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1年,在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高企、疫情反复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汽车工业克服重重困难,不仅以2608.2万辆、2627.5万辆的产销总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也以3.4%和3.8%的同比增速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产销下滑;乘用车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车是推动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整体增长的重要阵地。
要知道,销量并不是简单的终端数据的呈现,而是来自于产业链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汽车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从车身、轮毂、底盘到保险杠、踏板、行李架,这些零件从毛坯加工到整车装配都需要各种加工技术和设备。基于现阶段对汽车轻量化要求的逐步深入,相关设备制造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易智米董事兼副总经理、注塑机事业部总经理张涛先生;图片来源:易智米
“2021年我们注塑机产品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约30%,这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基于此,汽车业务带来的业绩收入已提升至公司总收入的18%-20%。”广东一智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智米)副总经理、注塑机事业部总经理张涛先生强调,“基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注塑机行业的发展将更值得期待。”
塑化汽车时代即将到来,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目前,在“3060”双碳目标下,发展低碳已经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核心话题。各车企和零部件公司在不影响性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减轻车身重量以降低油耗。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以来,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都想尽办法增加续航里程,而汽车轻量化就是增加续航里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我国乘用车调查结果,乘用车重量每降低10%,油耗可降低7.5%-9%。电动车重量每减少10%,续航里程将增加5.5%。基于这一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都对我国汽车轻量化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要求。
其中,塑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韧性好、易加工、可重复使用等特点,被许多专家认为是汽车轻量化、环保化最理想的替代材料之一。未来汽车材料正在从金属向塑料转变,一个塑化的汽车时代即将到来。对于小型电动汽车来说,小型轻金属立体框体结构与非金属材料盖板的结合将是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目前塑料加工机械中产量最大、用量最大的塑料注射成型机(以下简称注塑机),随着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的热潮,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以中国成型设备行业的头部企业一智米为例,其主营业务为注塑机、压铸机、橡胶机、高速包装系统以及模具和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过去一年,易知米营业收入预计达到约35.3亿元,同比增长约29.7%;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9亿元至5.32亿元,同比增长62.0%至69.3%。
正如张涛先生前面所解释的,如此辉煌的业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但他并不认为这是简单的“跟风”。
他指出,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使用更清洁的能源、降低能耗将是汽车未来的趋势,相应的新能源、轻量化零部件、环保可降解材料的应用也将增加。但同时,塑料机械行业也需要更节能、更高产、更高效的产品,也需要重视环保可降解材料的成型技术。这意味着,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上游材料设备制造商必须领先。
基于这样的认识,多年来,一只米布局研发了卧式转盘多料注塑机、立式转盘注塑机、车灯专用机等产品。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开发了PU注塑工艺、物理发泡和化学发泡等轻量化技术和长玻璃纤维在线共混增强技术。
Izumi的新技术和技术的定制解决方案的应用;图片来源:易智米
此外,泉加大了全电动注塑机和油电复合注塑机的开发。截至目前,全电动注塑机产品规格已扩展至1380吨;在线复合注塑DCIM系统和可降解材料成型解决方案已投入使用,以更好地满足汽车行业客户的需求。
“这些产品和技术与汽车行业的需求有很高的匹配度。因此,当新能源汽车大幅增长时,易之米的产品和技术可以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更高的增长率。”张涛先生介绍了它。
