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后,几位长城的领导人将前来开始筹备工作."
“我在招人。春节后上班就开始筹备工厂,以后给长城生产汽车。”
在“吞并”了汉腾、汉龙等众泰的生产基地后,众泰自己的临沂工厂最近也成了长城的囊中之物。
众泰临沂工厂的目的地
长城收购众泰临沂工厂的消息虽然只是在“分享吧”里讨论,但在临沂似乎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高德的地图中,临沂市河东区港路76号已经成为长城汽车临沂分公司,从中泰汽车站的布局和旁边的临沂中泰大酒店不难推测。以前是众泰的天下。
“这基本上已成定局。长城、众泰、临沂市政府均未提及长城接管众泰工厂,或许是为了避嫌。毕竟之前宝能进入众泰工厂的事件引起轩然大波,以失败告终。”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的确,作为曾经的“流量王”,众泰汽车的每一步都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早在2021年初,临沂市商务局官网就发布了“宝能工作班围绕项目合作全面精准对接”的消息。文中提到,宝能汽车与临沂众泰的合作项目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一时间业界认为宝能是众泰的“白衣骑士”,众泰股价甚至飞了起来。
也许是影响太广,或者是宝能和众泰的合作出现了一些问题。几天后,临沂商务局官网“宝能工作班围绕项目合作全面精准对接”的文章被删除,临沂众泰的未来成了一个谜。直到长城汽车落户临沂,广大投资者才逐渐有了长城接手众泰的猜测。
去年11月28日,长城汽车在济南举行临沂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长城工业集团董事长郝建军在会上表示:“临沂整车生产基地项目将建设成为以整车为核心,以关键零部件及相关产业为服务的综合性基地。通过未来发展,打造临沂高质量汽车产业集群,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集聚临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据悉,长城汽车临沂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年产12万辆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等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0亿元,同时带动汽车行业10余家配套企业入驻,解决近万人就业。
根据当地媒体发布的消息,临沂基地将负责长城两款最新车型的生产,而目前这两款车已经全部开发完成,可以直接量产投放市场。
从这种状态,不难看出长城对临沂基地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很快就可以投入运营。这是其接手众泰工厂并迅速投产的最好证明,也是临沂市政府迫切希望看到的局面。
早在2013年,众泰落户临沂,就填补了临沂汽车制造业的空白。整个城市都对这个项目充满了期待。然而,“众泰式发展”并没有持续多久,临沂的汽车产业发展并不顺利。在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智能汽车产业的当下,临沂抓住机遇盘活“存量资产”是最好的选择,这或许也是促成宝能与众泰接触、引入长城汽车的初衷。
从产业链的伟大……临沂和日照之间的距离只有150公里。产能的集中可以有效降低支持供应链的成本。两个生产基地相互支撑,共享人才、技术等资源,协同生产,提高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逆周期而行
“中国汽车品牌要想真正超越自己,只有在这三到五年内迅速放大现有优势,才能在新能源、智能化新赛道上领先。此外,中国汽车品牌只有一次机会。”
魏建军一直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动荡的这两年。这种忧患意识促使长城建立了从R&D体系到用户生态,从体制机制到产业布局,从内到外的快速反应机制。
为了抢占生死之窗,魏建军和长城明显是拼了。无论是千亿研发的“过度投入”,还是2025年400万辆的震撼市场目标,都表明,上企业未来30年的命运,长城势必要走上一条张之路的“逆周期”扩张之路。
众所周知的一句话“闹时离场,静时进场”,为长城的发展写下了精辟的注解。八年前,魏建军放下执念,毅然离开主流车市。八年后,中国汽车工业在毁灭性的分化中迎来了趋同的机遇时刻,长城马不停蹄地进入市场。
长城的产能扩张策略可以称得上是老一套了。正是借助这一场史无前例的倒闭潮,长城才能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闲置产能,迅速满足其产能扩张的需求。
一方面,长城收购生产基地、工厂和厂房生产设备,不会参与破产重组,不会像汉腾、汉龙和现在的中泰临沂工厂那样承担债务责任。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债务纠纷,减少建厂投资,缩短生产周期,加快生产速度,还可以在当地政府的背书下,收获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实现利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长城的“接盘”之举确实符合很多地方政府盘活闲置汽车产能的殷切希望,是提升产业集中度的客观需求。可以说,一旦优质长城汽车资源入驻,当地产业链将被重构整合,很有可能使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重回正轨。
和之前的吉利一样,最近两年对长城的频繁接管,使其实现了华北、华东、西南、华中整车生产的区域覆盖,产能版图覆盖DJI南北。
