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再创新高。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达到47.2%,比去年同期上升5.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德系和日系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发展优势,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市场份额接近50%的红线
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总销量达489.1万辆,同比增长16.5%,远高于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速(3.4%)。其中,6月份同比增速高达43.1%,销量为99.4万辆。半年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一度突破50%红线,与产品力提升和疫情有关。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3月份疫情爆发后的三个月内,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骤然上升。3月市场份额环比增长近6个百分点,次月达到目前最高点——57%,首次突破50%红线。这主要是受3月份疫情影响,上海、吉林当地车企停产。
两地是多个头部合资品牌的生产和零部件供应基地,涉及SAIC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特斯拉等整车企业,受疫情影响停产20至30天。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4月份上海的汽车产量只有1100多辆,吉林的情况也差不了多少。
直到4月中下旬,上海、吉林等地。推动了复工复产,地方整车企业迎来复工复产,5月份后实现100%正常生产。也是在5月,合资车企的产销开始回升。
其中以德系品牌为代表,市场份额从4月份的19.5%上升到20%以上。到6月份,几乎所有合资车企都实现了正常生产,其中一汽大众当月销售21.4万辆,再次夺得销量冠军。
在这种情况下,6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44.8%。但从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整体发展来看,市场份额正在快速逼近50%的红线。根据盖世汽车的安排,6月乘用车销量前三名中,中国两大品牌比亚迪(13.4万辆)和吉利(12.7万辆)击败上汽大众,分列二、三位。
中汽协表示,在产业转型之际,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品牌向上发展战略,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外优势汽车企业的差距。此外,对年轻消费者需求的准确把握,加上本土供应链的优势,中国品牌抓住了更多的机会。
新能源助力市场份额上升。
在新能源和智能的加持下,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在中汽协看来,中国品牌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绝对主力。通过加速与智能网联的融合,占据了先发优势,在一些技术领域甚至超越了合资品牌。
回顾过去八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发展,2018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时任海拉(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的Jan Hellmich曾告诉Gaspar,相关补贴政策的下降导致销量下降,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此外,“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加速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淘汰。立足低端市场的中国品牌乘用车进入低谷,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43.9%下降到2020年的38.4%,跌破“40%”红线。
< img alt = "大众、比亚迪、一汽、爱安、长城" src = "/eeimg/jndp……mg/2023030318394790436/2.jpg"/>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也正是近几年,吸取了惨痛经验的中国品牌汽车开始加速向高端化、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试图抢占发展窗口期。目前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速度明显快于合资品牌。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新势力迅速抢占了市场高地。SAIC、长城等传统汽车企业也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品牌和产品,积极向高端电动化转型。广汽爱安、长城欧拉等产品的市场表现也可圈可点。
经过三年的休眠,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将上升至44.43%。当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333.4万辆,同比增长1.2倍。中国新能源品牌成为主要贡献者。2021年新能源厂商零售量前15名中,中国品牌占据13席,比亚迪以58.4万辆位居第一。
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将继续蓬勃发展,是不可多得的实现销量正增长的细分市场。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248.5万辆,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只有比亚迪上半年累计销量超过60万辆,广汽爱安也超过10万辆。目前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占比高达39.8%,远高于整体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由于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和落地速度慢于中国品牌,燃油车市场份额缩水,德系和日系市场份额下滑。
有理由相信,如果中国品牌乘用车抓住近年来智能汽车发展的窗口期,那么市场份额有望突破“50%”红线。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再创新高。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达到47.2%,比去年同期上升5.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德系和日系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发展优势,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市场份额接近50%的红线
