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融资热潮再起!扒一扒 15 家未来可期的智能驾驶公司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2022年,自动驾驶行业的融资延续了去年的火热。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已有超过15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获得融资,新老企业利好消息涌入,在新年伊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月底,量产智能驾驶赛道的穆宗科技和拓瑞安分别获得超10亿元和13亿元的B轮融资。

就在昨天,凌俊科技还宣布于今年1月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并在12个月内实现三笔融资的落地。

此外,整个汽车产业链中还有很多值得关注和记录的创新者。

借此,新智家从自动驾驶算法、芯片、滑板底盘、充电设施等诸多热门话题中梳理出15位准玩家(融资基本在B轮以内),试图穿越浩瀚繁杂的信息森林,一窥行业的轨迹。

木蚁机器人

近日,木蚁机器人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陈涛资本领投,老股东蓝驰创投跟投。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增加室内和室外无人驾驶汽车产品线在R&D的投资,促进大型多场景项目的落地和人才体系建设。

木蚁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上海。2019年,木蚁开始进军仓储物流行业,打造无人叉车,加大“集群智能”技术的应用。

据了解,木蚁自主研发的L5级无人叉车已实现批量落地,客户包括德邦、大云、安能等头部物流企业。

图:木蚁无人叉车

数据亮眼,量产,持续融资,乍一看,木蚁所在的叉车行业已经非常成熟。但实际上,无人叉车行业的渗透率还不到1%。

也就是说,虽然木蚁的客户覆盖了物流快递领域70%的头部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内部的无人叉车使用率仍然极低。

有研究表明,影响无人叉车普及率的关键因素是投入成本和效率。

一般来说,无人叉车的投资回报在一年半左右,无人叉车的效率是人的60%-70%。在仓储领域,无人叉车的平均回报周期为2-3年,不仅成本更高,效率也更低,因此推广难度较大——这也将是木蚁等同细分领域玩家现在和未来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伊程之行

翼城之星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L4级“点对点”无人接驳车、中巴车、无人物流车。其商业应用场景已经覆盖农业、景区、工厂、工厂、医院。

据了解,翼城之星创始人宋毕业于清华大学,曾担任科技子公司总经理和董事。

图:翼城之星创始人宋

一旦成立,翼城智行还获得了郑源科技的天使轮投资,随后在2019年完成Pre-A轮融资。目前正在进行一轮融资和IPO前期辅导。

经过三年多的研发,公司产品很快度过了初步探索阶段。2021年实现批量供货,合同订单近6000万元。现在已经交付了100多辆无人支线车。

有测算显示,客户公司使用翼城之星无人车一年可节省人工工资约7.2万元,同时可增加无人驾驶门票、沉浸式体验、广告及周边的收入。

据宋介绍,公司目前正寻求在科技创新板上市,预计时间为2023年。

银嘉科技

今年2月,银嘉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国库资本、景星资本、Shangh……邓俊赫。据了解,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产品交付、市场拓展、智能制造数字化生产基地建设。

银嘉科技成立于2013年,业务主要集中在自动泊车系统、驾驶辅助系统和区域无人驾驶。银嘉科技CEO陈银仁在汽车电子行业从业近20年。

图:银嘉科技CEO陈银仁

基于陈银仁的支持,目前从智能驾驶中分化出来的两条技术路线并存于银嘉科技内部。

在传统辅助驾驶方面,其L1-L2智能驾驶系统已经量产。与此同时,银嘉科技也在推进其他前沿技术的研发和落地,包括车路协同。

亿航智能

在自动驾驶领域,芯片当之无愧是最抢眼的赛道。

2022年1月,自动驾驶芯片研发公司易行智能宣布成立,很快,资本涌入。

2月28日,宜兴智能宣布完成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由广汽资本、合力资本、林欣投资、溥仪资本、火山岩投资等多家知名机构共同参与。

