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林在微博中宣布,上海工厂正式复产。特斯拉公关部随后向第一电动表示,在上海各级政府的部署和协调下,特斯拉8000名员工于4月17日和18日返回工厂,电池和电机车间于19日上午恢复生产。目前,许多装配线已经高效运行。
“我们将在未来3或4天内逐步攀升产能,直到整体单班满员,”特斯拉超级工厂制造高级总监宋刚表示。停产前,特斯拉上海工厂每天可生产约2100辆汽车,实行两班倒。据彭博新闻报道,特斯拉将员工改为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6天,只休息一天。所以相比之前的生产,特斯拉现在的状态可以用“半复工”来形容,因为无论是复工人数还是日产量都是对折,日系车产量只能维持在1000辆左右。
第一电动独家获悉,由于供应链和产能限制,特斯拉上海工厂将被迫暂时放弃生产Model 3,优先生产Model Y..停产22天:最长的一次。据悉,特斯拉表示,正在国家相关部门、上海市经信委、临港管委会的支持下,积极推动100多家供应商恢复生产。因为目前公司的车辆备件库存预计可以满足一周左右的生产能力。“上海的供应商恢复生产的比例更高。在此之前,江苏也在积极推进物流,让我们目前的复产能够顺利进行。”一位特斯拉生产官员说。如果零部件公司一周后仍未成功复工,或者零部件供应未及时恢复,特斯拉是否仍将面临停工风险,这是否可以理解?
从3月28日到昨天正式复产,特斯拉上海工厂停产22天,是工厂建成投产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汽车行业分析师、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在接受第一电动采访时表示:“按照之前每天2000多辆的产能计算,代表特斯拉22天损失了4万多辆的产能。如果以30.1万辆的价格计算,意味着特斯拉的产值至少牺牲了120亿元。”瑞士瑞信银行分析师丹·莱维在一份客户报告中表示:“沪市重启的步伐为2022年的交割增加了不确定性。”他预测,“由于成本膨胀和生产效率低下,特斯拉最近的利润率将会逆转。”
然而,第一电气发现,在宣布复工复产的同时,4月19日特斯拉美国股价上涨2.38%,最新市值1.06万亿美元。暂时放弃Model 3,专注Model Y与特斯拉目前产量减半成反比,这就是成本的增加。根据彭博获得的一份特斯拉内部备忘录,重返工作岗位的员工被迫在一个闭环系统中工作。简单来说,吃住都在公司。其中提到,由于宿舍不足,工人只能睡在工厂的地板上。还提到特斯拉会提供淋浴条件,一日三餐,每天63美元(400元人民币)的补贴。据悉,该补贴的实际金额将根据职位和级别来确定,并且还有娱乐设施正在建设中。“特斯拉疫情之间闭环生产的成本肯定比正常高,因为这个工人每天要吃住在工厂里,做所有的核酸检测,这是一笔开支;然后特斯拉会为工人准备睡垫等日常用品,这也会增加生产成本,”张翔说。尽管如此,还是要尽快复工,因为停产损失大于这些成本。“众所周知,特斯拉上海工厂主要生产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在复工后,特斯拉可能会被迫暂时放弃Model 3的生产。
“在零配件有限的前提下,特斯拉会优先考虑Model Y,”张翔说。“这样可以产生更大的销量和销售额。目前一天1000辆的产量基本都是关于Model Y的“根据特斯拉中国官网,目前Model Y各版本的交付周期在10周到20周不等,Model 3各版本的交付周期在16周到24周不等,其中Model 3后轮驱动版的交付周期长达20周到24周。上海汽车行业艰难重启。特斯拉并不是疫情期间唯一一个按下重启键的人。4月14日,Xpeng汽车CEO何在其社交平台上预测,“如果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供应链企业找不到动态复工的办法,中国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可能要在5月份停产。”华为董事总经理余承东附和道:“如果上海继续不恢复生产,5月份以后,上海供应链涉及的所有科技/工业行业都将停产,尤其是汽车行业!工业经济的损失/成本会很大!从4月中旬开始,由于上海的关闭,一些企业开始停产。"
或许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何发言后两天,也就是4月16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指南(第一版)》和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白名单”中有666家企业,其中汽车相关企业有240多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汽车公司主要是SAIC、通用汽车和特斯拉,零部件供应商主要是mainland China、舍弗勒、法雷奥和安博福。然而,在疫情形势下,员工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仍然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除了特斯拉,SAIC也在4月18日开始了压力测试,SAIC乘用车厂在19日完成了复工后的第一辆新车压力测试。我相信SAIC旗下的其他工厂会陆续恢复生产。目前,工信部已经成立了“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顺畅协调平台”。通过该平台,企业可以就复工复产、物流运输等实际问题进行信息交流,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同时,工信部已派出工作组赴上海前方,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稳产复产。在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后,上海汽车工业终于迎来了曙光。4月19日,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林在微博中宣布,上海工厂正式复产。特斯拉公关部随后向第一电动表示,在上海各级政府的部署和协调下,特斯拉8000名员工于4月17日和18日返回工厂,电池和电机车间于19日上午恢复生产。目前,许多装配线已经高效运行。
“我们将在未来3或4天内逐步攀升产能,直到整体单班满员,”特斯拉超级工厂制造高级总监宋刚表示。停产前,特斯拉上海工厂每天可生产约2100辆汽车,实行两班倒。据彭博新闻报道,特斯拉将员工改为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6天,只休息一天。所以相比之前的生产,特斯拉现在的状态可以用“半复工”来形容,因为无论是复工人数还是日产量都是对折,日系车产量只能维持在1000辆左右。
第一电动独家获悉,由于供应链和产能限制,特斯拉上海工厂将被迫暂时放弃生产Model 3,优先生产Model Y..停产22天:最长的一次。据悉,特斯拉表示,正在国家相关部门、上海市经信委、临港管委会的支持下,积极推动100多家供应商恢复生产。因为目前公司的车辆备件库存预计可以满足一周左右的生产能力。“上海的供应商恢复生产的比例更高。在此之前,江苏也在积极推进物流,让我们目前的复产能够顺利进行。”一位特斯拉生产官员说。如果零部件公司一周后仍未成功复工,或者零部件供应未及时恢复,特斯拉是否仍将面临停工风险,这是否可以理解?
