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至9月4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协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本次论坛以“坚定信念,稳健发展,开创新局”为主题,邀请重磅嘉宾进行深入探讨。
9月4日,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技术中心总监张方南发表了题为《电池技术发展趋势》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蜂巢能源的张方楠。我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电池技术发展趋势”。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市场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其次,介绍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分享一下蜂巢能源的产品和技术规划。
我对市场的分析可能比较详细,从细分领域做了拆分。目前已经连续四个月,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超过25%,提前达到国家制定的2025年目标。从原来的A00级车型,新能源已经全面覆盖A0级、b级车和C级车,实现了渗透率的快速提升。A00和C的电流渗透率最高,A00达到了99%以上,C的渗透率达到了40%以上。整个市场呈现哑铃状结构。目前主流的A级车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信很快就会有爆发的机会。根据价格划分,也印证了不同档次车辆在市场份额上的分布。也是5万以内的车型,以A00为主,目前市场渗透率最高。其次是25-35万的中高端车型,目前渗透率也很高。从15万到30万,目前主流市场的爆发速度其实是比较慢的。随着消费升级,我们认为15-30万区间的车型未来会实现快速增长。
结合市场和车型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爆发点,我们也对电池的技术发展趋势做了初步分析。从长远来看,圆柱形、柔性、方形电池会长期存在,但主流市场还是方形。尤其在国内市场,方型的比例超过90%,在整个国际市场中,方型的比例约为60%。但从长远来看,这三种形式的电池还会长期存在。
结合市场,我们对圆柱、方形、软包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一个简单的解读。圆柱形和传统方形主要是缠绕式。结合车辆电压的匹配,我们认为未来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把电池做得更大,在容量和尺寸上做到极致。当然这个前提主要是考虑轻量化和集成化。通过轻量化设计和极度简化的设计,最大化电池的尺寸和容量,从而降低成本,实现体积利用率的快速提升。
圆柱体的主要方向从早期的18650,21700逐渐发展到现在的4680,46100等等,直径和高度都越来越大。从原来的几安时到三十几安时,提升很快。未来主要方向是在增加尺寸的同时厚度方向,同时设计极度简化。还有短刀和长刀电池,这两个方向会长期存在,但我们更看好短刀的走势。
软包装以层压为主,从前期的355到590,到后期更长的发展。未来整个电池的主流方向主要是做一体化和轻量化设计。热管理组件取代电池组的某些结构组件,实现集成设计……n,包括排气通道和电池组保护结构的设计,实现从传统标准模块到CTP、CTC的设计趋势。我们认为这个趋势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这是主流趋势。
按照系统的技术路线,从目前全球装机发展来看,三元仍是主流,占比超过60%,但近两年铁锂装机占比大幅提升。目前我国铁锂装机已经超过50%。我们相信这个数据会进一步增加。随着刚才提到的电池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我们预计短刀锂电在A级车上可以做到800公里续航,在b级车上可以做到700公里续航。我们认为,其比例今后将进一步增加。
从两轮车、低速车到B级以上的高端车,在分析了续驶里程和售价后,我们对不同车型在材料体系中的比例做了划分。第一条线是锰酸锂、锂铁、三元是目前主流的材料体系,接下来的研究内容是无钴尖晶石。300公里以内的车将以铁锂为主。对于300-700 km的车辆,锂铁和锂锰铁将占据主流市场份额。700、800公里以上会出现包括中镍、高镍在内的三元体系,固态和半固态会成为主流市场。但是现在技术发展的突破很快。未来锂铁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通过补锂快速提高循环寿命,达到12000次循环和20000次循环,进一步满足储能和商用车对循环寿命的要求。
