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今年的成都车展,有人发了一条朋友圈:转了好几圈才把这些图凑在一起。或许是对于汽车圈的老炮儿来说,成都车展前很多新车都经过了媒体的测试和评测,导致成都车展上的新车新鲜感大打折扣。
但只要你密切关注,还是可以在成都车展上发现几款主流首发新车。比如长城山海炮,哈弗H狗,比亚迪护卫舰07,奇瑞艾瑞泽8,东风本田思域e:HEV,别克昂扬等等。不过大部分都是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
在车展所有被称为新车的车型中,有SUV、MPV、皮卡、轿车等产品。细分市场缩小后,只有20万元的SUV和轿车产品很少。主要原因是这个价格长期被合资品牌主导,自主品牌靠新能源车领先。
作为“问鼎世界顶级中级车”的重要市场,20万元级别车型的争夺开始白热化。一是消费者对新能源的热情不减,二是传统油轮玩家年龄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所以在瓜分市场份额时,强势品牌稳中有进,弱势品牌如山倒。
卖的越多,自己的品牌越贵。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成都车展第一天,各个品牌为了展示自己的最新技术成果,主要展出了最新的产品。导致很多实力较弱的合资品牌甚至不把中型车放在展台上,而自主品牌则把最贵的新能源车放在C位。
比如长安的展台除了UNI序列,就是深蓝SL03。奇瑞不仅将艾瑞泽8放在C位,还展出了瑞虎7加DP-I,虽然自主品牌的自行车均价不如合资品牌,但近年来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车型价格也有进一步的下探。
2022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单车均价同比增长21.1%,至10.2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单车均价达到11.9万元;比亚迪乘用车2021年单车均价已经达到15.17万元。这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尤其是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我国消费者更青睐新能源汽车,不再迷恋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自行车均价提高会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燃油车市场的“纺锤”结构和纯电动车市场的“哑铃”结构正在迎来对抗和融合。
长期以来,消费者要选择20万元的车型,离不开丰田、本田、大众等品牌。所以在中型车的销量排行榜上,凯美瑞、雅阁、帕萨特成了头把交椅的常客。直到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出现,这种平衡才逐渐被打破。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在中型车市场,凯美瑞以15.2万辆的销量暂居第一。第三名比亚迪韩,差距不到3万辆。此外,小鹏P7的销量也进入了榜单的前十。未来会有更多自主品牌电动车冲击这个市场。
今年20万元纯电动车细分市场将迎来比亚迪海豹、长安深蓝SL03、零跑C01、哪吒s四款重磅车型,加上成都车展上领克01 EM-F、欧拉芭蕾猫等各类型车型的价格均在20万元以上,足以说明未来这个价格市场的竞争之激烈。
那么这些传统合资品牌中型车的市场份额被瓜分了?其实并没有。凯美瑞、雅阁、帕萨特同比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凯美瑞和雅阁,一直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当然,终端也赚了不少。
再来看价格更高的自主品牌“威小李”和比亚迪,也是车市热点。今年只有奢侈品牌出现负增长。唯一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主流消费在升级,消费能力在提升,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热情在减弱。
真正受打击的是20万元的合资SUV。虽然合资SUV今年实现了增长,但原因包括强势车型的增长,其次是新能源产品的加入。一汽丰田RAV4的小幅下滑,韩系和美系品牌的下滑,都是自主品牌成长的地方。
短期和长期争端
一直以来,自主品牌发展了这么多年,总是在寻找弯道超车的机会。如今自主品牌终于有机会加入前面的合资品牌了。数据显示,今年1-7月,自主品牌共销售汽车596.9万辆,占市场份额47.6%。根据历年统计,这是国内自主汽车品牌最高的市场份额。
除了市场份额,从最新公布的2021年汽车品牌单车均价来看,自主品牌也开始超越合资品牌。蔚来自行车均价超过雷克萨斯和宝马;理想的单车均价在奥迪和特斯拉之上;小鹏和红旗的自行车均价也达到了20多万元。
如果有人反驳说,虽然新头力单价高,但是样本量基数低。再看传统车企高端品牌销量和单车均价,遥遥领先大众;WEY超越了马自达;广汽爱安、比亚迪、传祺的单车均价都超过了日产、现代、雪佛兰,这些例子无疑更有说服力。
新能源的发展给自主品牌带来了最好的市场机会。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比亚迪、长城、长安、传祺都带来了价格更高的产品。在此之前,M7开启预售后的72小时内,订单数量已经突破6万台。Aouita 11目前订单已经超过2万;长安深蓝SL03上市后33分钟订单破万。......
