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吉利,盘出个江湖 | 电池战国时代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在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谁拥有动力电池资源,不仅是资本的宠儿,也是车企竞争合作的对象。

目前,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一家独大,拥有刀片电池加持的比亚迪,不仅成为车企动力电池采购合作的灯塔,也为其拿下中国车企销量冠军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因为电池背后的技术已经成为消费者认可品牌的最大触点之一。

那么作为自主品牌的头部企业,在“蓝色吉利行动”政策的指引下,控股集团的几个品牌都面临着新能源对动力电池的强烈需求。吉利对动力电池不是应该有自己的规划吗?

比如像比亚迪一样自己有刀片电池,或者像特斯拉一样拿出4680电池,都不如长城。新能源的进程虽然没有比亚迪和新势力那么激进,但也有蜂巢能源作为动力电池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吉利的路径似乎与外界预期的有所不同。前不久吉利星月L Hi P申报图发布,显示将有搭载蜂巢能量电池的版本,纯续航205km,这也是吉利首次采用长城蜂巢的电池。

另一个消息是,氪将是第一个搭载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麒麟电池产品的汽车品牌,这将正式推动电动汽车量产进入1000 km续航时代。

可以看出,吉利的电池战略基本属于全行业,不仅仅是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和即将采用的蜂巢能源。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出现在吉利电池合作名单上的公司有郭萱高科、AVIC锂电、欣旺达、亿纬锂能、蒙古利、李绅、星恒电源,包括签约不动的LG,电池名单上的电池公司几乎都是合作打造吉利的。

在动力电池领域,虽然吉利并没有特别强的动力电池自供能力,但至少在朋友圈里,已经有10多家电池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电池策略也是外供为主,但吉利在电池制造投入上介入很深。

吉利自身体系内的钱江锂电池、恒源新能源、姚宁新能源,成为吉利动力电池的又一次储备和探索。虽然用的不多,但却是吉利学习和掌握电池技术的重要平台。

外界当然会疑惑,外供会受制于人吗?包括最近提到的“主机厂给电池厂打工”的言论,吉利汽车集团规划的2025年90万辆的新能源销售目标,吉利控股集团至少一百万的新能源电池需求,真的可以通过外采供应吗?

BYD, Great Wall, Krypton, Geely Automobile an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或许在吉利的认知里,在众多可选的外包供应商面前做出选择,已经有了一定的筹码,更何况吉利是头部车企;同时,浙商和李书福的“互利共赢”思维也不太可能把电池封在自己的体系里。毕竟电池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不是靠一家企业的努力,投入产出比存在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但从李书福之子李星星掌管新电池乃至上游矿产的业务来看,吉利最终将走向一个“合作+自产+控制核心点”的汽车动力电池江湖。

1000亿投资,吉利等饭。

是的,任何一个大的汽车集团,在新能源转型面前,都面临着最严峻的问题。如何准备配套资源?更何况电池作为新汽车时代的电池、电机、电控之一,应该是目前门槛最高的领域,投入大,科技含量高,也占了一辆车成本的大头。

尤其是面对企业喊出百万辆的新能源规划,电池包是否准备好非常关键。而且从行业趋势来看,过去芯片短缺导致很多OEM厂商产能有限,无法交付汽车。在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电池供应紧张的新能源发展背景下,上演了同样的故事。

吉利作为新能源战略的早期策划者,其实很早就在动力电池的布局上有所动作。早期,吉利一方面通过集团旗下子公司成立了魏锐电动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和魏锐电动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主营三电系统和PACK业务。同时,2017年,吉利全资收购LG化学南京工厂所有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推广吉利的电池技术。

BYD, Great Wall, Krypton, Geely Automobile an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其次,依托宏桥集团旗下的浙江恒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恒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早期用于郅都康迪的汽车产品;三是进入钱江摩托,利用控股子公司钱江锂电向商用车电池领域延伸。

不过,无论是魏锐还是恒远,其实这部分业务只是把吉利带入动力电池的门槛,在吉利集团体系中用得并不多。但要造出一辆汽车,在电池的安全性、成本、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达到行业领先地位,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甚至很难。更何况,像很多人想的那样,电池技术的迭代、投入和产出效率是否值得投入过去的资源和精力,这本身就是一个问号。

据行业调研,动力电池年产能至少需要20 GW才能盈利。要达到理想的运行效率,需要达到40GWh。要真正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就要跨过100 gwh·h这个门槛,这个门槛对应的汽车数量在150万辆左右,对于吉利来说并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所以搭快车,广撒网,与所有电池供应商合作,是吉利的重要策略。除了海德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还是要讲礼貌的。或许在吉利的商业逻辑中,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电池厂商之间斡旋投标订单,尤其是在中后置电池企业的合作中,吉利能给他们带来的价值要大于后者给吉利带来的价值。

