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风点火前有俄乌冲突,后有“妖镍”蛊惑人心;市场的主动权在这场动荡中悄然发生了变化。
从原材料的上涨,到各级厂商的贴牌涨价,再到疫情因素导致的产能受限,汽车芯片、动力电池等很多零部件的供应链体系是如此的脆弱,摇摇欲坠。
但“商场、商场、战场”就是这么残酷,哪里有那么多风月,血与火的教训才是主角。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再次关注中国市场。
虽然供应链问题依然存在,但毫无疑问,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者对相关领域的认知度都可以跻身世界前列。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市场逐渐成为各大车企相互追逐竞争的“试验场”。
韦小立头部造车等新势力月销量已过万;特斯拉2021年国内销量达32.07万辆;比亚迪凭借其混合动力优势也在扩大市场份额...
在互相竞争的情况下,作为曾经的王者,大众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这块巨大的蛋糕?
没毛病。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大众ID系列已经在国内新能源市场打响了名号。但同时也必须承认,原有的大众体系,包括设计、技术、销售等各个方面,真的不一定能够适应现在的“中国国情”。
于是,痛定思痛,安徽这位被大众称为“大众的儿子”带着任务来了。
“在中国,为了中国”
大众安徽的定位很明显——立足中国市场,做更多符合中国用户的研发。
回顾江淮大众到大众安徽的转型,虽然离不开合资股权放开的政策,但值得一提的是,大众集团以75%的股权“再注入”大众安徽,无疑是勇气和智慧的体现。
一方面,大众战略性放弃对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进一步股权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原有市场基本面的破坏;另一方面,基于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无论是供应链体系的整合,还是自由度的掌控,大众安徽都能发挥更高效的作用。
正如大众安徽CEO葛所说:“无论是全球车型,还是为中国推出的车型,我可以肯定的是,大众安徽在车型的功能化上会有非常大、更大的话语权。”
简单理解,大众安徽的发展历程,不仅有“75%的控股权和100%的经营权”,还有在中国某个特定市场的自主权,不亚于“狼堡”。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和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有关。
众所周知,大众在智能化方面做的并不好,或者换句话说,在中国市场,大众今天的智能化并不能让大多数消费者满意。
大屏、智能语音、智能驾驶、极简风格等。当然不能完全代表智能和科技的概念,但在“人有我有”的大环境下,消费者衡量一款电动车,往往以第一印象为主。
因此,为了更好地开拓中国市场,大众安徽的另一个功能是专注于“本地智能”。基于此,葛博士还披露了大众安徽的中短期目标:
“短期内,我们一定会把重点放在大众安徽的第一款车型上,确保这款车型具有强烈的大众安徽的特色和风格,一定要在这款车型上充分体现我们的技术和生产优势;从中期来看,大众安徽希望生产和开发具有中国特色、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
显然,大众安徽独特的R&D功能是其“独特性”的关键。
据葛博士介绍,即使是大众最新的SSP平台,大众安徽在研发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需求,既要保证SSP未来在中国和大众安徽使用,又要满足和兼容中国消费者和未来市场的要求。
不过话说回来,期待和期待终究是美好的。所谓的“在中国,为了中国”的理念真的能自然而然的进行吗?
混合市场左转,大众安徽右转。
“下一个高尔夫一定不是特斯拉!下一个高尔夫一定不是来自中国!下一个爆炸的一定是沃尔夫斯堡制造的三一!"
去年11月,在一次员工动员会上,大众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以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焦虑,同时直指大众正在遭遇的困境——电气化转型。
大众不行吗?大众当然可以。
SAIC大众和一汽大众的联合产出,加上其庞大的经销商网络,ID系列的基本盘已经在国内确立。以去年的数据来看,自2021年3月底上市以来,大众ID系列在华销量为70625辆,月均销量超过7000辆,算是一个赶超。
但值得考虑的是,随着纯电市场的“内卷化升级”,中国的混合动力市场也崛起了,新的可能性开始出现。
以比亚迪为例。去年,共售出593,745辆汽车,其中包括320,810辆电动汽车和272,935辆混合动力汽车。正是在这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比亚迪在2021年摘得销量桂冠。
当然,列出相关销售数据并不是为了“一步到位”。重点是说明,就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而言,混动和纯电动两条静止的技术路线已经形成了对等的侧面。
那么,面对中国市场的这种变化,人们该如何选择呢?
是纯电的,而且很牢固。
“从全球或中国市场来看,关于选择纯电还是混合动力技术,目前还没有定论。”大众安徽CEO葛在回答笔者问题时表示:“大众安徽关注的是纯电动汽车。至于未来混合动力技术的新发展,目前还没有答案。我们的重点是通过充电设施的完善来延长车型的行驶里程,让纯电动汽车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使之成为可靠的选择。”
话很短,但是特别重要。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大众安徽将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也代表着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战略也将聚焦于纯电动。
也就是说,虽然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混动车型逐渐成为另一种趋势,但是从大众集团来看,纯电的把握还是大于混动的。
那么,大众安徽的首款纯电动车型会是什么呢?
