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客运协会发布了4月新能源SUV销量排名榜。与3月份相比,排名榜排名变化明显。最明显的是进入了榜单的前十名,排名第八,仅次于李一位。
图片来源:协会
众所周知,M5是华为和塞蕾斯合作打造的AITO首款机型,并于去年12月底开始预售。今年3月5日开始全国发货,4月是M5第一个完整的发货月。从终端销售数据来看,3、4月第三个月M5终端销量近3000辆。
图片来源:AITO汽车
M5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它是华为深度参与的第一款上市机型。其产品不仅搭载了很多华为元素,而且AITO品牌和产品之前也有华为发布,机型销售也在华为线下门店进行。可以说,M5的市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为“技术上车”的实力及其汽车销量。
那么,M5在全国范围内交付后卖到了哪里?谁在购买?
终端销量连续两个月达到近3000辆。
事实上,今年3、4月份,国内多点爆发疫情,使得很多车企销量减半,对于刚刚开始交付的M5并不有利。此外,AITO品牌知名度不高,华为深度涉足的汽车能否受到市场的喜爱也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很明显,世界上的M5有一种“溺水”的意思。
终端销售数据显示,今年1-4月,M5在国际市场的终端销售呈现持续增长态势。3月初开始全国交付后,M5终端当月销量为2875辆,在当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排名第38位,但这一首月交付量优于其他新车型如Kyk 001和蓝兔自由侠交付时的表现。
4月是M5的完整交付月,当月交付量为2,952辆,环比增长2.7%。从数据上看,M5的增长率很小,这也是受疫情影响。资料显示,3月和4月文杰M5在上海的终端销量分别为124辆和1辆,而这个时间段恰逢上海疫情爆发。
从交付开始,M5在3月和4月的累计终端销量为5,827辆。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M5在边境地区的累计终端销量可能更多。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目前M5累计终端销量远未达到年度销售目标。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夸口,希望今年AITO月销量突破3万辆,可以挑战30万辆的年销量。但显然,今年三分之一的时间过去了,全球终端销量不到一万台。
在4月中旬的一次采访中,余承东也回应了相关问题。他认为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30万辆根本做不出来,第一年能完成10-20万辆就是奇迹了。
最受重庆、深圳车主青睐。
M5的销售主要在华为的门店进行。早在今年1月,华为汽车就宣布将在118个城市的500家华为门店开启预约试驾和预订。在华为渠道的加持下,M5在中国的销售网络迅速建立。
数据显示,有M5交付以来全国203个城市的终端销售数据,呈现城市多,单个城市销售少的特点。今年1-4月,M5累计终端销售额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重庆、深圳、杭州、成都、广州、郑州、武汉、Xi、苏州和上海,这十个城市的终端销售额占全国终端销售额的比重为……占全国销售额的39.6%。
不难发现,重庆和深圳是全球M5终端销量最好的两个城市,而这两个城市正是全球两大“东家”的总部所在地。众所周知,华为中国总部在深圳,在当地有很高的知名度。重庆是小康集团的总部,生产M5的金康赛丽斯两江智能工厂也在重庆,对于卖车有很大的生产优势。
此外,从销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不难看出,文杰M5的终端销售主要集中在新一线和二三线城市,其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终端销售仅占全国总量的14.3%。
个人用户占61%
当一款新车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销量,业界自然会关注这款车的公私比。资料显示,今年1、2月份M5的终端销售大部分是单位用户,可能就是上面提到的华为门店试驾车。
但3月份开始投放后,个人用户数量有所增长,而单位用户数量相对下降。到4月份全月投放,公司个人用户占比提升至77%,单位用户占比下降至23%。从这个角度来看,个人用户的比例也随着M5的交付而增加。
从1-4月累计终端销量来看,由于前两个月单位用户较多,累计单位用户占比38.61%,个人用户占比61.37%,租房用户占比0.01%。1-4月的终端销售中,只有一个租房用户。
在谈到个人用户购买M5的原因时,有分析认为,很多用户都在抢购“华为汽车”。这些用户可能是华为的忠实粉丝,也可能是愿意尝鲜的技术发烧友。不过,这些用户抢着用赛勒斯买车的可能性不大。
前几天,有人要求M5的老板去掉“赛利斯”的标志,换上“华为”的标志。另据报道,许多车主在提车前购买了华为的标志。
图片来源:购物网站截图
对此,小康股份董事长张正平在2021年股东大会上冷静回应,“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产品不行,不管谁贴标签,都没人买。M5的高度关注,是对小康与华为合作的一种鼓舞和肯定。”
其实说到M5的车,华为比小康受到的关注更多,但华为选择小康,后者一定有华为能看重的东西。
车主更喜欢四轮驱动
目前,M5在文杰有四款车型在售,分别是标准版后驱、性能版四驱、四驱致远版和旗舰型四驱,售价区间为25.98万元至33.18万元。今年3月16日,在前三个版本推出之后,华为在其春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旗舰版吴洁M5四驱。四驱旗舰版作为顶配车型,直接把车价推到了30多万元。
图片来源:AITO汽车官网
在介绍完新版车的亮点后,余承东自信地表示,他并不担心M5的产能,也不担心产品投放市场后的受欢迎程度,而是担心车主抢不到。那么市场真的如余承东所说吗?