也正是由于对汽车行业需求发展的深刻理解和技术储备,逸智米与比亚迪、劳力士等国内外汽车企业和高端零部件厂商开展了深度合作。未来,随着进一步新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的引入,易智米有望取代进口设备厂商,进入高端汽车用户的制造链,成为性价比最好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加快R&D布局,促进发展,与国际头部企业竞争。
“我觉得注塑机被外资企业垄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被问及中国注塑机行业的发展现状时,张涛先生如此直言。
要知道,注塑机在汽车行业是用来制造复杂和关键的零部件,包括内外装饰部件、电子电气部件和发动机罩下的应用部件。同时,中国制造业发展起步晚,技术空心化,人才储备匮乏,影响的不仅仅是汽车行业,还有注塑机。
但值得肯定的是,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注塑机市场和生产基地,中国注塑机进出口贸易连续多年保持顺差。根据GrandViewResearch的数据,2025年全球注塑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23.2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4.7%,其中中国约为37.1亿美元,德国约为22.3亿美元,中国将占全球市场的16.6%。以上都印证了一个结论,中国注塑机的时代正在到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尽可能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从行业跟随者成为引领者,是每个行业玩家的终极目标。
目前,就全球市场而言,注塑机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欧洲和日本。欧洲企业在机器性能稳定性、新技术应用和智能技术方面保持领先。日企的优势集中在全电动注塑机领域,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产品线丰富。“从注塑机产品与国外高端品牌的差距来看,主要在于新技术的应用技术、机器的可靠性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等。”张涛先生分析并指出。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进一步加强竞争力,“目前,易智米每年的R&D投入约占营收的3%-5%,未来将继续加大R&D投入,开发领先产品和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我们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产业竞争力。”张涛先生表示,“通过全球创新中心的建设,我们将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技术,整合创新资源,加快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更好地满足客户对技术进步的需求。”
易之米自主研发制造的8500吨超大型高精度注塑机;图片来源:易智米
同时,他进一步透露,易之米自主研发制造的8500吨超大型高精度注塑机已经安装完毕。这台超大型注塑机不仅创造了国内最高吨位,还采用了精密微开控制技术、双螺杆同步塑化注射技术、注射压缩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满足了客户产品的成型工艺要求,从而为拓展公司大型注塑零部件的应用领域提供了诸多可能,汽车(货车)高铁、船舶、航空、市政建材等领域可开发出诸多新的应用场景。
“通过该机的研发,实现了超大型注塑机在世界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引领了超大型注塑领域的技术发展。”张涛先生说。
面向未来,易智米还将围绕智能注塑开发一系列子课题,主要包括注塑机产品智能技术和注塑行业智能管理系统。比如注塑重量智能控制、锁模力智能控制、关键零件故障预警技术和智能工艺优化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提高下游客户的智能制造水平,降低对设备使用和工艺设定及优化的操作要求,解决客户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为了应对终端市场的高需求,一只米注塑机正在进一步提高现有的顺德五沙一厂、顺德五沙二厂、苏州吴江厂、印度厂四大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确保各生产基地年产量超过1000台。目前,益智密注塑机正在加快建设顺德五沙三厂和印度古吉拉特邦新工厂,预计最快今年年中投入使用。满负荷生产后,易之米全球注塑机年产能将增加1000-1500台/月,满足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销售增长需求。
此外,易之米现阶段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立了海外子公司和销售服务机构,可以为全球客户提供我们的产品和技术服务。目前海外销售保持高速增长,营收占比25%左右。“接下来,我相信海外市场会比国内市场增长更快,预计未来海外收入占比会进一步提升至30%。”
“幸运的是,我们近一两年增长最快的市场不仅包括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市场,还包括德国、意大利等欧洲高端市场,这表明我们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正在快速提升。张涛先生说,“在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公布的国内行业排名中,一只米目前排名第二。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成为注塑设备领域的世界级企业,与世界领先的同行竞争。“回顾2021年,在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高企、疫情反复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汽车工业克服重重困难,不仅以2608.2万辆、2627.5万辆的产销总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也以3.4%和3.8%的同比增速结束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产销下滑;乘用车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车是推动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整体增长的重要阵地。
