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中兴通讯:手握ICT技术,发力智能网联汽车赛道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随着汽车从工业产品向智能产品的演进,其软件架构也逐渐走向成熟。其中,汽车操作系统作为连接和管理软件、硬件和用户的核心枢纽,成为汽车智能化的关键,各路玩家蜂拥而至,争夺赛道入口的门票。

然而,在玩家频繁部署在赛道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原车操作系统在平台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要实现整车的智能化,就需要整合车内所有的功能域,形成完整的数据闭环。这一切的核心要素在于底层系统的自主性和可控性。

作为一家在车路协同和车载通信方面有一定技术积累的本土ICT公司,中兴选择跨界进入汽车操作系统领域并非偶然。尤其是目前,推进供应链国产化已经成为国内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目标,这绝对是中兴通讯自然成长的好机会。

和华为在汽车赛道的目标愿景颇为相似,都想赋能传统车企。但相比较而言,中兴的规划更为专注。依托在ICT领域积累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芯片、硬件、供应链、数字化五大核心优势,以自研操作系统领域20年的技术积累为抓手,中兴通讯通过打造智能汽车领域实时、安全、开放的操作系统解决方案,为构建整个智能汽车及应用场景提供重要支撑。

日前,中兴通讯凭借基于微内核和安全Linux的双核智能驾驶操作系统,正式入围2022年度金奖“中国汽车新供应链100强”。那么,中兴为什么选择转战智能汽车赛道呢?目前进展如何?微内核、双核下的智能驾驶操作系统能给业界带来多大的惊喜?带着这些问题,盖世汽车进行了一次问询。

基于ICT技术,中兴进入汽车电子赛道。

有研究认为,未来汽车只有30%的价值在于传统零部件,70%的利润在于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全生态服务等新功能。对于ICT行业来说,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它与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一脉相承。

事实上,目前ICT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对固化。面对智能网联汽车可观的增量市场,从ICT产业向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延伸成为该领域上下游企业技术发展的本能,赛道“热门选手”纷纷跨界亮相,寻求第二条曲线的高质量增长。

中兴通讯深耕ICT领域37年。在CT和IT的研发过程中,以及CT和IT的融合过程中,中兴通讯具备了做汽车电子所需的能力,充分认识到其全面的ICT技术体系可以有效链接汽车行业的需求。

2021年3月3日,中兴成立汽车电子团队,负责汽车电子领域的统一业务规划和运营。

ZTE, Universiade

图片来源:中兴通讯

相对于传统的上下游汽车制造企业,中兴通讯是一个“新人”,但凭借其在芯片、算法、架构、操作系统、大数据、AI等领域的强大积累和创新能力,以及在长期服务运营商网络建设过程中的高可靠、高性能系统集成和在线运营经验,中兴通讯牢牢聚焦战略,始终定位于数字汽车基础能力提供商。

同时,在汽车行业不断提升供应链安全性的当下,产品的工程化能力和落地量产能力也是中兴通讯在赛道中从其他选手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37年来,中兴通讯服务于全球各大运营商,有完整的落地经验。中兴通讯汽车电子副总经理沈先生……ctronics,认为“智能汽车就像多年前从功能机进化到智能机的终端,后面有电的汽车也会从功能车进化到智能机一样的汽车,成为人们实际连接的一部分。在这方面,我们与客户合作,发挥自己的优势,耦合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连接,这也是中兴从自身确定性优势的一种进化。在汽车电子业务中,我们只做‘集成’,并将利用自己在ICT领域的能力帮助客户取得成功。”

此外,中兴通讯还将专注于产业生态建设。中兴通讯通过架构的创新,提供了数字化平台的基础要素,与机械零部件软件提供商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跨越式升级,加速了在智能、自动驾驶等前瞻领域的领先和超越。

ZTE, Universiade

图片来源:中兴通讯

值得一提的是,产品竞争力的打造和技术壁垒的构筑,永远是企业在赛道上“生存”的先决条件。从中兴的“基因”来看,是有目共睹的技术热枕。据了解,中兴通讯在研发方面保持了长期而强劲的投入。在其全球74,000名员工中,R&D员工占了近一半。2022年上半年,R&D投资占营收的17%。

基于“夯实基础,发展新”的战略,未来中兴将继续加大对汽车电子的投入。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将帮助其拓宽“护城河”,把握成长逻辑和战略机遇。同时,中兴通讯着力推动汽车产业的网络化、智能化,致力于加速ICT产业与汽车产业的融合。

瞄准操作系统,做好智能汽车的“软服务”