从目前国内产能来看,长城天津基地年产能规划为50万辆;保定工厂(包括皮卡、SUV、轿车)产能40万辆;徐水智能工厂规划年产能100万辆;日照工厂主要生产威牌系列产品,年产汽车30万辆;生产高端皮卡和坦克300的长城永川生产基地,年产能25万辆。台州工厂、平湖工厂年产能10万辆;光束汽车张家港基地建成后,规划标准年产能为16万辆;投产坦克500的荆门工厂,完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15万辆的生产能力;新收购的汉腾二期工厂计划形成12万辆/年的SUV产能;汉龙工厂的规划产能也达到了10万辆。加上众泰临沂工厂的12万产能和尚未明确规划的比速工厂,长城汽车的总产能已经超过300万辆,与吉利的产能规划基本持平。
当然,如此大规模的产能布局必然会成为一把双刃剑。去年长城全年销量达128万辆,同比增长15.2%。在风雨飘摇的2021年,两位数的市场增速遥遥领先大盘,实属不易。毕竟,排在全年自主乘用车销量冠军的吉利也只是微增了1%。
遗憾的是,这样的销售成绩与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中149万辆的销售目标仍相差甚远。换句话说,快速构建灵活有效的产能布局和配套体系很重要。如何制定有效的产能过剩应对机制,有序优化产能配置,开拓新的细分市场,配合南进、下探等既定战略,逐步消化现有产能,是长城三年来的重中之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长城对很多闲置产能的收购并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但是随着基地的逐步投产,工厂改造、设备维护和管理的成本会大幅上升。如果长城能够成功冲击或接近近两年股权激励计划中的年销量280万辆、净利润115亿,为快消产能的健康运行提供资源支持,那么今天购买的生产基地将与长城实现互赢,但一旦出现波动或无能,长城也将面临严峻的流动性风险,导致长城既定战略的失衡。
总之,长城在张之路未来的产能扩张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强者兼并弱者,然后与强者对抗,这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然路径。在目前的大国游戏环境下,制造业是游戏中的核心竞争力。众泰临沂工厂的收购不会是个例,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几年后,几位长城的领导人将前来开始筹备工作."
“我在招人。春节后上班就开始筹备工厂,以后给长城生产汽车。”
在“吞并”了汉腾、汉龙等众泰的生产基地后,众泰自己的临沂工厂最近也成了长城的囊中之物。
众泰临沂工厂的目的地
长城收购众泰临沂工厂的消息虽然只是在“分享吧”里讨论,但在临沂似乎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高德的地图中,临沂市河东区港路76号已经成为长城汽车临沂分公司,从中泰汽车站的布局和旁边的临沂中泰大酒店不难推测。以前是众泰的天下。
“这基本上已成定局。长城、众泰、临沂市政府均未提及长城接管众泰工厂,或许是为了避嫌。毕竟之前宝能进入众泰工厂的事件引起轩然大波,以失败告终。”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的确,作为曾经的“流量王”,众泰汽车的每一步都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早在2021年初,临沂市商务局官网就发布了“宝能工作班围绕项目合作全面精准对接”的消息。文中提到,宝能汽车与临沂众泰的合作项目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一时间业界认为宝能是众泰的“白衣骑士”,众泰股价甚至飞了起来。
也许是影响太广,或者是宝能和众泰的合作出现了一些问题。几天后,文章《宝能的工作课满了……并围绕项目合作精准对接”被删除,临沂众泰的未来成了一个谜。直到长城汽车落户临沂,广大投资者才逐渐有了长城接手众泰的猜测。
去年11月28日,长城汽车在济南举行临沂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长城工业集团董事长郝建军在会上表示:“临沂整车生产基地项目将建设成为以整车为核心,以关键零部件及相关产业为服务的综合性基地。通过未来发展,打造临沂高质量汽车产业集群,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集聚临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据悉,长城汽车临沂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年产12万辆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等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0亿元,同时带动汽车行业10余家配套企业入驻,解决近万人就业。
根据当地媒体发布的消息,临沂基地将负责长城两款最新车型的生产,而目前这两款车已经全部开发完成,可以直接量产投放市场。
从这种状态,不难看出长城对临沂基地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很快就可以投入运营。这是其接手众泰工厂并迅速投产的最好证明,也是临沂市政府迫切希望看到的局面。
早在2013年,众泰落户临沂,就填补了临沂汽车制造业的空白。整个城市都对这个项目充满了期待。然而,“众泰式发展”并没有持续多久,临沂的汽车产业发展并不顺利。在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智能汽车产业的当下,临沂抓住机遇盘活“存量资产”是最好的选择,这或许也是促成宝能与众泰接触、引入长城汽车的初衷。
