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余大嘴在2021年供应商大会上的发言视频一炮而红:“如果一年内特斯拉翻个身,其年销量将迅速突破200万。”
“未来我们会生产更高配置的车,在30-50万元之间超越德系BBA,把他们全部干掉,也就是说,在30-50万元的价格区间,奔驰、宝马、奥迪在国内汽车市场没有生存的地方。”
按照当时的场景,可能是华为给供应商画的大饼,但肯定是汽车行业的大笑话。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不仅是嘴皮子,更是缺乏对汽车行业最基本的敬畏。
树立销量大旗在汽车行业并不少见。每年年初,大部分车企都会下达销量目标,为企业和系统定一个方向。至于结果如何,不好说。
趁着年初,《一评》还梳理了车企去年和今年的销量目标。从表中可以发现,2021年大部分车企都没有完成全年销量目标,但责任不在车企,主要是核心(手动狗头)的缺失。
2022年,部分车企的年销量目标大多是同比增长10%以上,最低的一汽大众11.1%,最高的20%到50%,以奇瑞和小鹏为例,目标是翻番。更可怕的是华为。相比去年买了不到1万辆的Celeste,华为今年将挑战3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同比增长36.50%。
所以对于销量目标,有些车企还是比较认清现实,实事求是,稳扎稳打,在行业内留下了不错的口碑和印象。至于有些车企,先吹牛,再打脸,别当真,看看就行,但喊多了就是“狼来了”。
乐观2022
从企业的销售目标来看,一汽和东风两家央企都制定了400万的销售目标,增幅在20%左右。不过一汽的目标更进一步,达到410万辆。
回顾一汽集团2021年的目标,同样是400万辆,但最终只实现了2021年350万辆的销量,没有完成当年制定的任务。
其中,2021年一汽-大众连续三年打破200万辆俱乐部的优异成绩,实现180万辆的批发销售水平,仅完成年初销售目标的77%。虽然再次夺冠,但200万的一汽大众应该会坚定地向前迈一步。去年,由于核心严重缺失,一汽-大众品牌为了保护奥迪,调整了旗下多款产品的产量,导致一汽-大众SUV产品销量大幅下降。
在日系品牌的夹击下,大众品牌还能保持一如既往的优势吗?在ID的新能源改造中。系列,燃油车还能提供绝对增量吗?奥迪品牌继续飙升至80万至100万辆的高度。但在自主新能源和新高端品牌的夹击下,奥迪品牌的优势能否保持,对一汽大众来说是一大考验。
一汽丰田为了冲击100万辆,准备了很久。随着A+级轿车亚洲狮和房鹿、方龄、瑞芳等五款SUV产品的聚集,已经具备了增长的基础。而奔腾和红旗基本很难做到50%的增长。至于原因,奔腾品牌的品牌力太低,无法在自主品牌中激起太多波澜,而红旗过去依赖大客户市场,难以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趋势。
东风集团没有像一汽集团那样详细的分享目标,2021年的目标销量完成基本实现。
就东风集团而言,合资板块的日产和本田绝对是两个大头,占集团销量的一半左右。然而,日产可能会失去……由于琦君的失败,一些销售。2022年,新车日产Ariya、新一代逍客以及现有产品的混动车型将是日产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东本基本可以保持通常的上升趋势,新一代CR-V/XR-V、混合动力思域和纯电动e:NS1也将到来。能否突破百万,还要看产能的考验。在自决、时尚、风景、风度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零星的破坏者,如奕譞、T5等热销产品,但对集团销售的整体贡献,包括实力都有待提高。高端纯电动品牌蓝兔可期,但总体贡献不大。
