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思嘉
编辑许
编辑朱锦斌
由于起步晚,技术落后,自主品牌在世界汽车工业史上的参与度不高。基于此,自主品牌出口海外往往被贴上低端廉价的标签。
从乔丹海外贸易董事长订购的三辆解放CA10,到出口低价车的奇瑞,再到依靠卢浮宫影响力的名爵,大体都是这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完全看不起,因为无论是以国与国之间协议的形式出口,还是依靠其他品牌做技术底,自主品牌出口的技术水平和数量以前都不高。
然而,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各大品牌的海外航行,自主品牌的形象正在发生变化。
自主出口的大航海时代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高企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球汽车制造商举步维艰。
然而,在自主品牌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市场欣欣向荣,产销双双突破2600万辆大关,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滑。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不仅以44%的市场份额强势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创下三年来的新高,还将品牌崛起的触角延伸至海外市场。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约为201.5万辆,比2020年的99.5万辆翻了一番。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中国汽车出口纪录,也打破了自主品牌出口长期徘徊在百万辆的瓶颈,并远超此前三年中国汽车年出口百万辆左右的水平。
这个数据让自主品牌的出口业务出现了长足的进步。
长期以来,中国虽然一直是汽车生产大国,但在出口方面,相比其他很多出口型汽车生产国,尤其是那些有汽车工业底蕴和品牌影响力的国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即使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汽车的年出口量也仅徘徊在100万辆的水平。
所以去年突破了100万辆的瓶颈,进入了200万辆的新阶段,这也为独立帆船的未来奠定了新的基调。
时间到了今天,也就是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迎来了新的突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企业仍实现同比增长47.1%,实现出口汽车121.8万辆。这是在疫情和一些海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的。最直观的就是6月份,上海等地复工后的第一个月,自主车企出口24.9万辆,同比增长57.4%。
显然,如果没有运力限制,上半年将会有更多满载中国汽车的货轮从各大港口出发前往世界各地。
在这种大增长的表现下,是各大自主品牌车企的共同努力。其中,SAIC乘用车半年出口16.7万辆;奇瑞汽车今年上半年出口14.82万辆,其他如长城、长安、吉利、东风等也在今年上半年迎来不同程度的突破。
自主品牌在外向型企业的带领下,也在真正走向出口大航海时代。
曾几何时,面对包括技术落后、品牌偏见、市场磨合等诸多困难,自主品牌创造条件勇敢迈出出口第一步;如今,自主品牌用不断的销售亮点和品牌建设来纠正对自己的刻板印象,实现自主品牌的整体跨越。
新能源承载未来。
自主品牌出口再上新台阶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出口喜人。除了传统汽车公司努力开发新能源,包括小鹏和蔚来在内的许多新品牌也在拓展海外市场的道路上前进。
可以说,上半年汽车出口增长不仅与国际市场回暖、中国品牌竞争力提升、汽车企业海外布局更加全面有关,还与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等因素有关。
根据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介绍的信息,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口20.2万辆,同比增长1.3倍,占汽车出口总量的16.6%。去年,这一数字为17.33万,增幅明显。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
早在2017 -2019年,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定程度的出口,但当时乘用车以微型低速电动车为主,2020年出口的插电式车型也应该是合资企业的转售产品。与今年上半年不同,它已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比传统车企,新势力车企的出口之路更加坎坷。
要知道,传统车企板块的成长来源于自主品牌数年的体系建设,其中包含了各种全球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使得其在燃油车板块不断成长。得益于规模和体系,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起点(车本和品牌基数)要高很多。
但对于新势力车企来说,在中国,还处于销量爬坡阶段;与国外相比,还处于出口的“初级阶段”,更谈不上大规模经济效益的底层。
好在新势力车企愿意走出口之路,在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今天,短期的艰难换来了长期向上的可能。虽然销量不好,系统难建,但他们用“没有销售目标,先布局”来应对,嘲笑系统布局的无奈,耗时较长。
因为他们知道,出口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整个体系大规模实施,他们需要在R&D、生产、维修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像传统车企一样在时间的流逝中等待反馈。
而新势力车企的优势在于国内电动车产业链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新势力无疑是出海的突破口。
过去,当中国市场爆发时,自主汽车企业在核心技术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占主导地位的国有汽车企业普遍存在效率低下、R&D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自主品牌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在与传统汽车强国的竞争中受到很大限制。
时代变了。随着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和新型车企的崛起,中国车企和海外车企站在一个全新的电动化轨道上,在工业制造水平齐头并进的情况下,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在全球能源革命大力推进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出口的接力棒也从燃油车传递到了新能源车。
在这个时代的进程中,中国汽车的海外形象将有望得到进一步的修正。作者黎思嘉
编辑许
编辑朱锦斌
由于起步晚,技术落后,自主品牌在世界汽车工业史上的参与度不高。基于此,自主品牌出口海外往往被贴上低端廉价的标签。
从乔丹海外贸易董事长订购的三辆解放CA10,到出口低价车的奇瑞,再到依靠卢浮宫影响力的名爵,大体都是这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完全看不起,因为无论是以国与国之间协议的形式出口,还是依靠其他品牌做技术底,自主品牌出口的技术水平和数量以前都不高。
然而,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各大品牌的海外航行,自主品牌的形象正在发生变化。
自主出口的大航海时代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高企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球汽车制造商举步维艰。
