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平台领域又多了一家独角兽企业。
8月15日,SAIC旗下移动出行战略品牌香岛出行宣布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的B轮投资,投资后的市场估值达到10亿美元,正式跻身行业“独兽”之列。
与以往投资不同的是,Momenta这个喜欢旅行的技术合作伙伴也在参与名单中。换句话说,除了技术,Momenta还为旅行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双方将携手打造大规模的Robotaxi。
与市场上其他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的合作不同,Momenta和Enjoy Road出行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对一的合作关系,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长期的服务。
据了解,这并不是双方在Robotaxi领域的首次联手。
应用Momenta“L4技术”的Robotaxi已在上海和苏州对外开放。
再次合作,深度合作
过去Robotaxi领域持续升温,热潮蔓延到车企、出行平台等领域。
Robotaxi赛道选手各有所长,要么长于操作,要么强于技术,纷纷使出杀手锏抢市场。
显然,在各方都在厮杀的Robotaxi赛道,想要突破重围并不容易。
在众多企业围猎的Robotaxi赛道中,打造Robotaxi规模将是取胜的关键。
Momenta无疑是一群觉醒较早的玩家。
Momenta喜欢携手旅行,这结合了双方的优势。Momenta提供L4动态驾驶解决方案,乐享出行提供规模化合规运营体验,共同构建Robotaxi生态。
要实现Robotaxi的规模化,对技术和运营都有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Momenta作为一家自动驾驶公司,专攻L4自动驾驶技术,即其独有的“飞轮L4”,其优势在于以数据驱动的方式自动解决大量长尾问题。而且可以提高Robotaxi的持续进化能力,满足Robotaxi规模的技术要求,帮助解决产品打造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数据驱动”的产品策略实现了产品的迭代更新,进一步提升了产品体验。
另一方面,打造Robotaxi的完整产业链,运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领先的出行服务公司,享道具备Robotaxi规模所需的运营能力,尤其是享道一直坚持的品质、安全、合规运营。交通运输部监管数据显示,享受公路旅行者订单完成率已连续7个月排名第一。这些都可以帮助乐享Robotaxi抢占更大的市场,在SAIC的支持下,它拥有更强的资源优势。
这种合作,有效链接了技术、运营、整车生产的全链条因素,相比双方的“单打独斗”,优势明显。它将降低R&D的成本,缩短大规模建造Robotaxi的周期,并且肯定会辐射更多的业务。
双方合作的优势也早在市场上显露出来。
去年12月,Momenta和Enjoy Road Travel联合推出的Robotaxi在上海正式投入运营,一出场就展现了Robotaxi的有效性和规模。Robotaxi的运营报告显示,整体满意率和坐下意愿超过80%。出行平台与自动驾驶公司的合作在市场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资本和技术的一对一合作并不多见。Momenta长期积累的数据和技术实力可能是做出选择的基础,也说明双方对合作的效果有更大的信心和期待。
正如庄所言:
动量和享道相互配合,相互赋能,可以形成超越技术层面的轮子效应。
按照双方的规划,此次合作将以各自的优势赋予更安全、更便捷、更有效的未来智慧,有望打造大规模无人驾驶……riving。
Robotaxi可以规模化,布局已久。
Momenta酝酿了很久,要造一个大规模的Robotaxi。
Momenta成立于2016年,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大脑”,在更多场景下实现完全无人驾驶。
在自动驾驶的市场中,“数据第一”的信条一直在发展。无论是技术之争,还是生态之争,根本都是数据之争。
过去几年,Momenta一直坚持“一个飞轮,两条腿”的产品策略,打造自己的数据优势。
所谓“两条腿”,指的是量产自动驾驶(Mpilot)和完全无人驾驶(MSD)。“左腿”Mpilot量产自动驾驶产品并输出数据流,而“右腿”MSD则创造了L4级完全无人驾驶技术并反馈到量产产品技术流中。“两条腿”同时行走,协同作战。
通过数据驱动飞轮,实现技术迭代和高效自动化业务闭环。飞轮越转越快,使得L4无人驾驶技术最终落地,最终实现商业化的快速增长。
凭借“一个飞轮,两条腿”的产品策略,逐渐积累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优势,在市场上融资超过12亿美元。
但是,技术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想象阶段。技术的落地不仅可以为企业输血,还可以反哺技术的发展。
Robotaxi生态的布局是Momenta实现L4无人驾驶技术最终落地的重要环节。