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的快速落地,正在导致汽车价值模式的改变。打好智能化基础,需要两个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一个是芯片,一个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缺失是比芯片更紧迫的供应链问题,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致命的问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信部部长苗伟近日敲响了汽车操作系统缺失的警钟,并表示汽车操作系统也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成败的关键。

苗伟指出,提到手机行业的发展,“在功能产品向智能产品转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操作系统,芯片再强,汽车再好,都将是沙滩上的高楼。不解决‘缺芯少魂’的问题,走不快也走不远。”

事实上,国产汽车操作系统虽然存在被国外企业“卡脖子”的潜在风险,但也激发了国家对自主可控的强烈需求和本土供应链企业在该领域创新发展的动力,从而推动了国内供应链企业的上车,带动了整个国产汽车操作系统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基于20年来根植于操作系统内核的自研经验,中兴通讯将汽车操作系统作为其在汽车领域布局的重点,致力于帮助汽车企业打造属于自己的国产汽车灵魂。目前已成功孵化相关产品。

ZTE, Universiade

中兴自研OS课程,图片来源:中兴。

荣获金奖的中兴微内核和安全Linux双核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具有国产自主可控、需求响应快、适配灵活、价格合理的特点,适用于智能驾驶应用场景的各个阶段,是国产最佳替代so……目前能快速落地的。

具体来说,微核RTOS内核体积小,代码少,运行速度极快,安全性和稳定性高,不易被病破坏。而宏内核安全Linux,因为系统庞大,效率高,有丰富的生态支持。中兴通讯通过微内核和宏内核的结合,在智能驾驶领域进行探索和推进,可以充分兼顾智能驾驶对功能安全和丰富应用生态两方面的要求,为汽车OEM主机厂智能驾驶项目的快速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考虑到后期向更高层次自动驾驶场景的平滑演进,双核智能驾驶操作系统方案可以结合SoC芯片适配支持的进展,将智能驾驶的AI感知功能逐步迁移到微内核系统,有利于智能驾驶方案向纯微内核方案平滑过渡,以支持更高层次自动驾驶场景的落地,可以帮助主机厂产品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中兴通讯构建的汽车操作系统矩阵除了支持智能驾驶场景,还可以支持驾驶舱、车辆控制等场景,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实时性的优势。

ZTE, Universiade

中兴的车载OS矩阵,图片来源:中兴

据了解,中兴通讯已先后与头车厂等公司达成合作,依托在操作系统方面的技术积累,在智能汽车领域构建实时、安全、开放的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同时,随着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和上车,也为中兴产品的验证和迭代提供了基础,为构建整个智能汽车和应用场景提供了重要支撑。

依托5G和ICT能力,做好网联智能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中兴通讯在智能网联方面还形成了5G+V2X芯片模块、TBOX/OBU车载终端、路侧RSU设备、边缘计算MEC设备、V2X基础云控平台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参与了长沙先导区、雄安示范区、海南先导区、无锡示范区等多个车路合作项目。

基于上述落地产品和项目,不难看出,中兴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切入点也体现在智能交通领域。通过5G、高精地图等技术,路侧智能感知设备与智能汽车合作,探索网联自动驾驶。对于深耕通信领域的中兴来说,这也是其更好的方向。

此外,中兴通讯还参与了车联网方向的标准制定,包括横跨汽车、电子、通信的TIAA、CMM、SAE、5GAA等。

目前,中兴通讯相关技术正逐步进入成果实现期。根据中兴通讯的公开介绍,其车载终端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累计出货量已超过百万台,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由此,中兴开始跻身国内主流乘用车主机厂核心供应商行列,并逐渐撬动智能电动车市场。

扎根下来,在阳光下成长。如何将技术优势、量产经验、成本优势不断转化为账面优势,是中兴通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我们都知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此,中兴已经积蓄了37年的力量。软件定义汽车时代,随着汽车从工业产品向智能产品的演进,其软件架构也逐渐走向成熟。其中,汽车操作系统作为连接和管理软件、硬件和用户的核心枢纽,成为汽车智能化的关键,各路玩家蜂拥而至,争夺赛道入口的门票。

然而,在玩家频繁部署在赛道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原车操作系统在平台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实现整车的智能化,需要集成所有的功能……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闭环。这一切的核心要素在于底层系统的自主性和可控性。

作为一家在车路协同和车载通信方面有一定技术积累的本土ICT公司,中兴选择跨界进入汽车操作系统领域并非偶然。尤其是目前,推进供应链国产化已经成为国内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共同目标,这绝对是中兴通讯自然成长的好机会。