要知道,销量并不是简单的终端数据的呈现,而是来自于产业链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汽车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从车身、轮毂、底盘到保险杠、踏板、行李架,这些零件从毛坯加工到整车装配都需要各种加工技术和设备。基于现阶段对汽车轻量化要求的逐步深入,相关设备制造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易智米董事兼副总经理、注塑机事业部总经理张涛先生;图片来源:易智米
“2021年我们注塑机产品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约30%,这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基于此,汽车业务带来的业绩收入已提升至公司总收入的18%-20%。”广东一智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智米)副总经理、注塑机事业部总经理张涛先生强调,“基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注塑机行业的发展将更值得期待。”
塑化汽车时代即将到来,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目前,在“3060”双碳目标下,发展低碳已经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核心话题。各车企和零部件公司在不影响性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减轻车身重量以降低油耗。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以来,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都想尽办法增加续航里程,而汽车轻量化就是增加续航里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我国乘用车调查结果,乘用车重量每降低10%,油耗可降低7.5%-9%。电动车重量每减少10%,续航里程将增加5.5%。基于这一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都对我国汽车轻量化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要求。
其中,塑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韧性好、易加工、可重复使用等特点,被许多专家认为是汽车轻量化、环保化最理想的替代材料之一。未来汽车材料正在从金属向塑料转变,一个塑化的汽车时代即将到来。对于小型电动汽车来说,小型轻金属立体框体结构与非金属材料盖板的结合将是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目前塑料加工机械中产量最大、用量最大的塑料注射成型机(以下简称注塑机),随着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的热潮,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以中国成型设备行业的头部企业一智米为例,其主营业务为注塑机、压铸机、橡胶机、高速包装系统以及模具和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过去一年,易知米营业收入预计达到约35.3亿元,同比增长约29.7%;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9亿元至5.32亿元,同比增长62.0%至69.3%。
正如张涛先生前面所解释的,如此辉煌的业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但他并不认为这是简单的“跟风”。
他指出,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使用更清洁的能源、降低能耗将是汽车未来的趋势,相应的新能源、轻量化零部件、环保可降解材料的应用也将增加。但同时,塑料机械行业也需要更节能、更高产、更高效的产品,也需要重视环保可降解材料的成型技术。这意味着,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上游材料设备制造商必须领先。
基于这样的认识,多年来,一只米布局研发了卧式转盘多料注塑机、立式转盘注塑机、车灯专用机等产品。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开发了PU注塑工艺、物理发泡和化学发泡等轻量化技术和长玻璃纤维在线共混增强技术。
Izumi的新技术和技术的定制解决方案的应用;图片来源:易智米
此外,泉加大了全电动注塑机和油电复合注塑机的开发。截至目前,全电动注塑机产品规格已扩展至1380吨;在线复合注塑DCIM系统和可降解材料成型解决方案已投入使用,以更好地满足汽车行业客户的需求。
“这些产品和技术与汽车行业的需求有很高的匹配度。因此,当新能源汽车大幅增长时,易之米的产品和技术可以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更高的增长率。”张涛先生介绍了它。
也正是由于对汽车行业需求发展的深刻理解和技术储备,逸智米与比亚迪、劳力士等国内外汽车企业和高端零部件厂商开展了深度合作。未来,随着进一步新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的引入,易智米有望取代进口设备厂商,进入高端汽车用户的制造链,成为性价比最好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加快R&D布局,促进发展,与国际头部企业竞争。
“我觉得注塑机被外资企业垄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被问及中国注塑机行业的发展现状时,张涛先生如此直言。
要知道,注塑机在汽车行业是用来制造复杂和关键的零部件,包括内外装饰部件、电子电气部件和发动机罩下的应用部件。同时,中国制造业发展起步晚,技术空心化,人才储备匮乏,影响的不仅仅是汽车行业,还有注塑机。