BYD, Great Wall, Krypton, Geely Automobile an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这两年,吉利的电池项目动作频频。4月27日,吉利旗下浙江姚宁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落户鹰潭高新区,年产20GWh磷酸铁锂电池,总投资100亿元。今年2月,吉利科技集团将在赣州经济开发区投资300亿元,分期建设42GWh动力电池项目。

2021年11月,瑞普能源正式宣布,公司已正式获得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动力总成平台产品的整车指定,将为旗下多个品牌车型提供配套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高端自主品牌和高端合资品牌)。配套规模有望达到10GWh以上。

去年12月,吉利集团旗下的吉利兴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上饶签约了一个50亿的电池项目。去年11月,吉利科技集团拟在涪陵区建设12GWh动力电池项目;去年7月,吉利与欣旺达成立合资公司,今年1月项目落地山东枣庄。该电池主要用于HEV混合动力系统。

2022年1月,姚宁科技旗下姚宁新能源收购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控股权,目前持股约53.2%。安驰新能源也是磷酸铁锂电池生产企业,产能3GWh,规划产能16GWh。

BYD, Great Wall, Krypton, Geely Automobile an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据不完全统计,吉利在电池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1000亿元,累计规划电池产能已经超过300GWh。其中,自建电池工厂的投资已超过700亿,包括姚宁、魏锐、恒源新能源等多家自建厂商。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福能科技、欣旺达、瑞普能源等电池厂商的合作投资达到近300亿。

如今随着雷神混动、几何、氪、smart、莲花等汽车品牌的快速推广,,吉利8月新能源销量也开始超过30%,后续对电池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这两年吉利在电池领域花了几千亿,会逐渐体现在产能和销量上。

另一方面,掌握话语权。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已经遭受了很长一段时间。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不久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调侃“所有汽车厂商都在为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打工”,一语道出了汽车企业在汽车动力电池上的苦水。

是的,即使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高管反驳说他们处于盈亏边缘,但无论是外界还是行业内的主机厂,对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几乎都是一种敬佩的姿态。就像芯片一样,谁给谁电池,谁就在新能源的发展中占有优势。

目前除了比亚迪和长城有自己的电池供应系统外,大部分车企使用的电池都是来自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统计显示,2020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将占吉利新能源电池装机容量的70%以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BYD, Great Wall, Krypton, Geely Automobile an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去年年底,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22年至2026年向吉利子公司供应不低于57GWh的动力电池产品。据了解,2018年至2020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与吉利旗下子公司累计交易金额达57.19亿元,占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至2020年相关业务累计营业收入的5.58%。

可以看出,现在的吉利已经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深度绑定,这也是氪车能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启动麒麟电池的原因。

然而,在商界,这种大举押注的方式并不安全。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出现不可抗力,押注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也会受到牵连,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聪明的浙江人和有商业头脑的李书福一定知道其中的风险。

那么,即使你被别人控制了,你能放大自己的优势,然后重新获得一些话语权和主动权吗?吉利给出的答案是多合作,让自己多拿牌。同时,吉利也参与了一些电池和电池的研发。外供没有问题,但必须有自己的技术标准。虽然不大规模研发制造电池,但必须了解。

< img alt = "比亚迪、长城、氪星、吉利汽车、广汽集团"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182250085309……。jpg"/>

继2018年吉利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后,2019年吉利与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88亿美元。2021年,吉利通过子公司的关联和运作与福能发生关系。一方面成为福能背后的股东,间接持有福能科技至少13.33%的股权,还与福能科技成立了合资公司,签订了动力电池产能合作排他性协议。

其实这些已知的部分只是吉利在动力电池领域布局的冰山一角。在整个吉利体系中,姚宁科技的出现将吉利在动力电池方面的长远计划拉下了水。

上个月,一家名为st成兴的公司被兴胜洲科技收购。资料显示,诚兴集团是国内精细磷化工市场的龙头,多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拥有多项“世界第一”的光环,主要从事黄磷、磷酸、磷酸盐等精细磷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都是新能源电池的原料之一。

兴盛洲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为李书福之子李星星,李星星也是姚宁科技的实际控制人。资料显示,姚宁科技成立于2020年12月,脱胎于吉利汽车集团零部件业务中心。这意味着,除了上述吉利通过投资电池生产基地外,吉利还通过旗下子公司和孙公司的布局,涉足了更为广阔的上游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据了解,除了为ST成兴争取5亿元外,姚宁科技还因出售黄磷为成兴集团侵占*ST成兴回款22.93亿元。换句话说,吉利花了近28亿元拿下诚兴集团,背后是吉利在新能源、电池、上游矿产资源方面更深层次的布局。

