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销量完全取决于产能,需求已经到了可笑的程度。”
此前,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谈及特斯拉的现状时这样说道。虽然公司负责人通常看起来冠冕堂皇,甚至直言不讳,但在这种情况下,正如他所说,不可能创造出更多的“毛豆”,有效限制特斯拉上半年的冲量。
在欧洲,特斯拉柏林工厂原本的年产能为50万辆,但目前每周只能生产1000辆,仅为原计划的十分之一。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工厂也处于类似的困境;在中国;奥米康曾经击溃上海工厂的生产线,导致4月份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只有1万台。
受疫情、供应链等多种因素影响,原本人气颇高的特斯拉今年夏天再次陷入产能下滑的困境,不仅让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谈及的2022年生产150万辆汽车的目标事与愿违,甚至在半年一度的盛典上丢掉了连续四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的头衔。

与制造能力“拉臀”的特斯拉相比,埃隆·马斯克的“制造”能力似乎无与伦比。
后者在柏林工厂的奠基仪式上忙着跳舞;一边忙着积极参加全球范围的各种会议和演讲;一边忙着收购美国社交网络平台Twitter一边发表锂电池是“新石油”的经济学观点。同时,作为9个孩子的父亲,他还在百忙之中表达了对人口短缺的担忧,可谓非常“有造”。
让人不得不感叹:要是特斯拉有马斯克“造”就好了。
这半年来,我还是要感谢中国。
如前所述,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导致今年上半年汽车生产供应链严重受损,限制了特斯拉的产能,其美国、中国和德国四大工厂的产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此前的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特斯拉表示,202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的全球库存供应链已减少至3天,低于去年同期的4天。但各地工厂产量已经连续几个季度不足,零配件供应短缺的情况还将持续。
第二季度,特斯拉的生产短缺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迎来了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交付量环比下降——全球产量25.9万辆,同比增长25.3%,环比下降15.3%;交付量25.5万辆,同比增长26.5%,环比下降17.9%。

同时,第二季度上海超级工厂的短暂停产也对特斯拉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了严重影响。
要知道,自上海工厂正式投产以来,特斯拉交付的纯电动汽车数量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2020年,特斯拉交付49.95万辆,完成50万辆年交付目标的99.91%,上海工厂贡献了其中的45万辆;2021年,特斯拉交付93.62万辆,距离100万辆的整数关口仅一步之遥;其中,上海工厂交付48.41万辆。
今年特斯拉上海工厂3、4月累计停产天数近25天。以日产2000-2500辆计算,上海超级工厂的累计减产仅在3、4月份就达到了5万辆左右。

受此影响,整个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新车56.4万辆,同比增长46%。然而,根据其50%的增长目标,上半年的交付结果未能达到目标。
好消息是,随着上海的有序复工,特斯拉上海工厂稳步重启。
上半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共生产汽车29.4万辆,累计销售29.47万辆,占全球产销量的50%以上。其中,中国销售19.76万辆,出口9.71万辆,分别占国内外销量的67%和33%。
据悉,从4月初复工到今年6月上旬,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已经恢复到100%,而中国制造的特斯拉则走向了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向世界诠释了“中国制造”非凡的韧性,为特斯拉在今年下半年迎头赶上提供了保障。
半年过去了,特斯拉还是要感谢上海超级工厂和中国市场。

基于上海制造的速度和质量,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扩大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扩建完成后,特斯拉Giga上海的总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
无论是现阶段的顺利复工,还是未来产能的提升,上海工厂乃至中国市场对特斯拉来说一直都是利好消息,但即便如此,旨在全球多点开花的特斯拉也不能高枕无忧。
市场受到重创,但仍可期待。
首先,在繁荣的中国市场,特斯拉上半年不算失败,但也不算完美。比如失去全球新能源冠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以64.79万辆的销量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半年销量冠军。
有人说考虑到特斯拉陷入了“生产力地狱”,比亚迪所向披靡,但我想说的是:特斯拉输的很不幸,比亚迪赢的很合理。
产能方面,由于上海受疫情影响停产,4月份特斯拉上海工厂产量仅为1万辆。如果没有疫情,特斯拉上海工厂今年上半年的交付量有望超过35万辆,影响很大。

但比亚迪过去一年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有了第一手的DM-i混动系统,刀片电池,e平台,IGBT,电机,电控,销量“一打十”,股价诡异上涨,已经成为一种产业现象。
面对比亚迪的崛起,特斯拉能否保住年度新能源销量桂冠还是未知数。
祸不单行。继12月底后备箱线束问题和2月中旬热泵问题之后,4月7日,特斯拉中国启动今年第三次召回。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息显示,4月7日起,特斯拉召回2019年1月11日至2022年1月25日期间的部分进口和国产Model 3电动汽车,共计127785辆。由于全球自动紧急呼叫系统故障,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将被召回,近6万辆车将受到影响。

