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自主超合资非偶然!陈虹布局7年战“新赛道”!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荣耀。在汽车行业,打造自主品牌是每个车企的心愿。对于SAIC来说,7年前的2014年,陈虹升任SAIC掌门人,明确表达了发展自主品牌的期望。陈虹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汽车企业。但要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就要做好自主品牌。

2021年,SAIC终于迎来了好消息。自主品牌首次超越合资,实现销量285.7万辆(其中荣威和MG品牌合计销量约80万辆),首次超过50%,占总销量的52.3%。

这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不仅仅是表面数据的辉煌。在粤冠车市看来,最重要的是SAIC在自主品牌上有所突破,通过全面布局为未来做好规划。可以说在这个汽车行业的关键“赛点期”为自己赢得了主动。

自主品牌引领“新赛道”

作为国内车企的“一哥”,可以说SAIC继续保持销量第一是顺理成章的。SAI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整车批发销量达546.4万辆,终端交付量突破581万辆,同比增长5.5%,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

Feifan Automobile, Roewe, Zhiji Automobile, Volkswagen and Lectra

众所周知,SAIC多年来一直是上汽通用和SAIC大众的主要合资品牌。然而,SAIC今年交出的成绩单中,亮点还是自主品牌。

除了自主品牌首次超过50%,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自主品牌的带动下,造就了SAIC在新能源赛道和海外市场的双重领先。

在新能源赛道,过去一年,SAIC销售新能源汽车73.3万辆,同比增长128.9%,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在海外市场,SAIC自主品牌也频频发力。“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MG品牌海外销量达36万辆,跻身全球17个国家十大单一品牌;SAIC通用通过提前布局抢占海外发达国家市场,在欧、澳、新等发达国家市场频频占得先机。

2021年,SAIC海外销量达69.7万辆(其中出口59.8万辆,海外基地产销9.9万辆),同比增长78.9%,连续六年位居国内汽车企业第一,产品和服务进入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欧、澳、新、美、中东、东盟、南亚六大“五万级”区域市场。

经过七年的精心布局,增量绝非偶然。

像几乎所有的汽车公司一样,SAIC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公司,近年来一直受到所谓“传统汽车”标签的挑战。作为国内汽车企业的“领头羊”,SAIC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整个汽车行业的神经。

可以说,汽车行业最后的竞争是基于产品和实力。谁有产品力,谁就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赢得市场。然而,随着“新赛道”的发展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典型的例子有:蔚来汽车的服务化、Xpeng汽车的智能化、Link汽车的品牌个性化等。,都成为了在新赛道上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标志性品牌。当然,SAIC也是如此。现在和未来,什么会赢?

历史倒退了七年。为什么SAIC会赢?其实早在七年前就有答案了。早在2014年,SAIC董事长陈虹就将“电气化、智能联网、共享和国际化”定义为SAIC的“新四化”战略。

看似短短的几个字,但对于每一项,SAIC近年来都在努力打造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以国际化为例,众所周知,合资企业的品牌都是国外的,国际化是外方控制的。如果SAIC想要国际化,它需要在海外销售自己的品牌。可以说,SAIC自主品牌MG和MAXUS能够成功开拓海外主流市场,与其过硬的产品实力、在国际市场积累的品牌口碑和国际化战略密不可分。

SAIC还率先开创了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发展的新模式。作为国家控股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率先开启了“合资留品牌,合资留独立”的模式。其国家品牌五菱汽车和宝骏汽车是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入洞察和本土创新而开发的。五菱品牌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为宗旨,打造了五菱之光、五菱荣耀、五菱洪光、洪光MINIEV等爆款车型,深受人民喜爱。2021年,上汽通用五菱以超过176万辆的销售成绩获得全国品牌单体车企销量冠军。自主研发的车型已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SAIC海外业务的重要支撑。

比如在电气化和智能网联方面,SAIC强调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上下游产业链的打通和核心能力的构建。

2021年4月,由SAIC主办的全球首个汽车SOA开发者大会——SAIC零束SOA平台开发者大会正式揭幕。正式宣布SAIC联合百度、阿里、腾讯、JD.COM、华为、OPPO、Momenta、地平线、科大讯飞、东软、商汤等生态伙伴,共同应对“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

Feifan Automobile, Roewe, Zhiji Automobile, Volkswagen and Lectra

以电智能为特征的新动能发展,正在构筑下一轮产业竞争的新赛道。为了全速驶入新的赛道,SAIC正全力打造新引擎,加速形成集“云管理”于一体的全栈解决方案。在这次会议上,SAIC正式宣布,“十五”期间将在创新领域投资3000亿元……如智能电力,全面转型为高科技企业。

