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铃木汽车计划在印度建立电动车及电池厂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随着疫情的笼罩,上海汽车销售终端面临着各种挑战。

一路上,从汽车4S店到购物中心直营店,稀疏的人群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对于客流减少的情况,不少销售人员透露,受影响最大的是上周疫情开始的时候,现在有所好转,但只能说略有好转。

BYD, Tesla, Buick, Audi, Discovery

具体来说,汽车市场的场景是不同的。除了个别“开着”的店,大部分的4S店都是空的,大型商场的直营店也只是靠工作人员撑着,缺乏人气。

从肉眼来看,疫情对所有汽车品牌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涨价与否而区别对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以特斯拉为首的新生力量表现出了足够的机动性,充分利用“线上”手段,保证了在疫情环境中有足够的“生命力”。

4S店“众生相”

首先,本次车市调查的第一部分——4S店走访。

涉及的汽车品牌很多,宝马、名爵、上汽大众、别克、斯柯达、福特、一汽奥迪。虽然人流基本相同,但表现却不一样。

其中斯柯达直接“关门”,贴在门口的牌子赫然写着:此门关闭,请绕行。

MG 4S店运气不好,因为疫情,销售人员被禁止进入社区。所以相关销售业务只好由二线人员顶着,没有高效的交换客户。订单转换情况可想而知。

凯迪拉克4S店可能有点危险。在进入其公园之前,提交人被保安拦下,要求在未来两天内进行核酸检测,否则不能进入。就在他感叹自己封控意识到位的时候,保安大叔说了一句“这里面有秘密联系”,立刻决定掉头去下一站。

来到别克、福特、一汽奥迪的4S店,人气稍微多一点,但也有限。

其中,福特4S店因为新车EVOS和Mach-E的存在,有一定的引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Mach-E在4S店只有展车。想静态感受,试驾,购买,只能去直营店。

一汽奥迪4S店处于轻松状态。笔者进店不久,就有消费者前来看车。但是刚走,发现不是客户就是工作人员在售后车间区打羽毛球。的确,疫情被压制后放松一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离开奥迪店之后,我就直奔主题了。

插电式市场是我关注的重点,所以当我在别克4S店发现一款插电式车型时,我特意停留了一会儿。当被问及勾兑时,其销售人员不假思索地说:现在是勾兑时代。

另外,销售人员多次提到两点:一是上海送绿卡的政策即将取消,截止日期是今年年底;二是现在店里有现车,很容易上牌。

比亚迪“开业”

说实话,我一开始并不觉得别克的销售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比亚迪的4S店,随着双方信息的对比和融合,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就此诞生了。

的确,在上海买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绿卡。但在这方面,比亚迪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缺陷——等待时间太长,6个月。

作为去年的国内销量冠军,比亚迪的人气真的没话说。尤其是一路上,在习惯了冷清的车市后,我看到了比亚迪4S店“人头攒动”的景象。如果我不惊讶,那就是假的。

事实就在眼前。受到DMi和众多新品加持的比亚迪,即使戴着疫情的负面buff,也和“挂机”一样受欢迎。

在整个探店过程中,有两个场景特别难忘。

第一个场景,就在销售员在车上给笔者介绍车模的时候,副驾驶突然坐了一个阿姨进来,说想一起听听;笔者趁机顺着大妈的位置看去,就在比亚迪唐旁边,她的爱人正坐在主驾驶座上,认真听着销售的讲解。

在第二幕中,当作者离开时,两个带着孩子的家庭迎面走来,径直走进比亚迪的4S店。看着他们的背影,我不禁想:也许很快,比亚迪就会下更多的订单。

比亚迪眼下“吃香”是真的,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产能跟不上,没有现车,提车需要六个月。

毫无疑问,漫长的等待是一个变量。如果比亚迪不能在今年年底前及时安排生产和交付,将意味着上海消费者失去免费上海品牌的大好机会。也正是了解了这一点,笔者才明白别克的销售一再强调有现车。

那么,产能不够怎么办?