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总销量达489.1万辆,同比增长16.5%,远高于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速(3.4%)。其中,6月份同比增速高达43.1%,销量为99.4万辆。半年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一度突破50%红线,与产品力提升和疫情有关。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3月份疫情爆发后的三个月内,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骤然上升。3月市场份额环比增长近6个百分点,次月达到目前最高点——57%,首次突破50%红线。这主要是受3月份疫情影响,上海、吉林当地车企停产。
两地是多个头部合资品牌的生产和零部件供应基地,涉及SAIC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特斯拉等整车企业,受疫情影响停产20至30天。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4月份上海的汽车产量只有1100多辆,吉林的情况也差不了多少。
直到4月中下旬,上海、吉林等地。推动了复工复产,地方整车企业迎来复工复产,5月份后实现100%正常生产。也是在5月,合资车企的产销开始回升。
其中以德系品牌为代表,市场份额从4月份的19.5%上升到20%以上。到6月份,几乎所有合资车企都实现了正常生产,其中一汽大众当月销售21.4万辆,夺得销量冠军……艾因。
在这种情况下,6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44.8%。但从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整体发展来看,市场份额正在快速逼近50%的红线。根据盖世汽车的安排,6月乘用车销量前三名中,中国两大品牌比亚迪(13.4万辆)和吉利(12.7万辆)击败上汽大众,分列二、三位。
中汽协表示,在产业转型之际,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品牌向上发展战略,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外优势汽车企业的差距。此外,对年轻消费者需求的准确把握,加上本土供应链的优势,中国品牌抓住了更多的机会。
新能源助力市场份额上升。
在新能源和智能的加持下,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在中汽协看来,中国品牌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绝对主力。通过加速与智能网联的融合,占据了先发优势,在一些技术领域甚至超越了合资品牌。
回顾过去八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发展,2018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时任海拉(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的Jan Hellmich曾告诉Gaspar,相关补贴政策的下降导致销量下降,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此外,“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加速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淘汰。立足低端市场的中国品牌乘用车进入低谷,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43.9%下降到2020年的38.4%,跌破“40%”红线。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也正是近几年,吸取了惨痛经验的中国品牌汽车开始加速向高端化、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试图抢占发展窗口期。目前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速度明显快于合资品牌。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新势力迅速抢占了市场高地。SAIC、长城等传统汽车企业也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品牌和产品,积极向高端电动化转型。广汽爱安、长城欧拉等产品的市场表现也可圈可点。
经过三年的休眠,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将上升至44.43%。当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333.4万辆,同比增长1.2倍。中国新能源品牌成为主要贡献者。2021年新能源厂商零售量前15名中,中国品牌占据13席,比亚迪以58.4万辆位居第一。
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将继续蓬勃发展,是不可多得的实现销量正增长的细分市场。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248.5万辆,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只有比亚迪上半年累计销量超过60万辆,广汽爱安也超过10万辆。目前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占比高达39.8%,远高于整体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由于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和落地速度慢于中国品牌,燃油车市场份额缩水,德系和日系市场份额下滑。
有理由相信,如果中国品牌乘用车抓住近年来智能汽车发展的窗口期,那么市场份额有望突破“50%”红线。
近年来,中国车企凭借自身实力,稳步拓展海外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脱颖而出,比如极星和名爵已经在欧洲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的一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BayesTrEx的新工具,使用户和开发人员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AI模型,
1900/1/1 0:00:00或许谁都未曾料到,7月11日晚间的杭州,依旧是那样的燥热。当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的极氪CEO安聪慧正式宣布:“升级8155平台的成本为0元,已交付、未交付的车辆全部免费升级。
1900/1/1 0:00:00近日,据韩联社报道,韩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LGU宣布,将把超精密定位技术服务的应用范围扩大到自动驾驶和智能港口。
1900/1/1 0:00:00海外媒体报道了一组苹果汽车的最新消息,虽然苹果汽车尚未量产,但其一直是我们所好奇的。从最新的消息来看,苹果汽车并没有传统的方向盘,将有四个面对面的座位,并将拥有较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路透社报道,7月12日,巴西打车软件99表示,已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签署合作协议,将开始测试一款为其打车软件司机开发的电动汽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