融资完成后,宜兴智能将在广州、上海、北京、成都、南京和日本东京设立R&D中心。

业内众所周知,具备芯片研发三维能力,即整车规格、大规模先进技术SoC芯片实现和软件工程的团队才有资格加入。

据魏巍介绍,公司核心团队涵盖了从自动驾驶系统和芯片应用、前端和后端实现、软件和工具链等决定产品成功的关键领域,平均行业经验超过15年。其中,闵行智能创始人兼CEO刘伟在半导体行业深耕20余年。

在国内芯片厂商很少,整体水平与国外厂商差距较大的背景下,我们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为时尚早。

但从其融资速度,不难看出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对芯片公司崛起的希望有多强烈。

纪昀纸行

今年2月25日,纪昀知行正式宣布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华登国际、云汇资本、松禾资本、碧桂园创投等投资机构联合投资。

纪昀之星于2021年11月在上海成立。致力于构建覆盖车、路、云的自动驾驶L4-L5通用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干线物流、城市货运、旅客出行三大应用场景的跨平台一体化解决方案。

3月30日,原百度副总裁、Apollo平台研发总经理王正式加盟知行,担任联合创始人兼CTO。

同时,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张文还兼任比奇科技的董事长和创始人。

图:纪昀之星董事长张文

张文拥有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在华尔街担任资深律师和私募股权基金总经理,参与收购私募股权基金总额176亿美元。对高科技、石油、天然气、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公司并购上市尤为熟悉。

墙科技主要开发可以服务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图形渲染、大数据等领域的GPU,自动驾驶也属于其服务范围。

目前,纪昀知行已在中国、上海、深圳和美国硅谷设立了R&D中心。公司70%的团队成员在汽车领域深耕10年以上,硕士学历占80%。

千瓜科技

千瓜科技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3月31日显示,公司将于近期发布新的融资进展。

据悉,千瓜科技获得inve 1.9亿元天使轮投资……2021年底,IDG资本、顺丰控股、百度风险投资和Xpeng Motors等其他机构。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由原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智能交通产品研发总经理冀涛、原IDG资本科技及出行领域负责人丁飞、原马骁知行Pony.ai卡车团队创始人孙浩文于去年7月联合创立,专注于L4卡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及商业化。

其中,冀涛在百度工作了12年,参与了多个重要的自动驾驶项目,比如中国无人驾驶团队在乌镇的首次公开试乘,无人车在春晚的首次亮相等。

图:千瓜科技CEO冀涛

冀涛曾在采访中表示,干线物流重卡是想象空间最大、技术和商业路径最清晰的,值得all in。

他还明确指出,打磨L4技术后,千瓜科技将与主机厂合作,共同打造卡车车队。

邢航科技

邢星科技成立于2021年8月,由原马骁知行副总裁赵瑞轩和原Waymo架构部技术总监王清州共同创立。

日前,邢星科技已发布前置L4自动驾驶纯电动厢式重卡物流车Apebot I和自动驾驶软件系统APANet。而且Apebot I预计在2023年2月实现量产。

图:邢星科技的纯电动卡车Apebot I

目前,自动驾驶卡车能够获得更快的商业化几乎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至于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没有真正贯穿的原因,邢星科技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跳过卡车电气化,直接走向智能化。这和乘用车很不一样。”

所以邢星科技要走的路是先通电,再自动驾驶。

赵瑞轩今年早些时候曾表示,目前正在洽谈小批量订单,年底样机基本可以量产。明年小批量量产后,邢星科技将专注于汽车销售和运营。

青田之卡

青田智卡成立于2021年11月,致力于自动驾驶卡车技术研发和物流运输。

日前,青田知卡宣布完成近1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五元资本独家投资,主要融资团队扩充,自动驾驶卡车路测。

据了解,青田智卡目前团队规模近20人。两位创始人分别是智卡卡车业务CTO潘振宇和智卡美国团队计划与控制负责人孙。

此次投资青田智卡的五元资本,也是马骁知行A轮融资的领投方。

图:青田智卡创始人潘振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千瓜科技、邢星科技、擎天智卡都是马骁知行内部人士孵化的企业。

序列搜索智能

测序智能成立于2021年5月,专注于自动驾驶产品和技术服务。核心产品主要是干线物流的自动驾驶产品。

干线物流的自动驾驶一直是资本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行业的主要逻辑是通过提高整车成本来降低人力成本。