比亚迪销售人员向笔者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如果来不及安排生产,可能会暂停接受上海相关订单。

没错,就是这么“奢侈”。当其他品牌都在“为卖车发愁”的时候,比亚迪似乎也在打算“少卖一点”。

疫情下的“变则通”

这边除了比亚迪以外都是冷清的,那边的商场直营店也好不到哪里去。诺大的商场里,几乎没有人去店里看车,即使没有人。

销售人员告诉笔者,做直营店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增加品牌的曝光度,顺便卖车。在这一点上,传统车企和特斯拉、韦小立等新势力有着不同的理解。

像比亚迪这样已经有自己经销商网络的车企,大多可以通过与经销商合作,共同在商场开设直营店,然后分摊成本。一方面,车企品牌曝光度提高,客户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如果你订车或提车,你也可以将其引流到4S店,实现双赢。

说实话,这种方式似乎是经销商网络创新升级的方向。而且不难发现,在空荡荡的商场里,除了新能源车,还有很多燃油车也开始布局。

那么问题来了。在疫情和竞争的双重压力下,特斯拉和韦小立这样的新势力如何接招?

当然是靠自己的灵活和突破。并且在特斯拉的直营店,笔者被其销售人员展示了一个大操作。

首先,关于特斯拉涨价的问题,特斯拉门店的销售人员表示,由于战争导致原材料涨价,所以没有办法涨价。至于大幅涨价,是因为之前通过让消费者受益,把成本控制到了最低;其他家涨的少,说明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对于不信任甚至抹黑特斯拉的人,特斯拉一直坚持用好的产品说话。”

从这位销售人员的言行中,不难看出对特斯拉的归属感。在对特斯拉产品力的描述方面,销售人员也很感慨地讲述了另一个故事——“大众ID的销量。他们以6.5折的价格买了自己品牌的员工,却来我们店里买特斯拉。不信你可以问。”

这个说法不得而知,但在比亚迪直营店听过类似的话——“隔壁威马的销售说就算比亚迪宋加DMi加价5万也有人买。”

不管是真是假,新能源汽车涨价已成定局,是否会影响相关销量,肯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认可度。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这里看到了关于疫情影响的另一番景象。

“现在都是网上订车,所以基本上没有太大影响。”

无独有偶,就在笔者与销售人员沟通的时候,销售人员正在与另一位客户在线沟通订车事宜,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预订,效率非常高。

然后销售人员抬起头看着作者说,你看,这不还是正常的订车吗?

真的很漂亮。毕竟这样亲密信任的用户沟通,肯定没几个车企能做到。而通过这一点不难发现,传统销售的“老式”询价方式也应该更新了。

写在最后

销售终端的信息虽然很杂,但是可以看到最真实最顽强的上海车市。

比如MG二线人员上阵;华为AITO、蓝兔汽车不涨价,应该是“良心企业”;特斯拉有“网上订车技巧”;一汽大众ID。给予优惠+保险赠送;MARVEL R可以在一周内交付汽车...

诚然,疫情之下,各汽车品牌表现出了不同的“众生相”,但在这场属于上海车市的鱼龙混杂的“战斗”中,没有人会轻易投降,而是坚持、突破、重塑。

既然不可抗力不可避免,那就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随着疫情的笼罩,上海汽车销售终端面临着各种挑战。

一路上,从汽车4S店到购物中心直营店,稀疏的人群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对于客流减少的情况,不少销售人员透露,受影响最大的是上周疫情开始的时候,现在有所好转,但只能说略有好转。

BYD, Tesla, Buick, Audi, Discovery

具体来说,汽车市场的场景是不同的。除了个别“开着”的店,大部分的4S店都是空的,大型商场的直营店也只是靠工作人员撑着,缺乏人气。

从肉眼来看,疫情对所有汽车品牌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涨价与否而区别对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以特斯拉为首的新生力量表现出了足够的机动性,充分利用“线上”手段,保证了在疫情环境中有足够的“生命力”。

4S店“众生相”