此外,与上海工厂的“后劲”相比,远在千里之外的特斯拉柏林工厂和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工厂则表现出“连续下蹲”,现阶段已亏损数十亿美元。
其中,柏林工厂的年生产目标是50万辆,但实际上只生产了1000辆……周,且月产能不足5000辆;德克萨斯州的工厂规模最大,耗资近100亿美元。仅Model Y的产量就设定了50万辆的目标。然而,由于难以增加4680电池的产量和制造2170电池的设施供应,因此难以增加产量。
产出受阻的同时,特斯拉的人员规模也存在冗余问题。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削减10%的受薪员工,但小时工的数量可能会增加。(柏林工厂已实行三班倒)
根据特斯拉发布的《2021年影响力报告》,2021年,特斯拉全球员工数量已经达到10万人。根据裁员计划,大约有1万名特斯拉员工可能会被迫离职。官员表示,裁员计划只会影响员工总数的3.5%,人数不会太多。

产能陷入低谷,裁员,召回...上半年,特斯拉在全球多个地区损失惨重,甚至丢掉了一半的新能源冠军,难度不小。但是柏林工厂和德州工厂已经投产,上海工厂已经复苏,已经在市场上铺开的特斯拉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中国市场的良好表现,特斯拉今年上半年在美国豪华车市场占据了超过21%的份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6个百分点,超过了奔驰、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可见其在豪华车领域的地位正在与日俱增。
在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透露,今年的交付目标定为150万辆。从上半年56.4万辆的交付结果来看,全年目标完成率刚刚达到37.6%,也就是说,仅下半年交付95万辆新车就有可能完成全年目标,这需要特斯拉甚至马斯克来“打造”。“我们的销量完全取决于产能,需求已经到了可笑的程度。”
此前,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谈及特斯拉的现状时这样说道。虽然公司负责人通常看起来冠冕堂皇,甚至直言不讳,但在这种情况下,正如他所说,不可能创造出更多的“毛豆”,有效限制特斯拉上半年的冲量。
在欧洲,特斯拉柏林工厂原本的年产能为50万辆,但目前每周只能生产1000辆,仅为原计划的十分之一。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工厂也处于类似的困境;在中国;奥米康曾经击溃上海工厂的生产线,导致4月份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只有1万台。
受疫情、供应链等多种因素影响,原本人气颇高的特斯拉今年夏天再次陷入产能下滑的困境,不仅让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谈及的2022年生产150万辆汽车的目标事与愿违,甚至在半年一度的盛典上丢掉了连续四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的头衔。

与制造能力“拉臀”的特斯拉相比,埃隆·马斯克的“制造”能力似乎无与伦比。
后者在柏林工厂的奠基仪式上忙着跳舞;一边忙着积极参加全球范围的各种会议和演讲;一边忙着收购美国社交网络平台Twitter一边发表锂电池是“新石油”的经济学观点。同时,作为9个孩子的父亲,他还在百忙之中表达了对人口短缺的担忧,可谓非常“有造”。
让人不得不感叹:要是特斯拉有马斯克“造”就好了。
这半年来,我还是要感谢中国。
如前所述,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导致今年上半年汽车生产供应链严重受损,限制了特斯拉的产能,其美国、中国和德国四大工厂的产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此前的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特斯拉表示,2022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的全球库存供应链已减少至3天,低于去年同期的4天。但各地工厂产量已经连续几个季度不足,零配件供应短缺的情况还将持续。
第二季度,特斯拉的生产短缺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迎来了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交付量环比下降——全球产量25.9万辆,同比增长25.3%,环比下降15.3%;交付量25.5万辆,同比增长26.5%,环比下降17.9%。

同时,第二季度上海超级工厂的短暂停产也对特斯拉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了严重影响。
要知道,自上海工厂正式投产以来,特斯拉交付的纯电动汽车数量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2020年,特斯拉交付49.95万辆,完成50万辆年交付目标的99.91%,上海工厂贡献了其中的45万辆;2021年,特斯拉交付93.62万辆,距离100万辆的整数关口仅一步之遥;其中,上海工厂交付48.41万辆。
今年特斯拉上海工厂3、4月累计停产天数近25天。以日产2000-2500辆计算,上海超级工厂的累计减产仅在3、4月份就达到了5万辆左右。

受此影响,整个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新车56.4万辆,同比增长46%。然而,根据其50%的增长目标,上半年的交付结果未能达到目标。
好消息是,随着上海的有序复工,特斯拉上海工厂稳步重启。
上半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共生产汽车29.4万辆,累计销售29.47万辆,占全球产销量的50%以上。其中,中国销售19.76万辆,出口9.71万辆,分别占国内外销量的67%和33%。
据悉,从4月初复工到今年6月上旬,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已经恢复到100%,而中国制造的特斯拉则走向了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向世界诠释了“中国制造”非凡的韧性,为特斯拉在今年下半年迎头赶上提供了保障。
半年过去了,特斯拉还是要感谢上海超级工厂和中国市场。

