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的数据,按产量计算,印度是世界第四大汽车制造商,2021年生产了440万辆汽车。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同年生产了2600万辆汽车。
然而,随着地缘因素越来越多地影响中国与西方的生产关系,中国制造的汽车在未来进入利润丰厚的欧洲和北美市场时,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市场壁垒,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风险。
印度是一个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制造业能力强大、中产阶级不断壮大的国家。地缘风险可能会促使汽车制造商寻找新的生产地点,印度及其汽车业很可能从中受益。
地缘风险可能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新的挑战。
自俄罗斯和乌克兰局势升级以来,由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该国汽车产量和销量迅速下降,这凸显了制裁和地缘关系对当地汽车生产的影响。
目前,在中国汽车市场,包括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在内的中国汽车厂商,正在与特斯拉等欧洲传统汽车厂商在性能、价格、里程等方面展开竞争。然而,这些高端电动汽车品牌以及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需要进入国际市场,以进一步扩大规模。例如,蔚来汽车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销售汽车。然而,有迹象表明,地缘风险可能会给中国汽车业带来新的挑战。
今年7月,Stellantis宣布与广汽集团协商终止合资公司广汽菲克,并在中国推出“轻资产”业务模式,希望通过减少产能和依靠“轻资产”战略来改善在华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地缘局势不断升级引发的担忧。
无独有偶,德国汽车制造商欧宝也在9月宣布,由于地缘紧张局势,暂停在中国的扩张计划。研究机构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欧洲在中国的投资越来越集中,只有少数大型公司增加了投资,而新的参与者则倾向于避免增加风险。
在供应链方面,也有迹可循的是,越来越多的外国汽车制造商寻求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此前有消息称,本田正在考虑为中国以外的市场建立单独的供应链,以对冲风险。在此之前,马自达还寻求减少对中国零部件供应的依赖,要求其零部件供应商增加在日本的库存,并在中国以外生产零部件。本田和马自达的行动突显出日本汽车公司对地缘形势的日益担忧。
随着地理因素的影响逐渐显现,不仅外国汽车制造商开始评估和审查中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并采取风险对冲措施,而且中国制造的汽车和零部件在进入外国市场时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市场壁垒,这可以从美国最近颁布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中看出。该法案明确规定,从2024年起,所有携带在中国或由美国政府认为“有风险”的其他实体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的车辆将没有资格获得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从2025年开始,这些实体开采、加工或回收的载有关键矿物的车辆也将被排除在外。新法案的目的实际上是将汽车及零部件的生产加工流程和资源回流到北美或美国的自由贸易伙伴。
印度汽车业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风口浪尖。
中国汽车工业正面临地缘风险带来的新挑战,而印度汽车工业正处于下一个增长窗口。
目前汽车产业对印度GDP的贡献为7.1%,对制造业GDP的贡献高达49%。根据印度投资管理局的数据,从2021年4月到2022年3月,印度生产了约2290万辆汽车(包括两轮和三轮)。这意味着到203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
此外,站在电气化出口处的印度选民……汽车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机会。目前,印度的电动汽车市场规模较小,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仅为1%,但印度政府希望到2030年将这一比例提高至30%。RBSA顾问公司预测,到2030年,印度电动汽车市场(包括两轮车)的规模将增长到1500亿美元以上。
为了加速向电动汽车过渡,印度计划向在当地生产电动汽车和相关零部件的公司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激励措施;此外,印度计划通过吸引4500亿印度卢比(62亿美元)的总投资,建设50 GWh的电池产能。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也看到了印度电动汽车市场的潜力,决定投资印度。今年7月,有报道称,支持外国企业的政府基金英国国际投资公司向印度汽车制造商马恒达运营的一个价值90亿美元的项目投资2.5亿美元。双方的合资公司将为印度市场开发电动SUV并出口。
与此同时,早在今年3月,马鲁蒂铃木印度公司的大股东铃木汽车公司表示,计划向其印度工厂投资13.7亿美元,生产纯电动汽车和电池,加强在印度的业务。铃木汽车古吉拉特邦分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到2025年,将投资4.06亿美元提高电动汽车产能,并将投资9.57亿美元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其他承诺投资印度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先汽车公司包括塔塔汽车和现代汽车。
如果企业在中国对冲风险,印度汽车业能否受益?
