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来源:IC photo
作者|余秋阳
编辑|新单词
短短10天,轮圈顶流的理想L9又“出事了”。
7月26日,一位销售人员在雨中驾驶一辆理想的L9试驾车,撞上了十几米的护栏。相关聊天记录显示,车辆主动刹车失灵,前轴上的安全气囊爆裂,最后断轴。往前推十天左右,理想中的L9被曝出空气悬架断裂事故。有段时间,自带流量的理想L9再次喜欢提热搜。
L9即将交付的时候,可以想象理想内部的压力。
第一次事故发生时,理想门店的销售被要求立即统一口径,“原则上不主动沟通”,被用户询问时,统一言语回应。
第一次事故后,网络传来疑似理想工作群聊截图来源:网络
在李专卖店,销售人员对空气悬架问题保持高度警惕。7月21日,当未来汽车日报来到北京合生汇理想店探店并试图拍摄空气悬架时,店内销售人员苏宇立即上前试图阻止。面对询问,粟裕拿出了统一的讲话。“出事的那辆车不是最终量产版。现在厂家把空气弹簧的质保提高到了8年/16万公里。”
理想中的官员也在用“冷处理”,试图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针对两起事故,官方并未发布正式书面声明,并回应未来汽车日报“不会单独发布书面声明说明此事”。
就连一向高调的李CEO李想也很少在微博中沉默。
自从7月17日L9试驾车前悬架断裂后,李想再没有在微博上发布过任何消息。在此之前,李湘从不缺席,或与网友争论,或与余承东、何等业界大佬互动。
目前理想系列的冷运营还是比较有效果的,理想还没有面临口碑崩塌,L9的订单还是比较火热的。只是似乎李湘的沉默向外界传递了某种焦虑。
空气悬架应该倒车吗?
截至记者发稿时,这两起事故的原因尚无定论。大家的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理想的L9配备的空气悬架上。
据未来汽车日报调查,理想L9有三家空气弹簧供应商,分别是德国头部空气弹簧供应商威巴克,以及国内的宝龙科技和空辉科技。
出事的理想L9用的是威巴克提供的空气弹簧。《未来汽车日报》前往李在北京的直营店,发现该店展车的前空气弹簧也来自威巴克——空气弹簧标有“德国制造”,并有威巴克的字母“V”标识。
不过,威巴克相关负责人向未来汽车日报表示,威巴克将为理想L9供应空气弹簧,目前尚未开始量产。宝龙科技、空辉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与李达成合作,但尚未开始向后者供货。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理想L9悬架断裂事故后,宝隆科技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位负责人表示,空气弹簧缓冲块可能是受到了过大的冲击力,金属部分刺破了橡胶部分,导致空气弹簧减震器失效。
空辉科技一位负责电子悬架业务的经理也给出了类似的分析。应该是L9前桥空气弹簧缓冲块顶部橡胶强度不够,导致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失效。
他猜测,上述事故可能是试驾过程中暴力驾驶造成的。车辆以90公里/小时的速度通过20厘米深的坑,车辆受损是正常的,“如果要求完好无损,那就太苛刻了。”
“顶胶是空气弹簧和减震器的安装点,也是系统装配中受力最大的点。另外,这个零件本身就是易损件。如果在使用中损坏了,那就不好办了……要维护,只能整体更换。"
箭头所指位置为缓冲块,顶胶在其内部来源:威巴克官网。
空气弹簧减振器和传统的螺旋弹簧减振器都有应力极限,但空气弹簧减振器总成能承受的最大冲击力没有统一的标准。
据宝隆科技内部调查,威巴克提供给李灿的空气弹簧最多承受6.5吨的冲击力,宝隆科技量产产品可达9吨。
宝龙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想避免类似事故,需要司机平稳驾驶。
另一方面,应用空气悬架来保证空气弹簧、储气罐、传感器等一整套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在考验汽车企业的装配技术,以及如何通过软件来调整悬架系统。
上述负责人以奔驰S级为例。要实现魔体,需要空气弹簧、双目摄像头和复杂的算法共同配合。
为了安抚消费者,7月18日,李修改了L9空气弹簧的质保方案,官方将为空气弹簧本体、气泵、储气罐提供8年或16万公里质保。但宝龙科技和空辉科技两家供应商透露,供应商向主机厂承诺的质保期并没有那么长,应该是李自己延长了质保期。
来源:李官方微博
L9订单依然火爆。
理想自付延长了空气弹簧的质保期,给很多车主吃了一颗定心丸。
理想L9于6月21日发布后,北京的李一车车主赵龙立即订购了一辆L9。“发售当晚,所有官方app都崩溃了,比当年的iPhone还难抢。”。
订车半个多月,赵龙在店里试驾了理想中的L9。他对整体感到满意。“L9的舒适性比李ONE有明显提升,唯一让他不满意的就是明显的胎噪。”。
理想L9试驾车的悬架断裂并没有影响赵龙的买车决定。他本以为理想的延保后量产产品实力会增强,但对这款车更有信心。