据悉,首款车是基于MEB平台的Cupra SUV(西雅特旗下),第二款车将是带有大众标志的大众SUV。虽然传闻的真实性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大众安徽将与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区分开来,并体现在其首款车上。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大众安徽是基于合肥的制造能力。
大众安徽VS特斯拉柏林工厂
有人说大众安徽就像特斯拉的柏林工厂,两者意思差不多。特斯拉凭借柏林工厂在欧洲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大众安徽则承担了大众开拓中国市场的重任。
对此,大众安徽CEO葛博士表示:“我个人感觉大众安徽工厂和中心应该叫‘合福速度’。”
“我们的新车身车间于去年7月破土动工,今年2月完工。到今年年中,将完成所有的改造和新设备的入场,这体现了大众安徽的速度和我们自己工厂的节奏。”
不难看出,葛博士对大众安徽和合肥的速度是毫不犹豫的肯定。当然,不知道是否有特斯拉柏林工厂建的慢,问题多的内涵。
毋庸置疑,合肥被称为新能源汽车之都不是一句空话。抛开蔚来和合肥的关系,比亚迪也在合肥打拼,建厂;而且同样由大众控股的郭萱高科也住在合富,两者的协调一致会形成很多共振效应。
此外,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供应商入驻相关产业园区,由于中科大等人才孵化器的存在,合肥的产业优势正在逐步凸显。
大众安徽是特斯拉的柏林工厂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仍然可以肯定的是,合肥不会是柏林,中国市场比欧洲市场更具活力和挑战性。
好消息是,面对逐渐建立并日益完善的电动汽车供应链,大众安徽将更快地融入中国汽车新时代,甚至进一步反哺整个全球市场。
另一方面,面对特斯拉、韦小立、比亚迪,以及各种专攻新能源汽车的二线造车力量,大众安徽准备好了吗?煽风点火前有俄乌冲突,后有“妖镍”蛊惑人心;市场的主动权在这场动荡中悄然发生了变化。
从原材料的上涨,到各级厂商的贴牌涨价,再到疫情因素导致的产能受限,汽车芯片、动力电池等很多零部件的供应链体系是如此的脆弱,摇摇欲坠。
但“商场、商场、战场”就是这么残酷,哪里有那么多风月,血与火的教训才是主角。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再次关注中国市场。
虽然供应链问题依然存在,但毫无疑问,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者对相关领域的认知度都可以跻身世界前列。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市场逐渐成为各大车企相互追逐竞争的“试验场”。
韦小立头部造车等新势力月销量已过万;特斯拉2021年国内销量达32.07万辆;比亚迪凭借其混合动力优势也在扩大市场份额...
在互相竞争的情况下,作为曾经的王者,大众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这块巨大的蛋糕?
没毛病。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大众ID系列已经在国内新能源市场打响了名号。但同时也必须承认,原有的大众体系,包括设计、技术、销售等各个方面,真的不一定能够适应现在的“中国国情”。
于是,痛定思痛,安徽这位被大众称为“大众的儿子”带着任务来了。
“在中国,为了中国”
大众安徽的定位很明显——立足中国市场,做更多符合中国用户的研发。
回顾江淮大众到大众安徽的转型,虽然离不开合资股权放开的政策,但值得一提的是,大众集团以75%的股权“再注入”大众安徽,无疑是勇气和智慧的体现。
一方面,大众战略性放弃对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进一步股权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原有市场基本面的破坏;另一方面,基于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无论是供应链体系的整合,还是自由度的掌控,大众安徽都能发挥更高效的作用。
正如大众安徽CEO葛所说:“无论是全球车型,还是为中国推出的车型,我可以肯定的是,大众安徽在车型的功能化上会有非常大、更大的话语权。”
简单理解,大众安徽的发展历程,不仅有“75%的控股权和100%的经营权”,还有在中国某个特定市场的自主权,不亚于“狼堡”。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和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有关。
众所周知,大众在智能化方面做得并不好,或者换句话说,在中国市场,大众今天的智能化并不能让大多数消费者满意。
大屏、智能语音、智能驾驶、极简风格等。当然不能完全代表智能和科技的概念,但在“人有我有”的大环境下,消费者衡量一款电动车,往往以第一印象为主。
因此,为了更好地开拓中国市场,大众安徽的另一个功能是专注于“本地智能”。基于此,葛博士还披露了大众安徽的中短期目标:
“短期内,我们一定会把重点放在大众安徽的第一款车型上,确保这款车型具有强烈的大众安徽的特色和风格,一定要在这款车型上充分体现我们的技术和生产优势;从中期来看,大众安徽希望生产和开发具有中国特色、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
显然,大众安徽独特的R&D功能是其“独特性”的关键。
据葛博士介绍,即使是大众最新的SSP平台,大众安徽在研发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需求,既要保证SSP未来在中国和大众安徽使用,又要满足和兼容中国消费者和未来市场的要求。
不过话说回来,期待和期待终究是美好的。所谓的“在中国,为了中国”的理念真的能自然而然的进行吗?