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是数十家领先国际汽车制造商的生产基地。捷豹路虎、名爵、保时捷、宝马、奔驰和本田都在印度生产汽车。此外,印度的劳动力成本较低,熟练劳动力的数量也在稳步增加。作为一个工业化经济体,其地理风险相对较小。有证据表明,随着印度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选择,如果企业需要在中国对冲经营风险,同样位于亚洲的印度可能会从中获得巨大利益。
由于印度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价格较低的汽车,许多价格较高的品牌会选择在当地生产,并从印度出口。例如,中国汽车制造商SAIC旗下的英国品牌MG除了在中国和泰国建厂外,还在古吉拉特邦建立了年产8万辆汽车的工厂。今年前7个月,MG的销量已经超过路虎、斯柯达、Mini、沃尔沃、雷诺、雪铁龙和西亚特,成为英国第12大汽车制造商。MG并不是印度唯一一家生产和出口汽车的汽车公司。截至今年3月的10个月里,大众从印度出口的汽车数量超过了其在印度的销量。
因此,国际汽车制造商在印度的最大机会很可能是作为一个出口导向型生产基地。MG利用了印度的低成本劳动力,使MG ZS成为英国市场上最便宜的电动SUV,并出口到其他西方市场。这种商业模式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其他汽车公司可以效仿。
但在供应链成熟度上,印度和中国还有很大差距。目前,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价值高达5500亿美元,而印度只有500亿美元。为了解决印度汽车制造生态系统在产能和技术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印度政府实施了“印度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生产联动激励计划(PLI),以提高印度先进汽车产品制造能力(AAT)”,预算支出为2593.8亿印度卢比(35亿美元)。
为了使该国的汽车供应链更加成熟和强大,印度政府批准了对75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20家汽车制造商的PLI激励措施。PLI专注于培养新兴工业能力,加速该国在全球汽车贸易中的份额,尤其是帮助印度向清洁能源转型。在政府的帮助下,印度未来或许能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供应链。
综上所述,如果地理因素越来越影响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印度很可能凭借自身潜力成为赢家。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的数据,按产量计算,印度是世界第四大汽车制造商,2021年生产了440万辆汽车。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同年生产了2600万辆汽车。
然而,随着地缘因素日益影响中国与西方的生产关系,中国制造的汽车可能会……当他们将来进入利润丰厚的欧洲和北美市场时,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市场壁垒,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风险。
印度是一个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制造业能力强大、中产阶级不断壮大的国家。地缘风险可能会促使汽车制造商寻找新的生产地点,印度及其汽车业很可能从中受益。
地缘风险可能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新的挑战。
自俄罗斯和乌克兰局势升级以来,由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该国汽车产量和销量迅速下降,这凸显了制裁和地缘关系对当地汽车生产的影响。
目前,在中国汽车市场,包括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在内的中国汽车厂商,正在与特斯拉等欧洲传统汽车厂商在性能、价格、里程等方面展开竞争。然而,这些高端电动汽车品牌以及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需要进入国际市场,以进一步扩大规模。例如,蔚来汽车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销售汽车。然而,有迹象表明,地缘风险可能会给中国汽车业带来新的挑战。
今年7月,Stellantis宣布与广汽集团协商终止合资公司广汽菲克,并在中国推出“轻资产”业务模式,希望通过减少产能和依靠“轻资产”战略来改善在华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地缘局势不断升级引发的担忧。
无独有偶,德国汽车制造商欧宝也在9月宣布,由于地缘紧张局势,暂停在中国的扩张计划。研究机构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欧洲在中国的投资越来越集中,只有少数大型公司增加了投资,而新的参与者则倾向于避免增加风险。
在供应链方面,也有迹可循的是,越来越多的外国汽车制造商寻求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此前有消息称,本田正在考虑为中国以外的市场建立单独的供应链,以对冲风险。在此之前,马自达还寻求减少对中国零部件供应的依赖,要求其零部件供应商增加在日本的库存,并在中国以外生产零部件。本田和马自达的行动突显出日本汽车公司对地缘形势的日益担忧。
随着地理因素的影响逐渐显现,不仅外国汽车制造商开始评估和审查中国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并采取风险对冲措施,而且中国制造的汽车和零部件在进入外国市场时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市场壁垒,这可以从美国最近颁布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中看出。该法案明确规定,从2024年起,所有携带在中国或由美国政府认为“有风险”的其他实体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的车辆将没有资格获得美国电动汽车税收抵免。从2025年开始,这些实体开采、加工或回收的载有关键矿物的车辆也将被排除在外。新法案的目的实际上是将汽车及零部件的生产加工流程和资源回流到北美或美国的自由贸易伙伴。