首先,本次车市调查的第一部分——4S店走访。

涉及的汽车品牌很多,宝马、名爵、上汽大众、别克、斯柯达、福特、一汽奥迪。虽然人流基本相同,但表现却不一样。

其中斯柯达直接“关门”,贴在门口的牌子赫然写着:此门关闭,请绕行。

MG 4S店运气不好,因为疫情,销售人员被禁止进入社区。所以相关销售业务只好由二线人员顶着,没有高效的交换客户。订单转换情况可想而知。

凯迪拉克4S店可能有点危险。在进入其公园之前,提交人被保安拦下,要求在未来两天内进行核酸检测,否则不能进入。就在他感叹自己封控意识到位的时候,保安大叔说了一句“这里面有秘密联系”,立刻决定掉头去下一站。

来到别克、福特、一汽奥迪的4S店,人气稍微多一点,但也有限。

其中,福特4S店因为新车EVOS和Mach-E的存在,有一定的引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Mach-E在4S店只有展车。想静态感受,试驾,购买,只能去直营店。

一汽奥迪4S店处于轻松状态。笔者进店不久,就有消费者前来看车。但是刚走,发现不是客户就是工作人员在售后车间区打羽毛球。的确,疫情被压制后放松一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离开奥迪店之后,我就直奔主题了。

插电式市场是我关注的重点,所以当我在别克4S店发现一款插电式车型时,我特意停留了一会儿。当被问及勾兑时,其销售人员不假思索地说:现在是勾兑时代。

另外,销售人员多次提到两点:一是上海送绿卡的政策即将取消,截止日期是今年年底;二是现在店里有现车,很容易上牌。

比亚迪“开业”

说实话,我一开始并不觉得别克的销售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比亚迪的4S店,随着双方信息的对比和融合,一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就此诞生了。

的确,在上海买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绿卡。但在这方面,比亚迪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缺陷——等待时间太长,6个月。

作为去年的国内销量冠军,比亚迪的人气真的没话说。尤其是一路上,在习惯了冷清的车市后,我看到了比亚迪4S店“人头攒动”的景象。如果我不惊讶,那就是假的。

事实就在眼前。受到DMi和众多新品加持的比亚迪,即使戴着疫情的负面buff,也和“挂机”一样受欢迎。

在整个探店过程中,有两个场景特别难忘。

第一个场景,就在销售员在车上给笔者介绍车模的时候,副驾驶突然坐了一个阿姨进来,说想一起听听;笔者趁机顺着大妈的位置看去,就在比亚迪唐旁边,她的爱人正坐在主驾驶座上,认真听着销售的讲解。

在第二幕中,当作者离开时,两个带着孩子的家庭迎面走来,径直走进比亚迪的4S店。看着他们的背影,我不禁想:也许很快,比亚迪就会下更多的订单。

比亚迪眼下“吃香”是真的,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产能跟不上,没有现车,提车需要六个月。

毫无疑问,漫长的等待是一个变量。如果比亚迪不能在今年年底前及时安排生产和交付,将意味着上海消费者失去免费上海品牌的大好机会。也正是了解了这一点,笔者才明白别克的销售一再强调有现车。

那么,产能不够怎么办?

比亚迪销售人员向笔者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如果来不及安排生产,可能会暂停接受上海相关订单。

没错,就是这么“奢侈”。当其他品牌都在“为卖车发愁”的时候,比亚迪似乎也在打算“少卖一点”。

疫情下的“变则通”

这边除了比亚迪以外都是冷清的,那边的商场直营店也好不到哪里去。诺大的商场里,几乎没有人去店里看车,即使没有人。

销售人员告诉笔者,做直营店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增加品牌的曝光度,顺便卖车。在这一点上,传统车企和特斯拉、韦小立等新势力有着不同的理解。

像比亚迪这样已经有自己经销商网络的车企,大多可以通过与经销商合作,共同在商场开设直营店,然后分摊成本。一方面,车企品牌曝光度提高,客户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如果你订车或提车,你也可以将其引流到4S店,实现双赢。

说实话,这种方式似乎是经销商网络创新升级的方向。而且不难发现,在空荡荡的商场里,除了新能源车,还有很多燃油车也开始布局。

那么问题来了。在疫情和竞争的双重压力下,特斯拉和韦小立这样的新势力如何接招?

