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上,还是在新兴商业模式的探索上,中国汽车品牌都不再是旁观者或简单的跟随者,而是成为了并行者甚至引领者。”
4月13日,长安汽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再次对自主品牌的发展做出了自白和自信的阐述。中国品牌已经有了变道甚至超车的机会。
基于这一观点的论点是,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将达到41.9%,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45.2%。其中,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已达83%,主流中国品牌实现100%联网和驾驶辅助。
朱华荣认为,由于新兴技术的突破和中国消费的升级,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到了积累的关键时刻。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马太效应明显,黑天鹅频发,产业淘汰加速。长安汽车作为国内优秀的品牌车企,近年来不断突破,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显然需要快速调整向世界级品牌迈进。
预警即预备
事实上,作为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匹黑马,长安汽车是一家有着160年历史的企业,也堪称传统汽车企业的新生力量。它起源于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直到1958年才走上造车之路。1984年,“军转民”正式进入汽车领域。
2001年,长安汽车进入新能源领域。2003年,意大利设计中心成立,开启全球R&D布局。2006年,长安汽车正式进入乘用车领域。2014年,中国品牌汽车在长安产销突破1000万辆,成为首个进入“千万辆俱乐部”的中国品牌。
160年的历史,如果只用两段话和126个字来轻描淡写,那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要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今天的长安汽车,只是因为过去160年的积淀才显得单薄。也是长安汽车明确了三大商业计划,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0年11月14日,长安汽车更新品牌定位——“科技长安智能伴侣”。从此,长安汽车意识到,当中国数字化科技革命吹响划时代的号角,汽车行业也将迎来深刻变革,智能电动时代即将开始。
智能化是中国品牌燃油车与国外品牌竞争的重要砝码。所以我们看到了长安CS75系列,CS55系列,逸动系列,高端UNI系列等等。,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不断刷新销售数据,创造了令业界羡慕的长安现象。
而电气化是智能最好的载体。从“自主和合资之间有一场战役”到“中国汽车品牌成为并行者甚至领跑者”,只需要2-3年。过去一年,传统燃油车市场共有85个品牌,月销量不足1000辆的品牌有34个,9个品牌消亡。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入,在产业转型的带动下,产业淘汰锦标赛加速进行。预计未来3-5年,80%的品牌将面临倒闭和转让。中国品牌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加快转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虽然长安汽车较早推出新能源汽车,但长安新能源销量超过10……000辆,从而真正拿到进入新能源领域的门票。奔奔EV在中低端电动车市场异军突起,奥伊塔技术的诞生也让长安汽车有了新能源的高端矩阵。
现在,长安深蓝的到来,慢慢拉开了长安汽车在新能源市场征战的大幕。创新重构、万物互联、自由体验、低碳生活,长安深蓝品牌首款车型C385的表现将这八个字变得更加具体。作为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转型,深蓝品牌和C385将肩负起提升销量和体系实力的使命。
在长安汽车的规划中,C385、微型电动车鲁珉和奥伊塔11将于2022年下半年投放市场。从产品定位来看,鲁珉聚焦微电市场,实现行业占领的突破;C385及其后续产品将聚焦市场主流用户,实现规模突破;奥乌塔E11及其后续产品主要针对中高端客户,实现品牌提升。
同时,长安汽车也在研发SDA智能电动车架构,该架构下的首款车型E0也在研发中。可见,品牌销量最高、市场表现最好、客户满意度历史最好、经营效益历史最好的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有了完整的布局和坚实的堡垒。
没有每一小步的积累,一个人不可能走完一千英里。
不忘危险,不忘死亡。治国如此,立业尤为重要。在去年的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总裁王军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原来那种为我们赢得增量和利益的快速增长和发展的市场规则,未来会改变吗?如果继续遵循过去的规则,未来能否获得新的增量?这对我们是一种折磨。
除了提问,他还做了回答。“首先是回到客户的思维,顺应他们的多元化趋势,进行横向细分,紧盯用户需求,不断迭代。第二是前瞻性地定义产品和服务。建立与客户直接相连的数字化、电气化和智能化服务,加上前瞻性建模研究,以定义新物种产品。”
最终,我们看到了一个进取的长安汽车。长安汽车进入汽车领域近40年,伴随每一次产业升级,不断扎根技术研发、创新创业发展,今天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汽车企业。面对新时代的到来,长安汽车再次加速远征。
2022年,长安汽车整体产销目标为245万辆,同比增长6.5%;自主品牌产销185.7万辆,同比增长5.9%;市场份额应该达到11%。销量的提升离不开产品的支持。强大的产品,强大的产品竞争力,一直是自主品牌腾飞的不二法宝。