印度汽车业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风口浪尖。
中国汽车工业正面临地缘风险带来的新挑战,而印度汽车工业正处于下一个增长窗口。
目前汽车产业对印度GDP的贡献为7.1%,对制造业GDP的贡献高达49%。根据印度投资管理局的数据,从2021年4月到2022年3月,印度生产了约2290万辆汽车(包括两轮和三轮)。这意味着到203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
此外,站在电气化的风口,印度电动汽车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机遇。目前,印度的电动汽车市场规模较小,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仅为1%,但印度政府希望到2030年将这一比例提高至30%。RBSA顾问公司预测,到2030年,印度电动汽车市场(包括两轮车)的规模将增长到1500亿美元以上。
为了加速向电动汽车的过渡,印度……ans向在当地生产电动汽车和相关零部件的公司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激励措施;此外,印度计划通过吸引4500亿印度卢比(62亿美元)的总投资,建设50 GWh的电池产能。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也看到了印度电动汽车市场的潜力,决定投资印度。今年7月,有报道称,支持外国企业的政府基金英国国际投资公司向印度汽车制造商马恒达运营的一个价值90亿美元的项目投资2.5亿美元。双方的合资公司将为印度市场开发电动SUV并出口。
与此同时,早在今年3月,马鲁蒂铃木印度公司的大股东铃木汽车公司表示,计划向其印度工厂投资13.7亿美元,生产纯电动汽车和电池,加强在印度的业务。铃木汽车古吉拉特邦分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到2025年,将投资4.06亿美元提高电动汽车产能,并将投资9.57亿美元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其他承诺投资印度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先汽车公司包括塔塔汽车和现代汽车。
如果企业在中国对冲风险,印度汽车业能否受益?
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是数十家领先国际汽车制造商的生产基地。捷豹路虎、名爵、保时捷、宝马、奔驰和本田都在印度生产汽车。此外,印度的劳动力成本较低,熟练劳动力的数量也在稳步增加。作为一个工业化经济体,其地理风险相对较小。有证据表明,随着印度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选择,如果企业需要在中国对冲经营风险,同样位于亚洲的印度可能会从中获得巨大利益。
由于印度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价格较低的汽车,许多价格较高的品牌会选择在当地生产,并从印度出口。例如,中国汽车制造商SAIC旗下的英国品牌MG除了在中国和泰国建厂外,还在古吉拉特邦建立了年产8万辆汽车的工厂。今年前7个月,MG的销量已经超过路虎、斯柯达、Mini、沃尔沃、雷诺、雪铁龙和西亚特,成为英国第12大汽车制造商。MG并不是印度唯一一家生产和出口汽车的汽车公司。截至今年3月的10个月里,大众从印度出口的汽车数量超过了其在印度的销量。
因此,国际汽车制造商在印度的最大机会很可能是作为一个出口导向型生产基地。MG利用了印度的低成本劳动力,使MG ZS成为英国市场上最便宜的电动SUV,并出口到其他西方市场。这种商业模式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其他汽车公司可以效仿。
但在供应链成熟度上,印度和中国还有很大差距。目前,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价值高达5500亿美元,而印度只有500亿美元。为了解决印度汽车制造生态系统在产能和技术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印度政府实施了“印度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生产联动激励计划(PLI),以提高印度先进汽车产品制造能力(AAT)”,预算支出为2593.8亿印度卢比(35亿美元)。
为了使该国的汽车供应链更加成熟和强大,印度政府批准了对75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20家汽车制造商的PLI激励措施。PLI专注于培养新兴工业能力,加速该国在全球汽车贸易中的份额,尤其是帮助印度向清洁能源转型。在政府的帮助下,印度未来或许能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供应链。
综上所述,如果地理因素越来越影响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印度很可能凭借自身潜力成为赢家。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全球汽车产业,正在推进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剧烈转型。辩证法告诉我们,变与不变总是互相对立、互为存在前提。
1900/1/1 0:00:00“充电一小时,排队数小时”,每到节假日,总有不少电动车主在高速服务区遭遇充电排长队的尴尬。
1900/1/1 0:00:00北京时间10月8日0000,NIOBerlin蔚来欧洲发布会正式在德国柏林举行,发布会中,蔚来宣布产品、全体系服务和创新商业模式在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市场落地。
1900/1/1 0:00:00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重点企业周报数据推算,2022年9月汽车销量2519万辆,环比增长57,同比增长213;2022年19月,汽车销量19379万辆,同比增长39。
1900/1/1 0:00:00日前,蔚来官宣“NIOBerlin”蔚来欧洲发布会将于10月8日在德国柏林举行,而在上述发布会召开前,
1900/1/1 0:00:00鼓捣汽车音响,我们是认真的。这件事情从六月到九月,大家已经不用怀疑了。市面上那些主打音响音质的高端车,我们已经差不多撸了个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