前不久车友协会发布的报告认为,锂电池矿的疯狂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预期增强导致的资源错配。但未来“整车为王”是必然趋势,整车企业要做产业链的链长,掌握产业链话语权。

关键产业链整合后,整车企业定价权将继续强势,零部件没有持续的产业链定价权。即使是那些做不出自己芯片的整车企业,也是整车为王的特点。电池企业必然面临整车企业的各种制约,部分电池和核心部件自己做,部分部件从国外采购。这种观点似乎是对吉利电池战略布局的最好诠释。在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谁拥有动力电池资源,不仅是资本的宠儿,也是车企竞争合作的对象。

目前,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一家独大,拥有刀片电池加持的比亚迪,不仅成为车企动力电池采购合作的灯塔,也为其拿下中国车企销量冠军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因为电池背后的技术已经成为消费者认可品牌的最大触点之一。

那么作为自主品牌的头部企业,在“蓝色吉利行动”政策的指引下,控股集团的几个品牌都面临着新能源对动力电池的强烈需求。吉利对动力电池不是应该有自己的规划吗?

比如像比亚迪一样自己有刀片电池,或者像特斯拉一样拿出4680电池,都不如长城。新能源的进程虽然没有比亚迪和新势力那么激进,但也有蜂巢能源作为动力电池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吉利的路径似乎与外界预期的有所不同。前不久吉利星月L Hi P申报图发布,显示将有搭载蜂巢能量电池的版本,纯续航205km,这也是吉利首次采用长城蜂巢的电池。

另一个消息是,氪将是第一个汽车品牌配备当代……rary 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麒麟电池产品,这将正式推动电动车进入1000公里电池寿命时代的大规模生产。

可以看出,吉利的电池战略基本属于全行业,不仅仅是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和即将采用的蜂巢能源。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出现在吉利电池合作名单上的公司有郭萱高科、AVIC锂电、欣旺达、亿纬锂能、蒙古利、李绅、星恒电源,包括签约不动的LG,电池名单上的电池公司几乎都是合作打造吉利的。

在动力电池领域,虽然吉利并没有特别强的动力电池自供能力,但至少在朋友圈里,已经有10多家电池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电池策略也是外供为主,但吉利在电池制造投入上介入很深。

吉利自身体系内的钱江锂电池、恒源新能源、姚宁新能源,成为吉利动力电池的又一次储备和探索。虽然用的不多,但却是吉利学习和掌握电池技术的重要平台。

外界当然会疑惑,外供会受制于人吗?包括最近提到的“主机厂给电池厂打工”的言论,吉利汽车集团规划的2025年90万辆的新能源销售目标,吉利控股集团至少一百万的新能源电池需求,真的可以通过外采供应吗?

BYD, Great Wall, Krypton, Geely Automobile an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或许在吉利的认知里,在众多可选的外包供应商面前做出选择,已经有了一定的筹码,更何况吉利是头部车企;同时,浙商和李书福的“互利共赢”思维也不太可能把电池封在自己的体系里。毕竟电池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不是靠一家企业的努力,投入产出比存在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但从李书福之子李星星掌管新电池乃至上游矿产的业务来看,吉利最终将走向一个“合作+自产+控制核心点”的汽车动力电池江湖。

1000亿投资,吉利等饭。

是的,任何一个大的汽车集团,在新能源转型面前,都面临着最严峻的问题。如何准备配套资源?更何况电池作为新汽车时代的电池、电机、电控之一,应该是目前门槛最高的领域,投入大,科技含量高,也占了一辆车成本的大头。

尤其是面对企业喊出百万辆的新能源规划,电池包是否准备好非常关键。而且从行业趋势来看,过去芯片短缺导致很多OEM厂商产能有限,无法交付汽车。在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电池供应紧张的新能源发展背景下,上演了同样的故事。

吉利作为新能源战略的早期策划者,其实很早就在动力电池的布局上有所动作。早期,吉利一方面通过集团旗下子公司成立了魏锐电动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和魏锐电动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主营三电系统和PACK业务。同时,2017年,吉利全资收购LG化学南京工厂所有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推广吉利的电池技术。

BYD, Great Wall, Krypton, Geely Automobile an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其次,依托宏桥集团旗下的浙江恒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恒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早期用于郅都康迪的汽车产品;三是进入钱江摩托,利用控股子公司钱江锂电向商用车电池领域延伸。

