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已经实现大规模交付的几家新势力造车时,相继发布了2月份的终端业绩,环比1月份有所下降。春节放假,生产线改造,供应链短缺,成了大多数人的理由。

幸运的是,换个角度看,“无车可付”更像是一种幸福的烦恼,而不是“无人问津”的苦恼。
但拉长时间轴,充裕的产能储备,也是衡量一个车企抗风险能力是否合格的关键指标。在这个阶段,以上所有人的表现都是不合格的。
相比之下,就在昨天,比亚迪正式发布了2月份的产销数据,这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一个热点。从结果来看,还是延续了良好的势头。
更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证明,分别在混动板和纯电动板中“两条腿”走路并非完全不可行。关键是用对方法,切好风口。
二月份的销售证明了很多事情。
本段开头,我还是想直接用成绩说话。
2月份,比亚迪销售乘用车90268辆,同比增长336.2%。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87473辆,同比增长764.1%,占其月度总份额的96.9%。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3173辆,同比增长4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4.43万辆,同比增长1836.2%。
而且与一些在产品矩阵上“一枝独秀”的车企不同,比亚迪孵化了一批得到用户认可的车型。
2月王朝系列韩系销量9290辆;唐家有10426辆;秦家族销量达24503辆;宋家达到24534辆;袁家族,销量达到8953辆;刚刚新装的比亚迪海豚已经卖出了8565辆。自交付以来,累计销量已超过4万辆。

不可否认,在疫情、芯片短缺、供应链压力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下,比亚迪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实属不易。也证明了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整个体系的成熟完善。
更重要的是,随着DM-i混动技术的引入,可以看出比亚迪已经放弃了对动力和加速的极致追求,转而重新关注汽车使用过程中能耗尽可能低的性能和经济性。而这样思考选择后的选择,早已收获了不错的反馈。
同时,在和业内其他做过类似努力的朋友交流后发现,DM-i本身最大的威力,除了技术本身,还能让整个系统的价格如此之低,这是我们无法企及的。
某种程度上接近同级别燃油车的竞品,甚至更低。这种做法也让比亚迪定位于整个混改市场,设置了难以逾越的“硬门槛”。

另一方面,在纯电动领域,刀片式电池经过长时间的测试,证明其在各项关键指标不输行业平均水平的前提下,在安全性和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在相应产品矩阵的百花齐放之下,越来越明显的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目前对于大多数潜在消费者来说,除了出众的智能和科技感,价格因素依然是决定是否购买的关键。
比亚迪无疑牢牢抓住了市场最真实的需求,做出了很多非常精准的新举措。从去年开始,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快速扩张,渗透率激增,前者的持续爆发不仅仅是因为跟风这么简单。
二月份的销售证明了很多事情。
120万,稳吗?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远超想象。去年从年初到年底,每个月增长一个多点,从年初的5%到年底的20%,差不多增长了15%。新事物的成长从来都不是成正比的,都是先低后高。即使按照等比例保守估计,今年年初也一定在20%左右。如果再增加15%,到今年年底,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可以高达35%,远远超过原来的总体规划。”

不久前,作为比亚迪的“舵手”,王传福做出了这样一个非常乐观的预测。相比之下,截至记者发稿时,联合会尚未公布2月份的终端数据。仅从1月份的业绩来看,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41.2万辆,同比增长141.4%。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到34.7万辆,同比增长132.0%。
从渗透率来看,1月份新能源汽车厂商批发渗透率为19.0%,较2021年1月份的8.4%增长超过10%。1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16.6%,较2021年1月份的6.8%也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
显然,按照这种趋势,本段开头提到的目标并非不可能实现。而比亚迪,大概率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由此我不禁想象到今年年底它的最终销量会达到多少。

结合目前已知的信息,保底猜测将超过120万辆,最高将冲击150万辆大关。
毕竟类似于比亚迪韩DM-i,比亚迪海豹,腾势的首款MPV,传闻中的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的首款新车,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还会不断打出很多“牌”。
此刻,坐在牌桌上的比亚迪,显得异常平静。
然而,仍然需要警惕的是,随着更多变化的到来,…对自己的销售体系和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网络的压力也在几何级增加。
另外,长期以来,在部分消费者关注的智能化维度上,比亚迪实际上并没有表现出竞争力。

虽然我们先后宣布与高通、华为、Momenta、百度等公司合作,但在产品上并没有看到太多最终的成果。短板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其整体的品牌年轻化和品牌向上。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
可以肯定的是,2022年将是比亚迪突破诸多里程碑的一年。只要不出现太多意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完成120万辆销量目标的可能性还会继续扩大。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希望在量变的支持下,比亚迪自身能够发生更大的质变,从多维度修补一些缺陷,让企业更加完善。三天前,已经实现大规模交付的几家新势力造车时,相继发布了2月份的终端业绩,环比1月份有所下降。春节放假,生产线改造,供应链短缺,成了大多数人的理由。

