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莲
编辑|梁文
在辞旧迎新的重要节点,李的创始人兼CEO李想近日在微博中发表长文,重复了2021年李ONE智能驾驶研发的成果,包括对、等热门功能的探讨。
例如,在每年的(主动安全)测试中,李ONE从100多辆汽车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冠军。也是最后一组中唯一具备准确识别水平车和两轮车能力的车。此外,超过60,000个导航辅助驾驶员已在李激活和使用,超过中国市场其他品牌的总和。
知道汽车皇帝AEB主动刹车测试
这些成绩对用户意味着什么?
一方面,AEB的性能与主动安全事故的概率密切相关,即性能越好,用户及其家人的安全越有保障。得益于出色的AEB功能,在李ONE出险率会明显低于其他新能源车,同时也能为用户节省更多的保险费用。
另一方面,导航辅助已经成为许多领先汽车品牌的新卖点,但其他汽车公司基本上采用匹配模式为用户提供这项服务,而李则不同——李想表示,李将长期以导航辅助驾驶为标准,因为一个家庭的安全只是标准,而不是可选的。
无论是媒体的认可,还是市场的反馈,都表明李的智能驾驶系统在性能上有了新的飞跃,产品综合实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让用户有了更多购买李ONE的理由。
当然,这些只是李用户思维和极致产品力的冰山一角。经过四年的成长、探索和创新,这支成立于2017年的造车新势力已经走到了汽车行业舞台的中央。
根据李公布的2022年1月1日的交房数据。2021年,李ONE共交付90491辆,较2020年增长177.4%。自交付以来,李ONE已交付124,088辆。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在高端SUV细分市场,去年12月李ONE实现了国内销量第一。
从感知到操作开发整个栈只需要0.02秒。
全栈自研已经成为业界热词。然而,由于各种困难和挑战,很少有玩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这一目标。
去年12月,李ONE交付了导航辅助驾驶和完整的功能,从而成为全球仅有的三个拥有完整和全栈自研能力的品牌,另外两个是特斯拉和。而李的团队,从开始智能驾驶全栈自研到交付车辆,只用了一年时间。
取得上述成绩的原因可能是,在市场相关产品纷繁复杂的背景下,李对李ONE倾注了足够的精力和心血,积累了足够的技术诀窍,从而实现了智能驾驶系统的快速进化,向用户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一般来说,汽车企业普遍采用供应商包装的成熟感知方案,而李坚定地选择了自研。例如,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涵盖了视觉感知、传感器融合、决策、规划和控制系统等全技术链的环节。
从传感器配置来看,Li ONE配备了800万像素感应摄像头,这是全球首款量产的800万像素车规摄像头。识别精度达到4K,有效视距达到200米,视场角达到120°。
为了进一步保障行车安全,Li ONE还部署了5部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超过110m,探测角度为150度,进一步缩小了系统的视觉盲区,提高了安全性,拓宽了侧向探测范围,在坡道和大弯场景下的感知更加流畅安全。
至于计算平台,李ONE搭载了两颗地平线Journey 3车载AI芯片,为系统从感知到执行的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计算能力。李ONE升级后,AI性能提升了12倍,从感知到零件执行只需0.02秒左右。
具体来说,t……芯片就像人的左右脑,可以相互协作,一个专注于图像分析,一个专注于行为控制,从而帮助李ONE更好地分析是加速还是减速、改变行驶方向、发起变道请求还是终止变道。
强大的硬件阵容和优秀的自研算法,让李ONE的视觉感知系统更加清晰灵敏,让汽车实时监控前方路况,并在必要时给出提示,保障出行安全。
目前,李已经向用户推送了功能,即用户无需盯着屏幕上的导航就可以驾驶李ONE高速行驶,车辆可以自动上下车匝道并切换到高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发起变道请求到更快的车道,并根据限速自动调整车辆的限速。系统还会根据限速自动调整限速上限,免去繁琐的手动调整。
理想照进现实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汽车的一大销售亮点。作为智能驾驶功能的第一个进入者,特斯拉于2019年6月率先推出NoA (Navigation on Autopilot)功能,为市场带来了关于智能驾驶的全新体验,渐进式路线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但在实际应用体验中,特斯拉的NoA功能在中国复杂多变的道路场景下并不理想。
在特斯拉的引领下,国内造车新势力迅速跟进,陆续布局“NOX”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理想NOA、蔚来NOP、小鹏NGP,而ky氪、广汽爱安也已经试水导航和辅助驾驶系统。
纵观导航辅助驾驶和其他智能驾驶功能的发展历史,目前能达到的效果都差不多。作为一款以预装和量产为终极目标的智能驾驶应用,这些功能的竞争焦点已经落在:谁的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更适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更能给用户带来安全体验。
一位李ONE车主曾经发表过他的驾车经历:今天被触发了一次,一个骑着摩托车的送货员突然转向车头,把我吓了一跳。AEB主动刹车,比我的反应提前了半秒左右。扣动扳机后,我也踩了刹车,差一点。
在精雕细琢的技术背后,是对用户安全的绝对重视,这是最强的产品竞争力。李深知这一点,这也是李的核心产品理念——如上所述,没有可选的安全配置,只有标配。
此外,从综合功能和媒体反馈来看,李ONE的智能驾驶体验与蔚来和不相上下。同时,相比其他新造车品牌,快速推出新车型,理想上注重产品的打磨和升级,以单一车型突破,将产品追求到极致,厚积薄发,是一种可圈可点的风格。
目前,包括李在内的大多数汽车公司已经将级自动驾驶车型作为标准,他们正在努力开发L3级甚至L4级车型。
