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上半年召回255万辆汽车 | 软硬件BUG频出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因车辆安全隐患导致的召回呈上升趋势。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通知统计,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国内汽车市场共发布召回通知59批次,涉及32个品牌254.6万辆缺陷汽车,同比下降44.75%。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整体来看,受年初春节和3-5月国内疫情影响,上半年整体召回量在1月份达到峰值后迅速回落,维持低位运行状态,平均较过去5年最低。以6月份为中心,共召回缺陷汽车23.2万辆,同比下降61.80%,环比下降2.45%。

分品牌来看,因手动挡零件制造尺寸不良而被召回的五菱洪光S3和新宏光S,需要追溯到2017年7月,涉及缺陷车辆60.98万辆,占2022年上半年召回总量的23.95%。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在五菱的推动下,2022年上半年中国自主汽车召回量占比从去年的5.41%攀升至31.55%,增长了26.14个百分点。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丰田汽车位居第二,召回原因主要集中在发动机点火线圈制造、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缺陷和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内部程序不完善三大问题,分别召回32.39万辆、17.56万辆和13.67万辆。

其次是因网关控制模块、车身铭牌、车辆相关文件和燃油管路故障,共召回45.81万辆,占召回总量的18.04%。

这三家车企的总召回量占过去一年国内汽车召回量的61.1%。

但如果着眼于召回失败的整体原因,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迭代,新的召回问题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硬件故障为主体,在责任方的界定上正在带来更加复杂的问题。

软件问题经常发生。

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汽车召回的原因已经从传统的硬件故障延伸到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仅在过去的半年里,除了五菱的变速箱缺陷,还有超过52万辆国产车因电气设备相关故障被召回,远超第三发动机故障,占召回总量的20%以上。放大到123.7万辆缺陷车与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有关,涉及特斯拉、丰田、奔驰等14家车企。

如果能找到与福克斯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相关的缺陷,上半年大多集中在网关控制模块、制动系统液压电子控制单元、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问题上。

其中,网关控制模块位置引发的一系列隐患导致超45万辆国产奥迪Q5L被召回。现代汽车集团(Hyundai Motor Group)的子公司HECU汽车(hong kong)排名第二,共召回51.6万辆汽车。具体来说,HECU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发动机舱起火。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题不仅限于中国。今年2月,现代汽车集团也因为这一故障在美国发起了48.4万辆汽车的召回,包括2014-2016款起亚Sport、2016-2018款起亚K900和2016-2108款现代圣达菲,公司建议车主在问题修复前将车辆停放在户外。

另外,在众多召回品牌中,特斯拉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发现在过去的半年里,特斯拉已经发起了四次召回,涉及进口版和国产版Model 3 ……d型Y,缺陷车辆共计27.6万辆。召回原因与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有关,如热泵电子膨胀阀软件缺乏校正功能、后置电机逆变器功率半导体元件制造偏差、中央触摸屏软件存在BUG、车辆充电时信息娱乐系统中央处理器散热不足等一系列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斯拉采用软件升级OTA召回,仅针对无法通过OTA召回的车辆推出其他召回措施。

OTA不能“为所欲为”

其实通过软件升级召回是目前软件问题的主要途径。

2020年和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两次发布相关通知,进一步明确生产企业采用OTA对售出车辆进行技术服务活动的,应当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

这种处理方式大大提高了召回完成率,降低了召回成本,成为处理软件故障的主要召回措施。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图片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

在此基础上,OTA技术也在快速增加。

盖世汽车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OTA前置乘用车保有量为444.86万辆,同比增长15.4%,组装率为22.1%。到2021年,OTA组装数量将一举达到764.63万台,同比增长71.9%,组装率也将提升至37.5%。2022年,OTA的势头更加强劲。仅第一季度,OTA组装数量达212.89万,同比增长36.1%,组装率达44.7%。

然而,如何监管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年,特斯拉、Xpeng Motors、威马汽车、广汽丰田等汽车品牌均被曝出通过ota升级技术“锁定”电池输出功率,人为降低充电上限,从而减缓动力电池SOC下降,防止电池热失控等故障,导致车辆寿命缩短,动力不足。

