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小型化和城市化是汽车的趋势。
上世纪80年代末,瑞士制表大师尼古拉斯·哈耶克(Nicholas Hayek)提出了城市微型车的概念,小而精的精致理念逐渐成为一种追求。
深耕中国市场的宝马和奔驰,即使面对疫情导致的缺芯威胁,也收获颇丰。宝马继续领跑BBA总销量榜,而梅赛德斯-奔驰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最佳。
这两个品牌都是电动化的先行者,他们目前的成绩自然离不开电动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为他们的转型和变革奠定了基础。
聚焦视线,今天我想说说分别定位于中国新能源市场的MINI和SMART的子品牌MINI和Smart的现状和所做的努力。
首先要知道,2021年在中国,MINI共交付新车30546辆,同比增长5.2%。从比较抢眼的成绩单可以看出,品牌虽小,但也不是小众。
在电气化的浪潮中,它通过宝马和长城共同出资的光束车开始了新的征程。
相比之下,即使顶着奔驰的光环,Smart在全球市场也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总是受限于规模、价格和定位,导致其在中国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Smart成为吉利和戴姆勒合资的产物,东山再起。从新品规划来看,不再以3米以下的微型车为主,也不想继续保持小众路线,而是瞄准了紧凑型SUV市场。
一个是背靠宝马和长城,坚持把MINI的特色和原汁原味电气化。在吉利和戴姆勒的共同努力下,两者都不缺乏勇气,但前方的困难和挑战远超预期。
渐渐的,我有了一种“我的苦,只有你知道”的架势。
原始迷你
曾经的MINI,因为独特的设计和紧凑的定义,开启了席卷全球的狂潮。宝马收购罗孚的时候抛弃了除MINI品牌以外的所有板块,因为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属性,并且存活至今。
众所周知,MINI加入宝马集团20年来,在全球拥有约400万用户,在高端紧凑型细分市场也算是比较成功的品牌,销量约占该细分市场的40%。
现在,为了推广MINI的纯电动化,宝马和长城汽车联合成立了Beam Vehicle。公开资料显示,双方各占50%股份,总投资51亿元。
纯电动MINI未来将在中国市场生产,首款国产纯电动MINI将于2023年投产。在中国生产的新型微型车不仅将供应给中国消费者,还将出口到海外市场。
海外媒体曝光了一款全新宝马MINI纯电动版的最新谍照。据悉,该车预计将于2023年在全球上市。从已经流出的谍照来看,纯电动版MINI还是记忆中的样子。
外观方面,新车采用MINI三门版外观,独特的“大眼睛”灯光组合令人尴尬。同时,全封闭式的前格栅是新能源汽车的标志,机盖上方的复古导风口得以保留。从侧面来看,新车并没有采用MINI电动概念车特有的轮圈造型。
整车设计更加简洁,预计车身尺寸会比现款更小,成为真正的“迷你”宏车。新车将作为光束首款车型引入中国,以电动、无框车门为亮点,未来还将搭载新一代iDrive车载系统……e.