在店内,L9的销量似乎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销售苏宇向《未来汽车日报》介绍,“已经有一万多个大单。如果现在订车,最快也要10月份才能交车,销售情况还是挺火爆的。”
在北京清河万象汇李店,销售人员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记者,截至7月27日,店内已有200多名顾客完成“锁单”。锁定订单意味着用户交的5000元定金转为首付,李开始安排客户选定的机型生产。
未来汽车日报走访了北京合生汇、清河万象汇、蓝色港湾等多家门店,发现并没有准车主因为上述两起事故而选择退单。大部分用户到店看车时,关注的重点是车辆的功能属性,空气悬挂并不是大家最核心的关注点。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准车主都这么相信。
第二个孩子的母亲李晴也在发布会当晚预订了理想的L9。然而,接连两次的意外说服了她。“第二起事故发生后,理想官方公布(其实是转发)了涉事车辆的行车记录仪视频,让人更加怀疑。为什么第一次空气弹簧事故发生时没有公布行车记录仪视频?”
“车主打到家,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
抛弃了理想中的L9,李晴还是打算买一辆电动车,只是在选车的时候更加谨慎——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即使牺牲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豪华配置,对安全性的要求也会更高。“腾势D9、蓝兔梦想家等车型都在考虑之列。”
你必须走出你的舒适区
看起来……理想L9看似稳定实现李“8月发货,9月发货过万”的目标。
尽管如此,李想内心的焦虑还是隐约可见。因为无论多热,L9还是一款增程车型,属于理想的舒适区。毕竟理想需要走出舒适区,面对更加艰难的纯电动战场。毕竟朋友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样本数据。
比亚迪官方公布的2021年财报和2022年上半年销量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分别实现销量59.37万辆和64.14万辆,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几乎各占一半。
乘联会的数据进一步证明了纯电动产品在新能源市场的重要性。自2021年7月以来,BEV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市场稳步占据75%以上的市场份额。
理想情况下,只靠增程车型赢天下,意味着断一条胳膊,是占优势的玩家。
其实理想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2021年理想在香港上市的招股书显示,将把香港IPO募集资金的20%用于研发高电压纯电动汽车技术、平台和未来车型,并从2023年起每年推出至少两款纯电动汽车。
7月27日,有博主在微博中爆料,基于理想纯电动平台打造的MPV车型(内部代号W01)已经到货。从网上曝光的图片来看,这辆经过伪装的MPV正驶出李总部。
来源:微博。
针对上述消息,未来汽车日报向理想官方求证,对方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年3月,李想在微博中坚定地表示,理想的产品规划中没有MPV。无论是增程还是纯电,MPV最重要的两个优势“上下车和空间”在底盘铺上电池后都会丧失。此外,MPV较高的风阻系数也会成为电驱车型的续航杀手。
李湘网上传言来源:微博
传闻仅过了四个月,理想就曝光了纯电动MPV车型。一位来自传统主机厂的智能驾驶工程师分析,在传统汽车公司,一款车型在迷彩车上测试大概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最快也要0.8年(9.6个月)。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想要辟谣可能只是欲盖弥彰。
但不管李翔真的不喜欢纯电动MPV,可以肯定的是,跳出舒适区之后,理想的“触电”之路并不是一路坦途。
大众汽车(中国)工程师田雷认为,进入纯电领域的技术门槛不会太高,因为核心电机、电驱动、电池都可以从供应商处采购。理想情况下,难点在于“增程混动和纯电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在改造过程中,车辆的传动系统、底盘结构、整车结构都会发生改变”。
同时,虽然三电技术可以由供应商提供,但田雷认为,采购的零部件是否与自己的车型匹配,仍需要进行理想的调整。
此前,李ONE的底盘调校一直备受质疑。如果不补上这个短板,田雷担心的是,理想的第一款(纯电动)产品可能只代表“理想的制造纯电动汽车的能力,而不是有竞争力的纯电动汽车”。
除了技术上的变化,理想的定价策略可能也需要调整。