我们对物质系统做了简单的划分。首先是低成本高性价比的产品,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三元体系从原来的高镍无钴向低镍无钴发展。脱锂是未来锂电池的一个主要方向。在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的应用市场,未来钠镁等新型电池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其他的优化方向,包括壳体的减薄,其他材料的规模化和自动化也是主要趋势之一,比如控制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性价比。同样,制造技术也将从原来的常规电极发展到厚电极和双层涂层,通过这些技术的改进,能量密度、电池性能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另一个方向是快充和高端。行业对快充的需求越来越清晰精细,量产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分析市场上的机型应该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实现4C充电和800V产品的量产。对于快充,我们做了未来主攻方向的解读,从原来的45分钟到现在的20分钟10分钟。充电10分钟已使车辆达到250公里,我们也完成了相应的检测和认证。快充未来是否会进一步完善,从4C提到5C,6C等。我们认为需要结合充电桩在市场上的布局能力和整车其他配件的匹配能力来实现。目前4C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结合充电桩的情况,下一步是否提升快充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能量密度较高的主要是固态、半固态,以及锂空气等新型化学体系。高安全性和高密度已经成为所有电池企业追求的主要方向之一。
下面介绍蜂巢能源在材料体系、工艺、产品方面的布局。首先是蜂窝能源的技术路线,我们把技术路线分为两大类,主要类别是无钴体系和传统三元体系。我们叫大无钴,包括锂铁、钠电、三元,这个分支未来会达到70%-80%。在整个化学体系的方向上,我们已经做了明确的划分。未来,各种技术路线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cobal……自由和三元,是为了提高能量密度。通过材料工艺的提升,结构的简化和变薄,最终的主要方向是在保证安全和降低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
铁锂未来发展方向能量密度的提高是锰铁锂,三元无钴的未来方向是尖晶石。我们已经有两种不含钴的产品。245Wh/kg产品主要适合800公里,240Wh/kg产品会适合600公里。
这是蜂巢未来全球电池的捷径布局。我们涵盖从L3到L6的全尺寸短路电池,从1.6到4C的全充电范围,所有化学系统,如无钴、三元等。,以及乘用车、商用车、非高速电动车等所有使用场景。在短期内,我们正在制造的PHEV和L4延伸产品将会爆炸式增长,市场需求将会增加。对于PHEV产品,去年年初,我们完成了50公里、150公里、250公里行驶里程的整体布局,重点是铁锂产品的布局。我们通过磷酸亚铁锂实现PHEV这几英里的全面覆盖和布局。
全球短刀布局,重点布局L6纯电动产品及应用。目前主流产品有五款,从A0-B级及以上,包括传统SUV到底盘略低的coupe。我们做过短刀产品的电池组布局分析。从目前来看,短刀产品的分组效率比传统电池组高30%以上。尤其是在高度和尺寸有限的轿跑中,它的群体效率会更好。这些产品正在陆续开发中。184的量产预计一年左右,1996年实现量产。其他产品也会陆续量产。
这是快充产品的布局。整个市场对快充的需求越来越清晰和迫切。我们蜂巢也完成了快充产品的布局,包括两款,一款是149Ah,4C的产品,已经匹配了客户的整车,完成了冬标和夏标的标定。160Ah、2.2C产品的能量密度为250Wh/kg。产品的设计和定型已经完成,将与整车进行相应的标定和开发,明年年中实现量产。短期来看,800V、4C产品需要结合充电桩等整车电器元件的情况。我们对电池的容量进行了推导,最终的结论是150Ah左右的产品适合400-800V,是最佳的容量选择。短时间内,我们的800V系统可以在充电桩布局快但不那么完整的前提下,兼容400V充电桩。该产品结合市场分析和客户需求分析,最终完成产品设计和定义开发。
蜂巢愿与业内同仁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本文根据TEDA汽车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主讲人审核,仅供参考。)9月2日至9月4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协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本次论坛以“坚定信念,稳健发展,开创新局”为主题,邀请重磅嘉宾进行深入探讨。