4月15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关于汽车软件在线更新备案的通知》。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图片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

《通知》要求,车企在实施叫车软件在线升级活动即OTA升级前,应按要求依次完成企业管理能力、车辆型号及功能、具体升级活动的备案。升级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提交具体升级活动的实施报告。备案申请主体应为汽车生产企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展企业经营能力、车型和功能、具体升级活动的备案。

随着一系列针对OTA的政策的完善,OTA的召回范围越来越广。

今年上半年,不仅特斯拉通过OTA进行了四次召回,奔驰还在今年3月对旗下8.6万辆进口、国产A级、B级、C级、E级、S级汽车采取了OTA召回,以解决通讯模块控制单元的软件问题和MBUX多媒体显示屏的缺陷。而雷克萨斯在今年4月通过OTA技术解决了多功能显示屏的内控程序故障。

回顾2021年,OTA召回6起,涉及缺陷车291.5万辆,占全年召回量的30%。相信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OTA召回更加频繁和规范。

新能源汽车召回比例上升……今年上半年召回结构仍以燃油和乘用车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纯电动汽车在过去6个月中召回了30.66万辆缺陷汽车,比去年同期的41.46万辆窄了26%,但占总召回量的比例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围绕召回原因,排除上文反复提到的与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相关的特斯拉,保时捷Taycan在5月和6月发起了两次召回,解决其后排安全带锁扣线束缺陷和前排座椅线束织物护套安全隐患,涉及车辆超过12000辆,在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召回中排名第二。

其次是国产奔驰EQC因电驱动模块冷却系统存在缺陷而被召回。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名是因动力电池组托盘制造缺陷召回的近万辆比亚迪唐DM。这是今年第一款涉及极端工况或导致电池热失控的新能源汽车,也是2021年以来召回的少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此起彼伏,或自燃,或被波及,层出不穷。

以今年6月为例,6月9日上午10点左右,杭州湾建材市场发生火灾。到下午“那里有电动车销售市场”“不会是因为电动车自燃吧?”等待猜测传遍网络;6月13日晚,一家商场的手机店在网上火了。因为商店里有一辆纯电动汽车,AITO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不少网友将起火原因归为纯电动汽车。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虽然最终核实两起火灾并非电动车自燃引起,但不得不发人深省。为什么会有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

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共报告各类车辆火灾1.9万起,同比上升8.8%;其中,新能源汽车640辆,同比增长32%,高于车辆火灾平均增幅。很多新能源汽车公司都参与其中,包括比亚迪、魏玛和小鹏。

对于新能源汽车火灾数量的增加,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表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车数量增加;第二,电动车电池老化。

据部最新统计,截至2022年3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891.5万辆,占汽车总数的2.90%,其中纯电动汽车724.5万辆。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相关故障必然会增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其他零部件缺陷故障引发的安全纠纷的界定,目前的锂电池安全仍然是车企和动力电池厂商之间权责不清的地带,这也成为新能源汽车召回、解决方案和生产规范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

值得肯定的是,市场监管总局、各部委、各行业龙头企业都在致力于制定和修订相关标准规范,加强新能源汽车共性安全问题的研究。相信随着各项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各项制度的落实,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健康有序发展。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0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因车辆安全隐患导致的召回呈上升趋势。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通知统计,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国内汽车市场共发布召回通知59批次,涉及32个品牌254.6万辆缺陷汽车,同比下降44.75%。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整体来看,受年初春节和3-5月国内疫情影响,上半年整体召回量在1月份达到峰值后迅速回落,维持低位运行状态,平均较过去5年最低。以6月份为中心,共召回缺陷汽车23.2万辆,同比下降61.80%,环比下降2.45%。