这些年来,我们可以看到SAIC的国际象棋布局的核心成果。完善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五个中心”建设,夯实软件技术基础;打造包括集中式和域控式电子架构、SOA软件平台、智能汽车数据工厂、人工智能算法和智能芯片在内的“云-端”一体化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及全栈OTA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等。,而这些技术在相应品牌和产品上的落地也对销量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汽的“赛点”先占规则

你能想象一辆30吨的卡车,司机可以放开双手在空旷的公路上行驶吗?SAIC已经做到了这一点。SAIC旗下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有道智途,近日在上海洋山港“5G+L4”智能重卡重点项目中,完成了2021年4万TEU的运输任务。有道智途CEO王睿向关羽车市透露,有道智途将积极推动自动驾驶水平向“智能驾驶-减少驾驶-无人驾驶”转型,2022年还将进一步减少人数,确保10万标箱的真正转运。

Feifan Automobile, Roewe, Zhiji Automobile, Volkswagen and Lectra

这只是SAIC众多技术改造项目中的一个。之前的能力建设也让SAIC在处理新智能网联汽车赛道的“赛点”时游刃有余。

除了向朋友学习,SAIC还借助自己在新赛道的技术能力,打造了零束软件、杰氢科技等20家科技巨头。换句话说,SAIC创造的任何一个项目,都相当于一个创业公司的体量。从无人驾驶到新能源,SAIC不仅技术全面,还积极推进机制体制改革,通过改革激发创新转型的新内生动力。

同时,对于此时的SAIC来说,有了技术和能力的积累,自主品牌的布局也可以全面开花。

在荣威到名爵、SAIC大通到上汽通用五菱、红岩等自主品牌的基础上,近年来,SAIC悄然打造高端品牌智机、樊菲,在高端智能网联领域进行了全新的品牌布局。

虽然打造自主高端品牌进入智能网联新电路是业内很多企业的做法,但新品牌要找到新的市场空间,必须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和差异化,而SAIC这几年积累的技术,落实到高端品牌上,足以支撑智机和樊菲两个高端品牌。

“集中式电子架构和SOA软件平台”等最新技术将应用于智车和樊菲汽车的高端智能网联产品。

Feifan Automobile, Roewe, Zhiji Automobile, Volkswagen and Lectra

关羽车市了解到,SAIC将围绕智集汽车、樊菲汽车、SAIC大通、智能重卡、Robotaxi等项目全力推进技术创新,搭载可升级、可扩展、可快速换装的新一代纯电动专属整车架构。

零热失控风险,超快充电,零衰减体验,低厚度电池组的液体锂电池,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商业化应用的固体锂电池,长耐久性、低成本、高功率密度的燃料电池都在布局中。

长航时、多能量梯度、多驱动系统的系列化“三电系统”;主从集中式电子架构,硬件可插拔,可扩展,高计算能力,高带宽,高集成度,高安全性;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实现软件订阅服务,千人千面;联创电子智能转向系统(iEPS)、智能制动系统(iBS)、智能驾驶决策控制系统(iECU)、智能车辆联网终端系统(iBOX)、智能轮胎安全系统(iWS)和智能控制系统(ICS)“6I”智能驾驶核心部件已实现产业化,并致力于智能底盘关键问题的攻关。

这也意味着技术的积累和品牌产品的打造相互促进,形成正向循环。可以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开了个好头。这也为SAIC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SAIC的自主品牌驶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荣耀。在汽车行业,打造自主品牌是每个车企的心愿。对于SAIC来说,7年前的2014年,陈虹升任SAIC掌门人,明确表达了发展自主品牌的期望。陈虹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汽车企业。但要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就要做好自主品牌。

2021年,SAIC终于迎来了好消息。自主品牌首次超越合资,实现销量285.7万辆(其中荣威和MG品牌合计销量约80万辆),首次超过50%,占总销量的52.3%。

这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不仅仅是表面数据的辉煌。在粤冠车市看来,最重要的是SAIC在自主品牌上有所突破,通过全面布局为未来做好规划。可以说在这个汽车行业的关键“赛点期”为自己赢得了主动。

自主品牌引领“新赛道”

作为国内车企的“一哥”,可以说SAIC继续保持销量第一是顺理成章的。SAI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整车批发销量达546.4万辆,终端交付量突破581万辆,同比增长5.5%,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