测序智能创始人丁华杰表示,公司将在不增加或略微增加整车成本的基础上,让一些价格较高的产品趋于平民化。

图:寻序智能创始人丁华杰

目前市面上干线物流的自动驾驶产品大多还处于测试阶段,价格极其昂贵,大规模商业落地困难。测序智能化的研发方向或许能给业界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像素移动

自从滑板底盘的概念被Rivian点燃后,布局滑板底盘的公司开始蠢蠢欲动,PIX Moving就是其中之一。

PIX Moving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智能滑板底盘和智能车辆制造。工程师团队有150名成员,并建立了……R&D中心位于北京、上海、深圳和硅谷。

近日,PIX搬家宣布完成Pre A+轮融资近1亿元,投资人未透露。不过,最新一轮融资将进一步扩大智能滑板底盘的制造规模,以批量交付给客户,同时推动基于滑板底盘的Robobus、智能环卫车和商用车的量产。

图:PIX动图产品概念图

PIX动图创始人余川曾表示,PIX动图不仅提供滑板底盘,还可以基于滑板底盘打造车辆产品。

整车方面,PIX Moving现已推出无人小巴Robobus,无人环卫车CityBot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左右推出,商用车预计将于第四季度推出。

其中,Robobus预计将于2022年第三季度正式量产。

壁虎新能源

今年2月,a股上市公司阿尔特发布公告称,拟与董事长宣共同投资设立深圳壁虎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将专注于打造滑板底盘技术及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壁虎新能源的法人代表是刘江峰,曾担任华为高级副总裁、荣誉总裁等重要职务,后创办多电Dmall、黑鲨科技、优势科技等。

图:壁虎新能源股权渗透图

壁虎新能源的优势在于依托国内首家上市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Alte。目前市场上很多热门车型都有参与设计,Alte的加入可以为壁虎新能源带来优质稳定的客户。

目前虽然业界对壁虎新能源关注度不高,但其背后是Alte,创始人经验丰富,话题性强,可能很快会成为市场焦点之一。

云杰科技

云杰科技成立于2021年7月,专注于户外扫地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该公司推出了两款户外扫地机产品。

目前,云杰技术已经在深圳的一些市政公园、人行道等场景落地。

图:云杰科技机器人产品

资料显示,户外扫地机器人在商业化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成本。

以云杰的扫地机器人为例,价格在20万左右,使用寿命预计在5-8年。

如果一台扫地机成功落地,大概相当于2-4个环卫工人的效率。

如果在三个一线城市雇佣环卫工人,每年综合各方面的花费在21万左右。

也就是说,客户公司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云杰科技目前的盈利模式是以租赁为主,销售为辅。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公司产品的成本回收期也在一年左右。

云杰科技曾表示,2022年,公司计划量产约300-400台。除了深圳,未来还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扩张。

黑罗科技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还具有娱乐、办公等属性。

在这种趋势下,河洛科技应运而生。2022年,自动驾驶行业的融资延续了去年的火热。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已有超过15家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获得融资,新老企业利好消息涌入,在新年伊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月底,量产智能驾驶赛道的穆宗科技和拓瑞安分别获得超10亿元和13亿元的B轮融资。

就在昨天,凌俊科技还宣布于今年1月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并在12个月内实现三笔融资的落地。

此外,整个汽车产业链中还有很多值得关注和记录的创新者。

借此,新智家从自动驾驶算法、芯片、滑板底盘、充电设施等诸多热门话题中梳理出15位准玩家(融资基本在B轮以内),试图穿越……st和复杂的信息森林,一窥行业的轨迹。

木蚁机器人

近日,木蚁机器人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陈涛资本领投,老股东蓝驰创投跟投。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增加室内和室外无人驾驶汽车产品线在R&D的投资,促进大型多场景项目的落地和人才体系建设。

木蚁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上海。2019年,木蚁开始进军仓储物流行业,打造无人叉车,加大“集群智能”技术的应用。