但值得肯定的是,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注塑机市场和生产基地,中国注塑机进出口贸易连续多年保持顺差。根据GrandViewResearch的数据,2025年全球注塑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23.2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4.7%,其中中国约为37.1亿美元,德国约为22.3亿美元,中国将占全球市场的16.6%。以上都印证了一个结论,中国注塑机的时代正在到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尽可能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从行业跟随者成为引领者,是每个行业玩家的终极目标。
目前,就全球市场而言,注塑机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欧洲和日本。欧洲企业在机器性能稳定性、新技术应用和智能技术方面保持领先。日企的优势集中在全电动注塑机领域,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产品线丰富。“从注塑机产品与国外高端品牌的差距来看,主要在于新技术的应用技术、机器的可靠性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等。”张涛先生分析并指出。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进一步加强竞争力,“目前,易智米每年的R&D投入约占营收的3%-5%,未来将继续加大R&D投入,开发领先产品和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我们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产业竞争力。”张涛先生表示,“通过全球创新中心的建设,我们将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技术,整合创新资源,加快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更好地满足客户对技术进步的需求。”
易之米自主研发制造的8500吨超大型高精度注塑机;图片来源:易智米
同时,他进一步透露,易之米自主研发制造的8500吨超大型高精度注塑机已经安装完毕。这台超大型注塑机不仅创造了国内最高吨位,还采用了精密微开控制技术、双螺杆同步塑化注射技术、注射压缩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满足了客户产品的成型工艺要求,从而为拓展公司大型注塑零部件的应用领域提供了诸多可能,汽车(货车)高铁、船舶、航空、市政建材等领域可开发出诸多新的应用场景。
“通过该机的研发,实现了超大型注塑机在世界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引领了超大型注塑领域的技术发展。”张涛先生说。
面向未来,易智米还将围绕智能注塑开发一系列子课题,主要包括注塑机产品智能技术和注塑行业智能管理系统。比如注塑重量智能控制、锁模力智能控制、关键零件故障预警技术和智能工艺优化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提高下游客户的智能制造水平,降低对设备使用和工艺设定及优化的操作要求,解决客户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为了应对终端市场的高需求,一只米注塑机正在进一步提高现有的顺德五沙一厂、顺德五沙二厂、苏州吴江厂、印度厂四大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确保各生产基地年产量超过1000台。目前,益智密注塑机正在加快建设顺德五沙三厂和印度古吉拉特邦新工厂,预计最快今年年中投入使用。满负荷生产后,易之米全球注塑机年产能将增加1000-1500台/月,满足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销售增长需求。
此外,易之米现阶段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立了海外子公司和销售服务机构,可以为全球客户提供我们的产品和技术服务。目前海外销售保持高速增长,营收占比25%左右。“接下来,我相信海外市场会比国内市场增长更快,预计未来海外收入占比会进一步提升至30%。”
“幸运的是,我们近一两年增长最快的市场不仅包括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市场,还包括德国、意大利等欧洲高端市场,这表明我们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正在快速提升。张涛先生说,“在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公布的国内行业排名中,一只米目前排名第二。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成为注塑设备领域的世界级企业,与世界领先的同行竞争。"
近日,日产汽车宣布将斥资5亿美元(约31
1900/1/1 0:00:00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Farley)正在考虑分拆电动车或燃气发动机业务部门,剥离后,让电动汽车业务更好地单独运作。
1900/1/1 0:00:00手机厂商跨界造车,汽车厂商出圈造手机。不得不说,这个赛道越来越热闹了。近日,有消息称,蔚来有意进军手机行业,目前项目正处于最开始的调研阶段,并在为此进行人员招聘,工作地点是深圳前海卓越。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2022年2月17日,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消费者报告》(ConsumerReports)公布了《2022年度汽车品牌综合排行榜》和《2022年度十大最佳车型》。
1900/1/1 0:00:00近日,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告显示,北京奔驰汽车发起了一项关于EQC的召回计划。
1900/1/1 0:00:00寒冬季节,部分特斯拉车型无法正常为车窗除雾,于是特斯拉又“迎来”了新一次大规模召回。不过跟之前一样的是,特斯拉依然可以用“线上召回”来处理这些小故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