广汽集团尤其是广本和广丰在2021年实现了销售目标,在广丰赛纳、威士、风兰达、广本等产品的帮助下,今年实现了100万辆的突破,可以期待。此外,传祺和爱安,前者影豹+MPV家族,后者从丰田引进的双擎技术,各种新能源产品也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会给广汽自主带来不错的增量。
除了长安,几个自主品牌也发布了销量目标。虽然目前吉利是第一自主品牌,但是长城和奇瑞也有做第一自主品牌的心。尤其是长城汽车,在坦克、梦想、BC等新品牌的推动下,信心满满。至于190万辆,长城乃至所有自主品牌都没那么容易达到。
吉利165万的销量目标是吉利再次向150万+迈进,但吉利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完成年初的销量目标。今年的165万辆有机会实现吗?从目前吉利的趋势来看,中华之星和领克在高端有了重大突破。今年的重要力量是混合动力,但混合动力汽车的竞争并不容易。
奇瑞200万辆保150万辆的目标包括合资品牌。对于奇瑞自主品牌来说,在新能源和捷途品牌的推动下,应该有机会拿下100万辆。比亚迪的势头应该是目前自主品牌中最猛的,尤其是新能源,市场需求订单火爆。120万辆考验产能和服务能力。
只有小鹏、华为和特斯拉提出了明确的销售目标。除了特斯拉全球94万辆到150万辆的计划比较靠谱,小鹏和华为的目标真的很吓人。其中小鹏2021年销量还没有达到10万辆,今年提出25万到30万辆的目标,翻了两番。华为更离谱,从年销量不到1万辆到年销量30万辆。大嘴真的是大嘴。
从“目标红”到“开门黑”
在经历了2021年的行业动荡和洗涤后,大部分车企对2022年的市场持乐观态度。主要是芯片问题得到了缓解。
一家汽车芯片供应商表示,来自汽车厂的芯片订单估计已经超过6000万台,但中国市场的年产量不足3000万台,这意味着汽车厂商从年初就有意识地锁定充足的芯片供应,努力不受芯片短缺的影响。
但影响销量的不仅仅是芯片,还有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信心、产品实力优势、竞争格局、服务和保障等。,这些都是影响汽车市场动态和企业销售的重要因素。至于年底能不能达到年初的目标,或者完不成怎么办,似乎对整个企业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品牌造车卖车只是长期积累的不良形象。
但从1月份的销售数据,其实可以看出企业是否有实力完成销售目标。许多汽车公司都为开门红设定了目标销量,但事实上,sal……1月份的数据给了车企一个先机,迎来了“开门红”。
根据协会历年数据的销量对比,1月份是销售旺季,每月销量基本是全年销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如果车企的产品处于大年,或者新品势头凶猛,基本能占到全年销量的8-9%左右。根据这个数据,结合2022年的目标增幅,基本可以发现谁很可能达不到销售目标。
比如奔腾、红旗很可能会拖后腿,导致一汽集团整体销量目标更难实现。东风的整体销量和一汽差不多,就看其合资品牌能否担起重任。广汽集团1月份的数据表现非常稳定,不出意外应该是这些集团车企中最容易做到的。
虽然现在自主品牌势头还不错,但是四大传统自主车企的目标都很高,比亚迪应该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目标的,月销10万辆应该会成为比亚迪2022年的常态。相比吉利,奇瑞和长城应该要困难很多。
根据经验,新势力小鹏和华为的目标应该是不可能实现的。销售增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使有新产品,也要爬坡过产能,一个个交付服务。至少30万辆华为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实现的。
既然看起来那么多车企的目标都不靠谱,难道车企领导不知道吗?如果说余大嘴不懂汽车行业还可以理解,但是那些深耕汽车行业几十年,见过汽车市场大起大落的汽车人难道不会明白销量增长难的原因吗?
