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我担心的,不只是新朗逸上市的热度不够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理想L9上市后的第二天早上,《汽车公社》编辑部迎来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你有逻辑的盾,我有事实的矛。双方各执一词,在对理想的L9车型的具体态度上互不让步,以至于通常半小时就结束的前期剪辑会议,也只是“拖”到了午饭前。

不仅存在于汽车公社编辑部,理想L9的知名度甚至已经传遍了汽车圈。

不难理解。在过去的几年里,李凭借来自李ONE的一款车型,与众多新势力竞争,与其他豪华品牌一起抢占中大型SUV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作为李的第二款产品,理想L9有理由踩在李一个人的肩膀上,引起了家庭消费者的关注。

lavida, Volkswagen, ideal L9, BYD, LI

然而,与理想L9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大众朗逸在两天后上市。

后者除了零星的网上上市,并没有得到编辑部的广泛讨论,也没有在朋友圈掀起波澜。这样的沉默和压抑,让在紧凑型车市场领先多年的six先生颜面尽失。

一边是未经市场检验的主流新势力的新宠,一边是常年在主要市场徘徊的传统燃油车常青树。为什么上市后的反响差距如云?是单纯的产品选择还是背后市场逻辑的改变?

贴近内心,无力的“挣扎”

我之所以对新朗逸不够火感到惊讶,是因为基于它的市场地位、辉煌历史和产品改进,它值得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作为大众体系下第一款专为中国设计的车型,其粗糙的内饰做工并不被看好,随后长期领跑中国紧凑型车市场。经过三代车的更替,14年朗逸已经卖出了500万辆车,基本上平均每天卖出1000辆。

lavida, Volkswagen, Ideal L9, BYD, LI

经久不衰的业绩背后,是大众对这一层次消费者的把控精准。朗逸,大众的经典产品,早已成为轩逸、宝来的代名词。

对于市场来说,朗逸销量总是出现在紧凑型车榜单的前端;对于消费者来说,当你的购车范围选择在紧凑型轿车市场时,朗逸是无法回避的。对于大众来说,当推广ID。系列在中国市场并不顺利,朗逸依然承担着薄利多销的角色,掩盖着大众的“跌不休”。

抛开这些“吃老本”的原因,新朗逸各方面提升的痕迹也很明显。

作为中期改款车型,新朗逸在设计上加入了双前脸风格,既保留了经典风格,保住了自己的“基本盘”,又进一步扩大了年轻消费群体,一举两得。

lavida, Volkswagen, Ideal L9, BYD, LI

同时内饰的中控面板也从之前的嵌入式改成了大众家族最新的悬浮式,搭载了最新的MOS 3。上汽大众的x智能车联系统,并且UI设计和应用场景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取消了手动版本。

可以说,为了迎合中国市场的特点,新朗逸在外观和内饰、科技配置、动力形态上都做了年轻化的改进,甚至在配色上也开始向年轻人靠拢,比如“叶青灰”、“天真蓝”、“序幕”。十年前,无法想象大众会如此“轻浮”。

此外,大众官方公布了一系列购车优惠政策,包括75%购置税补贴和“500万+1”朗逸老车主。

可以说,除了12.09-15.09万元的指导价,购车门槛相对提高。考虑到这个价格区间的消费需求和承受能力,能从新朗逸找到的槽点并不多。

lavida, Volkswagen, Ideal L9, BYD, LI

但即便如此,新朗逸上市后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噪音。

新朗逸更贴近消费者和年轻化的需求,似乎是一场“斗争”。如果教父柯里昂在这里,他可能会说:“你对这个老家伙拉维达一点也不尊重。”

被忽视的加油车

当然,从价格区间来看,新朗逸和理想L9并不是直接竞争的产品,用户画像也不是一个群体。这里讨论的上市回应是两个不同的产品阵营:燃油车和电动车。

理想L9和大多数上市的重磅纯电产品一样,不仅轻松赢得了流量,还在自身的战略规划中为品牌仰望星空(也仰望了500万的星空顶端),在必须具备的惊人自信和令人钦佩的分神中,探索提升品牌声量的一切可能。

新朗逸和很多上市的燃油车差不多,没那么大张旗鼓。即使有,也不一定能获得流量。他们的任务只是继续在自己的细分市场“打滚”,一边承担着品牌行走的任务,一边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甚至不惜改变自己之前的形象,却依然被微妙的市场所忽视。

lavida, Volkswagen, ideal L9, BYD, LI

回到竞品之间的关系,能让新时代消费者“心动”的点还是不多。

还是以新朗逸为例。在其紧凑型细分市场,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纯电动产品逐渐丰富。电动车时代的到来,让很多品牌抓住机会奋起直追。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这个级别的纯电动车如此之多,让人眼花缭乱。