据了解,木蚁自主研发的L5级无人叉车已实现批量落地,客户包括德邦、大云、安能等头部物流企业。

图:木蚁无人叉车

数据亮眼,量产,持续融资,乍一看,木蚁所在的叉车行业已经非常成熟。但实际上,无人叉车行业的渗透率还不到1%。

也就是说,虽然木蚁的客户覆盖了物流快递领域70%的头部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内部的无人叉车使用率仍然极低。

有研究表明,影响无人叉车普及率的关键因素是投入成本和效率。

一般来说,无人叉车的投资回报在一年半左右,无人叉车的效率是人的60%-70%。在仓储领域,无人叉车的平均回报周期为2-3年,不仅成本更高,效率也更低,因此推广难度较大——这也将是木蚁等同细分领域玩家现在和未来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伊程之行

翼城之星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L4级“点对点”无人接驳车、中巴车、无人物流车。其商业应用场景已经覆盖农业、景区、工厂、工厂、医院。

据了解,翼城之星创始人宋毕业于清华大学,曾担任科技子公司总经理和董事。

图:翼城之星创始人宋

一旦成立,翼城智行还获得了郑源科技的天使轮投资,随后在2019年完成Pre-A轮融资。目前正在进行一轮融资和IPO前期辅导。

经过三年多的研发,公司产品很快度过了初步探索阶段。2021年实现批量供货,合同订单近6000万元。现在已经交付了100多辆无人支线车。

有测算显示,客户公司使用翼城之星无人车一年可节省人工工资约7.2万元,同时可增加无人驾驶门票、沉浸式体验、广告及周边的收入。

据宋介绍,公司目前正寻求在科技创新板上市,预计时间为2023年。

银嘉科技

今年2月,银嘉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库资本、景星资本、上海登君和。据了解,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产品交付、市场拓展、智能制造数字化生产基地建设。

银嘉科技成立于2013年,业务主要集中在自动泊车系统、驾驶辅助系统和区域无人驾驶。银嘉科技CEO陈银仁在汽车电子行业从业近20年。

图:银嘉科技CEO陈银仁

基于陈银仁的支持,目前从智能驾驶中分化出来的两条技术路线并存于银嘉科技内部。

在传统辅助驾驶方面,其L1-L2智能驾驶系统已经量产。与此同时,银嘉科技也在推进其他前沿技术的研发和落地,包括车路协同。

亿航智能

在自动驾驶领域,芯片当之无愧是最抢眼的赛道。

2022年1月,自动驾驶芯片研发……opment公司,宜兴智能宣布成立,很快,资本涌入。

2月28日,宜兴智能宣布完成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由广汽资本、合力资本、林欣投资、溥仪资本、火山岩投资等多家知名机构共同参与。

融资完成后,宜兴智能将在广州、上海、北京、成都、南京和日本东京设立R&D中心。

业内众所周知,具备芯片研发三维能力,即整车规格、大规模先进技术SoC芯片实现和软件工程的团队才有资格加入。

据魏巍介绍,公司核心团队涵盖了从自动驾驶系统和芯片应用、前端和后端实现、软件和工具链等决定产品成功的关键领域,平均行业经验超过15年。其中,闵行智能创始人兼CEO刘伟在半导体行业深耕20余年。

在国内芯片厂商很少,整体水平与国外厂商差距较大的背景下,我们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为时尚早。

但从其融资速度,不难看出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对芯片公司崛起的希望有多强烈。

纪昀纸行

今年2月25日,纪昀知行正式宣布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华登国际、云汇资本、松禾资本、碧桂园创投等投资机构联合投资。

纪昀之星于2021年11月在上海成立。致力于构建覆盖车、路、云的自动驾驶L4-L5通用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干线物流、城市货运、旅客出行三大应用场景的跨平台一体化解决方案。

3月30日,原百度副总裁、Apollo平台研发总经理王正式加盟知行,担任联合创始人兼CTO。

同时,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张文还兼任比奇科技的董事长和创始人。

图:纪昀之星董事长张文

张文拥有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在华尔街担任资深律师和私募股权基金总经理,参与收购私募股权基金总额176亿美元。对高科技、石油、天然气、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公司并购上市尤为熟悉。