9月4日,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技术中心总监张方南发表了题为《电池技术发展趋势》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蜂巢能源的张方楠。我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是“电池技术发展趋势”。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市场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其次,介绍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分享一下蜂巢能源的产品和技术规划。
我对市场的分析可能比较详细,从细分领域做了拆分。目前已经连续四个月,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超过25%,提前达到国家制定的2025年目标。从原来的A00级车型,新能源已经全面覆盖A0级、b级车和C级车,实现了渗透率的快速提升。A00和C的电流渗透率最高,A00达到了99%以上,C的渗透率达到了40%以上。整个市场呈现哑铃状结构。目前主流的A级车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信很快就会有爆发的机会。根据价格划分,也印证了不同档次车辆在市场份额上的分布。也是5万以内的车型,以A00为主,目前市场渗透率最高。其次是25-35万的中高端车型,目前渗透率也很高。从15万到30万,目前主流市场的爆发速度其实是比较慢的。随着消费升级,我们认为15-30万区间的车型未来会实现快速增长。
结合市场和车型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爆发点,我们也对电池的技术发展趋势做了初步分析。从长远来看,圆柱形、柔性、方形电池会长期存在,但主流市场还是方形。尤其在国内市场,方型的比例超过90%,在整个国际市场中,方型的比例约为60%。但从长远来看,这三种形式的电池还会长期存在。
结合市场,我们对圆柱、方形、软包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一个简单的解读。圆柱形和传统方形主要是缠绕式。结合车辆电压的匹配,我们认为未来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把电池做得更大,在容量和尺寸上做到极致。当然这个前提主要是考虑轻量化和集成化。通过轻量化设计和极度简化的设计,最大化电池的尺寸和容量,从而降低成本,实现体积利用率的快速提升。
圆柱体的主要方向从早期的18650,21700逐渐发展到现在的4680,46100等等,直径和高度都越来越大。从原来的几安时到三十几安时,提升很快。未来主要方向是在增加尺寸的同时厚度方向,同时设计极度简化。还有短刀和长刀电池,这两个方向会长期存在,但我们更看好短刀的走势。
软包装以层压为主,从前期的355到590,到后期更长的发展。未来整个电池的主流方向主要是做integral……ed和轻量化设计。热管理组件替代电池组部分结构组件实现一体化设计,包括电池组排气通道和保护结构的设计,实现从传统标准模块到CTP、CTC的设计趋势。我们认为这个趋势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这是主流趋势。
按照系统的技术路线,从目前全球装机发展来看,三元仍是主流,占比超过60%,但近两年铁锂装机占比大幅提升。目前我国铁锂装机已经超过50%。我们相信这个数据会进一步增加。随着刚才提到的电池集成度的进一步提高,我们预计短刀锂电在A级车上可以做到800公里续航,在b级车上可以做到700公里续航。我们认为,其比例今后将进一步增加。
从两轮车、低速车到B级以上的高端车,在分析了续驶里程和售价后,我们对不同车型在材料体系中的比例做了划分。第一条线是锰酸锂、锂铁、三元是目前主流的材料体系,接下来的研究内容是无钴尖晶石。300公里以内的车将以铁锂为主。对于300-700 km的车辆,锂铁和锂锰铁将占据主流市场份额。700、800公里以上会出现包括中镍、高镍在内的三元体系,固态和半固态会成为主流市场。但是现在技术发展的突破很快。未来锂铁的主要发展方向是通过补锂快速提高循环寿命,达到12000次循环和20000次循环,进一步满足储能和商用车对循环寿命的要求。
我们对物质系统做了简单的划分。首先是低成本高性价比的产品,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三元体系从原来的高镍无钴向低镍无钴发展。脱锂是未来锂电池的一个主要方向。在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的应用市场,未来钠镁等新型电池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其他的优化方向,包括壳体的减薄,其他材料的规模化和自动化也是主要趋势之一,比如控制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性价比。同样,制造技术也将从原来的常规电极发展到厚电极和双层涂层,通过这些技术的改进,能量密度、电池性能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另一个方向是快充和高端。