从3月28日到昨天正式复产,特斯拉上海工厂停产品……22天,是工厂建成投产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汽车行业分析师、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在接受第一电动采访时表示:“按照之前每天2000多辆的产能计算,代表特斯拉22天损失了4万多辆的产能。如果以30.1万辆的价格计算,意味着特斯拉的产值至少牺牲了120亿元。”瑞士瑞信银行分析师丹·莱维在一份客户报告中表示:“沪市重启的步伐为2022年的交割增加了不确定性。”他预测,“由于成本膨胀和生产效率低下,特斯拉最近的利润率将会逆转。”
然而,第一电气发现,在宣布复工复产的同时,4月19日特斯拉美国股价上涨2.38%,最新市值1.06万亿美元。暂时放弃Model 3,专注Model Y与特斯拉目前产量减半成反比,这就是成本的增加。根据彭博获得的一份特斯拉内部备忘录,重返工作岗位的员工被迫在一个闭环系统中工作。简单来说,吃住都在公司。其中提到,由于宿舍不足,工人只能睡在工厂的地板上。还提到特斯拉会提供淋浴条件,一日三餐,每天63美元(400元人民币)的补贴。据悉,该补贴的实际金额将根据职位和级别来确定,并且还有娱乐设施正在建设中。“特斯拉疫情之间闭环生产的成本肯定比正常高,因为这个工人每天要吃住在工厂里,做所有的核酸检测,这是一笔开支;然后特斯拉会给工人准备睡垫等生活用品,这也会增加生产成本,”张翔说。“尽管如此,还是要尽快复工,因为停产损失大于这些成本。”众所周知,特斯拉上海工厂主要生产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在复工后,特斯拉可能会被迫暂时放弃Model 3的生产。
“在零配件有限的前提下,特斯拉会优先考虑Model Y,”张翔说。“这样可以产生更大的销量和销售额。目前一天1000辆的产量基本都是关于Model Y的“根据特斯拉中国官网,目前Model Y各版本的交付周期在10周到20周不等,Model 3各版本的交付周期在16周到24周不等,其中Model 3后轮驱动版的交付周期长达20周到24周。上海汽车行业艰难重启。特斯拉并不是疫情期间唯一一个按下重启键的人。4月14日,Xpeng汽车CEO何在其社交平台上预测,“如果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供应链企业找不到动态复工的办法,中国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可能要在5月份停产。”华为董事总经理余承东附和道:“如果上海继续不恢复生产,5月份以后,上海供应链涉及的所有科技/工业行业都将停产,尤其是汽车行业!工业经济的损失/成本会很大!从4月中旬开始,由于上海的关闭,一些企业开始停产。"
或许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何发言后两天,也就是4月16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指南(第一版)》和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白名单”中有666家企业,其中汽车相关企业有240多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汽车公司主要是SAIC、通用汽车和特斯拉,零部件供应商主要是mainland China、舍弗勒、法雷奥和安博福。然而,在疫情形势下,员工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仍然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除了特斯拉,SAIC也在4月18日开始了压力测试,SAIC乘用车厂在19日完成了复工后的第一辆新车压力测试。我相信SAIC旗下的其他工厂会陆续恢复生产。目前,工信部已经成立了“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顺畅协调平台”。通过该平台,企业可以就复工复产、物流运输等实际问题进行信息交流,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同时,工信部已派出工作组赴上海前方,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稳产复产。在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后,上海汽车工业终于迎来了曙光。
近日,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国轩)与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商用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900/1/1 0:00:00近日,我们获得了比亚迪海豹参数询价的内饰设计图,新车采用海洋美学设计风格,整体设计清新、有一定科技感。参考此前报道的消息,该车预计售价在2228万元。
1900/1/1 0:00:00“在自动驾驶水平上,我们的城市NOH还不是L4,要想达到L4级,我们未来还需要再演进。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4月19日表示,公司提出了一项新的增长计划,将通过下放更多权力给地区和品牌,来降低集团在供应链中断和价格上涨等全球不利因素影响下的脆弱性。
1900/1/1 0:00:00在完成A轮数亿元融资的7天后,毫末智行19日正式举办了2022年“HAOMOAIDAY”。从2021年至今,毫末智行举办公开的类似活动已经不下4次,并且每次对外宣布近期取得的新成绩。
1900/1/1 0:00:00近日,一家名为中石化氢能源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