墙科技主要开发可以服务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图形渲染、大数据等领域的GPU,自动驾驶也属于其服务范围。

目前,纪昀知行已在中国、上海、深圳和美国硅谷设立了R&D中心。公司70%的团队成员在汽车领域深耕10年以上,硕士学历占80%。

千瓜科技

千瓜科技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3月31日显示,公司将于近期发布新的融资进展。

据悉,千瓜科技于2021年底获得IDG资本、顺丰控股、百度创投、Xpeng Motors等投资方1.9亿元天使轮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由原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智能交通产品研发总经理冀涛、原IDG资本科技及出行领域负责人丁飞、原马骁知行Pony.ai卡车团队创始人孙浩文于去年7月联合创立,专注于L4卡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及商业化。

其中,冀涛在百度工作了12年,参与了多个重要的自动驾驶项目,比如中国无人驾驶团队在乌镇的首次公开试乘,无人车在春晚的首次亮相等。

图:千瓜科技CEO冀涛

冀涛曾在采访中表示,干线物流重卡是想象空间最大、技术和商业路径最清晰的,值得all in。

他还明确指出,经过L4技术的打磨,千瓜科技将会合作……与主机厂共同组建卡车车队。

邢航科技

邢星科技成立于2021年8月,由原马骁知行副总裁赵瑞轩和原Waymo架构部技术总监王清州共同创立。

日前,邢星科技已发布前置L4自动驾驶纯电动厢式重卡物流车Apebot I和自动驾驶软件系统APANet。而且Apebot I预计在2023年2月实现量产。

图:邢星科技的纯电动卡车Apebot I

目前,自动驾驶卡车能够获得更快的商业化几乎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至于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没有真正贯穿的原因,邢星科技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跳过卡车电气化,直接走向智能化。这和乘用车很不一样。”

所以邢星科技要走的路是先通电,再自动驾驶。

赵瑞轩今年早些时候曾表示,目前正在洽谈小批量订单,年底样机基本可以量产。明年小批量量产后,邢星科技将专注于汽车销售和运营。

青田之卡

青田智卡成立于2021年11月,致力于自动驾驶卡车技术研发和物流运输。

日前,青田知卡宣布完成近1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五元资本独家投资,主要融资团队扩充,自动驾驶卡车路测。

据了解,青田智卡目前团队规模近20人。两位创始人分别是智卡卡车业务CTO潘振宇和智卡美国团队计划与控制负责人孙。

此次投资青田智卡的五元资本,也是马骁知行A轮融资的领投方。

图:青田智卡创始人潘振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千瓜科技、邢星科技、擎天智卡都是马骁知行内部人士孵化的企业。

序列搜索智能

测序智能成立于2021年5月,专注于自动驾驶产品和技术服务。核心产品主要是干线物流的自动驾驶产品。

干线物流的自动驾驶一直是资本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行业的主要逻辑是通过提高整车成本来降低人力成本。

测序智能创始人丁华杰表示,公司将在不增加或略微增加整车成本的基础上,让一些价格较高的产品趋于平民化。

图:寻序智能创始人丁华杰

目前市面上干线物流的自动驾驶产品大多还处于测试阶段,价格极其昂贵,大规模商业落地困难。测序智能化的研发方向或许能给业界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像素移动

自从滑板底盘的概念被Rivian点燃后,布局滑板底盘的公司开始蠢蠢欲动,PIX Moving就是其中之一。

PIX Moving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智能滑板底盘和智能车辆制造。工程师团队有150名成员,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和硅谷建立了R&D中心。

近日,PIX搬家宣布完成Pre A+轮融资近1亿元,投资人未透露。不过,最新一轮融资将进一步扩大智能滑板底盘的制造规模,以批量交付给客户,同时推动基于滑板底盘的Robobus、智能环卫车和商用车的量产。

