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LG新能源在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3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00元)。开盘后,L公司股价上涨99%,至59.8万韩元。截至上午8点35分,LG新能源股价跌至47.3万韩元,较发行价上涨57.6%,市值为110.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848亿元)。
还记得LG新能源此前宣布将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约683亿元人民币,成为韩国有史以来最大的IPO项目。从上市后的情况来看,韩国投资者对LG新能源的热情确实很高。据悉,LG能源目前融资12.7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70亿元),这也是过去一年全球第二大IPO。LG新能源从LG化学电池业务中分拆出来,于2020年12月独立运营。其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通用汽车等车企。公开发行后,LG化学仍将持有LG新能源81.8%的股份。LG Energy首席执行官Kwon Young-soo在公开募股会议上表示,未来将超过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那么,LG新能源上市后会对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呢?会超越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吗?业内人士分析,LG新能源上市后,将进一步巩固其在韩国电池企业中的领先地位。此外,LG新能源的上市也会给其他公司一种加速追赶的紧迫感。预计福迪电池、SK On、蜂巢能源、中创新航等全球动力电池Top 10公司IPO进度将加快。
不过,他们也表示,LG新能源的上市将在短期内刺激相关板块的表现,但其上市不会迅速改变市场格局。目前动力电池竞争的关键是产能和技术,这两个方面短期内不会改变,但长期来看会进一步加大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削弱动力电池产品的盈利能力,刺激相关企业继续大力投资扩大产能和技术突破。的确,LG上市肯定会对市场造成一波冲击,但改变市场格局是长期的事情。乐金新能源上市后,应利用募集资金迅速增强技术创新,加大市场布局,提高竞争力。数据显示,在装载量方面,2021年12月,国内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LG新能源装载量为0.89GWh,占比3.4%;2021年LG新能源装机容量为6.25GWh,占比4%。1月27日,LG新能源在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3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00元)。开盘后,L公司股价上涨99%,至59.8万韩元。截至上午8点35分,LG新能源股价跌至47.3万韩元,较发行价上涨57.6%,市值为110.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848亿元)。
还记得LG新能源此前宣布将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约683亿元人民币,成为韩国有史以来最大的IPO项目。从上市后的情况来看,韩国投资者对LG新能源的热情确实很高。据悉,LG能源目前融资12.7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70亿元),这也是过去一年全球第二大IPO。LG新能源从LG化学电池业务中分拆出来,于2020年12月独立运营。其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通用汽车等车企。公开发行后,LG化学仍将持有LG新能源81.8%的股份。LG Energy首席执行官Kwon Young-soo在公开募股会议上表示,未来将超过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那么,LG新能源上市后会对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呢?会超越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吗?业内人士分析,LG新能源上市后,将进一步巩固其在韩国电池企业中的领先地位。此外,LG新能源的上市也会给其他公司一种加速追赶的紧迫感。预计福迪电池、SK On、蜂巢能源、中创新航等全球动力电池Top 10公司IPO进度将加快。
不过,他们也表示,LG新能源的上市将在短期内刺激相关板块的表现,但其上市不会迅速改变市场格局。目前动力电池竞争的关键是产能和技术,这两个方面短期内不会改变,但长期来看会进一步加大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削弱动力电池产品的盈利能力,刺激相关企业继续大力投资扩大产能和技术突破。的确,LG上市肯定会对市场造成一波冲击,但改变市场格局是长期的事情。乐金新能源上市后,应利用募集资金迅速增强技术创新,加大市场布局,提高竞争力。数据显示,在装载量方面,2021年12月,国内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LG新能源装载量为0.89GWh,占比3.4%;2021年LG新能源装机容量为6.25GWh,占比4%。
标签:特斯拉
日前,我们从极氪官方获悉,品牌旗下首款车型极氪001一万辆整车正式下线。其制造工厂正在全力保证车辆生产并逐渐提高产能,以避免车辆交付周期过长,提高消费者体验。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埃隆马斯克(ElonMusk)证实,特斯拉目前尚未开始开发此前宣布的售价仅为25万美元的电动汽车,因为该公司当前“有太多事情要做”。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两位知情人士在1月27日表示,Stellantis正在准备提前偿还由意大利政府担保的63亿欧元(约70亿美元)贷款。
1900/1/1 0:00:00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到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
1900/1/1 0:00:00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预计2022年交付量将轻松增长至50以上,仅凭弗里蒙特和上海工厂即可实现50的交付量增长;今年将实现全自动驾驶。
1900/1/1 0:00:00全球领先的技术与服务供应商博世携手大众集团子公司Cariad,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旨在为驾驶员提供更安全、更轻松的驾驶体验,加速全系列车型搭载自动驾驶功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