目前,锂矿石的价格仍然很高。蔚来和小鹏采用一车多配置的方案,可以根据电池容量的不同灵活调整价格。以小鹏为例。在今年3月份的涨价中,几款机型的涨价(P7 480G,P7 480N等。)电池容量为60.2kWh,原价不到25万元的在小鹏售价在1.5万元左右,而电池容量为83.1kWh,原价26-27万元的P7 670G和P7 670N+的价格涨幅在1万元左右。
低价位车型涨幅高,可以吸收pa……电池凭借其体积优势涨价推高的成本中,高价位机型涨幅较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涨价对销量的不利影响。
另外,补能网也是理想的恶补功课。
截至7月初,特斯拉已在开设超过1200个超级充电站,充电桩总数超过8700个;蔚来已正式启动第1000座换电站;小鹏有超过950个自营充电网络。三家车企用了八年、四年、四年才形成如此规模的能源补给网络。
李想曾坦言,充电网络是车企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特斯拉能卖得这么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充电网络非常发达。”
李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男在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目前来看,有专门的团队来推动充电站选址是比较理想的,会“从高速公路充电站切入”。
头像来源:IC photo
作者|余秋阳
编辑|新单词
短短10天,轮圈顶流的理想L9又“出事了”。
7月26日,一位销售人员在雨中驾驶一辆理想的L9试驾车,撞上了十几米的护栏。相关聊天记录显示,车辆主动刹车失灵,前轴上的安全气囊爆裂,最后断轴。往前推十天左右,理想中的L9被曝出空气悬架断裂事故。有段时间,自带流量的理想L9再次喜欢提热搜。
L9即将交付的时候,可以想象理想内部的压力。
第一次事故发生时,理想门店的销售被要求立即统一口径,“原则上不主动沟通”,被用户询问时,统一言语回应。
第一次事故后,网络传来疑似理想工作群聊截图来源:网络
在李专卖店,销售人员对空气悬架问题保持高度警惕。7月21日,当未来汽车日报来到北京合生汇理想店探店并试图拍摄空气悬架时,店内销售人员苏宇立即上前试图阻止。面对询问,粟裕拿出了统一的讲话。“出事的那辆车不是最终量产版。现在厂家把空气弹簧的质保提高到了8年/16万公里。”
理想中的官员也在用“冷处理”,试图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针对两起事故,官方并未发布正式书面声明,并回应未来汽车日报“不会单独发布书面声明说明此事”。
就连一向高调的李CEO李想也很少在微博中沉默。
自从7月17日L9试驾车前悬架断裂后,李想再没有在微博上发布过任何消息。在此之前,李湘从不缺席,或与网友争论,或与余承东、何等业界大佬互动。
目前理想系列的冷运营还是比较有效果的,理想还没有面临口碑崩塌,L9的订单还是比较火热的。只是似乎李湘的沉默向外界传递了某种焦虑。
空气悬架应该倒车吗?
截至记者发稿时,这两起事故的原因尚无定论。大家的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理想的L9配备的空气悬架上。
据未来汽车日报调查,理想L9有三家空气弹簧供应商,分别是德国头部空气弹簧供应商威巴克,以及国内的宝龙科技和空辉科技。
出事的理想L9用的是威巴克提供的空气弹簧。《未来汽车日报》前往李在北京的直营店,发现该店展车的前空气弹簧也来自威巴克——空气弹簧标有“德国制造”,并有威巴克的字母“V”标识。
不过,威巴克相关负责人向未来汽车日报表示,威巴克将为理想L9供应空气弹簧,目前尚未开始量产。宝龙科技、空辉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与李达成合作,但尚未开始向后者供货。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理想L9悬架断裂事故后,宝隆科技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位负责人表示,空气弹簧缓冲块可能是受到了过大的冲击力,金属部分刺破了橡胶部分,导致空气弹簧减震器失效。
空辉科技一位负责电子悬架业务的经理也给出了类似的……分析。应该是L9前桥空气弹簧缓冲块顶部橡胶强度不够,导致空气弹簧减震器总成失效。
他猜测,上述事故可能是试驾过程中暴力驾驶造成的。车辆以90公里/小时的速度通过20厘米深的坑,车辆受损是正常的,“如果要求完好无损,那就太苛刻了。”
“顶胶是空气弹簧和减震器的安装点,也是系统装配中受力最大的点。另外,这个零件本身就是易损件。如果在使用中损坏,很难维修,只能整体更换。”
箭头所指位置为缓冲块,顶胶在其内部来源:威巴克官网。
空气弹簧减振器和传统的螺旋弹簧减振器都有应力极限,但空气弹簧减振器总成能承受的最大冲击力没有统一的标准。
据宝隆科技内部调查,威巴克提供给李灿的空气弹簧最多承受6.5吨的冲击力,宝隆科技量产产品可达9吨。
宝龙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想避免类似事故,需要司机平稳驾驶。