图:PIX动图产品概念图

PIX动图创始人余川曾表示,PIX动图不仅提供滑板底盘,还可以基于滑板底盘打造车辆产品。

整车方面,PIX Moving现已推出无人小巴Robobus,无人环卫车CityBot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左右推出,商用车预计将于第四季度推出。

其中,Robobus预计将于2022年第三季度正式量产。

壁虎新能源

今年二月,一个-……上市公司阿尔特发布公告称,拟与董事长宣共同投资设立深圳壁虎新能源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将专注于打造滑板底盘技术及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壁虎新能源的法人代表是刘江峰,曾担任华为高级副总裁、荣誉总裁等重要职务,后创办多电Dmall、黑鲨科技、优势科技等。

图:壁虎新能源股权渗透图

壁虎新能源的优势在于依托国内首家上市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Alte。目前市场上很多热门车型都有参与设计,Alte的加入可以为壁虎新能源带来优质稳定的客户。

目前虽然业界对壁虎新能源关注度不高,但其背后是Alte,创始人经验丰富,话题性强,可能很快会成为市场焦点之一。

云杰科技

云杰科技成立于2021年7月,专注于户外扫地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该公司推出了两款户外扫地机产品。

目前,云杰技术已经在深圳的一些市政公园、人行道等场景落地。

图:云杰科技机器人产品

资料显示,户外扫地机器人在商业化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成本。

以云杰的扫地机器人为例,价格在20万左右,使用寿命预计在5-8年。

如果一台扫地机成功落地,大概相当于2-4个环卫工人的效率。

如果在三个一线城市雇佣环卫工人,每年综合各方面的花费在21万左右。

也就是说,客户公司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云杰科技目前的盈利模式是以租赁为主,销售为辅。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公司产品的成本回收期也在一年左右。

云杰科技曾表示,2022年,公司计划量产约300-400台。除了深圳,未来还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扩张。

黑罗科技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还具有娱乐、办公等属性。

在这种趋势下,河洛科技应运而生。河洛科技成立于2021年11月,整合汽车后市场两大重要板块——“汽车配件”和“汽车改装”,打造适合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车内+车外”产品。

据了解,河洛科技的品牌“光环效应”已于去年12月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由天图资本独家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今年的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和团队建设。

天图资本一直以投资和消费著称,而河洛科技也是一家严格意义上的消费科技公司,这一点在产品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售的“HaloDisc”轮毂盖主盘售价1299元。想改变外观的时候,只需要买一套200元起的贴纸。

图:河洛科技官方概念图

此外,公司还通过与IP的联合品牌化,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选择。

河洛科技创始人张帅甚至用了“换底盘”的比喻。他认为,普通汽车用户是河洛科技的目标用户,低成本、操作便捷也将成为轻型汽车改装的未来。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逐渐走向更高层次,车内外的“软装”行业也迎来了巨大的机遇,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逐渐火爆。

伊施能代

今年年初,亿能时代完成了2.5亿元的B轮融资,由正东投资集团领投,原老股东在后面追着增持。

亿能时代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车联网和能源互联网领域。其“易加油”产品致力于解决车主和商家的痛点和效率问题。

3月13日,亿能时代发布全新产品——“祁鸣”充电桩模块。据说这种产品的转换效率可以达到99%,而大多数产品的转换效率…市面上的是94%。

图:亿能时代创始人苏鑫

依能时代团队的说法,这款产品2-3年内省下的钱可以赚回超充桩的硬件投入。

要知道,作为充电桩技术的核心,充电模块的突破需要考虑功耗大、维护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罗威科技

近日,罗威科技再次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安信投资领投,哇牛资本、诺言资本、宋海资本跟投,轻舟资本、盖华资本、布谷资本等老股东继续增资。

图:罗威科技产品图

这家公司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通过新兴的硅光子技术和自研光电芯片,为市场提供纯固态芯片级激光雷达硬件、芯片和人工智能传感算法。

