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车企陆续公布了6月份的销售业绩。从Gaspar收集的数据来看,本月车企普遍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大部分车企实现了上月同期的双增长,对下半年的车市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继续独立“出走”,新推品牌表现不一。
疫情缓解后物流和供应链的不断完善,以及大量促消费政策的落地,有效推动了6月份车市的增长。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汽车销量达250.2万辆,环比增长34.4%,同比增长23.8%。对比近几年的单月销售水平,6月份的销售业绩已经回到了平均水平以上。
在这个成绩下,自主品牌做了很多努力。中汽协数据显示,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9.4万辆,环比增长24.5%,同比增长43.1%,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4.8%,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从盖世汽车的统计数据中也可以明显看出,5月份率先从前期疫情中恢复的自主品牌,6月份继续“出走”。
6月份就不用说了,小鹏、哪吒、理想、蔚来、零跑,五大造车新势力集体交付新车超过1万辆,其中小鹏以15295辆的月交付量夺冠。值得注意的是,6月21日,Xpeng Motors宣布,自2018年12月12日开始交付首款车型以来,其历史累计交付量正式突破20万辆。
老牌自主车企中,比亚迪抢了风头。如果说造车新势力月入破万已经不是问题,那么对于比亚迪来说,月入破十万现在已经是家常便饭。6月份,比亚迪新车销量达到134036辆,这是继3月份首次突破10万大关后,比亚迪今年获得的第四个10万+,并在此前基础上再创新高。要知道,去年6月,比亚迪的月销量才5万出头。
这也是比亚迪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6月8日的股东大会上透露,比亚迪当时手里有50多万台订单,积压订单逐月增加。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不受限于产能,比亚迪的销量远不止这些。
相比之下,其他老牌自主车企的成长性虽不如比亚迪,但业绩也普遍可观。如SAIC乘用车6月销量达82603辆,同比增长75.75%;东风乘用车6月销量17527辆,同比增长66.26%;奇瑞汽车6月销量为79,412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8.5%。吉利汽车6月份销售了104,164辆新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
以自主板块为中心,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车企近年来新推的一些子品牌已经开始显露锋芒。
作为脱胎于广汽集团的新能源品牌,广汽阿亚恩是在近两年的一路奔跑中成立的。凭借AION S、AION Y、AION V等车型组成的日益完善的产品矩阵,去年迈过月销10万大关,今年再创新高20万+。6月,广汽爱安以24109辆的月销量夺冠,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2.44%。
广汽爱安部分车型;图片来源:广汽阿亚恩
吉利高端纯电动品牌几何的增长势头也比较突出。从今年来看,几何单月销量同比翻番,2月销量甚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倍以上。6月份,几何共销售新车12,163辆,同比增长175%。
长城的坦克和欧拉品牌的销售贡献也在增加。在这两个相对年轻的品牌中,坦克走的是非常狂野的路线,而欧拉主要打造城市精品小型电动车,定位截然不同。不过两家的市场表现都不错。6月坦克销量14258辆,同比增长近一倍,欧拉销量11516辆,同比增长6.72%。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新车企的品牌表现并非集体上涨。
比如就吉利而言,不像暴涨的几何,氪的表现并不亮眼。吉利透露,氪001预计今年将达到7万辆的销售目标。从上半年来看,由于关键零部件短缺等因素,其累计销量仅达到19010辆,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长城也是如此。而坦克和欧拉的月销量都涨了一万多,而威品牌6月销量只有2887辆,同比下滑38.67%。指出目前威品牌不得不走高端造车新势力路线,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其新定位,导致其目前销量疲软。
自主车企热衷于“多品牌”的原因不难理解。加斯帕尔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自主汽车企业的“多品牌”主要来源于向上的品牌和消费者对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多品牌的良性发展路线将有助于企业在细分市场中更好地定义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属性,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
另外,对于这些车企来说,多品牌战略也可以降低开发风险。现在行业竞争激烈,不确定因素很多。如果在原有品牌下推出新车型,一旦失败,就会拖累原有品牌。如果新品牌成立,会做强做大,甚至分拆独立上市,即使失败,对原有品牌影响也不大。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很多车企还在延续多品牌战略。从今年来看,吉利分别在1月和7月发布了新品牌锐蓝汽车和雷达汽车,长安也在4月发布了新品牌深蓝。