不过,无论是魏锐还是恒远,其实这部分业务只是把吉利带入动力电池的门槛,在吉利集团体系中用得并不多。但要造出一辆汽车,在电池的安全性、成本、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达到行业领先地位,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甚至很难。更何况,像很多人想的那样,电池技术的迭代、投入和产出效率是否值得投入过去的资源和精力,这本身就是一个问号。

据行业调研,动力电池年产能至少需要20 GW才能盈利。要达到理想的运行效率,需要达到40GWh。要真正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就要跨过100 gwh·h这个门槛,这个门槛对应的汽车数量在150万辆左右,对于吉利来说并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所以搭快车,广撒网,与所有电池供应商合作,是吉利的重要策略。除了海德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还是要讲礼貌的。或许在吉利的商业逻辑中,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电池厂商之间斡旋投标订单,尤其是在中后置电池企业的合作中,吉利能给他们带来的价值要大于后者给吉利带来的价值。

BYD, Great Wall, Krypton, Geely Automobile an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这两年,吉利的电池项目动作频频。4月27日,吉利旗下浙江姚宁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落户鹰潭高新区,年产20GWh磷酸铁锂电池,总投资100亿元。今年2月,吉利科技集团将在赣州经济开发区投资300亿元,分期建设42GWh动力电池项目。

2021年11月,瑞普能源正式宣布,公司已正式获得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动力总成平台产品的整车指定,将为旗下多个品牌车型提供配套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高端自主品牌和高端合资品牌)。配套规模有望达到10GWh以上。

去年12月,吉利集团旗下的吉利兴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上饶签约了一个50亿的电池项目。去年11月,吉利科技集团拟在涪陵区建设12GWh动力电池项目;去年7月,吉利与欣旺达成立合资公司,今年1月项目落地山东枣庄。该电池主要用于HEV混合动力系统。

2022年1月,姚宁科技旗下姚宁新能源收购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控股权,目前持股约53.2%。安驰新能源也是磷酸铁锂电池生产企业,产能3GWh,规划产能16GWh。

BYD, Great Wall, Krypton, Geely Automobile an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据不完全统计,吉利在电池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1000亿元,累计规划电池产能已经超过300GWh。其中,自建电池工厂的投资已超过700亿,包括姚宁、魏锐、恒源新能源等多家自建厂商。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福能科技、欣旺达、瑞普能源等电池厂商的合作投资达到近300亿。

如今随着雷神混动、几何、氪、smart、莲花等汽车品牌的快速推广,,吉利8月新能源销量也开始超过30%,后续对电池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这两年吉利在电池领域花了几千亿,会逐渐体现在产能和销量上。

另一方面,掌握话语权。

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已经遭受了很长时间。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不久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调侃“所有汽车厂商都在为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打工”,倒出了汽车企业在汽车动力电池上的苦水。

是的,即使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高管反驳说他们处于盈亏边缘,但无论是外界还是行业内的主机厂,对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几乎都是一种敬佩的姿态。就像芯片一样,谁给谁电池,谁就在新能源的发展中占有优势。

目前除了比亚迪和长城有自己的电池供应系统外,大部分车企使用的电池都是来自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统计显示,2020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将占吉利新能源电池装机容量的70%以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BYD, Great Wall, Krypton, Geely Automobile an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去年年底,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22年至2026年向吉利子公司供应不低于57GWh的动力电池产品。据了解,2018年至2020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与吉利旗下子公司累计交易金额达57.19亿元,占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至2020年相关业务累计营业收入的5.58%。

可以看出,现在的吉利已经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深度绑定,这也是氪车能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启动麒麟电池的原因。

然而,在商界,这种大举押注的方式并不安全。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出现不可抗力,押注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也会受到牵连,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聪明的浙江人和有商业头脑的李书福一定知道其中的风险。

那么,即使你被别人控制了,你能放大自己的优势,然后重新获得一些话语权和主动权吗?吉利给出的答案是多合作,让自己多拿牌。同时,吉利也参与了一些电池和电池的研发。外供没有问题,但必须有自己的技术标准。虽然不大规模研发制造电池,但必须了解。

< img alt = "比亚迪、长城、氪星、吉利汽车、广汽集团"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182250085309……。jpg"/>

继2018年吉利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后,2019年吉利与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88亿美元。2021年,吉利通过子公司的关联和运作与福能发生关系。一方面成为福能背后的股东,间接持有福能科技至少13.33%的股权,还与福能科技成立了合资公司,签订了动力电池产能合作排他性协议。