据了解,罗威科技自主研发了纯固态宽视场盲补偿激光雷达D系列和硅基FMCW 4D远程激光雷达F系列产品。

其中,D系列已于2021年3月发布,并已达成商业合作和量产。F系列预计于2022年上半年发布。

写在最后

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每个企业都充满信心。

未来,在经历了行业的大起大落之后,哪些企业最终会展现出“英雄本色”,还需要时间来给我们一个答案。

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河洛科技成立于2021年11月,整合汽车后市场两大重要板块——“汽车配件”和“汽车改装”,打造适合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车内+车外”产品。

据了解,河洛科技的品牌“光环效应”已于去年12月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由天图资本独家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今年的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和团队建设。

天图资本一直以投资和消费著称,而河洛科技也是一家严格意义上的消费科技公司,这一点在产品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售的“HaloDisc”轮毂盖主盘售价1299元。想改变外观的时候,只需要买一套200元起的贴纸。

图:河洛科技官方概念图

此外,公司还通过与IP的联合品牌化,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选择。

河洛科技创始人张帅甚至用了“换底盘”的比喻。他认为,普通汽车用户是河洛科技的目标用户,低成本、操作便捷也将成为轻型汽车改装的未来。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逐渐走向更高层次,车内外的“软装”行业也迎来了巨大的机遇,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逐渐火爆。

伊施能代

今年年初,亿能时代完成了2.5亿元的B轮融资,由正东投资集团领投,原老股东在后面追着增持。

亿能时代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车联网和能源互联网领域。其“易加油”产品致力于解决车主和商家的痛点和效率问题。

3月13日,亿能时代发布全新产品——“祁鸣”充电桩模块。据说这款产品的转换效率可以达到99%,而市面上大部分产品的转换效率都是94%。

图:亿能时代创始人苏鑫

依能时代团队的说法,这款产品2-3年内省下的钱,可以赚回超充桩的硬件投入。

要知道,作为充电桩技术的核心,充电模块的突破需要考虑功耗大、维护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罗威科技

近日,罗威科技再次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安信投资领投,哇牛资本、诺燕资本、宋海资本跟投,轻舟资本、盖华c等老股东跟投……ital和布谷资本继续增加投资。

图:罗威科技产品图

这家公司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通过新兴的硅光子技术和自研光电芯片,为市场提供纯固态芯片级激光雷达硬件、芯片和人工智能传感算法。

据了解,罗威科技自主研发了纯固态宽视场盲补偿激光雷达D系列和硅基FMCW 4D远程激光雷达F系列产品。

其中,D系列已于2021年3月发布,并已达成商业合作和量产。F系列预计于2022年上半年发布。

写在最后

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每个企业都充满信心。

未来,在经历了行业的大起大落之后,哪些企业最终会展现出“英雄本色”,还需要时间来给我们一个答案。

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标签:阿尔特北京合创小鹏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生死劫”考验?中汽中心为微型电动车量身定制考题

作为电动化时代下的产物,微型电动车正在朝着一个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即将完成从萌芽起步期、全面爆发期到整改规范期的过渡。

1900/1/1 0:00:00
长安一季度实现65万辆销量:提前布局、增加品牌粘度是关键

作者王一萍编辑王鑫来源汽车预言家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3月份及一季度相关数据。

1900/1/1 0:00:00
宁德时代的换电“阳谋”

送走不确定的2021,迎来更加不确定的2022。动力电池企业们可能怎么也意想不到,从“妖镍”事件发散出来的上游原材料问题,竟然会扩展到如今“一塌糊涂”的局面。

1900/1/1 0:00:00
吉利汽车插电混动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台州

4月19日,盖世汽车从“台州发布”官微获悉,近日临海市与吉利豪情公司正式签订新能源汽车项目合作协议,吉利汽车插电混动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落户台州临海。

1900/1/1 0:00:00
大陆俄罗斯工厂重启轮胎生产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4月19日,大陆集团表示,已暂时恢复其俄罗斯卡卢加(Kaluga)工厂的乘用车轮胎生产,以保护当地工人。

1900/1/1 0:00:00
零部件短缺,Stellantis俄罗斯货车工厂暂时停产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Stellantis欧洲轻型商用车部门负责人EricLaforge表示,因零部件短缺,该公司已经停止了其俄罗斯货车工厂的生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