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即将举办冬奥会,国家领导人用“梅花香不点寒,怎能香”来鼓励冬奥会的运动员。。是的,很多人和企业在奋斗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经历低谷、寒冬和沉寂,就像梅花一样。它们存活下来后,会迎来鲜花四溢,美丽绽放。
其实在汽车行业,何乐而不为呢?在一望无际的马拉松赛道上,没有人会长期保持领先,也没有人不会受到主客观原因的阻碍。市场格局在不断变化,几乎都是领先三五年。
对此,北京现代想必也是感同身受。从2016年巅峰的辉煌,到这几年在底层的挣扎,北京现代尝遍了市场竞争的酸甜苦辣。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北京现代交付了约38.5万辆批发车,这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但终端市场销量接近40万辆,可见三年来市场和消费者对北京现代充满信心。“从单纯注重销售推广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影响力、完善经销商体系”是北京现代近年来战略调整的方式。
虽然账面数据并没有将北京现代拉回上升通道,但从销量构成、产品均价、低端车型比例向高端车型的转移来看,北京现代似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迎来了一个可塑的、可预期的未来。
不情愿和重生
虽然2021年销量下滑已经成为北京现代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北京现代突破性的思路,甚至可以感受到一个强者的勇气。
从北京现代以往的年销量构成中不难发现,包括瑞纳在内的那月、悦动等售价在10万元以下的中低端产品确实占据了重要的销量份额。据乘联会批发统计,2019年这些产品的总销量约为20万辆,约占北京现代总量的30%。2020年,上述产品总销量将超过10万辆,约占总销量的四分之一;然而,到2021年,这些产品的总数已经下降到5万辆的水平,在北京现代的销量中占比不到15%。
“我们果断停掉了几款销售价值低甚至亏损的车型,稳定了所有车型的价格,不会再把产品卖得更便宜了。”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杜军宝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堵住低端产品的销售,不仅是北京现代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近年来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传统低端产品的汽车消费不温不火。在新的细分行业,如新能源市场,其产品渗透率不断提高,经济产品逐渐被新能源产品所取代。
因此,也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三年里,北京现代把握住了市场的脉搏,果断放弃了中低端车型,尽管最终影响了北京现代最终的销售业绩,包括转移了部分闲置产能,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第七代伊兰特、第五代途胜L、全新ix35以及最具竞争力的四款主力车型上。
事实证明,专注于把核心产品做成大品牌单品的思路,已经成为品牌重塑的关键。这种“有赠有得”的做法已经初见成效,尤其是从2021年12月以及全年的销售趋势来看。不难发现,北京现代正在迎来一个又一个精彩。
比如第七代伊兰特上市一年多,凭借颜值和运动化的外形,连续多月进入数万俱乐部,这是评价一款车型是否具有爆发力的重要指标。尤其是12月份,伊兰特还实现了1.7万辆的月销量,进入合资主流中级车市场,获得了全年超过13万用户的认可。
在SUV市场,北京现代也以全新iX35和第五代途胜l这两款主流SUV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中前者是北京现代SUV的销售责任,全年为北京现代贡献了82924辆,月均销量8000辆;后者以燃油、混动、N线车型的组合,在12月以6390辆的月销量进入市场高地,第四季度月均增长114%,正在向20万元中型SUV市场的前列挺进。
包括在潜力巨大的家用MPV市场,北京现代也迎来了首款MPV产品,试图开拓新的细分市场。面对行业核心的缺失,库斯图顶住压力,月销量冲上3000辆的高度,跻身家用MPV月销量榜前10。同时,三个月拿下近8000辆订单,远超预期,为北京现代2022年在MPV市场继续发力带来了新的机遇。
没有人不会经历转型路上割肉的痛苦。既然是腐肉,就要坚决踢掉,然后迎来新的成长。
除了在车模上开刀,北京现代还对经销商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是北京现代摘掉性价比和价格战帽子的重要一环。的确,在过去残酷竞争的时代,经销商为了销量而讨价还价。恶性竞争不仅给分销系统的健康带来了大打折扣,也让品牌在这种内耗中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好感。
过去,北京现代有近800家经销商,到2021年底,这一数字降至590家。北京现代表示,2022年的目标是继续采用“精准化、专业化”的逻辑,提升门店的服务水平。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北京现代的经销商盈利能力从过去的20%大幅上升到去年的8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毫无疑问,判断北京现代这三年是否重回轨道,不能只看账面上的销量数据。汽车销售和品牌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任何突破或成就,做对了之后都会体现在具体的销售数字上。至少对于现在的北京现代来说,它需要的是建立更健康的体系,之后的结果是时间问题。