然而,在自主品牌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市场欣欣向荣,产销双双突破2600万辆大关,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的下滑。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不仅以44%的市场份额强势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创下三年来的新高,还将品牌崛起的触角延伸至海外市场。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约为201.5万辆,比2020年的99.5万辆翻了一番。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中国汽车出口纪录,也打破了自主品牌出口长期徘徊在百万辆的瓶颈,并远超此前三年中国汽车年出口百万辆左右的水平。
这个数据让自主品牌的出口业务出现了长足的进步。
长期以来,中国虽然一直是汽车生产大国,但在出口方面,相比其他很多出口型汽车生产国,尤其是那些有汽车工业底蕴和品牌影响力的国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即使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汽车的年出口量也仅徘徊在100万辆的水平。
所以去年突破了100万辆的瓶颈,进入了200万辆的新阶段,这也为独立帆船的未来奠定了新的基调。
< img alt = ……hery、长安、东风、长城、MG "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183416245286/1 . jpg "/>
时间到了今天,也就是202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迎来了新的突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企业仍实现同比增长47.1%,实现出口汽车121.8万辆。这是在疫情和一些海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实现的。最直观的就是6月份,上海等地复工后的第一个月,自主车企出口24.9万辆,同比增长57.4%。
显然,如果没有运力限制,上半年将会有更多满载中国汽车的货轮从各大港口出发前往世界各地。
在这种大增长的表现下,是各大自主品牌车企的共同努力。其中,SAIC乘用车半年出口16.7万辆;奇瑞汽车今年上半年出口14.82万辆,其他如长城、长安、吉利、东风等也在今年上半年迎来不同程度的突破。
自主品牌在外向型企业的带领下,也在真正走向出口大航海时代。
曾几何时,面对包括技术落后、品牌偏见、市场磨合等诸多困难,自主品牌创造条件勇敢迈出出口第一步;如今,自主品牌用不断的销售亮点和品牌建设来纠正对自己的刻板印象,实现自主品牌的整体跨越。
新能源承载未来。
自主品牌出口再上新台阶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出口喜人。除了传统汽车公司努力开发新能源,包括小鹏和蔚来在内的许多新品牌也在拓展海外市场的道路上前进。
可以说,上半年汽车出口增长不仅与国际市场回暖、中国品牌竞争力提升、汽车企业海外布局更加全面有关,还与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等因素有关。
根据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介绍的信息,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口20.2万辆,同比增长1.3倍,占汽车出口总量的16.6%。去年,这一数字为17.33万,增幅明显。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
早在2017 -2019年,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定程度的出口,但当时乘用车以微型低速电动车为主,2020年出口的插电式车型也应该是合资企业的转售产品。与今年上半年不同,它已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比传统车企,新势力车企的出口之路更加坎坷。
要知道,传统车企板块的成长来源于自主品牌数年的体系建设,其中包含了各种全球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使得其在燃油车板块不断成长。得益于规模和体系,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起点(车本和品牌基数)要高很多。
但对于新势力车企来说,在中国,还处于销量爬坡阶段;与国外相比,还处于出口的“初级阶段”,更谈不上大规模经济效益的底层。
好在新势力车企愿意走出口之路,在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今天,短期的艰难换来了长期向上的可能。虽然销量不好,系统难建,但他们用“没有销售目标,先布局”来应对,嘲笑系统布局的无奈,耗时较长。
因为他们知道,出口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整个体系大规模实施,他们需要在R&D、生产、维修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像传统车企一样在时间的流逝中等待反馈。
而新势力车企的优势在于国内电动车产业链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新势力无疑是出海的突破口。
过去,当中国市场爆发时,自主汽车企业在核心技术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占主导地位的国有汽车企业普遍存在效率低下、R&D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自主品牌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在与传统汽车强国的竞争中受到很大限制。
时代变了。随着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和新型车企的崛起,中国车企和海外车企站在一个全新的电动化轨道上,在工业制造水平齐头并进的情况下,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在全球能源革命大力推进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出口的接力棒也从燃油车传递到了新能源车。
在这个时代的进程中,中国汽车的海外形象将有望得到进一步的修正。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阿斯顿马丁在7月29日表示,随着供应链短缺问题的缓解,该公司将提升其高利润车型的交付量,因此该公司预计其财务状况将在2022年下半年得到改善。
1900/1/1 0:00:001、售价1998万起哪吒S正式上市7月31日,哪吒S正式上市,指导价19983388万元。
1900/1/1 0:00:00近日,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和用户互动中披露了蔚来造手机的进程。李斌表示,蔚来将会从用户利益和体验出发研究手机和以车为中心的智能终端设备,给车主一款与车机互联体验最好的手机。
1900/1/1 0:00:00今年3月份至今,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接连发布了多款重量级新车。从CEO们亲自主持的发布会来看,每家车企的口号都格外吸引眼球。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意大利汽车制造商阿尔法罗密欧首席执行官JeanPhilippeImparato在7月29日透露,该公司将在美国开发一款大型乘用车,新车将在2027年上市。
1900/1/1 0:00:00据外媒报道,近日美国参议院正在就全新的电动汽车税收减免法案进行商讨,而根据此前曝光的草案来看,新的政策将放宽多项限制,这或许是为了更好地提振美国电动车市场,提高在美品牌的经营业绩。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