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特斯拉,悬在所有车企头上的一把刀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最近对于特斯拉来说,无疑是喜忧参半。

月初公布的第三季度产销数据,虽然再次创出历史新高,但仍未达到预测机构设定的目标。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此外,局部战争、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家间对抗加剧,资本市场可谓一片萧条;CEO埃隆·马斯克收购Twitter的过程也可谓一波三折,“跳票”的故事不断上演。

由于上述不利因素,特斯拉股价“蒸发”的速度可以说是远超想象。按之前最高市值计算,今年缩水超过6000亿美元。

幸运的是,我们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到中国,9月份其在华销量达到83,135辆,创下单月新高。其中,Model Y售出51,802辆,在整体乘用车销量中排名第一。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更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工厂1-9月累计交付量已达483,074辆,接近2021年全年交付数字。

换句话说,这已经成为特斯拉现阶段为数不多的“安慰”了。

作为旁观者,越来越觉得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急需一剂“强心剂”,彻底一扫目前的低迷。当然,对于同一个赛道上的其他运动员来说,这更像是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刀”。

至此,或许有人已经猜到这两者指的是什么了。

今年会有刀吗?

“我觉得现在3型和Y型都有点贵。如果我们真的能降价几万元,回到最初的相对低点,那么我们又会变得很有竞争力,我会毫不犹豫地下手。”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这绝不是捏造。以上观点真的来自我身边一个有强烈购车意向的朋友。阻碍他下单的唯一因素,恰恰是很多潜在用户都有的“等党”心态。

毕竟结合国庆假期前夕,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突然爆款将会“官方化”,Model Y最高幅度达到4万元。即使很快引来官方辟谣,但还是让人思考。

同期,购车零首付、保险补贴等金融优惠政策的推出,以及上海工厂扩建的完成,Model 3和Model Y的所有交付周期都大幅缩短,这似乎暗示着什么。

众所周知,就在本周,有媒体曝光了一组国产特斯拉Model Y的改款信息。从相关图片来看,新车于10月份投产,针对后排座椅的舒适性和后门紧急开启模式进行了优化。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一是调整后排座垫长度,增加30 mm,二是改款车型还将配备后门手动释放装置,以应对突发情况。从最新的终端反馈来看,国内车主已经收到了“小改款”后的Model Y。

无独有偶,就在昨天,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我们将在不影响驾驶控制的情况下,优化非性能Model 3和Model Y车型的悬挂舒适性。”产品力级别的两次调整同样引人入胜。

这又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熟悉却又吸引人的问题:特斯拉今年会出刀吗?更简单的说,2022年还有两个多月。特斯拉会在中国降价吗?

事实上,熟悉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读者一定知道,它采用了相对固定的盈利模式。一旦上游供应链价格出现波动,或者其他成本环节发生变化,就可能触发其调整机制。而且和交付对象也有很大关系。一旦相应的数字小于预期,也可能导致售价的波动。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然后,按照趋势拆解。从特斯拉已知的前两个季度的财报可以看出,其整车毛利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在这个维度上完全不用担心没有降价空间。

至于交付目标维度,按照特斯拉7月公布的50%年复合增长率,2022年应该已经全面冲击150万辆。基于前三个季度的完成情况,超过……第四季度需要交付9万辆新车。

相当尴尬的是,据特斯拉数据分析师Troy称,特斯拉第四季度将生产45.4万辆新车,并交付其中的40万辆。两个数据有一定差距的原因是中国到欧洲的海运周期更长。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截至目前,从其他机构分析师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家达成的共识是,特斯拉第四季度可以交付约43.55万辆新车。

但是,如果按照这种趋势,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将彻底错过今年冲击150万辆大关的机会。此外,特斯拉目前在中国处于终端市场,因此可以明显感受到来自国内一些新能源车企的巨大冲击。

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需求和订单的减弱。所以年底“以价换量”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当然,你掉了这把刀吗?什么时候会跌?怎么摔?跌了多少?选择权依然牢牢掌握在特斯拉手中。

谁受刀伤最深?

本段开头,我们大胆假设一下:如果今年特斯拉真的选择降价,Model 3和Model Y都大幅降价,那么谁的损失最大?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在我看来,具体的答案可能需要划分和阐述。

首先,受影响最小的一定是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这样的头部新能源车企,它们成功找到了自己的“标签”,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在产品维度上,比亚迪韩、比亚迪海豹、蔚来ET5、小鹏P7在与Model 3的面对面上都有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即使有很大概率出现一定程度的销量下滑,也不是致命的。

比亚迪唐、蔚来ES6、蔚来ES7、小鹏G9、理想L8、理想L7等新能源SUV也是如此。与Model Y相比,它们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所以仍然可以借着市场暴涨的势头继续分一杯羹。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其次,刚刚站稳脚跟的二线新能源汽车公司,像哪吒、零跑、深蓝、仙境、氪都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大程度的影响。

以哪吒S、零跑C01、深蓝SL03为例。在品牌层面无法提供很大支持的背景下,三款纯电动轿跑的“玩法”在价格上与Model 3形成差异化,以更丰富的参数配置与更大的车身尺寸竞争。