和华为在汽车赛道的目标愿景颇为相似,都想赋能传统车企。但相比较而言,中兴的规划更为专注。依托在ICT领域积累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芯片、硬件、供应链、数字化五大核心优势,以自研操作系统领域20年的技术积累为抓手,中兴通讯通过打造智能汽车领域实时、安全、开放的操作系统解决方案,为构建整个智能汽车及应用场景提供重要支撑。

日前,中兴通讯凭借基于微内核和安全Linux的双核智能驾驶操作系统,正式入围2022年度金奖“中国汽车新供应链100强”。那么,中兴为什么选择转战智能汽车赛道呢?目前进展如何?微内核、双核下的智能驾驶操作系统能给业界带来多大的惊喜?带着这些问题,盖世汽车进行了一次问询。

基于ICT技术,中兴进入汽车电子赛道。

有研究认为,未来汽车只有30%的价值在于传统零部件,70%的利润在于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全生态服务等新功能。对于ICT行业来说,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它与智能网联汽车赛道一脉相承。

事实上,目前ICT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对固化。面对智能网联汽车可观的增量市场,从ICT产业向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延伸成为该领域上下游企业技术发展的本能,赛道“热门选手”纷纷跨界亮相,寻求第二条曲线的高质量增长。

中兴通讯深耕ICT领域37年。在CT和IT的研发过程中,以及CT和IT的融合过程中,中兴通讯具备了做汽车电子所需的能力,充分认识到其全面的ICT技术体系可以有效链接汽车行业的需求。

2021年3月3日,中兴成立汽车电子团队,负责汽车电子领域的统一业务规划和运营。

ZTE, Universiade

图片来源:中兴通讯

相对于传统的上下游汽车制造企业,中兴通讯是一个“新人”,但凭借其在芯片、算法、架构、操作系统、大数据、AI等领域的强大积累和创新能力,以及在长期服务运营商网络建设过程中的高可靠、高性能系统集成和在线运营经验,中兴通讯牢牢聚焦战略,始终定位于数字汽车基础能力提供商。

同时,在汽车行业不断提升供应链安全性的当下,产品的工程化能力和落地量产能力也是中兴通讯在赛道中从其他选手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37年来,中兴通讯服务于全球各大运营商,有完整的落地经验。中兴通讯汽车电子副总经理沈先生认为,“智能汽车就像多年前从功能机进化到智能机的终端,后面有电的汽车也会从功能车进化到智能机一样的汽车,成为人们实际连接的一部分。在这方面,我们与客户合作,发挥自己的优势,耦合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连接,这也是中兴从自身确定性优势的一种进化。在汽车电子业务中,我们只做‘集成’,并将利用自己在ICT领域的能力帮助客户取得成功。”

此外,中兴还将专注于工业……生态建设。中兴通讯通过架构的创新,提供了数字化平台的基础要素,与机械零部件软件提供商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跨越式升级,加速了在智能、自动驾驶等前瞻领域的领先和超越。

ZTE, Universiade

图片来源:中兴通讯

值得一提的是,产品竞争力的打造和技术壁垒的构筑,永远是企业在赛道上“生存”的先决条件。从中兴的“基因”来看,是有目共睹的技术热枕。据了解,中兴通讯在研发方面保持了长期而强劲的投入。在其全球74,000名员工中,R&D员工占了近一半。2022年上半年,R&D投资占营收的17%。

基于“夯实基础,发展新”的战略,未来中兴将继续加大对汽车电子的投入。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将帮助其拓宽“护城河”,把握成长逻辑和战略机遇。同时,中兴通讯着力推动汽车产业的网络化、智能化,致力于加速ICT产业与汽车产业的融合。

瞄准操作系统,做好智能汽车的“软服务”

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的快速落地,正在导致汽车价值模式的改变。打好智能化基础,需要两个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一个是芯片,一个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缺失是比芯片更紧迫的供应链问题,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致命的问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信部部长苗伟近日敲响了汽车操作系统缺失的警钟,并表示汽车操作系统也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成败的关键。

苗伟指出,提到手机行业的发展,“在功能产品向智能产品转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操作系统,芯片再强,汽车再好,都将是沙滩上的高楼。不解决‘缺芯少魂’的问题,走不快也走不远。”

事实上,国产汽车操作系统虽然存在被国外企业“卡脖子”的潜在风险,但也激发了国家对自主可控的强烈需求和本土供应链企业在该领域创新发展的动力,从而推动了国内供应链企业的上车,带动了整个国产汽车操作系统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基于20年来根植于操作系统内核的自研经验,中兴通讯将汽车操作系统作为其在汽车领域布局的重点,致力于帮助汽车企业打造属于自己的国产汽车灵魂。目前已成功孵化相关产品。

