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湖南湘江新区在“三高四创”战略和“强省”战略的共同作用下,迎来了新一年的新使命。2月7日,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新城等133余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预示着新区的新未来。
据悉,新区已开工项目133个,总投资1268亿元,年投资289亿元。其中,“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不仅是长沙未来五年十大主导产业项目之一,也是湖南省湘江新区“五个十强”百亿项目之一。
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在开启长沙智能网联产业新篇章的同时,对整个智能网联产业和长沙城市发展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开启智能网联产业新篇章。
2017年前后,智能驾驶行业开始在中国燃烧。一年多的时间,几十个试验区、示范区如雨后春笋,国家示范区也有十几个。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南湘江新区开始了智能驾驶产业的生态布局。相比北上广的很多区域或项目,2018年6月正式启动的湘江新区在国家队排名中相对靠后。但经过多年的运行,早已形成了“从北上广出发,落地长沙”的行业共识。
如果说湘江智能公司在湘江新区成立是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那么今年湘江智能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则为长沙整个智能网联格局打开了新的大门。据了解,产业园规划建设用地约12.20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预计累计总投资约1420亿元,其中一级开发投资约420亿元。到2035年,预计税收总额约500亿元。
与以往的工业园区不同,香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非常先进和复杂,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打破了传统产业园的单一化,湘江智能产业园规划布局了智联创新园、智联加速园、智联制造园、智联服务园、智慧农业科技园、数字城市示范园等六大“园中园”。
以前一个工业园区只覆盖“点对点”,从产业下游到上游,从时间上看,只保证一个产业生命周期;湘江智能领先建设“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通过六大园区实现产业、城市、产业的深度链接。一个园区带动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综合经济。
其次,据悉,未来3-5年,开发建设主要以智联创新园和智联加速园为主,总投资约296亿元,其中2022年总投资约26.5亿元。园区将以“双创(新基础设施、新产业)”和“双融合(产城融合、长株潭同城)”为特色,以“智慧汽车、智慧城市、智慧产业”为产业定位。似乎公园建设周期太长,其实不然。长周期可以满足产业升级和实时变化的需要。
就像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一样,从最初的追求自动化发展到了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的趋势。智能驾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其长期的战略布局给了园区多维度、多角度的方向切入行业,进行调整。
综合来看,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作为湖南湘江新区未来几年的核心项目,承载着整个智能驾驶行业的美好未来。与此同时,一种融合科技与人文的产城融合新模式也在破土动工。
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功能不仅仅是产业园。
显然,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产业园的价值。具体来说,在产业层面,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全面的、全方位的智能网联产业生态;其次,在城市发展层面,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打造的“科技与人文融合”也在为长沙整体的发展赋予新的方向。
1.自下而上的产业生态集群
从2018年到现在,长沙的智能驾驶产业格局越来越丰满。在企业集群方面,既有BAT、华为等科技巨头,也有舍弗勒、大陆等Tire1,还有蒂奇云控、西递智家等初创企业。可贵的是,这些生态企业专注于不同的领域。
如整车制造,拥有SAIC、广汽、比亚迪等生产线;智能技术方面,BAT和华为带来了先进的“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车辆基础设施协同系统”;在场景落地方面,也涵盖了很多应用场景,比如智慧环卫、智慧公交、智慧停车场、物流重卡、停车服务等等。
目前,在“车-路-云-网-图”的体系下,长沙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趋于完善,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出现将使这一生态链更加坚实。
因为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将通过“产业项目引领、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打造自下而上的产业生态集群,一条从“孵化”到“研发”再到“生产”的全产业链正在形成,使得“产业协同、生态共享”的生态格局不断扩大。
也就是说,长沙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会越来越丰满,带来的商业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2.产城融合,由点及面
如前所述,香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与传统产业园相比,最大的不同和突破来自于其“科技与人文融合的产城融合”模式。
虽然名字叫香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但其核心并不停留在智能网联层面。还涵盖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公共服务等多维度、多场景,从而形成立体化、可循环的城市生活服务体系。
如以“双创双融合”为支撑的特色布局,已从智能网联场景延伸至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领域,将成为生活生产一体化的智慧城市模式。
在六大“园中园”的作用下,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将实现包括经济、金融、信息、贸易、生态、生产、生活、服务、教育、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展示,尤其是产业与生活服务功能的融合,将在长沙“双创、双融合”、“强省会”的城市发展战略中发挥全新的作用。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不仅将发挥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基础功能,还将成为长沙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不可多得的实验园区和示范区,进一步加快验证长沙的创新路径和发展模式,进而向全区、全市、全省推广,带动整体发展。一个全新的城市生态引擎正在缓缓启动。
摘要
湖南湘江新区“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项目的开工,不仅扩大了湖南湘江新区乃至长沙的相关产业规模,更有了全新的“产城融合”模式。放眼未来,不难看出,一座崭新的千亿产业新城正在不远处成形。
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com版权所有的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新年伊始,湖南湘江新区在“三高四创”战略和“强省”战略的共同作用下,迎来了新一年的新使命。2月7日,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新城等133余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预示着新区的新未来。
据悉,新区已开工项目133个,总投资1268亿元,年投资289亿元。其中,“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不仅是长沙未来五年十大主导产业项目之一,也是湖南省湘江新区“五个十强”百亿项目之一。
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在开启长沙智能网联产业新篇章的同时,对整个智能网联产业和长沙城市发展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开启智能网联产业新篇章。