分品牌来看,因手动挡零件制造尺寸不良而被召回的五菱洪光S3和新宏光S,需要追溯到2017年7月,涉及缺陷车辆60.98万辆,占2022年上半年召回总量的23.95%。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在五菱的推动下,2022年上半年中国自主汽车召回量占比从去年的5.41%攀升至31.55%,增长了26.14个百分点。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丰田汽车位居第二,召回原因主要集中在发动机点火线圈制造、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缺陷和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内部程序不完善三大问题,分别召回32.39万辆、17.56万辆和13.67万辆。

其次是因网关控制模块、车身铭牌、车辆相关文件和燃油管路故障,共召回45.81万辆,占召回总量的18.04%。

这三家车企的总召回量占过去一年国内汽车召回量的61.1%。

但如果着眼于召回失败的整体原因,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迭代,新的召回问题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硬件故障为主体,在责任方的界定上正在带来更加复杂的问题。

软件问题经常发生。

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汽车召回原因已经从传统的硬件故障延伸到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仅在过去的半年里,除了五菱的变速箱缺陷,还有超过52万辆国产车因电气设备相关故障被召回,远超第三发动机故障,占召回总量的20%以上。扩大到123.7万辆与系统程序相关的缺陷车辆……以及软件设计,涉及特斯拉、丰田、奔驰等14家车企。

如果能找到与福克斯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相关的缺陷,上半年大多集中在网关控制模块、制动系统液压电子控制单元、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问题上。

其中,网关控制模块位置引发的一系列隐患导致超45万辆国产奥迪Q5L被召回。现代汽车集团(Hyundai Motor Group)的子公司HECU汽车(hong kong)排名第二,共召回51.6万辆汽车。具体来说,HECU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发动机舱起火。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题不仅限于中国。今年2月,现代汽车集团也因为这一故障在美国发起了48.4万辆汽车的召回,包括2014-2016款起亚Sport、2016-2018款起亚K900和2016-2108款现代圣达菲,公司建议车主在问题修复前将车辆停放在户外。

另外,在众多召回品牌中,特斯拉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发现在过去的半年里,特斯拉已经发起了四次召回,涉及进口版和国产版Model 3和Model Y,缺陷车辆共计27.6万辆。召回原因与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有关,如热泵电子膨胀阀软件缺乏校正功能、后置电机逆变器功率半导体元件制造偏差、中央触摸屏软件存在BUG、车辆充电时信息娱乐系统中央处理器散热不足等一系列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斯拉采用软件升级OTA召回,仅针对无法通过OTA召回的车辆推出其他召回措施。

OTA不能“为所欲为”

其实通过软件升级召回是目前软件问题的主要途径。

2020年和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两次发布相关通知,进一步明确生产企业采用OTA对售出车辆进行技术服务活动的,应当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

这种处理方式大大提高了召回完成率,降低了召回成本,成为处理软件故障的主要召回措施。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图片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

在此基础上,OTA技术也在快速增加。

盖世汽车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OTA前置乘用车保有量为444.86万辆,同比增长15.4%,组装率为22.1%。到2021年,OTA组装数量将一举达到764.63万台,同比增长71.9%,组装率也将提升至37.5%。2022年,OTA的势头更加强劲。仅第一季度,OTA组装数量达212.89万,同比增长36.1%,组装率达44.7%。

然而,如何监管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年,特斯拉、Xpeng Motors、威马汽车、广汽丰田等汽车品牌均被曝出通过ota升级技术“锁定”电池输出功率,人为降低充电上限,从而减缓动力电池SOC下降,防止电池热失控等故障,导致车辆寿命缩短,动力不足。

4月15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关于汽车软件在线更新备案的通知》。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图片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

通知要求,汽车企业应完成企业管理能力、车型和f……在实施车载软件在线升级活动,即OTA升级之前,按要求依次进行ctions和具体的升级活动。升级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提交具体升级活动的实施报告。备案申请主体应为汽车生产企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展企业经营能力、车型和功能、具体升级活动的备案。

随着一系列针对OTA的政策的完善,OTA的召回范围越来越广。

今年上半年,不仅特斯拉通过OTA进行了四次召回,奔驰还在今年3月对旗下8.6万辆进口、国产A级、B级、C级、E级、S级汽车采取了OTA召回,以解决通讯模块控制单元的软件问题和MBUX多媒体显示屏的缺陷。而雷克萨斯在今年4月通过OTA技术解决了多功能显示屏的内控程序故障。