其实车企高层比谁都清楚。就像去年,当一群车企喊出2025的目标时,他们都疯狂了,对未来的中国市场表现出极其乐观的态度。但这些销售目标和数字,或因为顶层设计的压力,或因为供应商和厂商的关系,或因为资本对企业的看好程度,都得让合作伙伴和投资人振作起来,先抢资源和资金,才有机会实现这个目标。不喊,不给上下游产业链信心,不给员工和系统信心,就没有最后的机会。
所以,面对车企呼啸而出的销售目标,看一眼就好,这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之一。最后要等到明年公司交成绩单,才是真正的业绩和能力。
这时候看看供销大会上余大嘴的旗帜。他心里肯定在想,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是别人。你能把我怎么样?近日,一段余大嘴在2021年供应商大会上的发言视频一炮而红:“如果一年内特斯拉翻个身,其年销量将迅速突破200万。”
“未来我们会生产更高配置的车,在30-50万元之间超越德系BBA,把他们全部干掉,也就是说,在30-50万元的价格区间,奔驰、宝马、奥迪在国内汽车市场没有生存的地方。”
按照当时的场景,可能是华为给供应商画的大饼,但肯定是汽车行业的大笑话。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不仅是嘴皮子,更是缺乏对汽车行业最基本的敬畏。
树立销量大旗在汽车行业并不少见。每年年初,大部分车企都会下达销量目标,为企业和系统定一个方向。至于结果如何,不好说。
趁着年初,《一评》还梳理了车企去年和今年的销量目标。从选项卡……,可以发现2021年大部分车企都没有完成全年销量目标,但责任不在车企,主要是核心的缺失(手动狗头)。
2022年,部分车企的年销量目标大多是同比增长10%以上,最低的一汽大众11.1%,最高的20%到50%,以奇瑞和小鹏为例,目标是翻番。更可怕的是华为。相比去年买了不到1万辆的Celeste,华为今年将挑战3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同比增长36.50%。
所以对于销量目标,有些车企还是比较认清现实,实事求是,稳扎稳打,在行业内留下了不错的口碑和印象。至于有些车企,先吹牛,再打脸,别当真,看看就行,但喊多了就是“狼来了”。
乐观2022
从企业的销售目标来看,一汽和东风两家央企都制定了400万的销售目标,增幅在20%左右。不过一汽的目标更进一步,达到410万辆。
回顾一汽集团2021年的目标,同样是400万辆,但最终只实现了2021年350万辆的销量,没有完成当年制定的任务。
其中,2021年一汽-大众连续三年打破200万辆俱乐部的优异成绩,实现180万辆的批发销售水平,仅完成年初销售目标的77%。虽然再次夺冠,但200万的一汽大众应该会坚定地向前迈一步。去年,由于核心严重缺失,一汽-大众品牌为了保护奥迪,调整了旗下多款产品的产量,导致一汽-大众SUV产品销量大幅下降。
在日系品牌的夹击下,大众品牌还能保持一如既往的优势吗?在ID的新能源改造中。系列,燃油车还能提供绝对增量吗?奥迪品牌继续飙升至80万至100万辆的高度。但在自主新能源和新高端品牌的夹击下,奥迪品牌的优势能否保持,对一汽大众来说是一大考验。
一汽丰田为了冲击100万辆,准备了很久。随着A+级轿车亚洲狮和房鹿、方龄、瑞芳等五款SUV产品的聚集,已经具备了增长的基础。而奔腾和红旗基本很难做到50%的增长。至于原因,奔腾品牌的品牌力太低,无法在自主品牌中激起太多波澜,而红旗过去依赖大客户市场,难以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趋势。
东风集团没有像一汽集团那样详细的分享目标,2021年的目标销量完成基本实现。
就东风集团而言,合资板块的日产和本田绝对是两个大头,占集团销量的一半左右。然而,日产可能会因为琦君的失败而损失一些销量。2022年,新车日产Ariya、新一代逍客以及现有产品的混动车型将是日产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东本基本可以保持通常的上升趋势,新一代CR-V/XR-V、混合动力思域和纯电动e:NS1也将到来。能否突破百万,还要看产能的考验。在自决、时尚、风景、风度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零星的破坏者,如奕譞、T5等热销产品,但对集团销售的整体贡献,包括实力都有待提高。高端纯电动品牌蓝兔可期,但总体贡献不大。
广汽集团尤其是广本和广丰在2021年实现了销售目标,在广丰赛纳、威士、风兰达、广本等产品的帮助下,今年实现了100万辆的突破,可以期待。此外,传祺和爱安,前者的影豹+MPV家族,后者从丰田引进的双擎技术,各种新能源产品也有不错的市场表现,会给……带来不错的增量c的独立。
除了长安,几个自主品牌也发布了销量目标。虽然目前吉利是第一自主品牌,但是长城和奇瑞也有做第一自主品牌的心。尤其是长城汽车,在坦克、梦想、BC等新品牌的推动下,信心满满。至于190万辆,长城乃至所有自主品牌都没那么容易达到。
吉利165万的销量目标是吉利再次向150万+迈进,但吉利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完成年初的销量目标。今年的165万辆有机会实现吗?从目前吉利的趋势来看,中华之星和领克在高端有了重大突破。今年的重要力量是混合动力,但混合动力汽车的竞争并不容易。