基于上海制造的速度和质量,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扩大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扩建完成后,特斯拉Giga上海的总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
无论是现阶段的顺利复工,还是未来产能的提升,上海工厂乃至中国市场对特斯拉来说一直都是利好消息,但即便如此,旨在全球多点开花的特斯拉也不能高枕无忧。
市场受到重创,但仍可期待。
首先,在繁荣的中国市场,特斯拉上半年不算失败,但也不算完美。比如失去全球新能源冠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以64.79万辆的销量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半年销量冠军。
有人说考虑到特斯拉陷入了“生产力地狱”,比亚迪所向披靡,但我想说的是:特斯拉输的很不幸,比亚迪赢的很合理。
产能方面,由于上海受疫情影响停产,4月份特斯拉上海工厂产量仅为1万辆。如果没有疫情,特斯拉上海工厂今年上半年的交付量有望超过35万辆,影响很大。

但比亚迪过去一年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有了第一手的DM-i混动系统,刀片电池,e平台,IGBT,电机,电控,销量“一打十”,股价诡异上涨,已经成为一种产业现象。
面对比亚迪的崛起,特斯拉能否保住年度新能源销量桂冠还是未知数。
祸不单行。继12月底后备箱线束问题和2月中旬热泵问题之后,4月7日,特斯拉中国启动今年第三次召回。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息显示,4月7日起,特斯拉召回2019年1月11日至2022年1月25日期间的部分进口和国产Model 3电动汽车,共计127785辆。由于全球自动紧急呼叫系统故障,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将被召回,近6万辆车将受到影响。

此外,与上海工厂的“后劲”相比,远在千里之外的特斯拉柏林工厂和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工厂则表现出“连续下蹲”,现阶段已亏损数十亿美元。
其中,柏林工厂的年生产目标是50万辆,但实际上只生产了1000辆……周,且月产能不足5000辆;德克萨斯州的工厂规模最大,耗资近100亿美元。仅Model Y的产量就设定了50万辆的目标。然而,由于难以增加4680电池的产量和制造2170电池的设施供应,因此难以增加产量。
产出受阻的同时,特斯拉的人员规模也存在冗余问题。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削减10%的受薪员工,但小时工的数量可能会增加。(柏林工厂已实行三班倒)
根据特斯拉发布的《2021年影响力报告》,2021年,特斯拉全球员工数量已经达到10万人。根据裁员计划,大约有1万名特斯拉员工可能会被迫离职。官员表示,裁员计划只会影响员工总数的3.5%,人数不会太多。

产能陷入低谷,裁员,召回...上半年,特斯拉在全球多个地区损失惨重,甚至丢掉了一半的新能源冠军,难度不小。但是柏林工厂和德州工厂已经投产,上海工厂已经复苏,已经在市场上铺开的特斯拉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中国市场的良好表现,特斯拉今年上半年在美国豪华车市场占据了超过21%的份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6个百分点,超过了奔驰、宝马等传统豪华品牌,可见其在豪华车领域的地位正在与日俱增。
在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透露,今年的交付目标定为150万辆。从上半年56.4万辆的交付结果来看,全年目标完成率刚刚达到37.6%,也就是说,仅下半年交付95万辆新车就有可能完成全年目标,这需要特斯拉甚至马斯克来“打造”。
无论紧凑型SUV市场是不是一座金矿,哈弗都足以称得上一位“爆肝”的深挖者。7月18日,哈弗又一紧凑型SUV哈弗酷狗正式开启预售,官方预售价1258万1498万元。
1900/1/1 0:00:007月19日,我们从上汽通用五菱官方了解到,五菱在即将达成纯电百万平台基础上,发挥自主研发优势,全球首创单档电磁式DHT(混动专用变速箱),实现了混动领域技术性突破,助力五菱打造下一个混动百万平台。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可再生氢对于实现净零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工业和重型运输等领域。然而,实际储存和运输大量氢气,仍然存在挑战。
1900/1/1 0:00:00由盖世汽车、AUTOSAR组织联合主办,AUTOSEMO指导的2022第三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将于8月3日5日在武汉举办。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7月15日,创新型片上系统产品设计和开发商Socionext宣布推出新系列智能显示控制器“SC1721SC1722SC1723系列”,并已通过ISO26262功能安全认证。
1900/1/1 0:00:00近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证实,特斯拉仍在努力将Steam游戏平台整合到其汽车上,相关的Demo演示可能会比预期的更早。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