长安汽车今年将推出36款新产品,其中19款为自主品牌产品。这19款产品包括9款全新产品和10款重新设计的产品。在新能源领域,长安汽车计划共推出8款新产品。其中,UNI-V和第二代CS75PLUS等爆款产品已于第一季度成功上市,UNI-K、UNI-T和第二代CS55PLUS将全面升级。
未来三年,长安汽车预计在新能源、智能化、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投入超过800亿元;团队方面,长安R&D人员总数将达到2万人左右,其中智能和软件R&D人员超过6000人,新能源R&D人员超过5000人,约占1/4。
到2025年,长安汽车总销量目标为4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300万辆,新能源105万辆,新能源占比35%。到2030年,长安汽车总销量目标为55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量目标为45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目标为270万辆,占比60%;海外市场占30%。
当新能源的体量逐渐超过燃油车的时候,就是长安汽车新能源爆发的时候。未来几年,长安汽车主流乘用车将推出21款全新产品,深蓝品牌将推出5款新车,奥威达品牌将推出4款整车产品。长安汽车还计划推进UNI品牌运营,实现所有产品的电动化。
回顾长安汽车一路走来的岁月,从坎坷起步到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企业,这是一段艰辛的历程,但长安汽车骨子里嵌入的韧劲却丝毫没有改变。并且随着“新四化”的不断加速,长安每一次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的洞察力,都能在过程中始终保持自主品牌的领先地位。
在风的尽头,波浪变成了涟漪之间。在残酷的战斗中杀出一条血路的长安汽车,也必须在新时代找到新的发动机,找到新的出路,挑战新的高度。“无论是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上,还是在新兴商业模式的探索上,中国汽车品牌都不再是旁观者或简单的跟随者,而是成为了并行者甚至引领者。”
4月13日,长安汽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再次对自主品牌的发展做出了自白和自信的阐述。中国品牌已经有了变道甚至超车的机会。
基于这一观点的论点是,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将达到41.9%,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45.2%。其中,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已达83%,主流中国品牌实现100%联网和驾驶辅助。
朱华荣认为,由于新兴技术的突破和中国消费的升级,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到了积累的关键时刻。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马太效应明显,黑天鹅频发,产业淘汰加速。长安汽车作为国内优秀的品牌车企,近年来不断突破,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之际,显然需要快速调整向世界级品牌迈进。
预警即预备
事实上,作为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匹黑马,长安汽车是一家有着160年历史的企业,也堪称传统汽车企业的新生力量。它起源于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直到1958年才走上造车之路。1984年,“军转民”正式进入汽车领域。
2001年,长安汽车进入新能源领域。2003年,意大利设计中心成立,开启全球R&D布局。2006年,长安汽车正式进入乘用车领域。2014年,中国品牌汽车在长安产销突破1000万辆,成为首个进入“千万辆俱乐部”的中国品牌。
160年的历史,如果只用两段话和126个字来轻描淡写,那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要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今天的长安汽车,只是因为过去160年的积淀才显得单薄。也是长安汽车明确了三大商业计划,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0年11月14日,长安汽车更新品牌定位——“科技长安智能伴侣”。从此,长安汽车意识到,当中国数字化科技革命吹响划时代的号角,汽车行业也将迎来深刻变革,智能电动时代即将开始。
智能化是中国品牌燃油车与国外品牌竞争的重要砝码。所以我们看到了长安CS75系列,CS55系列,逸动系列,高端UNI系列……等等。,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不断刷新销售数据,创造了令业界羡慕的长安现象。
而电气化是智能最好的载体。从“自主和合资之间有一场战役”到“中国汽车品牌成为并行者甚至领跑者”,只需要2-3年。过去一年,传统燃油车市场共有85个品牌,月销量不足1000辆的品牌有34个,9个品牌消亡。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入,在产业转型的带动下,产业淘汰锦标赛加速进行。预计未来3-5年,80%的品牌将面临倒闭和转让。中国品牌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加快转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虽然长安汽车推出新能源汽车较早,但去年长安新能源销量突破10万辆,才能真正拿到进入新能源领域的门票。奔奔EV在中低端电动车市场异军突起,奥伊塔技术的诞生也让长安汽车有了新能源的高端矩阵。