尤其是去年成都车展之后,紧凑型纯电动车一起亮相。

合资品牌中,大众ID.3正式在中国上市;自主品牌中,比亚迪海豚、比亚迪元plus、小鹏G3i、长城欧拉好猫系列芭蕾猫、樱桃猫等。,用电“答”,他们来势汹汹,他们怒不可遏。小型燃油车突然被这些小型电动车取代。

lavida, Volkswagen, Ideal L9, BYD, LI

到了2022年的时候,随着油价一轮又一轮的上涨,紧凑型燃油车更是不堪一击,被一群小型纯电动车给锤了。

以朗逸为代表的小型燃油车之所以能称霸汽车市场,是因为他们有非常明确的客户群:预算低;短途需求;停车好;没有空间要求;买第二辆车接送孩子或买食物而不是走路.....并以稳定的品质、出色的动力、良好的空间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但小型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后者的汽车以更智能的车机交互、更可爱的产品造型、更多样的配色、甚至更低的价格和更新的服务体系吸引消费者,最重要的是节省了加油的费用。所以小型纯电动车一旦上市,更容易赢得流量,甚至为消费者种草。

lavida, Volkswagen, Ideal L9, BYD, LI

紧凑型车如此,大型车甚至豪华车也是如此。

随着新能源产品的不断涌现,尤其是特斯拉、韦小立等新动力车型的出现,原本就不平静的汽车市场变得更加激烈。这些造车势力凭借良好的产品力和服务疯狂收割各个细分市场的份额,就连BBA等豪华品牌也睡不着觉,纷纷向电动化转型。

就算奢侈品牌这么努力,在流量收割方面,主流新势力依然没有和他们不成比例。而如果连换轨的BBA都争不过流量热度,朗逸还有什么胜算?

值得一提的是,新朗逸上市当天,百度搜索到了大众最新产品的入口。第一个跳出来的不是新朗逸,而是纯电动车ID。仍处于概念车阶段的AERO。理想L9上市后的第二天早上,《汽车公社》编辑部迎来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你有逻辑的盾,我有事实的矛。双方各执一词,在对理想的L9车型的具体态度上互不让步,以至于通常半小时就结束的前期剪辑会议,也只是“拖”到了午饭前。

不仅存在于汽车公社编辑部,理想L9的知名度甚至已经传遍了汽车圈。

不难理解。在过去的几年里,李凭借来自李ONE的一款车型,与众多新势力竞争,与其他豪华品牌一起抢占中大型SUV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作为李的第二款产品,理想L9有理由踩在李一个人的肩膀上,引起了家庭消费者的关注。

lavida, Volkswagen, ideal L9, BYD, LI

然而,与理想L9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大众朗逸在两天后上市。

后者除了零星的网上上市,并没有得到编辑部的广泛讨论,也没有在朋友圈掀起波澜。这样的沉默和压抑,让在紧凑型车市场领先多年的six先生颜面尽失。

一边是未经市场检验的主流新势力的新宠,一边是常年在主要市场徘徊的传统燃油车常青树。为什么上市后的反响差距如云?是单纯的产品选择还是背后市场逻辑的改变?

贴近内心,无力的“挣扎”

我之所以对新朗逸不够火感到惊讶,是因为基于它的市场地位、辉煌历史和产品改进,它值得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作为大众体系下第一款专为中国设计的车型,其粗糙的内饰做工并不被看好,随后长期领跑中国紧凑型车市场。经过三代车的更替,14年朗逸已经卖出了500万辆车,基本上平均每天卖出1000辆。

lavida, Volkswagen, Ideal L9, BYD, LI

经久不衰的业绩背后,是大众对这一层次消费者的把控精准。朗逸,大众的经典产品,早已成为轩逸、宝来的代名词。

对于市场来说,朗逸销量总是出现在紧凑型车榜单的前端;对于消费者来说,当你的购车范围选择在紧凑型轿车市场时,朗逸是无法回避的。对于大众来说,当推广ID。系列在中国市场并不顺利,朗逸依然承担着薄利多销的角色,掩盖着大众的“跌不休”。

抛开这些“吃老本”的原因,新朗逸各方面提升的痕迹也很明显。

作为中期改款车型,新朗逸在设计上加入了双前脸风格,既保留了经典风格,保住了自己的“基本盘”,又进一步扩大了年轻消费群体,一举两得。

lavida, Volkswagen, Ideal L9, BYD, LI

同时内饰的中控面板也从之前的嵌入式改成了大众家族最新的悬浮式,搭载了最新的MOS 3。上汽大众的x智能车联系统,并且UI设计和应用场景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取消了手动版本。

可以说,为了迎合中国市场的特点,新朗逸在外观和内饰、科技配置、动力形态上都做了年轻化的改进,甚至在配色上也开始向年轻人靠拢,比如“叶青灰”、“天真蓝”、“序幕”。十年前,无法想象大众会如此“轻浮”。

此外,大众官方公布了一系列购车优惠政策,包括75%购置税补贴和“500万+1”朗逸老车主。

可以说,除了12.09-15.09万元的指导价,购车门槛相对提高。考虑到这个价格区间的消费需求和承受能力,能从新朗逸找到的槽点并不多。

lavida, Volkswagen, Ideal L9, BYD, LI

但即便如此,新朗逸上市后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噪音。

新朗逸更贴近消费者和年轻化的需求,似乎是一场“斗争”。如果教父柯里昂在这里,他可能会说:“你对这个老家伙拉维达一点也不尊重。”

