以一场轰轰烈烈的重建开始了新的征程。从销量来看,WEY月销量为6286辆,其中玛奇朵只有1510辆。对于一款15万左右价格区间的混动SUV来说,虽然处于爬坡期,但这样的表现还是难以令人信服。
还是那个问题。WEY品牌借助长城强大的系统链不断试错并不可怕。令人担忧的是,它至今没有建立起清晰的品牌形象和价值体系,最终复苏的WEY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坦克是WEY最美最恰当的样子”,曾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从安全豪华到硬派越野,从智能混动到复古潮流,WEY在这种摇摆不定中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故事不长,却充满了情感。
随着长城火炮系列、坦克系列一路向前,沙龙开始大举进军奢侈品市场,长城冲击独立高端的任务逐渐被后劲更足的同行产品实现。
站在100万辆的规模上,按理说WEY应该是长城高端化的第一推动者,而不应该是长城子品牌的孵化器。如今,WEY在品牌序列中被迫接受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置换,也只有身处孤独角落的WEY才心知肚明。
看到你自己
但即便如此,WEY冲击高端市场的决心依然毋庸置疑。稍微想一想,不难发现,沙龙智行40-80万的定价区间,某种程度上是在刻意为WEY的价格体系腾出空间。
前段时间长城从比亚迪手里拿回“威”商标,更像是郑重声明。魏建军不会允许上自己姓氏的品牌随波逐流。
不仅如此,从咖啡智能平台到柠檬DHT混合,从激光雷达到高计算芯片,在底层技术体系上,长城几乎是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保障WEY的发展。
然而,WEY在享受长城科技红利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似曾相识的一幕,WEY的科技资本正在进一步向哈佛品牌下放。问题显而易见:一旦WEY和哈弗之间没有有效的定位划分,长城的两大支柱品牌不仅会同时面临外敌入侵,甚至在WEY品牌还没有建立起品牌优势之前就“兄弟掉队”。
此时此刻,就像那一刻。很久以前……VV5的最终版本探索了哈弗H6和哈弗F7的主要销售范围。本以为VV5可以终结合资暴利时代,不曾想VV5的销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降低了WEY的品牌门槛,损害了品牌溢价。
到目前为止,这个疤痕也是暗沉的。玛奇朵上市后稳稳地站在了15万左右的价格区间,试图最大限度地保证品牌价值,与哈弗H6形成价值差距。但市场上质疑价格偏高的声音很多,这不仅说明WEY之前在销量和品牌上的徘徊,对其价值链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市场终端负担,也说明WEY全新的产品和品牌价值并没有真正被市场接受。
如果细看哈弗、WEY、长城近五年的销量,可以清楚地看到,在WEY品牌踌躇满志、狂奔的那些年,哈弗失去了原有的体系支撑,一路逐渐衰落,这直接导致了长城发动的眼花缭乱的品牌和产品攻势,但其新产品效应或增量却相当有限。
也就是说,在海量的“品类创新”中,长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车辆定位不清晰,车价重叠,产品的杂乱使得有限的资源难以发挥集中优势。“哈弗和WEY的那些车型,恐怕连业内人士都不一定知道具体的区别。”内部人士的话直接戳中了长城这两个陷入困境已久的品牌。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有效品类布局的最大化,如何以技术创新推动品类创新,如何在更低维度上深挖WEY品牌价值,如何在内部架构上构建新的运营机制...这些都是考验WEY乃至长城长期运营的核心能力。
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更有价值的超越机会,在新一轮的产业周期中,WEY上魏建军这个姓氏和长城汽车未来30年的企业命运是非常重要的,而走回老路显然不是WEY现在应该做的。
欧洲车企拥抱电动化的热情,路人皆知。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公开反对美国总统拜登的标志性经济提案,他质疑是否有必要通过立法支持电动汽车的普及,他担心政府的支出会因此失控。
1900/1/1 0:00:0012月7日,国轩高科50GWh动力电池项目在合肥市新站高新区正式开工。根据规划,该项目分两期建设。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从企查查APP显示,12月7日,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车辆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获授权。
1900/1/1 0:00:0012月34日,为期两天的“第三届中国出行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顺利召开,本次论坛对出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出行行业全产业链融合和相互促进展开深入探讨,
1900/1/1 0:00:00FF的造车事业又有了新进展。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