现在,长安深蓝的到来,慢慢拉开了长安汽车在新能源市场征战的大幕。创新重构、万物互联、自由体验、低碳生活,长安深蓝品牌首款车型C385的表现将这八个字变得更加具体。作为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转型,深蓝品牌和C385将肩负起提升销量和体系实力的使命。
在长安汽车的规划中,C385、微型电动车鲁珉和奥伊塔11将于2022年下半年投放市场。从产品定位来看,鲁珉聚焦微电市场,实现行业占领的突破;C385及其后续产品将聚焦市场主流用户,实现规模突破;奥乌塔E11及其后续产品主要针对中高端客户,实现品牌提升。
同时,长安汽车也在研发SDA智能电动车架构,该架构下的首款车型E0也在研发中。可见,品牌销量最高、市场表现最好、客户满意度历史最好、经营效益历史最好的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有了完整的布局和坚实的堡垒。
没有每一小步的积累,一个人不可能走完一千英里。
不忘危险,不忘死亡。治国如此,立业尤为重要。在去年的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总裁王军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原来那种为我们赢得增量和利益的快速增长和发展的市场规则,未来会改变吗?如果继续遵循过去的规则,未来能否获得新的增量?这对我们是一种折磨。
除了提问,他还做了回答。“首先是回到客户的思维,顺应他们的多元化趋势,进行横向细分,紧盯用户需求,不断迭代。第二是前瞻性地定义产品和服务。建立与客户直接相连的数字化、电气化和智能化服务,加上前瞻性建模研究,以定义新物种产品。”
最终,我们看到了一个进取的长安汽车。长安汽车进入汽车领域近40年,伴随每一次产业升级,不断扎根技术研发、创新创业发展,今天成长为国内领先的汽车企业。面对新时代的到来,长安汽车再次加速远征。
2022年,长安汽车整体产销目标为245万辆,同比增长6.5%;自主品牌产销185.7万辆,同比增长5.9%;市场份额应该达到11%。销量的提升离不开产品的支持。强大的产品,强大的产品竞争力,一直是自主品牌腾飞的不二法宝。
长安汽车今年将推出36款新产品,其中19款为自主品牌产品。这19款产品包括9款全新产品和10款重新设计的产品。在新能源领域,长安汽车计划共推出8款新产品。其中,UNI-V和第二代CS75PLUS等爆款产品已于第一季度成功上市,UNI-K、UNI-T和第二代CS55PLUS将全面升级。
未来三年,长安汽车预计在新能源、智能化、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投入超过800亿元;团队方面,长安R&D人员总数将达到2万人左右,其中智能和软件R&D人员超过6000人,新能源R&D人员超过5000人,约占1/4。
到2025年,长安汽车总销量目标为4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300万辆,新能源105万辆,新能源占比35%。到2030年,长安汽车总销量目标为55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量目标为45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目标为270万辆,占比60%;海外市场占30%。
当新能源的体量逐渐超过燃油车的时候,就是长安汽车新能源爆发的时候。未来几年,长安汽车主流乘用车将推出21款全新产品,深蓝品牌将推出5款新车,奥威达品牌将推出4款整车产品。长安汽车还计划推进UNI品牌运营,实现所有产品的电动化。
回顾长安汽车一路走来的岁月,从坎坷起步到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企业,这是一段艰辛的历程,但长安汽车骨子里嵌入的韧劲却丝毫没有改变。并且随着“新四化”的不断加速,长安每一次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的洞察力,都能在过程中始终保持自主品牌的领先地位。
在风的尽头,波浪变成了涟漪之间。在残酷的战斗中杀出一条血路的长安汽车,也必须在新时代找到新的发动机,找到新的出路,挑战新的高度。
法拉第未来再陷人事变动近日,据外媒消息,法拉第未来(FF)核心高管之一、资本部副总裁王佳伟更新了个人LinkedIn页面,显示已从FF离职。
1900/1/1 0:00:00眼下,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领先的电动汽车市场,也是各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乘联会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市场渗透率在22左右。
1900/1/1 0:00:00堵车过程中,汽车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怠速状态不仅会增加汽车油耗,造成的污染排放严重程度也会成倍加深,为解决汽车在怠速状态下的油耗问题,减低污染排放,汽车自动启停技术应运而生,
1900/1/1 0:00:004月21日,特斯拉官方发布消息,在芯片短缺等外部挑战下,特斯拉积极应对,保证了业绩和财务数据的稳定增长。特斯拉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11季度连续盈利。
1900/1/1 0:00:00一直标榜“安全是最大优势”的奥动新能源最近也塌房了。4月19日晚上,奥动新能源北京杨庄站附近浓烟滚滚,空气中充满刺鼻的味道,也有周边居民听到了爆炸的声音,疑似换电站发生火情。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互联汽车服务供应商Airbiquity宣布推出边缘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套件DATAmatic,旨在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制造商对管理和使用互联汽车数据服务和工具的需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