续航里程方面,MINI COOPER SE综合续航里程只有177km,但国产光束车有提升续航里程的可能。毕竟长城的欧拉黑猫入门版续航超过300km,预计长城会利用其掌握的电动车技术来提高国产迷你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至于动力系统,暂时没有更多消息。预计主力车型将采用前驱单电机,续航里程300-400公里,并有可能推出更强的双电机高性能版。
毫无疑问,MINI进行电动化改造,依然保持原汁原味,是一个很有勇气的选择,但也会面临水土不服的局面。
过高的定价,薄弱的智能性能乃至中国自主品牌低价微型车的崛起,仅仅依靠宝马的光环和历史积淀,无法让潜水者忽略所有问题来为其买单,所以原汁原味既是优势也是更大的局限。
改头换面的聪明。
当smart在2018年决定彻底转向电动化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举动只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在当前的环境下占据一席之地,在即将到来的电动时代不至于无所适从。
当年,smart全球销量为128,802辆,同比下降4.6%。即便是中国市场的赋能,也无法掩盖smart品牌累计亏损超过40亿欧元的事实。
城市汽车是一个好主意,但smart每年都在亏损。2019年3月28日,吉利与戴姆勒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同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努力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接下来,smart推出的产品都是mainland China制造的。在2021年IAA慕尼黑车展上,正式带来了吉利入股、品牌转型后的首款新车,也是一款跨界小型电动SUV——smart Elf #1。
基于吉利的SAE电气化平台,整体尺寸不再像以前那么小。同时在内饰设计上也能看到奔驰的一些元素,估计会有500公里以上的综合续航。
此外,得益于平台的延展性和更长的轴距,可以提供更充裕的车内空间,这无疑是品牌从未有过的宽敞空间。
并且成为smart自2014年以来推出的第一款全新车型。同时,这款SUV也是该公司自1994年smart品牌诞生以来的第四款自主车型。
事实上,回顾smart的整个发展历程,戴姆勒并没有因为smart可以弥补奔驰等品牌在微型车市场的不足而放弃smart的发展。
毕竟smart可以平衡戴姆勒在乘用车领域的产品线,使其形成从微型车到大型车市场的完美产品闭环。
可惜的是,随着全球消费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微型车市场的不断萎缩,在奔驰所在的豪华车领域有了更加充足的利润空间之后,各大车企不再顾及微型车市场的蝇头小利,或者说,在利润面前,漂亮的产品闭环并没有那么重要。
两年多前,如果没有吉利的介入,smart会逐渐被戴姆勒抛弃,或者被时代抛弃。
此时此刻,smart虽然改头换面,但和MINI差不多,面临的终端竞争压力也是肉眼可见的。
总之,在这一波变革中,MINI和smart作为都是以微型车起家的品牌,此刻无疑面临着越来越残酷的战斗。
电气化给了他们走自己路的自由,给了他们更新升级的机会,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会像想象中那么完美吗?也许很难说。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口的集中…ie、小型化、城市化是汽车的趋势。
上世纪80年代末,瑞士制表大师尼古拉斯·哈耶克(Nicholas Hayek)提出了城市微型车的概念,小而精的精致理念逐渐成为一种追求。
深耕中国市场的宝马和奔驰,即使面对疫情导致的缺芯威胁,也收获颇丰。宝马继续领跑BBA总销量榜,而梅赛德斯-奔驰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最佳。
这两个品牌都是电动化的先行者,他们目前的成绩自然离不开电动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为他们的转型和变革奠定了基础。
聚焦视线,今天我想说说分别定位于中国新能源市场的MINI和SMART的子品牌MINI和Smart的现状和所做的努力。
首先要知道,2021年在中国,MINI共交付新车30546辆,同比增长5.2%。从比较抢眼的成绩单可以看出,品牌虽小,但也不是小众。
在电气化的浪潮中,它通过宝马和长城共同出资的光束车开始了新的征程。
相比之下,即使顶着奔驰的光环,Smart在全球市场也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总是受限于规模、价格和定位,导致其在中国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Smart成为吉利和戴姆勒合资的产物,东山再起。从新品规划来看,不再以3米以下的微型车为主,也不想继续保持小众路线,而是瞄准了紧凑型SUV市场。
一个是背靠宝马和长城,坚持把MINI的特色和原汁原味电气化。在吉利和戴姆勒的共同努力下,两者都不缺乏勇气,但前方的困难和挑战远超预期。
渐渐的,我有了一种“我的苦,只有你知道”的架势。
原始迷你
曾经的MINI,因为独特的设计和紧凑的定义,开启了席卷全球的狂潮。宝马收购罗孚的时候抛弃了除MINI品牌以外的所有板块,因为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属性,并且存活至今。
众所周知,MINI加入宝马集团20年来,在全球拥有约400万用户,在高端紧凑型细分市场也算是比较成功的品牌,销量约占该细分市场的40%。
现在,为了推广MINI的纯电动化,宝马和长城汽车联合成立了Beam Vehicle。公开资料显示,双方各占50%股份,总投资51亿元。