终端销量数据显示,M5交付后3、4月累计销量为5827辆,其中四驱版终端销量为5812辆,占比99.7%;后驱版的终端销量仅为15辆,占比0.3%。从这个角度来看,M5的车主更喜欢四驱版。
从价格来看,今年以来,受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文杰M5先后上调了标准版后驱、性能版四驱和旗舰版四驱的价格。调整后对应价格分别为25.98万元、29.48万元、33.18万元。四驱转臻版价格没变,28.88万元。
终端销售数据显示,4月份四驱版M5成交价分别为27.98万元和31.98万元,其中27.98万元占全月79.1%,31.98万元占19.9%。由此看来,个人用户购买M5的价格主要在28万元左右。
增程混合中的“第二个孩子”
作为一款增程式插电式混合动力车,M5在这一细分市场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终端销售数据显示,今年1-4月销量的增程式插电式车型有5款,分别是李ONE、、自由行、天际、天界SF5。其中,前4个月李一中累计终端销量为36,102辆,占比73.78%;其次是M5,累计终端销量为6697辆,占比13.69%;后三款累计销量占比仅为12.53%。从这个角度来看,M5在增程细分市场赢得了超过13%的份额。
汽车工业决定走增程路线。除了M5,第二大汽车产业M7也是一款增程动力汽车。目前这款车已经出现在工信部发布的第355批新车申报公示中,预计今年上市。有分析称,边境地区的M7主要针对李ONE,会使用更多华为提供的零部件,会继续在华为线下渠道展示和销售。
从这个角度来看,到今年年底,如果恢复芯片供应,再有两款上市,公司的月销量很可能会冲击几千甚至上万。
8日前,客运协会发布了4月新能源SUV销量排名榜。与3月份相比,排名榜排名变化明显。最明显的是进入了榜单的前十名,排名第八,仅次于李一位。
图片来源:协会
众所周知,M5是华为和塞蕾斯合作打造的AITO首款机型,并于去年12月底开始预售。今年3月5日开始全国发货,4月是M5第一个完整的发货月。从终端销售数据来看,3、4月第三个月M5终端销量近3000辆。
图片来源:AITO汽车
M5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它是华为深度参与的第一款上市机型。其产品不仅搭载了很多华为元素,而且AITO品牌和产品之前也有华为发布,机型销售也在华为线下门店进行。可以说,M5的市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为“技术上车”的实力及其汽车销量。
那么,M5在全国范围内交付后卖到了哪里?谁在购买?
终端销量连续两个月达到近3000辆。
事实上,今年3、4月份,国内多点爆发疫情,使得很多车企销量减半,对于刚刚开始交付的M5并不有利。此外,AITO品牌知名度不高,华为深度涉足的汽车能否受到市场的喜爱也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很明显,世界上的M5有一种“溺水”的意思。
终端销售数据显示,今年1-4月,M5在国际市场的终端销售呈现持续增长态势。3月初开始全国交付后,M5终端当月销量为2875辆,在当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中排名第38位,但这一首月交付量优于其他新车型如Kyk 001和蓝兔自由侠交付时的表现。
4月是M5的完整交付月,当月交付量为2,952辆,环比增长2.7%。从数据上看,M5的增长率很小,这也是受疫情影响。资料显示,3月和4月文杰M5在上海的终端销量分别为124辆和1辆,而这个时间段恰逢上海疫情爆发。
从交付开始,M5在3月和4月的累计终端销量为5,827辆。如果不是受疫情影响,M5在边境地区的累计终端销量可能更多。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目前M5累计终端销量远未达到年度销售目标。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夸口,希望今年AITO月销量突破3万辆,可以挑战30万辆的年销量。但是很明显……y,今年三分之一的时间过去了,全球终端销量不到一万。
在4月中旬的一次采访中,余承东也回应了相关问题。他认为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30万辆根本做不出来,第一年能完成10-20万辆就是奇迹了。
最受重庆、深圳车主青睐。
M5的销售主要在华为的门店进行。早在今年1月,华为汽车就宣布将在118个城市的500家华为门店开启预约试驾和预订。在华为渠道的加持下,M5在中国的销售网络迅速建立。
数据显示,有M5交付以来全国203个城市的终端销售数据,呈现城市多,单个城市销售少的特点。今年1-4月,M5累计终端销售额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重庆、深圳、杭州、成都、广州、郑州、武汉、Xi、苏州和上海,这十个城市的终端销售额占其全国销售额的39.6%。
不难发现,重庆和深圳是全球M5终端销量最好的两个城市,而这两个城市正是全球两大“东家”的总部所在地。众所周知,华为中国总部在深圳,在当地有很高的知名度。重庆是小康集团的总部,生产M5的金康赛丽斯两江智能工厂也在重庆,对于卖车有很大的生产优势。
此外,从销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不难看出,文杰M5的终端销售主要集中在新一线和二三线城市,其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终端销售仅占全国总量的14.3%。
个人用户占61%