另一方面,雪佛兰、现代起亚等品牌,囿于全球化战略,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仍以燃油车产品为主。即使是包括丰田、本田在内的车企,也无法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新能源产品。大众比较理智,但是ID系列很难支撑其崇高的目标。
原因是传统汽车品牌仍然拥有巨大的燃油车红利份额,难以快速转向新能源。而且面对中国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国外品牌依然没有摆脱固有的迭代周期,导致其车型在产品力上完全不如自主品牌。
种种迹象表明,自主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已经逐渐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随着纯电动汽车成本的不断下降、长寿命汽车的加速推出、充电焦虑的逐渐消除以及技术的不断提升,车企加速推出更多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15-20万元电动乘用车有望大幅增加。
当然,目前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也存在成本焦虑,最突出的就是电池价格。这也是为什么20万元以上的电动车很多,10-15万元左右的新能源产品有巨大的空缺,也让很多消费者持观望态度。
所以自主品牌在空间和配置上开始跨越。其实这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不是长久之计。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本质上是整个产业链的和谐共存。如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表面上已经进入正常轨道,但实际上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参观完今年的成都车展,有人发了一条朋友圈:转了好几圈才把这些图凑在一起。或许是对于汽车圈的老炮儿来说,成都车展前很多新车都经过了媒体的测试和评测,导致成都车展上的新车新鲜感大打折扣。
但只要你密切关注,还是可以在成都车展上发现几款主流首发新车。比如长城山海炮,哈弗H狗,比亚迪护卫舰07,奇瑞艾瑞泽8,东风本田思域e:HEV,别克昂扬等等。不过大部分都是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
在车展所有被称为新车的车型中,有SUV、MPV、皮卡、轿车等产品。细分市场缩小后,只有20万元的SUV和轿车产品很少。主要原因是这个价格长期被合资品牌主导,自主品牌靠新能源车领先。
作为“问鼎世界顶级中级车”的重要市场,20万元级别车型的争夺开始白热化。一是消费者对新能源的热情不减,二是传统油轮玩家年龄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所以在瓜分市场份额时,强势品牌稳中有进,弱势品牌如山倒。
卖的越多,自己的品牌越贵。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成都车展第一天,各个品牌为了展示自己的最新技术成果,主要展出了最新的产品。导致很多实力较弱的合资品牌甚至不把中型车放在展台上,而自主品牌则把最贵的新能源车放在C位。
比如长安的展台除了UNI序列,就是深蓝SL03。奇瑞不仅将艾瑞泽8放在C位,还展出了瑞虎7加DP-I,虽然自主品牌的自行车均价不如合资品牌,但近年来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车型价格也有进一步的下探。
2022年上半年,吉利汽车单车均价同比增长21.1%,至10.2万元;2022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单车均价达到11.9万元;比亚迪乘用车2021年单车均价已经达到15.17万元。这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尤其是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我国消费者更青睐新能源汽车,不再迷恋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自行车均价提高会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燃油车市场的“纺锤”结构和纯电动车市场的“哑铃”结构正在迎来对抗和融合。
长期以来,消费者要选择20万元的车型,离不开丰田、本田、大众等品牌。所以在中型车的销量排行榜上,凯美瑞、雅阁、帕萨特成了头把交椅的常客。直到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出现,这种平衡才逐渐被打破。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在中型车市场,凯美瑞以15.2万辆的销量暂居第一。第三名比亚迪韩,差距不到3万辆。此外,小鹏P7的销量也进入了榜单的前十。未来会有更多自主品牌电动车冲击这个市场。
今年20万元纯电动车细分市场将迎来比亚迪海豹、长安深蓝SL03、零跑C01、哪吒s四款重磅车型,加上成都车展上领克01 EM-F、欧拉芭蕾猫等各类型车型的价格均在20万元以上,足以说明未来这个价格市场的竞争之激烈。