如今Robotaxi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Robotaxi的运营不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Robotaxi赛道的技术之争已经开始演变为生态之争,竞争更加激烈。
极具市场想象空间的Robotaxi业务成为了众多自动驾驶公司眼中的竞争方向,或自建R&D车队,或组建车队,或与车企、出行平台联手。
单独还是一起?Momenta显然选择了后者。
自去年3月以来,SAIC已经完成了对Momenta的几轮投资。双方共同布局Robotaxi产业生态,在智能驾驶、云管理等核心技术领域深化战略合作。
Robotaxi应用了Momenta的“轮式L4”技术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于去年在上海正式开始运营。
这一次的联手,再次表明Momenta"?'s“轮式L4”厚积薄发,进入全面落地的快车道。
Robotaxi进入下半场。
如今,Robotaxi迎来了新的发展转折点。
近年来,许多政府支持Robotaxi的发展,广州、深圳和上海已经向公众开放了Robotaxi运营。
经过不断的迭代和开发,Robotaxi技术已经开始投入实践。通过测试和运行回血和反馈技术,Robotaxi的商业化迎来了曙光。
文远智行、马骁智行和荣源启行都推出了Robotaxi应用软件或微信小程序供用户使用。
此前,通过多个测试体验中心,用户对Robotaxi的态度已经越来越开放。
Robotaxi的比赛要去深水区。如何构建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实现Robotaxi的商业盈利,成为行业的“重中之重”。
Robotaxi领域的玩家正在走向合作。
如今,自动驾驶公司的合作模式已经从第一阶段与出租车公司合作,转变为第二阶段与共享出行平台、车企合作,探索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
此次,Momenta与Enjoy Travel的一对一深度合作,将开启新的主流模式。
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出行平台领域又多了一家独角兽企业。
8月15日,SAIC旗下移动出行战略品牌香岛出行宣布完成超10亿元人民币的B轮投资,投资后的市场估值达到10亿美元,正式跻身行业“独兽”之列。
与以往的投资不同,Momenta是一家技术公司……喜欢旅行的伴侣也在参与者之列。换句话说,除了技术,Momenta还为旅行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双方将携手打造大规模的Robotaxi。
与市场上其他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的合作不同,Momenta和Enjoy Road出行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对一的合作关系,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长期的服务。
据了解,这并不是双方在Robotaxi领域的首次联手。
应用Momenta“L4技术”的Robotaxi已在上海和苏州对外开放。
再次合作,深度合作
过去Robotaxi领域持续升温,热潮蔓延到车企、出行平台等领域。
Robotaxi赛道选手各有所长,要么长于操作,要么强于技术,纷纷使出杀手锏抢市场。
显然,在各方都在厮杀的Robotaxi赛道,想要突破重围并不容易。
在众多企业围猎的Robotaxi赛道中,打造Robotaxi规模将是取胜的关键。
Momenta无疑是一群觉醒较早的玩家。
Momenta喜欢携手旅行,这结合了双方的优势。Momenta提供L4动态驾驶解决方案,乐享出行提供规模化合规运营体验,共同构建Robotaxi生态。
要实现Robotaxi的规模化,对技术和运营都有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Momenta作为一家自动驾驶公司,专攻L4自动驾驶技术,即其独有的“飞轮L4”,其优势在于以数据驱动的方式自动解决大量长尾问题。而且可以提高Robotaxi的持续进化能力,满足Robotaxi规模的技术要求,帮助解决产品打造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数据驱动”的产品策略实现了产品的迭代更新,进一步提升了产品体验。
另一方面,打造Robotaxi的完整产业链,运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领先的出行服务公司,享道具备Robotaxi规模所需的运营能力,尤其是享道一直坚持的品质、安全、合规运营。交通运输部监管数据显示,享受公路旅行者订单完成率已连续7个月排名第一。这些都可以帮助乐享Robotaxi抢占更大的市场,在SAIC的支持下,它拥有更强的资源优势。
这种合作,有效链接了技术、运营、整车生产的全链条因素,相比双方的“单打独斗”,优势明显。它将降低R&D的成本,缩短大规模建造Robotaxi的周期,并且肯定会辐射更多的业务。
双方合作的优势也早在市场上显露出来。
去年12月,Momenta和Enjoy Road Travel联合推出的Robotaxi在上海正式投入运营,一出场就展现了Robotaxi的有效性和规模。Robotaxi的运营报告显示,整体满意率和坐下意愿超过80%。出行平台与自动驾驶公司的合作在市场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是资本和技术的一对一合作并不多见。Momenta长期积累的数据和技术实力可能是做出选择的基础,也说明双方对合作的效果有更大的信心和期待。