混合市场左转,大众安徽右转。
“下一个高尔夫一定不是特斯拉!下一个高尔夫一定不是来自中国!下一个爆炸的一定是沃尔夫斯堡制造的三一!"
去年11月,在一次员工动员会上,大众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以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焦虑,同时直指大众正在遭遇的困境——电气化转型。
大众不行吗?大众当然可以。
SAIC大众和一汽大众的联合产出,加上其庞大的经销商网络,ID系列的基本盘已经在国内确立。以去年的数据来看,自2021年3月底上市以来,大众ID系列在华销量为70625辆,月均销量超过7000辆,算是一个赶超。
但值得考虑的是,随着纯电市场的“内卷化升级”,中国的混合动力市场也崛起了,新的可能性开始出现。
以比亚迪为例。去年,共售出593,745辆汽车,其中包括320,810辆电动汽车和272,935辆混合动力汽车。正是在这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比亚迪在2021年摘得销量桂冠。
当然,列出相关销售数据并不是为了“一步到位”。重点是说明,就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而言,混动和纯电动两条静止的技术路线已经形成了对等的侧面。
那么,面对中国市场的这种变化,人们该如何选择呢?
是纯电的,而且很牢固。
“从全球或中国市场来看,关于选择纯电还是混合动力技术,目前还没有定论。”大众安徽CEO葛在回答笔者问题时表示:“大众安徽关注的是纯电动汽车。至于未来混合动力技术的新发展,目前还没有答案。我们的重点是通过充电设施的完善来延长车型的行驶里程,让纯电动汽车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使之成为可靠的选择。”
话很短,但是特别重要。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大众安徽将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也代表着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战略也将聚焦于纯电动。
也就是说,虽然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混动车型逐渐成为另一种趋势,但是从大众集团来看,纯电的把握还是大于混动的。
那么,大众安徽的首款纯电动车型会是什么呢?
据悉,首款车是基于MEB平台的Cupra SUV(西雅特旗下),第二款车将是带有大众标志的大众SUV。虽然传闻的真实性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大众安徽将与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区分开来,并体现在其首款车上。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大众安徽是基于合肥的制造能力。
大众安徽VS特斯拉柏林工厂
有人说大众安徽就像特斯拉的柏林工厂,两者意思差不多。特斯拉凭借柏林工厂在欧洲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大众安徽则承担了大众开拓中国市场的重任。
对此,大众安徽CEO葛博士表示:“我个人感觉大众安徽工厂和中心应该叫‘合福速度’。”
“我们的新车身车间于去年7月破土动工,今年2月完工。到今年年中,将完成所有的改造和新设备的入场,这体现了大众安徽的速度和我们自己工厂的节奏。”
不难看出,葛博士对大众安徽和合肥的速度是毫不犹豫的肯定。当然,不知道是否有特斯拉柏林工厂建的慢,问题多的内涵。
毋庸置疑,合肥被称为新能源汽车之都不是一句空话。抛开蔚来和合肥的关系,比亚迪也在合肥打拼,建厂;而且同样由大众控股的郭萱高科也住在合富,两者的协调一致会形成很多共振效应。
此外,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供应商入驻相关产业园区,由于中科大等人才孵化器的存在,合肥的产业优势正在逐步凸显。
大众安徽是特斯拉的柏林工厂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仍然可以肯定的是,合肥不会是柏林,中国市场比欧洲市场更具活力和挑战性。
好消息是,面对逐渐建立并日益完善的电动汽车供应链,大众安徽将更快地融入中国汽车新时代,甚至进一步反哺整个全球市场。
另一方面,面对特斯拉、韦小立、比亚迪,以及各种专攻新能源汽车的二线造车力量,大众安徽准备好了吗?
全球领先的汽车竞争对标数据和情报提供商A2Mac1近日宣布从CoramSAS收购了CoramResearch的市场情报和洞察业务。
1900/1/1 0:00:003月15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3参数询价高性能版和ModelY参数询价长续航、高性能版再度涨价,价格上调182万元不等。
1900/1/1 0:00:00当下汽车金融产品佣金对于经销商来说已经取代了保险返费,成为了售前部门的“利润大牛”,所以,汽车经销商通常会不遗余力推荐消费者贷款购车。
1900/1/1 0:00:00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作者苏鹏编辑李欢欢油价果然又涨了。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一家名为AmericanBatteryFactory(ABF)的新公司宣布,他们将在美国建立磷酸铁锂(LFP)电池工厂网络,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3月14日,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NexteerAutomotive)与触觉数据和虚拟传感技术公司TactileMobility宣布推出新软件解决方案,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