其实这些已知的部分只是吉利在动力电池领域布局的冰山一角。在整个吉利体系中,姚宁科技的出现将吉利在动力电池方面的长远计划拉下了水。

上个月,一家名为st成兴的公司被兴胜洲科技收购。资料显示,诚兴集团是国内精细磷化工市场的龙头,多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拥有多项“世界第一”的光环,主要从事黄磷、磷酸、磷酸盐等精细磷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都是新能源电池的原料之一。

兴盛洲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为李书福之子李星星,李星星也是姚宁科技的实际控制人。资料显示,姚宁科技成立于2020年12月,脱胎于吉利汽车集团零部件业务中心。这意味着,除了上述吉利通过投资电池生产基地外,吉利还通过旗下子公司和孙公司的布局,涉足了更为广阔的上游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据了解,除了为ST成兴争取5亿元外,姚宁科技还因出售黄磷为成兴集团侵占*ST成兴回款22.93亿元。换句话说,吉利花了近28亿元拿下诚兴集团,背后是吉利在新能源、电池、上游矿产资源方面更深层次的布局。

前不久车友协会发布的报告认为,锂电池矿的疯狂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预期增强导致的资源错配。但未来“整车为王”是必然趋势,整车企业要做产业链的链长,掌握产业链话语权。

关键产业链整合后,整车企业定价权将继续强势,零部件没有持续的产业链定价权。即使是那些做不出自己芯片的整车企业,也是整车为王的特点。电池企业必然面临整车企业的各种制约,部分电池和核心部件自己做,部分部件从国外采购。这种观点似乎是对吉利电池战略布局的最好诠释。值得一提的是,在未来,电池技术仍在以新的方式前进。能满足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性能的产品有很大概率是固态电池。该领域一旦突破,将会迎来动力电池的革命性变革,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时间业内普遍认为在2030年左右。

BYD, Great Wall, Krypton, Geely Automobile an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2

因此,一方面,吉利还与卫兰新能源建立了投资合作关系,后者是一家专注于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锂电池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作为电池领域的独角兽,公司成立于2016年,脱胎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背后站着82岁的“中国锂电池第一人”陈立泉院士,他也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玉群的导师。

另一方面,吉利也成立了固态电池研发团队。今年5月,吉利的招标信息显示,将建设完整的固态电池材料合成实验线,以支持新型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并将开始在奥格斯投资合成实验……这也意味着吉利对固态电池的研发已经启动。值得一提的是,在未来,电池技术仍在以新的方式前进。能满足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性能的产品有很大概率是固态电池。该领域一旦突破,将会迎来动力电池的革命性变革,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时间业内普遍认为在2030年左右。

BYD, Great Wall, Krypton, Geely Automobile an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2

因此,一方面,吉利还与卫兰新能源建立了投资合作关系,后者是一家专注于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锂电池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作为电池领域的独角兽,公司成立于2016年,脱胎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背后站着82岁的“中国锂电池第一人”陈立泉院士,他也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玉群的导师。

另一方面,吉利也成立了固态电池研发团队。今年5月,吉利的招标信息显示,将建设完整的固态电池材料合成实验线,以支持新型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并将于8月开始投入合成实验。这也意味着吉利对固态电池的研发已经启动。

标签:比亚迪长城极氪吉利汽车广汽集团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中创新航江苏三期CIR电池系统产品下线

日前,我们从官方获悉,中创新航江苏三期首套CIR(CellinRoom)电池系统产品成功下线,将装备某新款旗舰车型。

1900/1/1 0:00:00
传保时捷IPO将发行9.11亿股股票,向传奇车型911致敬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两名知情人士透露,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将于9月18日召开会议,以推进保时捷首次公开募股(IPO)。保时捷将发行911亿股股票,以向其最著名的车型911致敬。

1900/1/1 0:00:00
2022泰达论坛丨蜂巢能源高级副总裁张放南: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9月2日9月4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

1900/1/1 0:00:00
伊顿推出电池组排气阀系列产品 可用于电动汽车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动力管理公司伊顿(Eaton)的eMobility业务部门推出了单级排气阀,可用作车辆电池组的过压阀。

1900/1/1 0:00:00
30家车企8月销量一览:长安因限电表现下滑,比亚迪、零跑等同比翻番

近日,各大车企陆续公布8月销量成绩。从盖世汽车汇总的数据来看,该月有个别车企受限电等因素影响而销量下滑,但多数车企表现依旧在线,比亚迪、哪吒、零跑等甚至翻番增长。

1900/1/1 0:00:00
快、顺、静、省!柠檬混动DHT“全能混动王”是如何炼成的

9月15日,长城汽车携手央视新闻,探访位于江苏扬中产业园的柠檬混动DHT传动工厂,深度揭秘柠檬混动DHT技术优势。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