Feifan Automobile, Roewe, Zhiji Automobile, Volkswagen and Lectra

众所周知,SAIC多年来一直是上汽通用和SAIC大众的主要合资品牌。然而,SAIC今年交出的成绩单中,亮点还是自主品牌。

除了自主品牌首次超过50%,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自主品牌的带动下,造就了SAIC在新能源赛道和海外市场的双重领先。

在新能源赛道,过去一年,SAIC销售新能源汽车73.3万辆,同比增长128.9%,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在海外市场,SAIC自主品牌也频频发力。“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MG品牌海外销量达36万辆,跻身全球17个国家十大单一品牌;SAIC通用通过提前布局抢占海外发达国家市场,在欧、澳、新等发达国家市场频频占得先机。

2021年,SAIC海外销量达69.7万辆(其中出口59.8万辆,海外基地产销9.9万辆),同比增长78.9%,连续六年位居国内汽车企业第一,产品和服务进入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欧、澳、新、美、中东、东盟、南亚六大“五万级”区域市场。

经过七年的精心布局,增量绝非偶然。

像几乎所有的汽车公司一样,SAIC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公司,近年来一直受到所谓“传统汽车”标签的挑战。作为国内汽车企业的“领头羊”,SAIC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整个汽车行业的神经。

可以说,汽车行业最后的竞争是基于产品和实力。谁有产品力,谁就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赢得市场。然而,随着“新赛道”的发展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典型的例子有:蔚来汽车的服务化、Xpeng汽车的智能化、Link汽车的品牌个性化等。,都成为了在新赛道上取得阶段性成功的标志性品牌。当然,SAIC也是如此。现在和未来,什么会赢?

历史倒退了七年。为什么SAIC会赢?其实早在七年前就有答案了。早在2014年,SAIC董事长陈虹就将“电气化、智能联网、共享和国际化”定义为SAIC的“新四化”战略。

看似短短的几个字,但对于每一项,SAIC近年来都在努力打造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以国际化为例,众所周知,合资企业的品牌都是国外的,国际化是外方控制的。如果SAIC想要国际化,它需要在海外销售自己的品牌。可以说,SAIC自主品牌MG和MAXUS能够成功开拓海外主流市场,与其过硬的产品实力、在国际市场积累的品牌口碑和国际化战略密不可分。

SAIC还率先开创了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发展的新模式。作为国家控股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率先开启了“合资留品牌,合资留独立”的模式。其国家品牌五菱汽车和宝骏汽车是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入洞察和本土创新而开发的。五菱品牌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为宗旨,打造了五菱之光、五菱荣耀、五菱洪光、洪光MINIEV等爆款车型,深受人民喜爱。2021年,上汽通用五菱以超过176万辆的销售成绩获得全国品牌单体车企销量冠军。自主研发的车型已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SAIC海外业务的重要支撑。

比如在电气化和智能网联方面,SAIC强调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上下游产业链的打通和核心能力的构建。

2021年4月,由SAIC主办的全球首个汽车SOA开发者大会——SAIC零束SOA平台开发者大会正式揭幕。正式宣布SAIC联合百度、阿里、腾讯、JD.COM、华为、OPPO、Momenta、地平线、科大讯飞、东软、商汤等生态伙伴,共同应对“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

Feifan Automobile, Roewe, Zhiji Automobile, Volkswagen and Lectra

以电智能为特征的新动能发展,正在构筑下一轮产业竞争的新赛道。为了全速驶入新的赛道,SAIC正全力打造新引擎,加速形成集“云管理”于一体的全栈解决方案。在这次会议上,SAIC正式宣布,“十五”期间将在创新领域投资3000亿元……如智能电力,全面转型为高科技企业。

这些年来,我们可以看到SAIC的国际象棋布局的核心成果。完善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五个中心”建设,夯实软件技术基础;打造包括集中式和域控式电子架构、SOA软件平台、智能汽车数据工厂、人工智能算法和智能芯片在内的“云-端”一体化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及全栈OTA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等。,而这些技术在相应品牌和产品上的落地也对销量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汽的“赛点”先占规则

你能想象一辆30吨的卡车,司机可以放开双手在空旷的公路上行驶吗?SAIC已经做到了这一点。SAIC旗下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有道智途,近日在上海洋山港“5G+L4”智能重卡重点项目中,完成了2021年4万TEU的运输任务。有道智途CEO王睿向关羽车市透露,有道智途将积极推动自动驾驶水平向“智能驾驶-减少驾驶-无人驾驶”转型,2022年还将进一步减少人数,确保10万标箱的真正转运。