也正因为如此,一旦后者选择将价格降到前者所坚持的价格区间,三者的劣势立刻显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在销售端,还会引发更严重的连锁反应。

当然,比如像氪气001、仙境M5、仙境M7这样的产品,降价后就和Model Y一样难吃了,销售端会受到很大冲击。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再者,受影响较大的必然会投以丰田、本田、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为代表,还在享受燃油车市场红利的传统合资车企。

如果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真的大幅下调,作为旁观者,我们已经可以想象它们和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大众帕萨特、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差不多了。

包括丰田RAV4、本田CR-V、大众途观、奔驰GLC、宝马X3、奥迪Q5,这些曾经的“图腾”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会展现出怎样一幅“英雄迟暮”的惨淡图景。

尤其是在日益壮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心目中,失去了价格的庇护后,逐渐失去了太多的优势和吸引力。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当尚未降价的Model 3和Model Y开始称霸乘用车和SUV销量榜的时候,就能够证明上述的很多趋势。

最后,那些……处境最糟糕或受害最深的是那些发现了这块诱人蛋糕却没有付诸行动的后来者。某种程度上,一旦Model 3和Model Y选择降低自己的社会地位,就基本宣告了某些人的“死刑”。

需要明白的是,要想在中国新能源的“红海”中突围,除了特斯拉,上面提到的每一个品牌也都会成为其无法回避的敌人,突围的难度只能用“地狱级”来形容。

所以每当有人问,你觉得此刻选择造车还有机会吗?

我的建议毫无例外:看看特斯拉悬在所有车企头上的刀?看比亚迪和韦小立扯了多远?看到你后面的其他追求者有多努力了吗?没有充分的准备、资源和心理建设就不要再来了。

否则就是一地鸡毛,一地断骨。最近对于特斯拉来说,无疑是喜忧参半。

月初公布的第三季度产销数据,虽然再次创出历史新高,但仍未达到预测机构设定的目标。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此外,局部战争、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家间对抗加剧,资本市场可谓一片萧条;CEO埃隆·马斯克收购Twitter的过程也可谓一波三折,“跳票”的故事不断上演。

由于上述不利因素,特斯拉股价“蒸发”的速度可以说是远超想象。按之前最高市值计算,今年缩水超过6000亿美元。

幸运的是,我们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到中国,9月份其在华销量达到83,135辆,创下单月新高。其中,Model Y售出51,802辆,在整体乘用车销量中排名第一。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更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工厂1-9月累计交付量已达483,074辆,接近2021年全年交付数字。

换句话说,这已经成为特斯拉现阶段为数不多的“安慰”了。

作为旁观者,越来越觉得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急需一剂“强心剂”,彻底一扫目前的低迷。当然,对于同一个赛道上的其他运动员来说,这更像是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刀”。

至此,或许有人已经猜到这两者指的是什么了。

今年会有刀吗?

“我觉得现在3型和Y型都有点贵。如果我们真的能降价几万元,回到最初的相对低点,那么我们又会变得很有竞争力,我会毫不犹豫地下手。”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这绝不是捏造。以上观点真的来自我身边一个有强烈购车意向的朋友。阻碍他下单的唯一因素,恰恰是很多潜在用户都有的“等党”心态。

毕竟结合国庆假期前夕,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突然爆款将会“官方化”,Model Y最高幅度达到4万元。即使很快引来官方辟谣,但还是让人思考。

同期,购车零首付、保险补贴等金融优惠政策的推出,以及上海工厂扩建的完成,Model 3和Model Y的所有交付周期都大幅缩短,这似乎暗示着什么。

众所周知,就在本周,有媒体曝光了一组国产特斯拉Model Y的改款信息。从相关图片来看,新车于10月份投产,针对后排座椅的舒适性和后门紧急开启模式进行了优化。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一是调整后排座垫长度,增加30 mm,二是改款车型还将配备后门手动释放装置,以应对突发情况。从最新的终端反馈来看,国内车主已经收到了“小改款”后的Model Y。

无独有偶,就在昨天,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我们将在不影响驾驶控制的情况下,优化非性能Model 3和Model Y车型的悬挂舒适性。”产品力级别的两次调整同样引人入胜。

这又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熟悉却又吸引人的问题:特斯拉今年会出刀吗?更简单的说,2022年还有两个多月。特斯拉会在中国降价吗?

事实上,熟悉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读者一定知道,它采用了相对固定的盈利模式。一旦上游供应链价格出现波动,或者其他成本环节发生变化,就可能触发其调整机制。而且和交付对象也有很大关系。一旦相应的数字小于预期,也可能导致售价的波动。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然后,按照趋势拆解。从特斯拉已知的前两个季度的财报可以看出,其整车毛利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在这个维度上完全不用担心没有降价空间。

至于交付目标维度,按照特斯拉7月公布的50%年复合增长率,2022年应该已经全面冲击150万辆。基于前三个季度的完成情况,超过……第四季度需要交付9万辆新车。

相当尴尬的是,据特斯拉数据分析师Troy称,特斯拉第四季度将生产45.4万辆新车,并交付其中的40万辆。两个数据有一定差距的原因是中国到欧洲的海运周期更长。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截至目前,从其他机构分析师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家达成的共识是,特斯拉第四季度可以交付约43.55万辆新车。

但是,如果按照这种趋势,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将彻底错过今年冲击150万辆大关的机会。此外,特斯拉目前在中国处于终端市场,因此可以明显感受到来自国内一些新能源车企的巨大冲击。

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需求和订单的减弱。所以年底“以价换量”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当然,你掉了这把刀吗?什么时候会跌?怎么摔?跌了多少?选择权依然牢牢掌握在特斯拉手中。

谁受刀伤最深?