纯电动MINI未来将在中国市场生产,首款国产纯电动MINI将于2023年投产。在中国生产的新型微型车不仅将供应给中国消费者,还将出口到海外市场。
海外媒体曝光了一款全新宝马MINI纯电动版的最新谍照。据悉,该车预计将于2023年在全球上市。从已经流出的谍照来看,纯电动版MINI还是记忆中的样子。
外观方面,新车采用MINI三门版外观,独特的“大眼睛”灯光组合令人尴尬。同时,全封闭式的前格栅是新能源汽车的标志,机盖上方的复古导风口得以保留。从侧面来看,新车并没有采用MINI电动概念车特有的轮圈造型。
整车设计更加简洁,预计车身尺寸会比现款更小,成为真正的“迷你”宏车。新车将作为光束首款车型引入国内,以电动和无框车门为亮点,未来还将搭载新一代iDrive车载系统。
就续航里程而言,综合cru……MINI COOPER SE的续航里程只有177km,但国产光束车有提高续航里程的可能。毕竟长城的欧拉黑猫入门版续航超过300km,预计长城会利用其掌握的电动车技术来提高国产迷你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至于动力系统,暂时没有更多消息。预计主力车型将采用前驱单电机,续航里程300-400公里,并有可能推出更强的双电机高性能版。
毫无疑问,MINI进行电动化改造,依然保持原汁原味,是一个很有勇气的选择,但也会面临水土不服的局面。
过高的定价,薄弱的智能性能乃至中国自主品牌低价微型车的崛起,仅仅依靠宝马的光环和历史积淀,无法让潜水者忽略所有问题来为其买单,所以原汁原味既是优势也是更大的局限。
改头换面的聪明。
当smart在2018年决定彻底转向电动化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这样的举动只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在当前的环境下占据一席之地,在即将到来的电动时代不至于无所适从。
当年,smart全球销量为128,802辆,同比下降4.6%。即便是中国市场的赋能,也无法掩盖smart品牌累计亏损超过40亿欧元的事实。
城市汽车是一个好主意,但smart每年都在亏损。2019年3月28日,吉利与戴姆勒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同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努力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接下来,smart推出的产品都是mainland China制造的。在2021年IAA慕尼黑车展上,正式带来了吉利入股、品牌转型后的首款新车,也是一款跨界小型电动SUV——smart Elf #1。
基于吉利的SAE电气化平台,整体尺寸不再像以前那么小。同时在内饰设计上也能看到奔驰的一些元素,估计会有500公里以上的综合续航。
此外,得益于平台的延展性和更长的轴距,可以提供更充裕的车内空间,这无疑是品牌从未有过的宽敞空间。
并且成为smart自2014年以来推出的第一款全新车型。同时,这款SUV也是该公司自1994年smart品牌诞生以来的第四款自主车型。
事实上,回顾smart的整个发展历程,戴姆勒并没有因为smart可以弥补奔驰等品牌在微型车市场的不足而放弃smart的发展。
毕竟smart可以平衡戴姆勒在乘用车领域的产品线,使其形成从微型车到大型车市场的完美产品闭环。
可惜的是,随着全球消费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微型车市场的不断萎缩,在奔驰所在的豪华车领域有了更加充足的利润空间之后,各大车企不再顾及微型车市场的蝇头小利,或者说,在利润面前,漂亮的产品闭环并没有那么重要。
两年多前,如果没有吉利的介入,smart会逐渐被戴姆勒抛弃,或者被时代抛弃。
此时此刻,smart虽然改头换面,但和MINI差不多,面临的终端竞争压力也是肉眼可见的。
总之,在这一波变革中,MINI和smart作为都是以微型车起家的品牌,此刻无疑面临着越来越残酷的战斗。
电气化给了他们走自己路的自由,给了他们更新升级的机会,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会像想象中那么完美吗?也许很难说。
市场概述:一个品牌退出中国市场不是简单的事儿,但事实也证明,在如今这种竞争态势下,外资品牌想要更前进一步,更不容易。
1900/1/1 0:00:00近日,零跑汽车官方宣布,因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零跑汽车将对T03全系车型及补贴后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此次调价,根据车型配置不同涨幅分别为05万元与07万元。
1900/1/1 0:00:003月,对于蔚来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共有三件。其一,经历超过400天的等待,作为整个轿车序列的旗舰担当,ET7终于开启了全国试驾,并将在三天后正式交付用户。
1900/1/1 0:00:002022年3月252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正式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
1900/1/1 0:00:00自从1月集体涨价后,新能源车在3月再次迎来新一轮的涨价潮。由于受到补贴退坡、原材料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新能源车企开始对旗下新车的售价进行上调,上调价格在几千到几万元不等。
1900/1/1 0:00:002022年3月252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正式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