被忽视的加油车

当然,从价格区间来看,新朗逸和理想L9并不是直接竞争的产品,用户画像也不是一个群体。这里讨论的上市回应是两个不同的产品阵营:燃油车和电动车。

理想L9和大多数上市的重磅纯电产品一样,不仅轻松赢得了流量,还在自身的战略规划中为品牌仰望星空(也仰望了500万的星空顶端),在必须具备的惊人自信和令人钦佩的分神中,探索提升品牌声量的一切可能。

新朗逸和很多上市的燃油车差不多,没那么大张旗鼓。即使有,也不一定能获得流量。他们的任务只是继续在自己的细分市场“打滚”,一边承担着品牌行走的任务,一边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甚至不惜改变自己之前的形象,却依然被微妙的市场所忽视。

lavida, Volkswagen, ideal L9, BYD, LI

回到竞品之间的关系,能让新时代消费者“心动”的点还是不多。

还是以新朗逸为例。在其紧凑型细分市场,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纯电动产品逐渐丰富。电动车时代的到来,让很多品牌抓住机会奋起直追。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这个级别的纯电动车如此之多,让人眼花缭乱。

尤其是去年成都车展之后,紧凑型纯电动车一起亮相。

合资品牌中,大众ID.3正式在中国上市;自主品牌中,比亚迪海豚、比亚迪元plus、小鹏G3i、长城欧拉好猫系列芭蕾猫、樱桃猫等。,用电“答”,他们来势汹汹,他们怒不可遏。小型燃油车突然被这些小型电动车取代。

lavida, Volkswagen, Ideal L9, BYD, LI

到了2022年的时候,随着油价一轮又一轮的上涨,紧凑型燃油车更是不堪一击,被一群小型纯电动车给锤了。

以朗逸为代表的小型燃油车之所以能称霸汽车市场,是因为他们有非常明确的客户群:预算低;短途需求;停车好;没有空间要求;买第二辆车接送孩子或买食物而不是走路.....并以稳定的品质、出色的动力、良好的空间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但小型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

后者的汽车以更智能的车机交互、更可爱的产品造型、更多样的配色、甚至更低的价格和更新的服务体系吸引消费者,最重要的是节省了加油的费用。所以小型纯电动车一旦上市,更容易赢得流量,甚至为消费者种草。

lavida, Volkswagen, Ideal L9, BYD, LI

紧凑型车如此,大型车甚至豪华车也是如此。

随着新能源产品的不断涌现,尤其是特斯拉、韦小立等新动力车型的出现,原本就不平静的汽车市场变得更加激烈。这些造车势力凭借良好的产品力和服务疯狂收割各个细分市场的份额,就连BBA等豪华品牌也睡不着觉,纷纷向电动化转型。

就算奢侈品牌这么努力,在流量收割方面,主流新势力依然没有和他们不成比例。而如果连换轨的BBA都争不过流量热度,朗逸还有什么胜算?

值得一提的是,新朗逸上市当天,百度搜索到了大众最新产品的入口。第一个跳出来的不是新朗逸,而是纯电动车ID。仍处于概念车阶段的AERO。

标签:朗逸大众理想L9比亚迪理想汽车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宝马集团2022年上半年销量数据发布

7月8日,宝马集团公布其2022年上半年销量数据,共在国内交付378727辆宝马和MINI品牌汽车,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延续强劲势头,同比增长746。

1900/1/1 0:00:00
乘联会: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57.1万辆,环比增长35.3%

7月8日,乘联会发布6月中国乘用车产销量数据。2022年6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943万辆,同比增长226,环比增长435,6月零售环比增速处于近6年同期历史最高值。

1900/1/1 0:00:00
乘联会:6月全国乘用车零售194.3万辆

7月8日,乘联会公布2022年6月乘用车市场最新销量数据,数据显示,6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943万辆,同比增长226,环比增长435,6月零售环比增速处于近6年同期历史最高值。

1900/1/1 0:00:00
马瑞利推出全新800V碳化硅逆变器平台

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供应商,马瑞利开发了全新的、完整的800V碳化硅SiC逆变器平台。确保了逆变器的尺寸、重量、尤其是效率的优化(电动汽车的关键参数)。

1900/1/1 0:00:00
柯马为捷氢科技等全球多家氢能厂商提供高速自动化解决方案

7月1日,柯马正在与世界各地的多个客户合作,实现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的自动化生产。通过利用在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知识和专长,柯马正在帮助促进可靠、零排放电力的生产。

1900/1/1 0:00:00
Rivian产销快报:2022年第二季度明显增加

外媒消息,7月6日,美国电动汽车公司Rivian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产销数据,在此期间,Rivian在伊利诺伊州Normal的制造工厂生产了4401辆纯电动汽车,比第一季度增加了72。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