1月11日,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99万辆,渗透率15%。原预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480万辆,目前应调整为550万辆以上,新能源乘用车普及率达到25%左右。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提高,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用户对智能驾驶的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市场教育也已基本完成。同时,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将确保新技术的安全标准,从整体上形成高效、优质、健康的全产业链闭环。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各车企将进入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这个战场势必硝烟弥漫。毫无疑问,无论智能驾驶功能被描述得多么酷……d、安全仍然是用户的核心诉求。所以车企要想实现突破还是很有挑战性的。要未雨绸缪,长期投入。
显然,李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李想曾对媒体表示,李要保持健康的毛利率,才能保证10个点以上的费用长期投入,可以用于产品之外更重要的技术研发。
基于对智能电动车的信心和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刻理解,李对未来的判断和自己的目标非常清晰:2025年,中国智能电动车销量将突破800万辆,届时,李将实现年销量160万辆,抢占2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智能汽车企业。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李已在102个城市开设了206家零售中心,在204个城市开设了278家售后维修中心和授权钣金喷漆中心。
随着产品实力的逐步提升和销售网络的全面覆盖,李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作者|美莲
编辑|梁文
在辞旧迎新的重要节点,李的创始人兼CEO李想近日在微博中发表长文,重复了2021年李ONE智能驾驶研发的成果,包括对、等热门功能的探讨。
例如,在每年的(主动安全)测试中,李ONE从100多辆汽车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冠军。也是最后一组中唯一具备准确识别水平车和两轮车能力的车。此外,超过60,000个导航辅助驾驶员已在李激活和使用,超过中国市场其他品牌的总和。
知道汽车皇帝AEB主动刹车测试
这些成绩对用户意味着什么?
一方面,AEB的性能与主动安全事故的概率密切相关,即性能越好,用户及其家人的安全越有保障。得益于出色的AEB功能,在李ONE出险率会明显低于其他新能源车,同时也能为用户节省更多的保险费用。
另一方面,导航辅助已经成为许多领先汽车品牌的新卖点,但其他汽车公司基本上采用匹配模式为用户提供这项服务,而李则不同——李想表示,李将长期以导航辅助驾驶为标准,因为一个家庭的安全只是标准,而不是可选的。
无论是媒体的认可,还是市场的反馈,都表明李的智能驾驶系统在性能上有了新的飞跃,产品综合实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让用户有了更多购买李ONE的理由。
当然,这些只是李用户思维和极致产品力的冰山一角。经过四年的成长、探索和创新,这支成立于2017年的造车新势力已经走到了汽车行业舞台的中央。
根据李公布的2022年1月1日的交房数据。2021年,李ONE共交付90491辆,较2020年增长177.4%。自交付以来,李ONE已交付124,088辆。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在高端SUV细分市场,去年12月李ONE实现了国内销量第一。
从感知到操作开发整个栈只需要0.02秒。
全栈自研已经成为业界热词。然而,由于各种困难和挑战,很少有玩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这一目标。
去年12月,李ONE交付导航辅助驾驶和完整功能,从而成为全球仅有的三个拥有完整和全栈自研能力的品牌,另外两个是特斯拉和。而李的团队,从开始智能驾驶全栈自研到交付车辆,只用了一年时间。
取得上述成绩的原因可能是,在市场相关产品纷繁复杂的背景下,李对李ONE投入了足够的精力和心血,积累了足够的技术诀窍,从而实现了智能d的快速进化……ving系统,向用户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一般来说,汽车企业普遍采用供应商包装的成熟感知方案,而李坚定地选择了自研。例如,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涵盖了视觉感知、传感器融合、决策、规划和控制系统等全技术链的环节。
从传感器配置来看,Li ONE配备了800万像素感应摄像头,这是全球首款量产的800万像素车规摄像头。识别精度达到4K,有效视距达到200米,视场角达到120°。
为了进一步保障行车安全,Li ONE还部署了5部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超过110m,探测角度为150度,进一步缩小了系统的视觉盲区,提高了安全性,拓宽了侧向探测范围,在坡道和大弯场景下的感知更加流畅安全。
至于计算平台,李ONE搭载了两颗地平线Journey 3车载AI芯片,为系统从感知到执行的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计算能力。李ONE升级后,AI性能提升了12倍,从感知到零件执行只需0.02秒左右。
具体来说,这两个芯片就像人的左右脑,可以相互配合,一个专注于图像分析,一个专注于行为控制,从而帮助Li ONE更好地分析是加速还是减速、改变行驶方向、发起变道请求还是终止变道。
强大的硬件阵容和优秀的自研算法,让李ONE的视觉感知系统更加清晰灵敏,让汽车实时监控前方路况,并在必要时给出提示,保障出行安全。
目前,李已经向用户推送了功能,即用户无需盯着屏幕上的导航就可以驾驶李ONE高速行驶,车辆可以自动上下车匝道并切换到高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发起变道请求到更快的车道,并根据限速自动调整车辆的限速。系统还会根据限速自动调整限速上限,免去繁琐的手动调整。