2017年左右,…e智能驾驶行业开始在中国燃烧。一年多的时间,几十个试验区、示范区如雨后春笋,国家示范区也有十几个。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南湘江新区开始了智能驾驶产业的生态布局。相比北上广的很多区域或项目,2018年6月正式启动的湘江新区在国家队排名中相对靠后。但经过多年的运行,早已形成了“从北上广出发,落地长沙”的行业共识。
如果说湘江智能公司在湘江新区成立是为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那么今年湘江智能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则为长沙整个智能网联格局打开了新的大门。据了解,产业园规划建设用地约12.20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预计累计总投资约1420亿元,其中一级开发投资约420亿元。到2035年,预计税收总额约500亿元。
与以往的工业园区不同,香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非常先进和复杂,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打破了传统产业园的单一化,湘江智能产业园规划布局了智联创新园、智联加速园、智联制造园、智联服务园、智慧农业科技园、数字城市示范园等六大“园中园”。
以前一个工业园区只覆盖“点对点”,从产业下游到上游,从时间上看,只保证一个产业生命周期;湘江智能领先建设“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通过六大园区实现产业、城市、产业的深度链接。一个园区带动的将不仅仅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综合经济。
其次,据悉,未来3-5年,开发建设主要以智联创新园和智联加速园为主,总投资约296亿元,其中2022年总投资约26.5亿元。园区将以“双创(新基础设施、新产业)”和“双融合(产城融合、长株潭同城)”为特色,以“智慧汽车、智慧城市、智慧产业”为产业定位。似乎公园建设周期太长,其实不然。长周期可以满足产业升级和实时变化的需要。
就像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一样,从最初的追求自动化发展到了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的趋势。智能驾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其长期的战略布局给了园区多维度、多角度的方向切入行业,进行调整。
综合来看,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作为湖南湘江新区未来几年的核心项目,承载着整个智能驾驶行业的美好未来。与此同时,一种融合科技与人文的产城融合新模式也在破土动工。
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功能不仅仅是产业园。
显然,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产业园的价值。具体来说,在产业层面,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全面的、全方位的智能网联产业生态;其次,在城市发展层面,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打造的“科技与人文融合”也在为长沙整体的发展赋予新的方向。
1.自下而上的产业生态集群
从2018年到现在,长沙的智能驾驶产业格局越来越丰满。在企业集群方面,既有BAT、华为等科技巨头,也有舍弗勒、大陆等Tire1,还有蒂奇云控、西递智家等初创企业。可贵的是,这些生态企业专注于不同的领域。
如整车制造,拥有SAIC、广汽、比亚迪等生产线;智能技术方面,BAT和华为带来了先进的“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车辆基础设施协同系统”;在场景落地方面,也涵盖了很多应用场景,比如智慧环卫、智慧公交、智慧停车场、物流重卡、停车服务等等。
目前,在“车-路-云-网-图”的体系下,长沙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上下游产业链趋于完善,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的出现将使这一生态链更加坚实。
因为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将通过“产业项目引领、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打造自下而上的产业生态集群,一条从“孵化”到“研发”再到“生产”的全产业链正在形成,使得“产业协同、生态共享”的生态格局不断扩大。
也就是说,长沙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会越来越丰满,带来的商业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2.产城融合,由点及面
如前所述,香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与传统产业园相比,最大的不同和突破来自于其“科技与人文融合的产城融合”模式。
虽然名字叫香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但其核心并不止于智能网联层面。还涵盖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公共服务等多维度、多场景,从而形成立体化、可循环的城市生活服务体系。
如以“双创双融合”为支撑的特色布局,已从智能网联场景延伸至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领域,将成为生活生产一体化的智慧城市模式。
在六大“园中园”的作用下,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将实现包括经济、金融、信息、贸易、生态、生产、生活、服务、教育、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展示,尤其是产业与生活服务功能的融合,将在长沙“双创、双融合”、“强省会”的城市发展战略中发挥全新的作用。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不仅将发挥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基础功能,还将成为长沙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不可多得的实验园区和示范区,进一步加快验证长沙的创新路径和发展模式,进而向全区、全市、全省推广,带动整体发展。一个全新的城市生态引擎正在缓缓启动。
摘要
湖南湘江新区“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项目的开工,不仅扩大了湖南湘江新区乃至长沙的相关产业规模,更有了全新的“产城融合”模式。放眼未来,不难看出,一座崭新的千亿产业新城正在不远处成形。
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com版权所有的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环顾整个代步车市场年轻的Z世代已成为代步车市场新的主力消费群体。这代用户最大特质就是希望在大规模量产的工业化产品中找到与众不同的自我身份认同。
1900/1/1 0:00:002021年,宁德时代一骑绝尘,夺得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冠军宝座,这也是其连续5年摘得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王冠。LG新能源、松下、比亚迪、SKOn分列前五。
1900/1/1 0:00:00新年伊始,在“三高四新”战略及“强省会”战略的共同作用下,湖南湘江新区在新年迎来了新使命。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根据挪威道路交通委员会(OFV)的数据,2022年1月,挪威乘用车注册量同比下跌近23至7957辆,创下2009年来1月销量最低水平。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2021年得益于印度尼西亚销量大幅增长,以及下半年疫情封锁限制的放宽,东盟六个主要经济体的新车总销量迎来了3年来的首次增长。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近日,斯巴鲁公布了其第三财季(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的财报。受产量和销量下滑的影响,斯巴鲁上财季的营业利润同比骤降66至22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52亿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