所有的都只是厚积薄发。
现代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也许我们不能在一个单一的中国市场中完全理解它。尤其是近十年来,北京现代赶上了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韩系车以“经济、性价比高”、“实用、耐用”的特点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那些过往的瞬间,北京现代连续四年进入年销量百万俱乐部,也在2018年底创下了中国车企千万销量的纪录,迎来了辉煌和荣耀。也许正是快速的发展,不断的成绩,多变的市场,让现代在中国市场的温床上暂时迷失了方向。2016年后,面对自主品牌的强势上攻和多变的市场需求,北京现代尝到了成长的代价。
但很快,北京现代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从2018年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和品牌重塑之路。一方面是梳理产品构成,改变过去多代同堂的玩法,做精单品,提升产品形象;另一方面是用技术实力重建现代汽车在中国的品牌形象。
其实现代品牌在世界上不靠性价比和便宜,除了204马力的1.6T发动机,高性能品牌“N”系列对高性能汽车行业的改变;过去它不仅有美国首款混动中高级车索纳塔,还有能玩的很好的纯电动车KONA,还有很多氢能技术的沉淀。只是这些年来,“性价比”的定位一直缠绕着现代汽车在中国的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现代集团整体销量突破500万辆,同比增长15%,全球排名首次进入前三,仅次于丰田和大众,差距进一步缩小。在欧洲,现代汽车已经超越丰田成为非本土车企销量第一,这是现代科技在全球汽车行业沉淀的结果。
依托现代50多年来在全球汽车市场的沉淀和既定地位,北京现代的突破思路更加清晰,不断致力于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实力、强化系统能力等内功提升,按下了品牌重塑从“现代速度”到“现代科技”的加速键。
自“HSMART+”战略发布两周年以来,在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北京现代围绕智能+互联、智能+自由、智能+环保三大板块的技术升级战略也得以快速实施,并广泛应用于旗下更多车型。例如,北京现代的所有新车都标配了现代SmartSense“智心合一”系统,该系统可提供多达24项ADAS功能。北京现代率先将L2+驾驶辅助技术下放到10万元以上的产品上。
新能源和电气化是未来工业的主要趋势,也是过去两年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部分。北京现代依靠自身在新能源方面的积累,进一步展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实力。
2021年广州车展上市的途胜L混动,搭载了TMED混动系统,是业界最高效的混动系统之一。在动力输出、驾驶操控、低至5.6L/100km的综合油耗表现等方面拥有不输日系产品的综合实力,成为细分市场的有力竞争者。电动汽车方面,从Onsinoe纯电动汽车到Fista纯电动汽车再到明途纯电动汽车,以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能源产品的步伐,践行着在智能环保领域的布局规划。
此外,现代的i-GMP平台、E-GMP平台、CVVD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时间技术也在新车上持续发力。第五代途胜L是基于i-GMP平台打造的首款SUV,也是该平台诞生的第三款产品,整体竞争力实现了突破性升级。
现代汽车的CVVD技术已深度应用于第五代途胜L系列产品、新一代名图、Kustu等产品,实现了动力性能和燃油效率的双向提升。基于现代先进的平台技术,它将继续推出燃油汽车和更多的电动产品。
因此,无论是不断推出全新产品以保持市场竞争力,还是更加健康地管控经销渠道,与经销商体系共同发展,还是以现代科技的形象逐渐深入中国消费者的内心,北京现代都在试图淡化甚至消亡“性价比”的标签。
作为中国入世后第一家获批的合资车企,北京现代将于2022年10月迎来20岁生日。2023年,北京现代已经制定了50万销量的战略定位。所以2022年北京现代更迫切的任务是站在1000万用户的口碑上,如何把好的产品卖出去,把好的技术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让现代品牌在中国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达到同频。
市场没有捷径,没有企业能轻易成功。没有一些寒冷,梅子怎能……闻起来很香?所有的生成都是积累的结果。我们看到,北京现代虽然还没有回到昔日的辉煌,但已经走上了正确的方向。北京即将举办冬奥会,国家领导人用“梅花香不点寒,怎能香”来鼓励冬奥会的运动员。。是的,很多人和企业在奋斗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经历低谷、寒冬和沉寂,就像梅花一样。它们存活下来后,会迎来鲜花四溢,美丽绽放。
其实在汽车行业,何乐而不为呢?在一望无际的马拉松赛道上,没有人会长期保持领先,也没有人不会受到主客观原因的阻碍。市场格局在不断变化,几乎都是领先三五年。