奇瑞200万辆保150万辆的目标包括合资品牌。对于奇瑞自主品牌来说,在新能源和捷途品牌的推动下,应该有机会拿下100万辆。比亚迪的势头应该是目前自主品牌中最猛的,尤其是新能源,市场需求订单火爆。120万辆考验产能和服务能力。
只有小鹏、华为和特斯拉提出了明确的销售目标。除了特斯拉全球94万辆到150万辆的计划比较靠谱,小鹏和华为的目标真的很吓人。其中小鹏2021年销量还没有达到10万辆,今年提出25万到30万辆的目标,翻了两番。华为更离谱,从年销量不到1万辆到年销量30万辆。大嘴真的是大嘴。
从“目标红”到“开门黑”
在经历了2021年的行业动荡和洗涤后,大部分车企对2022年的市场持乐观态度。主要是芯片问题得到了缓解。
一家汽车芯片供应商表示,来自汽车厂的芯片订单估计已经超过6000万台,但中国市场的年产量不足3000万台,这意味着汽车厂商从年初就有意识地锁定充足的芯片供应,努力不受芯片短缺的影响。
但影响销量的不仅仅是芯片,还有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信心、产品实力优势、竞争格局、服务和保障等。,这些都是影响汽车市场动态和企业销售的重要因素。至于年底能不能达到年初的目标,或者完不成怎么办,似乎对整个企业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品牌造车卖车只是长期积累的不良形象。
但从1月份的销售数据,其实可以看出企业是否有实力完成销售目标。很多车企都为开门红制定了目标销量,但实际上1月份的销量数据给了车企当头一棒,迎来了“开门红”。
根据协会历年数据的销量对比,1月份是销售旺季,每月销量基本是全年销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如果车企的产品处于大年,或者新品势头凶猛,基本能占到全年销量的8-9%左右。根据这个数据,结合2022年的目标增幅,基本可以发现谁很可能达不到销售目标。
比如奔腾、红旗很可能会拖后腿,导致一汽集团整体销量目标更难实现。东风的整体销量和一汽差不多,就看其合资品牌能否担起重任。广汽集团1月份的数据表现非常稳定,不出意外应该是这些集团车企中最容易做到的。
虽然现在自主品牌的势头还不错,但是四大传统品牌的目标……al自主车企都很高,比亚迪应该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目标,月销10万辆应该成为比亚迪2022年的常态。相比吉利,奇瑞和长城应该要困难很多。
根据经验,新势力小鹏和华为的目标应该是不可能实现的。销售增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即使有新产品,也要爬坡过产能,一个个交付服务。至少30万辆华为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实现的。
既然看起来那么多车企的目标都不靠谱,难道车企领导不知道吗?如果说余大嘴不懂汽车行业还可以理解,但是那些深耕汽车行业几十年,见过汽车市场大起大落的汽车人难道不会明白销量增长难的原因吗?
其实车企高层比谁都清楚。就像去年,当一群车企喊出2025的目标时,他们都疯狂了,对未来的中国市场表现出极其乐观的态度。但这些销售目标和数字,或因为顶层设计的压力,或因为供应商和厂商的关系,或因为资本对企业的看好程度,都得让合作伙伴和投资人振作起来,先抢资源和资金,才有机会实现这个目标。不喊,不给上下游产业链信心,不给员工和系统信心,就没有最后的机会。
所以,面对车企呼啸而出的销售目标,看一眼就好,这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之一。最后要等到明年公司交成绩单,才是真正的业绩和能力。
这时候看看供销大会上余大嘴的旗帜。他心里肯定在想,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是别人。你能把我怎么样?
据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大众汽车计划以数十亿欧元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此消息一出,可谓是引起了业内不小的轰动。
1900/1/1 0:00:00如果说2015年是造车新势力元年,那么到如今长达8年的时间中,新能源赛道变得越来越拥挤。尤其是传统车企加入后,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1900/1/1 0:00:00日前,调研机构Canalys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EV)的销量达650万辆,同比增长109,占全部乘用车销量的9。
1900/1/1 0:00:00春节刚刚过去,国内油价迎来了2022年的第一次大幅度调整,涨幅达到了023元到027元每升,油价再创历史新高。
1900/1/1 0:00:00春节期间,虎元素装点的各类商品在各地都很走俏,甚至比往年其他生肖元素嵌入的商品都旺销。这似乎也揭示了,其实很多人心中都期望自己能有像老虎一样虎虎有生气的未来。
1900/1/1 0:00:00近日,有外媒报道丰田与松下合作成立的电池公司PrimePlanetEnergyamp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