另一方面,应用空气悬架来保证空气弹簧、储气罐、传感器等一整套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也在考验汽车企业的装配技术,以及如何通过软件来调整悬架系统。
上述负责人以奔驰S级为例。要实现魔体,需要空气弹簧、双目摄像头和复杂的算法共同配合。
为了安抚消费者,7月18日,李修改了L9空气弹簧的质保方案,官方将为空气弹簧本体、气泵、储气罐提供8年或16万公里质保。但宝龙科技和空辉科技两家供应商透露,供应商向主机厂承诺的质保期并没有那么长,应该是李自己延长了质保期。
来源:李官方微博
L9订单依然火爆。
理想自付延长了空气弹簧的质保期,给很多车主吃了一颗定心丸。
理想L9于6月21日发布后,北京的李一车车主赵龙立即订购了一辆L9。“发售当晚,所有官方app都崩溃了,比当年的iPhone还难抢。”。
订车半个多月,赵龙在店里试驾了理想中的L9。他对整体感到满意。“L9的舒适性比李ONE有明显提升,唯一让他不满意的就是明显的胎噪。”。
理想L9试驾车的悬架断裂并没有影响赵龙的买车决定。他本以为理想的延保后量产产品实力会增强,但对这款车更有信心。
在店内,L9的销量似乎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销售苏宇向《未来汽车日报》介绍,“已经有一万多个大单。如果现在订车,最快也要10月份才能交车,销售情况还是挺火爆的。”
在北京清河万象汇李店,销售人员告诉未来汽车日报记者,截至7月27日,店内已有200多名顾客完成“锁单”。锁定订单意味着用户交的5000元定金转为首付,李开始安排客户选定的机型生产。
未来汽车日报走访了北京合生汇、清河万象汇、蓝色港湾等多家门店,发现并没有准车主因为上述两起事故而选择退单。大部分用户到店看车时,关注的重点是车辆的功能属性,空气悬挂并不是大家最核心的关注点。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准车主都这么相信。
第二个孩子的母亲李晴也在发布会当晚预订了理想的L9。然而,接连两次的意外说服了她。“第二次事故后,理想的官员a……公布(其实是转发)了涉事车辆的行车记录仪视频,让人更加起疑。为什么第一次空气弹簧事故发生时没有公布行车记录仪视频?"
“车主打到家,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
抛弃了理想中的L9,李晴还是打算买一辆电动车,只是在选车的时候更加谨慎——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即使牺牲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豪华配置,对安全性的要求也会更高。“腾势D9、蓝兔梦想家等车型都在考虑之列。”
你必须走出你的舒适区
看起来,理想中的L9似乎稳稳地实现了李“8月发货,9月发货过万”的目标。
尽管如此,李想内心的焦虑还是隐约可见。因为无论多热,L9还是一款增程车型,属于理想的舒适区。毕竟理想需要走出舒适区,面对更加艰难的纯电动战场。毕竟朋友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样本数据。
比亚迪官方公布的2021年财报和2022年上半年销量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分别实现销量59.37万辆和64.14万辆,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几乎各占一半。
乘联会的数据进一步证明了纯电动产品在新能源市场的重要性。自2021年7月以来,BEV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市场稳步占据75%以上的市场份额。
理想情况下,只靠增程车型赢天下,意味着断一条胳膊,是占优势的玩家。
其实理想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2021年理想在香港上市的招股书显示,将把香港IPO募集资金的20%用于研发高电压纯电动汽车技术、平台和未来车型,并从2023年起每年推出至少两款纯电动汽车。
7月27日,有博主在微博中爆料,基于理想纯电动平台打造的MPV车型(内部代号W01)已经到货。从网上曝光的图片来看,这辆经过伪装的MPV正驶出李总部。
来源:微博。
针对上述消息,未来汽车日报向理想官方求证,对方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年3月,李想在微博中坚定地表示,理想的产品规划中没有MPV。无论是增程还是纯电,MPV最重要的两个优势“上下车和空间”在底盘铺上电池后都会丧失。此外,MPV较高的风阻系数也会成为电驱车型的续航杀手。
李湘网上传言来源:微博
传闻仅过了四个月,理想就曝光了纯电动MPV车型。一位来自传统主机厂的智能驾驶工程师分析,在传统汽车公司,一款车型在迷彩车上测试大概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最快也要0.8年(9.6个月)。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想要辟谣可能只是欲盖弥彰。