合资公司业绩分化,部分品牌去向成谜。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上升,意味着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的下降。但鉴于整体车市下滑幅度不大,反弹明显,6月份大部分合资品牌都实现了销量的增长,而且涨幅还不错。
例如,在SAIC旗下的合资品牌中,上汽大众6月份销售了126,038辆汽车,比去年同期增长93.9%,而上汽通用6月份销售了125,320辆汽车,比去年同期增长47.27%。广汽集团旗下品牌中,广汽本田6月销量74020辆,同比增长37.72%,广汽丰田6月销量100866辆,同比增长37.78%。东风集团旗下品牌中,东风本田6月销量为76,257辆,同比增长41.2%。
但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增长的一大驱动力,而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节奏相对较慢。根据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公布的2021年全国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和新能源车积分。去年有64家企业未达标,包括大部分合资车企。
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合资品牌……ch如上述目前表现不错,要想在后续以新能源车为主的市场获得增量,恐怕还需要加快转型新能源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其他合资品牌来说,他们似乎面临着比加速新能源转型更困难、更紧迫的问题。
比如东风英菲尼迪。资料显示,东风英国菲尼迪成立于2014年。这一年,国产英伦和菲尼迪在华销量突破3万辆,同比增长75.6%。随后在2015年,英伦和菲尼迪在华销量持续攀升并突破4万辆,同比增长33.8%。但2016-2017年,英伦和菲尼迪增速放缓,2018年开始下滑,到2020年。
英国菲尼迪在中国的部分产品阵容,图片来源:英国菲尼迪。
在此背景下,今年1月,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宣布,东风英菲尼迪作为独立的业务总部,纳入东风日产的管理体系,成为东风日产与日产、启辰并列的第三大品牌。同时,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强调,东风英菲尼迪的转型从今年1月1日开始。
然而,东风英菲尼迪的销售业绩似乎并没有出现转机。今年1月,东风英菲尼迪的销量达到1054辆,但从2月开始,月销量就降到了1000辆以下。4月和5月的销量分别只有157辆和147辆。最新数据显示,东风英菲尼迪6月新车销量也仅为182辆,同比大幅下滑77.75%。
这样的销售业绩让“英国和菲尼迪将退出中国市场”的言论甚嚣尘上。然而,在不久前举行的东风日产2022家庭日上,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英菲尼迪业务总部副总监王宝君明确表示:“英菲尼迪不仅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还将在双方股东的支持下全力以赴,巩固英菲尼迪品牌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地位。”
英国和菲尼迪会继续培养中国;图片来源:英国菲尼迪
而且,继2月全新一代QX60在英国和菲尼迪正式上市后,QX50浪潮版在英国和菲尼迪也于2022家庭日当天首次亮相。另据了解,其定位为“先锋魅力豪华轿跑SUV”的QX55也有望在下半年上市。换句话说,英国和菲尼迪还在加紧在中国的产品攻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东风英菲尼迪来说,目前低迷的销量局面可能只是暂时的,转机已经在酝酿之中。
相比东风英菲尼迪,广汽菲克的现状似乎更“尴尬”。
6月份,广汽菲克产销量均为零。今年上半年,广汽菲克累计生产822辆,销量1861辆,同比分别下降89.35%和84.18%。结合之前的数据,广汽菲克2月份产销分别为35辆和134辆,环比大幅下滑,而3月和5月其产销为1,4月和6月为0。也就是说,从今年2月开始,广汽菲克就一直处于停产的边缘。
据悉,造成广汽菲克现状的原因之一是广汽菲克在华工厂的生产线正在调整。据悉,按照计划,广州工厂的主要生产设备将于2021年转移至长沙工厂。但目前,搬迁和调试工作尚未完成。
此外,中外股东因股权问题引发的一些“动静”也给广汽菲克的去向蒙上了阴影。
今年1月27日,Stellantis集团在官网发布声明,称计划增持与广汽集团合资的广汽菲克股份,由50%增至75%。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已同意交易的相关程序,但仍需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但广汽集团在随后的公告中表示,双方尚未就股权调整签署正式协议,对Stellantis集团擅自发布消息深表遗憾。截至目前,合资公司股东之间关于股比问题的谈判仍无最新进展。
7近日,各大车企陆续公布了6月份的销售业绩。从Gaspar收集的数据来看,本月车企普遍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大部分车企实现了上月同期的双增长,对下半年的车市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继续独立“出走”,新推品牌表现不一。