行业对快充的需求越来越清晰精细,量产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分析市场上的机型应该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实现4C充电和800V产品的量产。对于快充,我们做了未来主攻方向的解读,从原来的45分钟到现在的20分钟10分钟。充电10分钟已使车辆达到250公里,我们也完成了相应的检测和认证。快充未来是否会进一步完善,从4C提到5C,6C等。我们认为需要结合充电桩在市场上的布局能力和整车其他配件的匹配能力来实现。目前4C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结合充电桩的情况,下一步是否提升快充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能量密度较高的主要是固态、半固态,以及锂空气等新型化学体系。高安全性和高密度已经成为所有电池企业追求的主要方向之一。
下面介绍蜂巢能源在材料体系、工艺、产品方面的布局。首先是蜂窝能源的技术路线,我们把技术路线分为两大类,主要类别是无钴体系和传统三元体系。我们叫大无钴,包括锂铁、钠电、三元,这个分支未来会达到70%-80%。在整个车的方向上……cal系统,我们已经做了明确的划分。未来包括无钴和三元在内的各种技术路线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能量密度。通过材料工艺的提升,结构的简化和变薄,最终的主要方向是在保证安全和降低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
铁锂未来发展方向能量密度的提高是锰铁锂,三元无钴的未来方向是尖晶石。我们已经有两种不含钴的产品。245Wh/kg产品主要适合800公里,240Wh/kg产品会适合600公里。
这是蜂巢未来全球电池的捷径布局。我们涵盖从L3到L6的全尺寸短路电池,从1.6到4C的全充电范围,所有化学系统,如无钴、三元等。,以及乘用车、商用车、非高速电动车等所有使用场景。在短期内,我们正在制造的PHEV和L4延伸产品将会爆炸式增长,市场需求将会增加。对于PHEV产品,去年年初,我们完成了50公里、150公里、250公里行驶里程的整体布局,重点是铁锂产品的布局。我们通过磷酸亚铁锂实现PHEV这几英里的全面覆盖和布局。
全球短刀布局,重点布局L6纯电动产品及应用。目前主流产品有五款,从A0-B级及以上,包括传统SUV到底盘略低的coupe。我们做过短刀产品的电池组布局分析。从目前来看,短刀产品的分组效率比传统电池组高30%以上。尤其是在高度和尺寸有限的轿跑中,它的群体效率会更好。这些产品正在陆续开发中。184的量产预计一年左右,1996年实现量产。其他产品也会陆续量产。
这是快充产品的布局。整个市场对快充的需求越来越清晰和迫切。我们蜂巢也完成了快充产品的布局,包括两款,一款是149Ah,4C的产品,已经匹配了客户的整车,完成了冬标和夏标的标定。160Ah、2.2C产品的能量密度为250Wh/kg。产品的设计和定型已经完成,将与整车进行相应的标定和开发,明年年中实现量产。短期来看,800V、4C产品需要结合充电桩等整车电器元件的情况。我们对电池的容量进行了推导,最终的结论是150Ah左右的产品适合400-800V,是最佳的容量选择。短时间内,我们的800V系统可以在充电桩布局快但不那么完整的前提下,兼容400V充电桩。该产品结合市场分析和客户需求分析,最终完成产品设计和定义开发。
蜂巢愿与业内同仁携手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本文基于TEDA汽车论坛现场速记,未经主讲人审核,仅供参考。)
标签:
盖世汽车讯9月12日,先进设计和验证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德科技(KeysightTechnologies)宣布推出新的汽车串行器解串器(SerDes)接收器(Rx)一致性测试解决方案,
1900/1/1 0:00:00日前,我们从官方获悉,中创新航江苏三期首套CIR(CellinRoom)电池系统产品成功下线,将装备某新款旗舰车型。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两名知情人士透露,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将于9月18日召开会议,以推进保时捷首次公开募股(IPO)。保时捷将发行911亿股股票,以向其最著名的车型911致敬。
1900/1/1 0:00:00在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谁拥有动力电池资源,不仅是资本的宠儿,更是车企竞相合作的对象。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动力管理公司伊顿(Eaton)的eMobility业务部门推出了单级排气阀,可用作车辆电池组的过压阀。
1900/1/1 0:00:00近日,各大车企陆续公布8月销量成绩。从盖世汽车汇总的数据来看,该月有个别车企受限电等因素影响而销量下滑,但多数车企表现依旧在线,比亚迪、哪吒、零跑等甚至翻番增长。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