但不管李翔真的不喜欢纯电动MPV,可以肯定的是,跳出舒适区之后,理想的“触电”之路并不是一路坦途。
大众汽车(中国)工程师田雷认为,进入纯电领域的技术门槛不会太高,因为核心电机、电驱动、电池都可以从供应商处采购。理想情况下,难点在于“增程混动和纯电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在改造过程中,车辆的传动系统、底盘结构、整车结构都会发生改变”。
同时,虽然三电技术可以由供应商提供,但田雷认为,采购的零部件是否与自己的车型匹配,仍需要进行理想的调整。
此前,李ONE的底盘调校一直备受质疑。如果不补上这个短板,田雷担心的是,理想的第一款(纯电动)产品可能只代表“理想的制造纯电动汽车的能力,而不是有竞争力的纯电动汽车”。
除了技术上的变化,理想的定价策略可能也需要调整。
目前,…锂矿石的价格仍然很高。蔚来和小鹏采用一车多配置的方案,可以根据电池容量的不同灵活调整价格。以小鹏为例。在今年3月份的涨价中,几款机型的涨价(P7 480G,P7 480N等。)电池容量为60.2kWh,原价不到25万元的在小鹏售价在1.5万元左右,而电池容量为83.1kWh,原价26-27万元的P7 670G和P7 670N+的价格涨幅在1万元左右。
低配车型涨幅较高,可以凭借体积优势吸收电池涨价推高的部分成本,而高配车型涨幅较低,可以将涨价对销量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另外,补能网也是理想的恶补功课。
截至7月初,特斯拉已在开设超过1200个超级充电站,充电桩总数超过8700个;蔚来已正式启动第1000座换电站;小鹏有超过950个自营充电网络。三家车企用了八年、四年、四年才形成如此规模的能源补给网络。
李想曾坦言,充电网络是车企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特斯拉能卖得这么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充电网络非常发达。”
李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男在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目前来看,有专门的团队来推动充电站选址是比较理想的,会“从高速公路充电站切入”。但截至目前,理想并未公布充电站建设的任何具体进展。
靠自己把“落后”的增程技术带到轮圈上,大概是所有有理想的人最骄傲的事情了。但从长远来看,如果我们不跑过纯电这条路,那就离举杯的那一刻还很远。
(应采访对象要求,赵龙、、苏宇、为化名。)
未来汽车日报但截至目前,Ideality并未公布充电站建设的任何具体进展。
靠自己把“落后”的增程技术带到轮圈上,大概是所有有理想的人最骄傲的事情了。但从长远来看,如果我们不跑过纯电这条路,那就离举杯的那一刻还很远。
(应采访对象要求,赵龙、、苏宇、为化名。)
未来汽车日报
大众抛弃迪斯的时候,连招呼都没打一声。赫伯特迪斯,大众集团的CEO,几天前被大众汽车宣布了即将卸任的消息。
1900/1/1 0:00:00深蓝SL03的横空出世,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4月上旬,第一电动编辑部两位评测编辑偶然间在重庆街头发现这台车,一番打量之后,拍了一组谍照发出,引发全网热烈反应。
1900/1/1 0:00:00今年来,伴随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国内汽油价格曾一度超过9元L,为燃油车车主带来很大的用车经济压力,用车成本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量。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印度汽车制造商塔塔预计,虽然该公司因成本增加而出现了更严重的季度亏损,但是随着半导体供应短缺的缓解,强劲的消费者需求将提升其汽车销量,包括其高端品牌捷豹路虎的销量。
1900/1/1 0:00:007月26日,通用汽车在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旗下自动驾驶技术公司Cruise损失了5亿美元,平均每天亏损超过50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Cruise的亏损从去年同期的6亿美元增至9亿美元。
1900/1/1 0:00:00大众为俄罗斯工厂寻找买家大众汽车正考虑出售其在俄罗斯卡卢加市的汽车组装厂,一家哈萨克斯坦汽车制造商可能是潜在买家。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大众将在今年年底前敲定该工厂的出售计划。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