疫情缓解后物流和供应链的不断完善,以及大量促消费政策的落地,有效推动了6月份车市的增长。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汽车销量达250.2万辆,环比增长34.4%,同比增长23.8%。对比近几年的单月销售水平,6月份的销售业绩已经回到了平均水平以上。
在这个成绩下,自主品牌做了很多努力。中汽协数据显示,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9.4万辆,环比增长24.5%,同比增长43.1%,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4.8%,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从盖世汽车的统计数据中也可以明显看出,5月份率先从前期疫情中恢复的自主品牌,6月份继续“出走”。
6月份就不用说了,小鹏、哪吒、理想、蔚来、零跑,五大造车新势力集体交付新车超过1万辆,其中小鹏以15295辆的月交付量夺冠。值得注意的是,6月21日,Xpeng Motors宣布,自交付th……第一款车型于2018年12月12日启动,其历史累计交付量已正式超过20万辆。
老牌自主车企中,比亚迪抢了风头。如果说造车新势力月入破万已经不是问题,那么对于比亚迪来说,月入破十万现在已经是家常便饭。6月份,比亚迪新车销量达到134036辆,这是继3月份首次突破10万大关后,比亚迪今年获得的第四个10万+,并在此前基础上再创新高。要知道,去年6月,比亚迪的月销量才5万出头。
这也是比亚迪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6月8日的股东大会上透露,比亚迪当时手里有50多万台订单,积压订单逐月增加。据内部人士透露,如果不受限于产能,比亚迪的销量远不止这些。
相比之下,其他老牌自主车企的成长性虽不如比亚迪,但业绩也普遍可观。如SAIC乘用车6月销量达82603辆,同比增长75.75%;东风乘用车6月销量17527辆,同比增长66.26%;奇瑞汽车6月销量为79,412辆,比去年同期增长58.5%。吉利汽车6月份销售了104,164辆新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
以自主板块为中心,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车企近年来新推的一些子品牌已经开始显露锋芒。
作为脱胎于广汽集团的新能源品牌,广汽阿亚恩是在近两年的一路奔跑中成立的。凭借AION S、AION Y、AION V等车型组成的日益完善的产品矩阵,去年迈过月销10万大关,今年再创新高20万+。6月,广汽爱安以24109辆的月销量夺冠,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2.44%。
广汽爱安部分车型;图片来源:广汽阿亚恩
吉利高端纯电动品牌几何的增长势头也比较突出。从今年来看,几何单月销量同比翻番,2月销量甚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倍以上。6月份,几何共销售新车12,163辆,同比增长175%。
长城的坦克和欧拉品牌的销售贡献也在增加。在这两个相对年轻的品牌中,坦克走的是非常狂野的路线,而欧拉主要打造城市精品小型电动车,定位截然不同。不过两家的市场表现都不错。6月坦克销量14258辆,同比增长近一倍,欧拉销量11516辆,同比增长6.72%。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新车企的品牌表现并非集体上涨。
比如就吉利而言,不像暴涨的几何,氪的表现并不亮眼。吉利透露,氪001预计今年将达到7万辆的销售目标。从上半年来看,由于关键零部件短缺等因素,其累计销量仅达到19010辆,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长城也是如此。而坦克和欧拉的月销量都涨了一万多,而威品牌6月销量只有2887辆,同比下滑38.67%。指出目前威品牌不得不走高端造车新势力路线,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其新定位,导致其目前销量疲软。
自主车企热衷于“多品牌”的原因不难理解。加斯帕尔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指出,自主汽车企业的“多品牌”主要来源于向上的品牌和消费者对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多品牌的良性发展路线将有助于企业在细分市场中更好地定义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属性,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
另外,对于这些车企来说,多品牌战略也可以降低开发风险。现在行业竞争激烈,不确定因素很多。如果在原有品牌下推出新车型,一旦失败,就会拖累原有品牌。如果新品牌成立,会做强做大,甚至分拆独立上市,即使失败,对原有品牌影响也不大。
大概就是因为这样,很多车企还在延续多品牌战略。从今年来看,吉利分别在1月和7月发布了新品牌锐蓝汽车和雷达汽车,长安也在4月发布了新品牌深蓝。
合资公司业绩分化,部分品牌去向成谜。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上升,意味着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的下降。但鉴于整体车市下滑幅度不大,反弹明显,6月份大部分合资品牌都实现了销量的增长,而且涨幅还不错。
例如,在SAIC旗下的合资品牌中,上汽大众6月份销售了126,038辆汽车,比去年同期增长93.9%,而上汽通用6月份销售了125,320辆汽车,比去年同期增长47.27%。广汽集团旗下品牌中,广汽本田6月销量74020辆,同比增长37.72%,广汽丰田6月销量100866辆,同比增长37.78%。东风集团旗下品牌中,东风本田6月销量为76,257辆,同比增长41.2%。