正如庄所言:
动量和享道相互配合,相互赋能,可以形成超越技术层面的轮子效应。
按照双方的规划,此次合作将以各自的优势,赋予更安全、更便捷、更有效的未来智慧,有望打造规模化无人驾驶。
Robotaxi可以规模化,布局已久。
Momenta酝酿了很久,要造一个大规模的Robotaxi。
Momenta成立于2016年,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大脑”,在更多场景下实现完全无人驾驶。
在自动驾驶的市场中,“数据第一”的信条一直在发展。无论是为了……技术还是生态之战,从根本上说是数据之争。
过去几年,Momenta一直坚持“一个飞轮,两条腿”的产品策略,打造自己的数据优势。
所谓“两条腿”,指的是量产自动驾驶(Mpilot)和完全无人驾驶(MSD)。“左腿”Mpilot量产自动驾驶产品并输出数据流,而“右腿”MSD则创造了L4级完全无人驾驶技术并反馈到量产产品技术流中。“两条腿”同时行走,协同作战。
通过数据驱动飞轮,实现技术迭代和高效自动化业务闭环。飞轮越转越快,使得L4无人驾驶技术最终落地,最终实现商业化的快速增长。
凭借“一个飞轮,两条腿”的产品策略,逐渐积累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优势,在市场上融资超过12亿美元。
但是,技术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想象阶段。技术的落地不仅可以为企业输血,还可以反哺技术的发展。
Robotaxi生态的布局是Momenta实现L4无人驾驶技术最终落地的重要环节。
如今Robotaxi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Robotaxi的运营不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Robotaxi赛道的技术之争已经开始演变为生态之争,竞争更加激烈。
极具市场想象空间的Robotaxi业务成为了众多自动驾驶公司眼中的竞争方向,或自建R&D车队,或组建车队,或与车企、出行平台联手。
单独还是一起?Momenta显然选择了后者。
自去年3月以来,SAIC已经完成了对Momenta的几轮投资。双方共同布局Robotaxi产业生态,在智能驾驶、云管理等核心技术领域深化战略合作。
Robotaxi应用了Momenta的“轮式L4”技术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于去年在上海正式开始运营。
这一次的联手,再次表明Momenta"?'s“轮式L4”厚积薄发,进入全面落地的快车道。
Robotaxi进入下半场。
如今,Robotaxi迎来了新的发展转折点。
近年来,许多政府支持Robotaxi的发展,广州、深圳和上海已经向公众开放了Robotaxi运营。
经过不断的迭代和开发,Robotaxi技术已经开始投入实践。通过测试和运行回血和反馈技术,Robotaxi的商业化迎来了曙光。
文远智行、马骁智行和荣源启行都推出了Robotaxi应用软件或微信小程序供用户使用。
此前,通过多个测试体验中心,用户对Robotaxi的态度已经越来越开放。
Robotaxi的比赛要去深水区。如何构建自动驾驶的商业模式,实现Robotaxi的商业盈利,成为行业的“重中之重”。
Robotaxi领域的玩家正在走向合作。
如今,自动驾驶公司的合作模式已经从第一阶段与出租车公司合作,转变为第二阶段与共享出行平台、车企合作,探索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
此次,Momenta与Enjoy Travel的一对一深度合作,将开启新的主流模式。
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标签: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艾默生(Emerson)公司推出一款专为商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设计的减压调节器。
1900/1/1 0:00:00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ModelY后轮驱动版的交付时间由此前的20周左右大幅缩短至48周;特斯拉Model3交付时间也大幅缩短。
1900/1/1 0:00:00分享在行业还在探讨纯电与混动的技术路线时,有人认为混动是过渡选择,有人认为混动会与纯电一直并行,而小鹏汽车则要“淘汰混动”。给何小鹏这个底气的,是其自营的S4超快充桩,5分钟即可补电200km。
1900/1/1 0:00:00理想汽车在8月15日举办了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业绩会,针对有关理想ONE的优惠政策、L9订单量如何以及月产能上限多少、L8的发布时间等问题,
1900/1/1 0:00:00分享30万50万元MPV市场,别克GL8曾经以“垄断”状态称霸,不过随着中国品牌车型不断崛起,在这个价位里也出现了很多“国货”。
1900/1/1 0:00:008月18日,小鹏汽车CEO何小鹏透露S4超快充桩的最新信息,表示S4超快充桩的综合铺设成本与之前的快充桩基本一致,后面铺设的绝大部分桩都是超快充桩。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