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一平
编辑|王新
来源|汽车预言家
老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同样是造车。看似“反其道而行之”的吉利,其实更重视。
7月21日,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详细公布了吉利集团在电池全产业链的清晰布局。作为项目之一,吉利正在开发一种电池组,可以支持更长的里程要求,并将快速充电时间缩短至15分钟。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都走上了电动化、智能化的轨道。吉利的目光并没有完全聚焦在电动车上。除了电池全链条,吉利的目光已经蔓延到未来汽车全链条。
往往一个合格的棋手,一步落后,两步落后,三步落后,环环相扣。作为国内自主品牌头部企业,吉利的每一步战略思路和方向动态都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某种程度上,吉利的一瞥一笑,被舆论视为行业的风向标,无论是对于汽车行业,制造业,甚至是民营企业。现在李书福分享干货的背后,吉利是怎么想的?将如何实现?
新车要向产业效益倾斜。
随着汽车行业发展呈现电动化趋势,新能源汽车销量得到快速提升。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84万辆,比上年增长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640万辆,这一数字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在新能源汽车整体良好的大环境下,爱好者比比皆是,但很多车企专注于产品销量数据,忽略了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升级的相关配置的长远布局。尤其是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需要进行全产业链开发。有鉴于此,吉利知道目前电动车的发展还没有完全追求经济效益,更多的需要在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上考虑。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正如李书福所说,只有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更加融合,行业更加开放,整个生态才能更加成熟。从这个角度来看,吉利目前正在通过合资、自研、自产等方式,协同发展电池技术创新、电池材料、回收利用等领域,形成生态布局。
其中,动力电池的安全是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李书福看来,解决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可以大大缓解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焦虑。因此,基于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吉利汽车已经完成了整车级电池组底层测试硬件的建设,并形成了相关的评测标准。
在电动汽车智能化阶段,吉利把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和智能管理功能放在首位。目前,吉利已经能够实现电池容量的高精度预测、过流碰撞极限条件下的毫秒级断电、高低压分离等。,从多方面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可靠性。
此外,在缓解“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的过程中,吉利加大了创新研发力度,满足不同汽车用户在快充和换电方面的需求。同时,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最大限度地完善应用体系,提高资源回收效率。
在探索可持续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道路上,吉利将动力电池产业作为关键的一环,希望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汽车……工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此时,吉利布局电池产业的目的将不仅仅局限于企业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重点领域的布局升级实现弯道超车。
我们必须为新时代的多样性做好准备。
当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不是集中在产品、销量和规模上。不同于其他行业,汽车产业链复杂,关联度高,弯道超车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产品专业性、功能配置等诸多方面。
目前,汽车行业上半年的电动化已经基本完成,下半年正在转型,智能化突出。行业本身还处在一个艰难而模糊的地带,下半年的发展动力并没有完全起来。在这个特殊时期,如何把核心资源握在手里,打一场有准备的仗,是吉利这样的中国汽车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
为此,吉利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方面做了多项布局。此前,吉利推出了“未来出行星座”首个轨道九大行星,可实现高精度定位、智能驾驶、车辆云管理、车路协同等功能,全面提升用户智能出行体验,是吉利为未来智能驾驶发展奠定的有效基础。
针对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李书福表示,能源多元化的战略非常重要,不仅要支持锂电池、氢燃料电池和甲醇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还要探索其他新能源技术路线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吉利不仅会进行R&D和电力的创新,还会提前布局更多的燃料电池。
吉利研究甲醇汽车已经有17年了,在甲醇驱动能源方面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状态。不久前,第四代帝豪混合动力汽车进入市场。据了解,这款帝豪电动版车实测百公里酒精消耗量不到9L,相比燃油车可减少42%的碳排放。与醇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的成本目前面临更大的挑战,但吉利仍在积极部署和成立相关技术公司进行创新研发。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多能发展是为未来产业竞争打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有效布局。更重要的是,多能源发展也是中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一步。
用户思维是转型的基础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新能源市场发展趋势的双向引导下,吉利优先进行了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的产业布局。在外界看来,这是目前大多数车企的发展思路,也是吉利作为中国车企应该做的。
事实上,吉利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更多的是从用户角度出发,以用户需求为企业发展方向。相比企业打造电池优势,用户更关注一款电动车的电池是否能与车身更好的匹配,电池是否安全可靠,电池寿命和使用寿命是否能满足使用要求。
李书福在大会中提到,“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一直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重要因素。站在用户的角度,他们担心电动车的使用。为了解决用户与续航相关的问题,吉利突破技术限制,将快充时间缩短至15分钟,并布局换电池模式,极大缓解用户焦虑。
据了解,目前……t,吉利在换电站领域的布局,实现了车、站、电池、云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换电时间降低到60秒,同时可以实现换电、维修、升级等远程控制和管理。可以发现,对于用户最关心的汽车问题,如换电、充电等,吉利都做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作为汽车新业态下的发展产物,新能源汽车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的核心是基于用户需求不断实现创新和提升,这也是吉利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重要考量。
作者|王一平
编辑|王新
来源|汽车预言家
老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同样是造车。看似“反其道而行之”的吉利,其实更重视。
7月21日,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详细公布了吉利集团在电池全产业链的清晰布局。作为项目之一,吉利正在开发一种电池组,可以支持更长的里程要求,并将快速充电时间缩短至15分钟。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都走上了电动化、智能化的轨道。吉利的目光并没有完全聚焦在电动车上。除了电池全链条,吉利的目光已经蔓延到未来汽车全链条。
往往一个合格的棋手,一步落后,两步落后,三步落后,环环相扣。作为国内自主品牌头部企业,吉利的每一步战略思路和方向动态都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某种程度上,吉利的一瞥一笑,被舆论视为行业的风向标,无论是对于汽车行业,制造业,甚至是民营企业。现在李书福分享干货的背后,吉利是怎么想的?将如何实现?