本段开头,我们大胆假设一下:如果今年特斯拉真的选择降价,Model 3和Model Y都大幅降价,那么谁的损失最大?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在我看来,具体的答案可能需要划分和阐述。

首先,受影响最小的一定是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这样的头部新能源车企,它们成功找到了自己的“标签”,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在产品维度上,比亚迪韩、比亚迪海豹、蔚来ET5、小鹏P7在与Model 3的面对面上都有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即使有很大概率出现一定程度的销量下滑,也不是致命的。

比亚迪唐、蔚来ES6、蔚来ES7、小鹏G9、理想L8、理想L7等新能源SUV也是如此。与Model Y相比,它们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所以仍然可以借着市场暴涨的势头继续分一杯羹。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其次,刚刚站稳脚跟的二线新能源汽车公司,像哪吒、零跑、深蓝、仙境、氪都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大程度的影响。

以哪吒S、零跑C01、深蓝SL03为例。在品牌层面无法提供很大支持的背景下,三款纯电动轿跑的“玩法”在价格上与Model 3形成差异化,以更丰富的参数配置与更大的车身尺寸竞争。

也正因为如此,一旦后者选择将价格降到前者所坚持的价格区间,三者的劣势立刻显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在销售端,还会引发更严重的连锁反应。

当然,比如像氪气001、仙境M5、仙境M7这样的产品,降价后就和Model Y一样难吃了,销售端会受到很大冲击。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再者,受影响较大的必然会投以丰田、本田、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为代表,还在享受燃油车市场红利的传统合资车企。

如果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真的大幅下调,作为旁观者,我们已经可以想象它们和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大众帕萨特、奔驰c级、宝马3系、奥迪A4差不多了。

包括丰田RAV4、本田CR-V、大众途观、奔驰GLC、宝马X3、奥迪Q5,这些曾经的“图腾”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会展现出怎样一幅“英雄迟暮”的惨淡图景。

尤其是在日益壮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心目中,失去了价格的庇护后,逐渐失去了太多的优势和吸引力。

Tesla, Model Y,Model 3, BYD, weilai

事实上,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当尚未降价的Model 3和Model Y开始称霸乘用车和SUV销量榜的时候,就能够证明上述的很多趋势。

最后,那些……处境最糟糕或受害最深的是那些发现了这块诱人蛋糕却没有付诸行动的后来者。某种程度上,一旦Model 3和Model Y选择降低自己的社会地位,就基本宣告了某些人的“死刑”。

需要明白的是,要想在中国新能源的“红海”中突围,除了特斯拉,上面提到的每一个品牌也都会成为其无法回避的敌人,突围的难度只能用“地狱级”来形容。

所以每当有人问,你觉得此刻选择造车还有机会吗?

我的建议毫无例外:看看特斯拉悬在所有车企头上的刀?看比亚迪和韦小立扯了多远?看到你后面的其他追求者有多努力了吗?没有充分的准备、资源和心理建设就不要再来了。

否则就是一地鸡毛,一地断骨。

标签:特斯拉Model YModel 3比亚迪蔚来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欧洲战略落地进阶 长城汽车携魏牌、欧拉登陆2022巴黎车展

当地时间10月17日,长城汽车以“HELLOWORLD,SALUTPARIS

1900/1/1 0:00:00
市场低迷,英特尔Mobileye IPO估值缩水约300亿美元

盖世汽车讯据《华尔街日报》10月17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英特尔旗下自动驾驶汽车子公司Mobileye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估值规模可能会明显低于此前预期。

1900/1/1 0:00:00
传现代汽车考虑出售俄罗斯工厂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透露,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正考虑对其在俄业务做出决定,其中可能包括出售俄罗斯制造工厂。

1900/1/1 0:00:00
神龙销量再破10万辆,下一步该怎么走?

今年,神龙销量突破10万辆的时间,比去年早些。10月17日,神龙汽车发布最新销量数据,截至10月16日,神龙汽车销量突破100600辆,超过2021年全年。

1900/1/1 0:00:00
VinFast计划在德国、法国与荷兰建设区域总部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越南电动汽车制造商VinFast计划在德国、法国和荷兰开设区域总部。

1900/1/1 0:00:00
特斯拉加大招聘力度:空缺岗位超6900个,大部分面向美国

盖世汽车讯据路透社报道,尽管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可能担心经济形势,但特斯拉网站上发布的空缺岗位表明该公司正在快速招聘员工,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别的工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