回顾2021年,OTA召回6起,涉及缺陷车291.5万辆,占全年召回量的30%。相信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OTA召回更加频繁和规范。

新能源汽车召回比例上升

今年上半年召回结构仍以燃油和乘用车为主。值得注意的是,纯电动汽车在过去6个月中召回了30.66万辆缺陷汽车,比去年同期的41.46万辆窄了26%,但占总召回量的比例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围绕召回原因,排除上文反复提到的与系统程序和软件设计相关的特斯拉,保时捷Taycan在5月和6月发起了两次召回,解决其后排安全带锁扣线束缺陷和前排座椅线束织物护套安全隐患,涉及车辆超过12000辆,在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召回中排名第二。

其次是国产奔驰EQC因电驱动模块冷却系统存在缺陷而被召回。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名是因动力电池组托盘制造缺陷召回的近万辆比亚迪唐DM。这是今年第一款涉及极端工况或导致电池热失控的新能源汽车,也是2021年以来召回的少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此起彼伏,或自燃,或被波及,层出不穷。

以今年6月为例,6月9日上午10点左右,杭州湾建材市场发生火灾。到下午“那里有电动车销售市场”“不会是因为电动车自燃吧?”等待猜测传遍网络;6月13日晚,一家商场的手机店在网上火了。因为商店里有一辆纯电动汽车,AITO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不少网友将起火原因归为纯电动汽车。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虽然最终核实两起火灾并非电动车自燃引起,但不得不发人深省。为什么会有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

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共报告各类车辆火灾1.9万起,同比上升8.8%;其中,新能源汽车640辆,同比增长32%,高于车辆火灾平均增幅。很多新能源汽车公司都参与其中,包括比亚迪、魏玛和小鹏。

对于新能源汽车火灾数量的增加,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表示,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新能源汽车数量增加;第二,电动车电池老化。

据部最新统计,截至2022年3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891.5万辆,占汽车总数的2.90%,其中纯电动汽车724.5万辆。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相关故障必然会增多。

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其他零部件缺陷故障引发的安全纠纷的界定,目前的锂电池安全仍然是车企和动力电池厂商之间权责不清的地带,这也成为新能源汽车召回、解决方案和生产规范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

值得肯定的是,市场监管总局、各部委、各行业龙头企业都在致力于制定和修订相关标准规范,加强新能源汽车共性安全问题的研究。相信随着各项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各项制度的落实,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健康有序发展。

Tesla, Mercedes-Benz, Toyota, Hyundai, BYD0

标签:特斯拉奔驰丰田现代比亚迪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换赛道超车 上汽大通MIFA 9竞争力分析

如果一款产品能够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如实用的空间、丰富的配置,强劲的动力等等,MPV车型或许是最佳的选择。

1900/1/1 0:00:00
宁德时代:推进钠离子电池2023年产业化

近日,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路线,同时对新技术也保持着高度关注。

1900/1/1 0:00:00
比亚迪合肥基地第一辆整车下线,一期产能15万,年销100万台有戏吗?

6月30日,比亚迪合肥基地迎来第一辆整车下线,首款下线的车型是秦PLUSDMi。在2021年7月比亚迪与合肥“一拍即合”,一期项目从谈判到开工仅用了42天。

1900/1/1 0:00:00
马勒动力总成公司开发尖端技术 在重型内燃机车辆中用氨取代柴油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马勒动力总成公司(MAHLEPowertrain)领导开展了一个创新项目,旨在开发在重型内燃机车辆中用氨取代柴油的技术。

1900/1/1 0:00:00
大空间、超静音,荣威RX5“多一点”的匠心

分享“多一点”空间、“多一点”静谧、“多一点”舒适、“多一点”驾乘感,全新第三代荣威RX5超混eRX5预计8月正式上市除了发动机等核心部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