当一款新车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销量,业界自然会关注这款车的公私比。资料显示,今年1、2月份M5的终端销售大部分是单位用户,可能就是上面提到的华为门店试驾车。
但3月份开始投放后,个人用户数量有所增长,而单位用户数量相对下降。到4月份全月投放,公司个人用户占比提升至77%,单位用户占比下降至23%。从这个角度来看,个人用户的比例也随着M5的交付而增加。
从1-4月累计终端销量来看,由于前两个月单位用户较多,累计单位用户占比38.61%,个人用户占比61.37%,租房用户占比0.01%。1-4月的终端销售中,只有一个租房用户。
在谈到个人用户购买M5的原因时,有分析认为,很多用户都在抢购“华为汽车”。这些用户可能是华为的忠实粉丝,也可能是愿意尝鲜的技术发烧友。不过,这些用户抢着用赛勒斯买车的可能性不大。
前几天,有人要求M5的老板去掉“赛利斯”的标志,换上“华为”的标志。另据报道,许多车主在提车前购买了华为的标志。
图片来源:购物网站截图
对此,小康股份董事长张正平在2021年股东大会上冷静回应,“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产品不行,不管谁贴标签,都没人买。M5的高度关注,是对小康与华为合作的一种鼓舞和肯定。”
其实说到M5的车,华为比小康受到的关注更多,但华为选择小康,后者一定有华为能看重的东西。
车主更喜欢四轮驱动
目前,在文杰销售的M5有四款车型,分别是标准版后驱、性能版四驱、四驱……致远版和四驱旗舰版,售价区间为25.98万元-33.18万元。今年3月16日,在前三个版本推出之后,华为在其春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旗舰版吴洁M5四驱。四驱旗舰版作为顶配车型,直接把车价推到了30多万元。
图片来源:AITO汽车官网
在介绍完新版车的亮点后,余承东自信地表示,他并不担心M5的产能,也不担心产品投放市场后的受欢迎程度,而是担心车主抢不到。那么市场真的如余承东所说吗?
终端销量数据显示,M5交付后3、4月累计销量为5827辆,其中四驱版终端销量为5812辆,占比99.7%;后驱版的终端销量仅为15辆,占比0.3%。从这个角度来看,M5的车主更喜欢四驱版。
从价格来看,今年以来,受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文杰M5先后上调了标准版后驱、性能版四驱和旗舰版四驱的价格。调整后对应价格分别为25.98万元、29.48万元、33.18万元。四驱转臻版价格没变,28.88万元。
终端销售数据显示,4月份四驱版M5成交价分别为27.98万元和31.98万元,其中27.98万元占全月79.1%,31.98万元占19.9%。由此看来,个人用户购买M5的价格主要在28万元左右。
增程混合中的“第二个孩子”
作为一款增程式插电式混合动力车,M5在这一细分市场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终端销售数据显示,今年1-4月销量的增程式插电式车型有5款,分别是李ONE、、自由行、天际、天界SF5。其中,前4个月李一中累计终端销量为36,102辆,占比73.78%;其次是M5,累计终端销量为6697辆,占比13.69%;后三款累计销量占比仅为12.53%。从这个角度来看,M5在增程细分市场赢得了超过13%的份额。
汽车工业决定走增程路线。除了M5,第二大汽车产业M7也是一款增程动力汽车。目前这款车已经出现在工信部发布的第355批新车申报公示中,预计今年上市。有分析称,边境地区的M7主要针对李ONE,会使用更多华为提供的零部件,会继续在华为线下渠道展示和销售。
从这个角度来看,到今年年底,如果恢复芯片供应,再有两款上市,公司的月销量很可能会冲击几千甚至上万。
近日,舆论场对于捷尼赛思的议论声多了起来。这对于一个进入中国时间很短的品牌来说,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毕竟议论多代表它被关注的程度。捷尼赛思需要在关注中被了解。
1900/1/1 0:00:00对于陆陆续续发布Q1财报的零部件巨头们来说,今年一季度的日子不好过。随之而来的上海疫情,也让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包括丰田等日系汽车制造商都迫不得已接连停产。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外媒获悉,特斯拉已提交进入泰国市场的申请,作为该公司最新的市场扩张举措。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不仅计划在泰国销售电动汽车,还计划销售电池和太阳能产品。
1900/1/1 0:00:001、2022北京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置结果公布家庭指标入围分数56分5月26日,北京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公布了本期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置积分排序入围名单、个人和单位新能源指标配置结果。
1900/1/1 0:00:00在智能电动汽车这一波浪潮中,“用户”这个词汇被频频提及。蔚来是先行者,随后,从新势力到自主品牌再到自主品牌孵化的新兴子品牌们,也纷纷加入其中,开始关注和强调用户共创。
1900/1/1 0:00:00汽车之家获悉,耀宁科技12GWh磷酸铁锂电池及系统总成项目签约落户江苏建湖县。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