新车要向产业效益倾斜。
随着汽车行业发展呈现电动化趋势,新能源汽车销量得到快速提升。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84万辆,比上年增长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640万辆,这一数字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在新能源汽车整体良好的大环境下,爱好者比比皆是,但很多车企专注于产品销量数据,忽略了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升级的相关配置的长远布局。尤其是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需要进行全产业链开发。有鉴于此,吉利知道目前电动车的发展还没有完全追求经济效益,更多的需要在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上考虑。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正如李书福所说,只有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更加融合,行业更加开放,整个生态才能更加成熟。从这个角度来看,吉利目前正在通过合资、自研、自产等方式,协同发展电池技术创新、电池材料、回收利用等领域,形成生态布局。
其中,动力电池的安全是新能源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李书福看来,解决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可以大大缓解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焦虑。因此,基于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吉利汽车已经完成了整车级电池组底层测试硬件的建设,并形成了相关的评测标准。
在电动汽车智能化阶段,吉利把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和智能管理功能放在首位。目前,吉利已经能够实现电池容量的高精度预测,毫……过流碰撞极限条件下的cond掉电,高低压分离等。,从多方面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可靠性。
此外,在缓解“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的过程中,吉利加大了创新研发力度,满足不同汽车用户在快充和换电方面的需求。同时,在动力电池回收方面,最大限度地完善应用体系,提高资源回收效率。
在探索可持续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道路上,吉利将动力电池产业作为关键的一环,希望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汽车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此时,吉利布局电池产业的目的将不仅仅局限于企业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重点领域的布局升级实现弯道超车。
我们必须为新时代的多样性做好准备。
当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不是集中在产品、销量和规模上。不同于其他行业,汽车产业链复杂,关联度高,弯道超车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产品专业性、功能配置等诸多方面。
目前,汽车行业上半年的电动化已经基本完成,下半年正在转型,智能化突出。行业本身还处在一个艰难而模糊的地带,下半年的发展动力并没有完全起来。在这个特殊时期,如何把核心资源握在手里,打一场有准备的仗,是吉利这样的中国汽车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
为此,吉利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方面做了多项布局。此前,吉利推出了“未来出行星座”首个轨道九大行星,可实现高精度定位、智能驾驶、车辆云管理、车路协同等功能,全面提升用户智能出行体验,是吉利为未来智能驾驶发展奠定的有效基础。
针对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李书福表示,能源多元化的战略非常重要,不仅要支持锂电池、氢燃料电池和甲醇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还要探索其他新能源技术路线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吉利不仅会进行R&D和电力的创新,还会提前布局更多的燃料电池。
吉利研究甲醇汽车已经有17年了,在甲醇驱动能源方面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状态。不久前,第四代帝豪混合动力汽车进入市场。据了解,这款帝豪电动版车实测百公里酒精消耗量不到9L,相比燃油车可减少42%的碳排放。与醇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的成本目前面临更大的挑战,但吉利仍在积极部署和成立相关技术公司进行创新研发。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多能发展是为未来产业竞争打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有效布局。更重要的是,多能源发展也是中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一步。
用户思维是转型的基础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新能源市场发展趋势的双向引导下,吉利优先进行了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的产业布局。在外界看来,这是目前大多数车企的发展思路,也是吉利作为中国车企应该做的。
事实上,吉利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更多的是从用户角度出发,以用户需求为企业发展方向。与企业打造电池优势相比,用户更关注一款电动汽车能否更好地匹配……电池随车身,电池是否安全可靠,其电池寿命和使用寿命是否能满足使用要求。
李书福在大会中提到,“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一直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重要因素。站在用户的角度,他们担心电动车的使用。为了解决用户与续航相关的问题,吉利突破技术限制,将快充时间缩短至15分钟,并布局换电池模式,极大缓解用户焦虑。
据了解,目前吉利在换电站领域的布局已经实现了车、站、电池、云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换电时间降低到60秒,同时可以实现换电、维修、升级等远程控制和管理。可以发现,对于用户最关心的汽车问题,如换电、充电等,吉利都做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作为汽车新业态下的发展产物,新能源汽车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的核心是基于用户需求不断实现创新和提升,这也是吉利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重要考量。
作者田大鹏编辑王鑫来源汽车预言家7月18日,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集团对外宣布,由于此前收购广汽菲克多数股份的计划缺乏进展,
1900/1/1 0:00:00作者编辑部编辑王鑫来源汽车预言家7月15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举办年中沟通会,就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的上半年业绩情况与外界做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
1900/1/1 0:00:00迪斯突然“被下课”,事先不知情据悉,大众集团早在7月20日就决定解除赫伯特迪斯CEO的职务。
1900/1/1 0:00:00日前,北汽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正式交付。北汽方面非常重视。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专程赶到镇江北汽新能源麦格纳工厂,亲自将钥匙交到了第一批用户代表手中。
1900/1/1 0:00:007月21日晚,宁德时代发布两大重大消息:一是投资不超过140亿元扩大动力电池产能,二是获福特汽车磷酸铁锂电池大单。
1900/1/1 0:00:007月22日,理想汽车官方微博发布反诈声明,针对近日网上陆续出现冒用理想汽车名义发行数字货币或数字藏品NFT的虚假信息,理想汽车未向社会公众发行任何数字货币数字藏品NFT,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