Feifan Automobile, Roewe, Zhiji Automobile, Volkswagen and Lectra

这只是SAIC众多技术改造项目中的一个。之前的能力建设也让SAIC在处理新智能网联汽车赛道的“赛点”时游刃有余。

除了向朋友学习,SAIC还借助自己在新赛道的技术能力,打造了零束软件、杰氢科技等20家科技巨头。换句话说,SAIC创造的任何一个项目,都相当于一个创业公司的体量。从无人驾驶到新能源,SAIC不仅技术全面,还积极推进机制体制改革,通过改革激发创新转型的新内生动力。

同时,对于此时的SAIC来说,有了技术和能力的积累,自主品牌的布局也可以全面开花。

在荣威到名爵、SAIC大通到上汽通用五菱、红岩等自主品牌的基础上,近年来,SAIC悄然打造高端品牌智机、樊菲,在高端智能网联领域进行了全新的品牌布局。

虽然打造自主高端品牌进入智能网联新电路是业内很多企业的做法,但新品牌要找到新的市场空间,必须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和差异化,而SAIC这几年积累的技术,落实到高端品牌上,足以支撑智机和樊菲两个高端品牌。

“集中式电子架构和SOA软件平台”等最新技术将应用于智车和樊菲汽车的高端智能网联产品。

Feifan Automobile, Roewe, Zhiji Automobile, Volkswagen and Lectra

关羽车市了解到,SAIC将围绕智集汽车、樊菲汽车、SAIC大通、智能重卡、Robotaxi等项目全力推进技术创新,搭载可升级、可扩展、可快速换装的新一代纯电动专属整车架构。

零热失控风险,超快充电,零衰减体验,低厚度电池组的液体锂电池,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商业化应用的固体锂电池,长耐久性、低成本、高功率密度的燃料电池都在布局中。

长航时、多能量梯度、多驱动系统的系列化“三电系统”;主从集中式电子架构,硬件可插拔,可扩展,高计算能力,高带宽,高集成度,高安全性;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实现软件订阅服务,千人千面;联创电子智能转向系统(iEPS)、智能制动系统(iBS)、智能驾驶决策控制系统(iECU)、智能车辆联网终端系统(iBOX)、智能轮胎安全系统(iWS)和智能控制系统(ICS)“6I”智能驾驶核心部件已实现产业化,并致力于智能底盘关键问题的攻关。

这也意味着技术的积累和品牌产品的打造相互促进,形成正向循环。可以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开了个好头。这也为SAIC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SAIC的自主品牌驶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标签:飞凡汽车荣威智己汽车大众领克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宝马2021年成绩公布 2022年将在华推出7款新能源产品

日前,宝马集团公布了2021年的销量和交付数据。全球范围内,2021年,宝马集团交付了25215万辆BMW,MINI和RollsRoyce汽车,同比增长84。

1900/1/1 0:00:00
特斯拉不是“神”,也有造不出的车

“有时候,我们必须感谢特斯拉这条鲶鱼的存在。”因为就在前天,乘联会正式公布了2021全年数据。其中,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05万辆,同比增长1389,环比增长178。

1900/1/1 0:00:00
大众集团2021年售出888.2万辆车,纯电动车销量翻番至45.3万辆

盖世汽车讯1月12日,大众集团公布了2021年在全球的销量数据。

1900/1/1 0:00:00
AEB测试排名第一:理想ONE是怎么做到的?

2022年1月,懂车帝公布了最新一期AEB主动刹车测试成绩排名,在100多辆车里,排名第一的是上市仅仅3年的理想ONE,从前五名的成绩来看,其余车型售价均超过理性ONE,同时,

1900/1/1 0:00:00
釜山国立大学探讨水促进玻璃裂纹扩展的机制 以保护车窗免受外部环境影响

盖世汽车讯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风、雨、湿度等),玻璃窗的表面经常会出现微裂纹。例如,一阵大风将沙子吹到窗户上,由于沙粒锋利的边缘,造成微小的表面裂纹。当水滴和湿度增加时,这些微裂纹就会变大。

1900/1/1 0:00:00
美国加州正在评估是否需要对特斯拉FSD测试版进行监管

1月13日电,加州机动车管理局表示,该州正在评估是否需要对特斯拉的FSD测试版进行监管。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