幸运的是,换个角度看,“无车可付”更像是一种幸福的烦恼,而不是“无人问津”的苦恼。
但拉长时间轴,充裕的产能储备,也是衡量一个车企抗风险能力是否合格的关键指标。在这个阶段,以上所有人的表现都是不合格的。
相比之下,就在昨天,比亚迪正式发布了2月份的产销数据,这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一个热点。从结果来看,还是延续了良好的势头。
更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证明,分别在混动板和纯电动板中“两条腿”走路并非完全不可行。关键是用对方法,切好风口。
二月份的销售证明了很多事情。
本段开头,我还是想直接用成绩说话。
2月份,比亚迪销售乘用车90268辆,同比增长336.2%。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87473辆,同比增长764.1%,占其月度总份额的96.9%。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3173辆,同比增长45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4.43万辆,同比增长1836.2%。
而且与一些在产品矩阵上“一枝独秀”的车企不同,比亚迪孵化了一批得到用户认可的车型。
2月王朝系列韩系销量9290辆;唐家有10426辆;秦家族销量达24503辆;宋家达到24534辆;袁家族,销量达到8953辆;刚刚新装的比亚迪海豚已经卖出了8565辆。自交付以来,累计销量已超过4万辆。

不可否认,在疫情、芯片短缺、供应链压力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下,比亚迪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实属不易。也证明了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整个体系的成熟完善。
更重要的是,随着DM-i混动技术的引入,可以看出比亚迪已经放弃了对动力和加速的极致追求,转而重新关注汽车使用过程中能耗尽可能低的性能和经济性。而这样思考选择后的选择,早已收获了不错的反馈。
同时,在和业内其他做过类似努力的朋友交流后发现,DM-i本身最大的威力,除了技术本身,还能让整个系统的价格如此之低,这是我们无法企及的。
某种程度上接近同级别燃油车的竞品,甚至更低。这种做法也让比亚迪定位于整个混改市场,设置了难以逾越的“硬门槛”。

另一方面,在纯电动领域,刀片式电池经过长时间的测试,证明其在各项关键指标不输行业平均水平的前提下,在安全性和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在相应产品矩阵的百花齐放之下,越来越明显的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目前对于大多数潜在消费者来说,除了出众的智能和科技感,价格因素依然是决定是否购买的关键。
比亚迪无疑牢牢抓住了市场最真实的需求,做出了很多非常精准的新举措。从去年开始,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快速扩张,渗透率激增,前者的持续爆发不仅仅是因为跟风这么简单。
二月份的销售证明了很多事情。
120万,稳吗?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远超想象。去年从年初到年底,每个月增长一个多点,从年初的5%到年底的20%,差不多增长了15%。新事物的成长从来都不是成正比的,都是先低后高。即使按照等比例保守估计,今年年初也一定在20%左右。如果再增加15%,到今年年底,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可以高达35%,远远超过原来的总体规划。”

不久前,作为比亚迪的“舵手”,王传福做出了这样一个非常乐观的预测。相比之下,截至记者发稿时,联合会尚未公布2月份的终端数据。仅从1月份的业绩来看,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41.2万辆,同比增长141.4%。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到34.7万辆,同比增长132.0%。
从渗透率来看,1月份新能源汽车厂商批发渗透率为19.0%,较2021年1月份的8.4%增长超过10%。1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16.6%,较2021年1月份的6.8%也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
显然,按照这种趋势,本段开头提到的目标并非不可能实现。而比亚迪,大概率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由此我不禁想象到今年年底它的最终销量会达到多少。

结合目前已知的信息,保底猜测将超过120万辆,最高将冲击150万辆大关。
毕竟类似于比亚迪韩DM-i,比亚迪海豹,腾势的首款MPV,传闻中的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的首款新车,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还会不断打出很多“牌”。
此刻,坐在牌桌上的比亚迪,显得异常平静。
然而,仍然需要警惕的是,随着更多变化的到来,…对自己的销售体系和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网络的压力也在几何级增加。
另外,长期以来,在部分消费者关注的智能化维度上,比亚迪实际上并没有表现出竞争力。

虽然我们先后宣布与高通、华为、Momenta、百度等公司合作,但在产品上并没有看到太多最终的成果。短板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其整体的品牌年轻化和品牌向上。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
可以肯定的是,2022年将是比亚迪突破诸多里程碑的一年。只要不出现太多意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完成120万辆销量目标的可能性还会继续扩大。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希望在量变的支持下,比亚迪自身能够发生更大的质变,从多维度修补一些缺陷,让企业更加完善。
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新创车企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哪吒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方运舟提交了《关于统筹建设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生态的建议》。
1900/1/1 0:00:001AITO问界M5启动首批用户交付3月5日,AITO品牌在上海举办“问界M5用户交付启动仪式”。
1900/1/1 0:00:00在4060万元售价区间的纯电动轿车市场,曾诞生过像Model3、Polestar2这样的车型,但二者都没呆多久,就开始逃之夭夭,自此这一市场便没有车企再涉足。
1900/1/1 0:00:00春光正盛“龙抬头”,哪吒汽车刷新用户体验再加速3月4日,哪吒汽车在江西省10个重点城市的10家城市合伙人门店同步开业,为哪铁们带来覆盖区域更广、更便捷和人性化的智能电动汽车服务,
1900/1/1 0:00:00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件发生受零部件价格上涨影响,威马上调部分车型售价3月2日消息,威马汽车宣布,受零部件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自3月1日起,
1900/1/1 0:00:00近日,索尼集团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宣布,进行了战略合作方面的沟通协商,已达成共识,签订了基本协议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