当然是靠自己的灵活和突破。并且在特斯拉的直营店,笔者被其销售人员展示了一个大操作。

首先,关于特斯拉涨价的问题,特斯拉门店的销售人员表示,由于战争导致原材料涨价,所以没有办法涨价。至于大幅涨价,是因为之前通过让消费者受益,把成本控制到了最低;其他家涨的少,说明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对于不信任甚至抹黑特斯拉的人,特斯拉一直坚持用好的产品说话。”

从这位销售人员的言行中,不难看出对特斯拉的归属感。在对特斯拉产品力的描述方面,销售人员也很感慨地讲述了另一个故事——“大众ID的销量。他们以6.5折的价格买了自己品牌的员工,却来我们店里买特斯拉。不信你可以问。”

这个说法不得而知,但在比亚迪直营店听过类似的话——“隔壁威马的销售说就算比亚迪宋加DMi加价5万也有人买。”

不管是真是假,新能源汽车涨价已成定局,是否会影响相关销量,肯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认可度。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这里看到了关于疫情影响的另一番景象。

“现在都是网上订车,所以基本上没有太大影响。”

无独有偶,就在笔者与销售人员沟通的时候,销售人员正在与另一位客户在线沟通订车事宜,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预订,效率非常高。

然后销售人员抬起头看着作者说,你看,这不还是正常的订车吗?

真的很漂亮。毕竟这样亲密信任的用户沟通,肯定没几个车企能做到。而通过这一点不难发现,传统销售的“老式”询价方式也应该更新了。

写在最后

销售终端的信息虽然很杂,但是可以看到最真实最顽强的上海车市。

比如MG二线人员上阵;华为AITO、蓝兔汽车不涨价,应该是“良心企业”;特斯拉有“网上订车技巧”;一汽大众ID。给予优惠+保险赠送;MARVEL R可以在一周内交付汽车...

诚然,疫情之下,各汽车品牌表现出了不同的“众生相”,但在这场属于上海车市的鱼龙混杂的“战斗”中,没有人会轻易投降,而是坚持、突破、重塑。

既然不可抗力不可避免,那就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

标签:比亚迪丰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新能源车企“涨价潮” 李想:电池成本上涨幅度非常离谱

进入3月以来,原以为新能源车企因补贴退坡而导致的车辆涨价就能告一段落了,可是电池原材料上涨,从而导致新能源车的车价也飙涨,欧拉、奇瑞新能源、哪吒、小鹏、特斯拉、比亚迪等等车企都已经宣布涨价了。

1900/1/1 0:00:00
EV晨报 | 腾势高端MPV部分标配参数将发布;欧拉、威马、零跑涨价

1、特斯拉柏林工厂3月22日举行开业典礼德国总理舒尔茨将出席一波三折已经形容不了特斯拉柏林工厂了建设及投产过程极其艰辛,据最新消息得知,特斯拉柏林工厂将在3月22日举行开业典礼,

1900/1/1 0:00:00
门店冷清,线上火爆 | 车市调查

疫情笼罩,上海汽车销售终端正遭受着各种挑战。一路走来,从汽车4S店到商场直营店,稀稀落落的人群,似乎都在诉说着什么。

1900/1/1 0:00:00
丰田将派出使用三种不同燃料的赛车参加“2022超级耐久系列赛”

丰田汽车公司发布了于3月1920日举行的“2022超级耐久系列赛PoweredbyHankook”首站铃鹿5小时耐力赛的参赛体制,并发布了在铃鹿5小时耐力赛上,

1900/1/1 0:00:00
【一周车话】日进斗金?那是小看它们了

昔日懵懂少年郎,今朝展翅欲飞翔。在燃油车与电动车交割之际,一年一度的财报时间又到了。你看这些品牌迈着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步伐,高举着“向电动化冲击”的醒目标语牌,精神抖擞地向我们走来。

1900/1/1 0:00:00
埃安上市,计日而待

从品牌成立之初起,埃安这个出身于广汽集团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企,就坚定地走在了IPO的道路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