那么这些传统合资品牌中型车的市场份额被瓜分了?其实并没有。凯美瑞、雅阁、帕萨特同比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凯美瑞和雅阁,一直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当然,终端也赚了不少。
再来看价格更高的自主品牌“威小李”和比亚迪,也是车市热点。今年只有奢侈品牌出现负增长。唯一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主流消费在升级,消费能力在提升,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热情在减弱。
真正受打击的是20万元的合资SUV。虽然合资SUV今年实现了增长,但原因包括强势车型的增长,其次是新能源产品的加入。一汽丰田RAV4的小幅下滑,韩系和美系品牌的下滑,都是自主品牌成长的地方。
短期和长期争端
一直以来,自主品牌发展了这么多年,总是在寻找弯道超车的机会。如今自主品牌终于有机会加入前面的合资品牌了。数据显示,今年1-7月,自主品牌共销售汽车596.9万辆,占市场份额47.6%。根据历年统计,这是国内自主汽车品牌最高的市场份额。
除了市场份额,从最新公布的2021年汽车品牌单车均价来看,自主品牌也开始超越合资品牌。蔚来自行车均价超过雷克萨斯和宝马;理想的单车均价在奥迪和特斯拉之上;小鹏和红旗的自行车均价也达到了20多万元。
如果有人反驳说,虽然新头力单价高,但是样本量基数低。再看传统车企高端品牌销量和单车均价,遥遥领先大众;WEY超越了马自达;广汽爱安、比亚迪、传祺的单车均价都超过了日产、现代、雪佛兰,这些例子无疑更有说服力。
新能源的发展给自主品牌带来了最好的市场机会。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比亚迪、长城、长安、传祺都带来了价格更高的产品。在此之前,M7开启预售后的72小时内,订单数量已经突破6万台。Aouita 11目前订单已经超过2万;长安深蓝SL03上市后33分钟订单破万。......
另一方面,雪佛兰、现代起亚等品牌,囿于全球化战略,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仍以燃油车产品为主。即使是包括丰田、本田在内的车企,也无法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新能源产品。大众比较理智,但是ID系列很难支撑其崇高的目标。
原因是传统汽车品牌仍然拥有巨大的燃油车红利份额,难以快速转向新能源。而且面对中国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国外品牌依然没有摆脱固有的迭代周期,导致其车型在产品力上完全不如自主品牌。
种种迹象表明,自主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已经逐渐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随着纯电动汽车成本的持续下降、长寿命汽车的加速推出、充电焦虑的逐步消除以及技术的不断提升,车企加速推出更多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15-20万元电动乘用车有望大幅增加。
当然,目前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也存在成本焦虑,最突出的就是电池价格。这也是为什么20万元以上的电动车很多,10-15万元左右的新能源产品有巨大的空缺,也让很多消费者持观望态度。
所以自主品牌在空间和配置上开始跨越。其实这是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不是长久之计。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本质上是整个产业链的和谐共存。如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表面上已经进入正常轨道,但实际上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近日,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投票通过一项新规,决定从2035年开始全面禁止在加州销售新的燃油汽车,届时所有新车都必须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但这一规定是否有效,
1900/1/1 0:00:00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北人,在十岁之前,我的认知里,汽车只有两个品牌:东风和其他。那时候在我老家,随便挑选10辆车,7辆尾部都带着“东风”二字。
1900/1/1 0:00:00比亚迪携多款车型布局欧洲乘用车市场近日,比亚迪宣布于今年秋季面向欧洲市场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包括比亚迪唐、汉、以及元PLUS(当地命名为BYDATTO3),
1900/1/1 0:00:00如果要给新能源车选一个今夏最热的关键词,那肯定不是动不动比肩百万豪车的“勇气”,也不是销量屡创新高的“记录”,而是最近频频登上热搜的“事故”。
1900/1/1 0:00:008月2528日,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北京、海南两地召开,受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委托,
1900/1/1 0:00:00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