理想照进现实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汽车的一大销售亮点。作为智能驾驶功能的第一个进入者,特斯拉于2019年6月率先推出NoA (Navigation on Autopilot)功能,为市场带来了关于智能驾驶的全新体验,渐进式路线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但在实际应用体验中,特斯拉的NoA功能在中国复杂多变的道路场景下并不理想。
在特斯拉的引领下,国内造车新势力迅速跟进,陆续布局“NOX”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理想NOA、蔚来NOP、小鹏NGP,而ky氪、广汽爱安也已经试水导航和辅助驾驶系统。
纵观导航辅助驾驶和其他智能驾驶功能的发展历史,目前能达到的效果都差不多。作为一款以预装和量产为终极目标的智能驾驶应用,这些功能的竞争焦点已经落在:谁的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更适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更能给用户带来安全体验。
一位李ONE车主曾经发表过他的驾车经历:今天被触发了一次,一个骑着摩托车的送货员突然转向车头,把我吓了一跳。AEB主动刹车,比我的反应提前了半秒左右。扣动扳机后,我也踩了刹车,差一点。
在精雕细琢的技术背后,是对用户安全的绝对重视,这是最强的产品竞争力。李深知这一点,这也是李的核心产品理念——如上所述,没有可选的安全配置,只有标配。
此外,从综合功能和媒体反馈来看,李ONE的智能驾驶体验与蔚来和不相上下。同时,与其他造车新品牌相比,快速推出新车型,理想上注重产品的打磨和升级,以单一车型突破,将产品追求到极致,厚积薄发,是可圈可点的风格……r.
目前,包括李在内的大多数汽车公司已经将级自动驾驶车型作为标准,他们正在努力开发L3级甚至L4级车型。
1月11日,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299万辆,渗透率15%。原预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480万辆,目前应调整为550万辆以上,新能源乘用车普及率达到25%左右。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提高,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用户对智能驾驶的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市场教育也已基本完成。同时,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将确保新技术的安全标准,从整体上形成高效、优质、健康的全产业链闭环。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各车企将进入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这个战场势必硝烟弥漫。毋庸置疑,无论智能驾驶功能被描述得多么酷炫,安全依然是用户的核心诉求。所以车企要想实现突破还是很有挑战性的。要未雨绸缪,长期投入。
显然,李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李想曾对媒体表示,李要保持健康的毛利率,才能保证10个点以上的费用长期投入,可以用于产品之外更重要的技术研发。
基于对智能电动车的信心和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刻理解,李对未来的判断和自己的目标非常清晰:2025年,中国智能电动车销量将突破800万辆,届时,李将实现年销量160万辆,抢占2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智能汽车企业。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李已在102个城市开设了206家零售中心,在204个城市开设了278家售后维修中心和授权钣金喷漆中心。
随着产品实力的逐步提升和销售网络的全面覆盖,李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根据韩媒报道,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LGEnergySolution或LGES)计划与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在美国建设电池合资企业。
1900/1/1 0:00:00近日,有领克01车主爆料称,领克01的钢材强度涉嫌减配和虚假宣传。据相关车主透露,此前在新车发布会和说明书上,领克01的车顶横梁都是采用的超高强度钢材。
1900/1/1 0:00:00充电设施发展趋势论坛圆满落幕2022年1月13日下午2点,
1900/1/1 0:00:00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丰收之年。尽管受芯片短缺和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让整个汽车行业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连续两年的低迷也为2021年新能源车市奠定高增长的基础。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全球工业移动出行领域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Aidrivers和商用车制造商AshokLeyland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以满足可持续未来的需求。
1900/1/1 0:00:00分享曾经一句“我们只是想要测试一下X5的底盘设计的承受极限”,让宝马工程师开发出了一台性能猛兽X5M,而现在这台猛兽进化了,都知道它的“凶猛”,但其实它也可以很温顺的驾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