从长城的产业链来看,临沂到日照的距离只有150公里。产能的集中可以有效降低支持供应链的成本。两个生产基地相互支撑,共享人才、技术等资源,协同生产,提高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逆周期而行
“中国汽车品牌要想真正超越自己,只有在这三到五年内迅速放大现有优势,才能在新能源、智能化新赛道上领先。此外,中国汽车品牌只有一次机会。”
魏建军一直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动荡的这两年。这种忧患意识促使长城建立了从R&D体系到用户生态,从体制机制到产业布局,从内到外的快速反应机制。
为了抢占生死之窗,魏建军和长城明显是拼了。无论是千亿研发的“过度投入”,还是2025年400万辆的震撼市场目标,都表明,上企业未来30年的命运,长城势必要走上一条张之路的“逆周期”扩张之路。
众所周知的一句话“闹时离场,静时进场”,为长城的发展写下了精辟的注解。八年前,魏建军放下执念,毅然离开主流车市。八年后,中国汽车工业在毁灭性的分化中迎来了趋同的机遇时刻,长城马不停蹄地进入市场。
长城的产能扩张策略可以称得上是老一套了。正是有了这股前所未有的资金浪潮……tcy长城可以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闲置产能,迅速满足其产能扩张的需求。
一方面,长城收购生产基地、工厂和厂房生产设备,不会参与破产重组,不会像汉腾、汉龙和现在的中泰临沂工厂那样承担债务责任。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债务纠纷,减少建厂投资,缩短生产周期,加快生产速度,还可以在当地政府的背书下,收获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实现利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长城的“接盘”之举确实符合很多地方政府盘活闲置汽车产能的殷切希望,是提升产业集中度的客观需求。可以说,一旦优质长城汽车资源入驻,当地产业链将被重构整合,很有可能使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重回正轨。
和之前的吉利一样,最近两年对长城的频繁接管,使其实现了华北、华东、西南、华中整车生产的区域覆盖,产能版图覆盖DJI南北。
从目前国内产能来看,长城天津基地年产能规划为50万辆;保定工厂(包括皮卡、SUV、轿车)产能40万辆;徐水智能工厂规划年产能100万辆;日照工厂主要生产威牌系列产品,年产汽车30万辆;生产高端皮卡和坦克300的长城永川生产基地,年产能25万辆。台州工厂、平湖工厂年产能10万辆;光束汽车张家港基地建成后,规划标准年产能为16万辆;投产坦克500的荆门工厂,完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15万辆的生产能力;新收购的汉腾二期工厂计划形成12万辆/年的SUV产能;汉龙工厂的规划产能也达到了10万辆。加上众泰临沂工厂的12万产能和尚未明确规划的比速工厂,长城汽车的总产能已经超过300万辆,与吉利的产能规划基本持平。
当然,如此大规模的产能布局必然会成为一把双刃剑。去年长城全年销量达128万辆,同比增长15.2%。在风雨飘摇的2021年,两位数的市场增速遥遥领先大盘,实属不易。毕竟,排在全年自主乘用车销量冠军的吉利也只是微增了1%。
遗憾的是,这样的销售成绩与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中149万辆的销售目标仍相差甚远。换句话说,快速构建灵活有效的产能布局和配套体系很重要。如何制定有效的产能过剩应对机制,有序优化产能配置,开拓新的细分市场,配合南进、下探等既定战略,逐步消化现有产能,是长城三年来的重中之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长城对很多闲置产能的收购并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但是随着基地的逐步投产,工厂改造、设备维护和管理的成本会大幅上升。如果长城能够成功冲击或接近近两年股权激励计划中的年销量280万辆、净利润115亿,为快消产能的健康运行提供资源支持,那么今天购买的生产基地将与长城实现互赢,但一旦出现波动或无能,长城也将面临严峻的流动性风险,导致长城既定战略的失衡。
总之,长城在张之路未来的产能扩张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强者兼并弱者,然后与强者对抗,这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然路径。在目前的大国游戏环境下,制造业是游戏中的核心竞争力。众泰临沂工厂的收购不会是个例,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2021年最缺的是什么?对汽车而言一定是芯片。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2月8日,LG新能源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业绩。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移动智能平台供应OtonomoTechnologies宣布与地理空间数据领域企业地图数据AI平台供应商NextBillionai达成合作。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2月2日,法拉利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材料,这种材料比钢更坚固,而且像塑料一样轻。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ADAS和自动驾驶传感技术供应商LeddarTech宣布筹集到资金14亿美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