对此,北京现代想必也是感同身受。从2016年巅峰的辉煌,到这几年在底层的挣扎,北京现代尝遍了市场竞争的酸甜苦辣。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北京现代交付了约38.5万辆批发车,这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但终端市场销量接近40万辆,可见三年来市场和消费者对北京现代充满信心。“从单纯注重销售推广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影响力、完善经销商体系”是北京现代近年来战略调整的方式。
虽然账面数据并没有将北京现代拉回上升通道,但从销量构成、产品均价、低端车型比例向高端车型的转移来看,北京现代似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迎来了一个可塑的、可预期的未来。
不情愿和重生
虽然2021年销量下滑已经成为北京现代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北京现代突破性的思路,甚至可以感受到一个强者的勇气。
从北京现代以往的年销量构成中不难发现,包括瑞纳在内的那月、悦动等售价在10万元以下的中低端产品确实占据了重要的销量份额。据乘联会批发统计,2019年这些产品的总销量约为20万辆,约占北京现代总量的30%。2020年,上述产品总销量将超过10万辆,约占总销量的四分之一;然而,到2021年,这些产品的总数已经下降到5万辆的水平,在北京现代的销量中占比不到15%。
“我们果断停掉了几款销售价值低甚至亏损的车型,稳定了所有车型的价格,不会再把产品卖得更便宜了。”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杜军宝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堵住低端产品的销售,不仅是北京现代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近年来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传统低端产品的汽车消费不温不火。在新的细分行业,如新能源市场,其产品渗透率不断提高,经济产品逐渐被新能源产品所取代。
因此,也可以看出,在过去的三年里,北京现代把握住了市场的脉搏,果断放弃了中低端车型,尽管最终影响了北京现代最终的销售业绩,包括转移了部分闲置产能,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第七代伊兰特、第五代途胜L、全新ix35以及最具竞争力的四款主力车型上。
事实证明,专注于把核心产品做成大品牌单品的思路,已经成为品牌重塑的关键。这种“有赠有得”的做法已经初见成效,尤其是从2021年12月以及全年的销售趋势来看。不难发现,北京现代正在迎来一个又一个精彩。
比如第七代伊兰特上市一年多,凭借颜值和运动化的外形,连续多月进入数万俱乐部,这是评价一款车型是否具有爆发力的重要指标。尤其是12月份,伊兰特还实现了1.7万辆的月销量,进入合资主流中级车市场,获得了全年超过13万用户的认可。
在SUV市场,北京现代也以全新iX35和第五代途胜l这两款主流SUV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中前者是北京现代SUV的销售责任,全年为北京现代贡献了82924辆,月均销量8000辆;后者以燃油、混动、N线车型的组合,在12月以6390辆的月销量进入市场高地,第四季度月均增长114%,正在向20万元中型SUV市场的前列挺进。
包括在潜力巨大的家用MPV市场,北京现代也迎来了首款MPV产品,试图开拓新的细分市场。面对行业核心的缺失,库斯图顶住压力,月销量冲上3000辆的高度,跻身家用MPV月销量榜前10。同时,三个月拿下近8000辆订单,远超预期,为北京现代2022年在MPV市场继续发力带来了新的机遇。
没有人不会经历转型路上割肉的痛苦。既然是腐肉,就要坚决踢掉,然后迎来新的成长。
除了在车模上开刀,北京现代还对经销商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是北京现代摘掉性价比和价格战帽子的重要一环。的确,在过去残酷竞争的时代,经销商为了销量而讨价还价。恶性竞争不仅给分销系统的健康带来了大打折扣,也让品牌在这种内耗中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好感。
过去,北京现代有近800家经销商,到2021年底,这一数字降至590家。北京现代表示,2022年的目标是继续采用“精准化、专业化”的逻辑,提升门店的服务水平。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北京现代的经销商盈利能力从过去的20%大幅上升到去年的8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毫无疑问,判断北京现代这三年是否重回轨道,不能只看账面上的销量数据。汽车销售和品牌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任何突破或成就,做对了之后都会体现在具体的销售数字上。至少对于现在的北京现代来说,它需要的是建立更健康的体系,之后的结果是时间问题。
所有的都只是厚积薄发。
现代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也许我们不能在一个单一的中国市场中完全理解它。尤其是近十年来,北京现代赶上了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韩系车以“经济、性价比高”、“实用、耐用”的特点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那些过往的瞬间,北京现代连续四年进入年销量百万俱乐部,也在2018年底创下了中国车企千万销量的纪录,迎来了辉煌和荣耀。也许正是快速的发展,不断的成绩,多变的市场,让现代在中国市场的温床上暂时迷失了方向。2016年后,面对自主品牌的强势上攻和多变的市场需求,北京现代尝到了成长的代价。