但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增长的一大驱动力,而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节奏相对较慢。根据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公布的2021年全国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和新能源车积分。去年有64家企业未达标,包括大部分合资车企。
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合资品牌……ch如上述目前表现不错,要想在后续以新能源车为主的市场获得增量,恐怕还需要加快转型新能源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其他合资品牌来说,他们似乎面临着比加速新能源转型更困难、更紧迫的问题。
比如东风英菲尼迪。资料显示,东风英国菲尼迪成立于2014年。这一年,国产英伦和菲尼迪在华销量突破3万辆,同比增长75.6%。随后在2015年,英伦和菲尼迪在华销量持续攀升并突破4万辆,同比增长33.8%。但2016-2017年,英伦和菲尼迪增速放缓,2018年开始下滑,到2020年。
英国菲尼迪在中国的部分产品阵容,图片来源:英国菲尼迪。
在此背景下,今年1月,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宣布,东风英菲尼迪作为独立的业务总部,纳入东风日产的管理体系,成为东风日产与日产、启辰并列的第三大品牌。同时,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强调,东风英菲尼迪的转型从今年1月1日开始。
然而,东风英菲尼迪的销售业绩似乎并没有出现转机。今年1月,东风英菲尼迪的销量达到1054辆,但从2月开始,月销量就降到了1000辆以下。4月和5月的销量分别只有157辆和147辆。最新数据显示,东风英菲尼迪6月新车销量也仅为182辆,同比大幅下滑77.75%。
这样的销售业绩让“英国和菲尼迪将退出中国市场”的言论甚嚣尘上。然而,在不久前举行的东风日产2022家庭日上,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英菲尼迪业务总部副总监王宝君明确表示:“英菲尼迪不仅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还将在双方股东的支持下全力以赴,巩固英菲尼迪品牌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地位。”
英国和菲尼迪会继续培养中国;图片来源:英国菲尼迪
而且,继2月全新一代QX60在英国和菲尼迪正式上市后,QX50浪潮版在英国和菲尼迪也于2022家庭日当天首次亮相。另据了解,其定位为“先锋魅力豪华轿跑SUV”的QX55也有望在下半年上市。换句话说,英国和菲尼迪还在加紧在中国的产品攻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东风英菲尼迪来说,目前低迷的销量局面可能只是暂时的,转机已经在酝酿之中。
相比东风英菲尼迪,广汽菲克的现状似乎更“尴尬”。
6月份,广汽菲克产销量均为零。今年上半年,广汽菲克累计生产822辆,销量1861辆,同比分别下降89.35%和84.18%。结合之前的数据,广汽菲克2月份产销分别为35辆和134辆,环比大幅下滑,而3月和5月其产销为1,4月和6月为0。也就是说,从今年2月开始,广汽菲克就一直处于停产的边缘。
据悉,造成广汽菲克现状的原因之一是广汽菲克在华工厂的生产线正在调整。据悉,按照计划,广州工厂的主要生产设备将于2021年转移至长沙工厂。但目前,搬迁和调试工作尚未完成。
此外,中外股东因股权问题引发的一些“动静”也给广汽菲克的去向蒙上了阴影。
今年1月27日,Stellantis集团在官网发布声明,称计划增持与广汽集团合资的广汽菲克股份,由50%增至75%。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已同意交易的相关程序,但仍需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但广汽集团在随后的公告中表示,双方尚未就股权调整签署正式协议,对Stellantis集团擅自发布消息深表遗憾。截至目前,合资公司股东之间关于股比问题的谈判仍无最新进展。
7月15日,主针对近期50位车主联合聘请律师,对高合汽车的音响系统等提出质疑一事,高合汽车官方在国内社交平台处发布声明,具体如下:网络上流传的这份名为《高合律师函》的文件,
1900/1/1 0:00:00分享作为雷诺江铃的首款新能源车显然是用心想想要进入中高端市场当中的,酣畅淋漓的加速体验自然,反映灵敏的语音控制,还有不错的驾控体验和续航表现是这一切的基础。
1900/1/1 0:00:007月14日晚,博世发布消息称,其第二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平台已成功获取首个本土客户项目定点。
1900/1/1 0:00:00日前,根据工信部公布了最新一期的新车公示名单。
1900/1/1 0:00:007月13日,有媒体报道,宁德时代、欣旺达以及亿纬锂能的磷酸锰铁锂电池已于今年上半年通过电池中试环节,正在给车企寄送样品用于测试,而宁德时代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量产磷酸锰铁锂新型电池。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通用和旅游运营商Pilot在7月14日宣布,双方将在Pilot的旅游中心建设一个由200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组成的全国性网络,以方便电动汽车车主在高速公路附近充电。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