ZTE, Universiade

中兴自研OS课程,图片来源:中兴。

荣获金奖的中兴微内核和安全Linux双核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具有国产自主可控、需求响应快、适配灵活、价格合理的特点,适用于智能驾驶应用场景的各个阶段,是目前能够快速落地的最佳国产替代方案。

具体来说,微核RTOS内核体积小,代码少,运行速度极快,安全性和稳定性高,不易被病破坏。而宏内核安全Linux,因为系统庞大,效率高,有丰富的生态支持。中兴通讯通过微内核和宏内核的结合,在智能驾驶领域进行探索和推进,可以充分兼顾智能驾驶对功能安全和丰富应用生态两方面的要求,为汽车OEM主机厂智能驾驶项目的快速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con……在后期向更高层次自动驾驶场景的平滑演进中,双核智能驾驶操作系统方案可以结合SoC芯片适配支持的进展,将智能驾驶的AI感知功能逐步迁移到微内核系统,有利于智能驾驶方案向纯微内核方案的平滑过渡,以支持更高层次自动驾驶场景的落地,可以帮助OEM产品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中兴通讯构建的汽车操作系统矩阵除了支持智能驾驶场景,还可以支持驾驶舱、车辆控制等场景,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实时性的优势。

ZTE, Universiade

中兴的车载OS矩阵,图片来源:中兴

据了解,中兴通讯已先后与头车厂等公司达成合作,依托在操作系统方面的技术积累,在智能汽车领域构建实时、安全、开放的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同时,随着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和上车,也为中兴产品的验证和迭代提供了基础,为构建整个智能汽车和应用场景提供了重要支撑。

依托5G和ICT能力,做好网联智能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中兴通讯在智能网联方面还形成了5G+V2X芯片模块、TBOX/OBU车载终端、路侧RSU设备、边缘计算MEC设备、V2X基础云控平台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参与了长沙先导区、雄安示范区、海南先导区、无锡示范区等多个车路合作项目。

基于上述落地产品和项目,不难看出,中兴目前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切入点也体现在智能交通领域。通过5G、高精地图等技术,路侧智能感知设备与智能汽车合作,探索网联自动驾驶。对于深耕通信领域的中兴来说,这也是其更好的方向。

此外,中兴通讯还参与了车联网方向的标准制定,包括横跨汽车、电子、通信的TIAA、CMM、SAE、5GAA等。

目前,中兴通讯相关技术正逐步进入成果实现期。根据中兴通讯的公开介绍,其车载终端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累计出货量已超过百万台,成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由此,中兴开始跻身国内主流乘用车主机厂核心供应商行列,并逐渐撬动智能电动车市场。

扎根下来,在阳光下成长。如何将技术优势、量产经验、成本优势不断转化为账面优势,是中兴通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我们都知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此,中兴已经积蓄了37年的力量。

标签:中兴大运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奥迪或将采购比亚迪混动系统?比亚迪回应

日前,有报道称,2023款一汽大众奥迪的部分主流车型,或将采购比亚迪的DMiDMp进行配套,还有消息称,首款搭载的车型或为奥迪A4L。

1900/1/1 0:00:00
攻克卡脖子难题 车企自研电池或势在必行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供应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1900/1/1 0:00:00
同比增45%,神龙汽车向质疑说“不”

前段时间,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的一段言论在国内引起巨大讨论。尤其是在广汽菲克前两天宣布申请破产后,所有人都为Stellantis集团另一家合资公司神龙汽车捏了一把汗。

1900/1/1 0:00:00
EV晨报 | 10月新势力榜:AITO和极氪首进前五;极氪009和智己L7 SP性能版11月1日晚正式上市

110月新势力榜:AITO和极氪首次“杀进”前五零跑小鹏下降超3510月,中国造车新势力市场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

1900/1/1 0:00:00
传盖瑞特正探索各种战略选择

盖世汽车讯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汽车涡轮增压器主要供应商盖瑞特(GarrettMotion)正在探索包括出售在内的战略选择。知情人士表示,盖瑞特正在与一名顾问商讨可能的出售事宜。

1900/1/1 0:00:00
宁德时代“阳谋”造车

试点,是中国的智慧。比如当初搞深圳特区,成功了,经验可以推广全国。失败了,一个点不会影响到面。如今,宁德时代也学以致用。这个试点就是滑板底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