但很快,北京现代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从2018年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和品牌重塑之路。一方面是梳理产品构成,改变过去多代同堂的玩法,做精单品,提升产品形象;另一方面是用技术实力重建现代汽车在中国的品牌形象。
其实现代品牌在世界上不靠性价比和便宜,除了204马力的1.6T发动机,高性能品牌“N”系列对高性能汽车行业的改变;过去它不仅有美国首款混动中高级车索纳塔,还有能玩的很好的纯电动车KONA,还有很多氢能技术的沉淀。只是这些年来,“性价比”的定位一直缠绕着现代汽车在中国的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现代集团整体销量突破500万辆,同比增长15%,全球排名首次进入前三,仅次于丰田和大众,差距进一步缩小。在欧洲,现代汽车已经超越丰田成为非本土车企销量第一,这是现代科技在全球汽车行业沉淀的结果。
依托现代50多年来在全球汽车市场的沉淀和既定地位,北京现代的突破思路更加清晰,不断致力于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实力、强化系统能力等内功提升,按下了品牌重塑从“现代速度”到“现代科技”的加速键。
自“HSMART+”战略发布两周年以来,在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北京现代围绕智能+互联、智能+自由、智能+环保三大板块的技术升级战略也得以快速实施,并广泛应用于旗下更多车型。例如,北京现代的所有新车都标配了现代SmartSense“智心合一”系统,该系统可提供多达24项ADAS功能。北京现代率先将L2+驾驶辅助技术下放到10万元以上的产品上。
新能源和电气化是未来工业的主要趋势,也是过去两年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部分。北京现代依靠自身在新能源方面的积累,进一步展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实力。
2021年广州车展上市的途胜L混动,搭载了TMED混动系统,是业界最高效的混动系统之一。在动力输出、驾驶操控、低至5.6L/100km的综合油耗表现等方面拥有不输日系产品的综合实力,成为细分市场的有力竞争者。电动汽车方面,从Onsinoe纯电动汽车到Fista纯电动汽车再到明途纯电动汽车,以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能源产品的步伐,践行着在智能环保领域的布局规划。
此外,现代的i-GMP平台、E-GMP平台、CVVD连续可变气门持续时间技术也在新车上持续发力。第五代途胜L是基于i-GMP平台打造的首款SUV,也是该平台诞生的第三款产品,整体竞争力实现了突破性升级。
现代汽车的CVVD技术已深度应用于第五代途胜L系列产品、新一代名图、Kustu等产品,实现了动力性能和燃油效率的双向提升。基于现代先进的平台技术,它将继续推出燃油汽车和更多的电动产品。
因此,无论是不断推出全新产品以保持市场竞争力,还是更加健康地管控经销渠道,与经销商体系共同发展,还是以现代科技的形象逐渐深入中国消费者的内心,北京现代都在试图淡化甚至消亡“性价比”的标签。
作为中国入世后第一家获批的合资车企,北京现代将于2022年10月迎来20岁生日。2023年,北京现代已经制定了50万销量的战略定位。所以2022年北京现代更迫切的任务是站在1000万用户的口碑上,如何把好的产品卖出去,把好的技术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让现代品牌在中国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达到同频。
市场没有捷径,没有企业能轻易成功。没有一些寒冷,梅子怎能……闻起来很香?所有的生成都是积累的结果。我们看到,北京现代虽然还没有回到昔日的辉煌,但已经走上了正确的方向。
近日,乘联会发布了2021年1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数据显示,零售方面,2021年12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105万辆,同比下降79,相较2019年12月下降19。
1900/1/1 0:00:00近日,特斯拉公布了2021年12月中国市场交付量和2021年上海超级工厂累计交付量,其中上海工厂2021年累计交付484130万辆(含出口),占特斯拉2021年全球累计交付量的51
1900/1/1 0:00:00近日,有媒体曝光了理想旗下第二款产品,也是国内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车型X01的部分信息。
1900/1/1 0:00:00“一款搭载20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五座SUV,能把价格推到2688万元,威飒够狠的啊”当售价揭晓的那一刻,相信不只一个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1900/1/1 0:00:001月7日,“自主一哥”上汽集团发布了2021年的销量快报。
1900/1/1 0:00:00“谁能够给我芯片,我就多请他喝酒。”这是2021年12月何小鹏在央视《对话挑战者》节目中对最焦虑的事情一问的回答,这也是2020年末至今国内乃至全球汽车行业最真实的写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