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谁摘了动力电池的“桃子”?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在动力电池的中,没有人愿意永远是输家。

在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再次将矛头指向芯片短缺和动力电池价格过高。并且斩钉截铁地宣称“缺芯贵电”导致长安汽车今年失去60.6万产能。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值得注意的是,在描述动力电池问题时,朱华荣用了“贵电”而不是“缺电”。换句话说,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缺动力电池,只是供应商供应的动力电池太贵,让新能源汽车企业苦不堪言。

当然,这并不是电池厂商对长安一家的攻击。此前,广汽董事长曾庆红公开“炮轰”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称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40%~60%,嘲讽广汽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打工。

车企的一次次“委屈”,足以证明问题的严重性。沿着动力电池供应链,最先找到的是动力电池企业,但每次出现这种情况,动力电池企业都会把“锅”扔给更上游的原料供应商。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上海钢联近期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再次一路上涨,甚至逼近60万元/吨。想象一下,2021年初,碳酸锂的价格只有5万元/吨左右,到今天已经涨了近12倍。

与生俱来的期货性质的碳酸锂,成为动力电池成本不可控的一大因素。动力电池之所以贵,归结于资本的恶性炒作,部分卖家惜售,买家囤货,中间商囤积。

那么,动力电池的“桃子”被财政拿走了?

局内外,性强。

从商业逻辑来看,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都是利益导向的,这无可厚非。而且,由于短期内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上升,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早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

所以我们都知道,总有一天,上游原材料价格会大幅下降。那么在这之前,既然有利可图,企业当然会选择冲。因为大家都在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站岗的人。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事实上,围绕这张桌,不仅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在,以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广汽、蔚来为首的动力电池企业也在。

首先,从财报来看,除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各大动力电池公司基本都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这种现象在今年年初尤为明显。因为上游原材料的暴涨,电池厂商缺乏像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那样的话语权和控制成本的能力,所以只能吃个哑巴亏。

但是,看到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赚了大钱,其他电池厂商肯定会眼红。结果,中创新航上市后,迅速开启了欧洲布局;郭萱高科投资115亿元在安徽合肥和广西柳州分别建立年产20GWh和10GWh的动力电池基地。欣旺达获得大众榜单;亿维锂业收到了宝马的橄榄枝...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成本的飙升显然会阻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别是像长安、广汽,自己的产品价格都在25万元以下,对成本更加敏感。

相对而言,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日子要好过得多,两者的共同点也很明显:对垂直供应链的控制力很强;甚至将触角伸向了更上游的矿产资源。

既然珠玉在前,摸着特斯拉和比亚迪过河就是对的。

其他车企纷纷效仿,或积极支持二次供应,以期获得更实惠的动力电池产品;要么亲自出马,自己造电池;广汽、蔚来、长城都是这样的路。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毋庸置疑,就车企自建工厂和电池而言,短期内肯定是亏损的。毕竟他们解渴不了。但是这些急切的汽车公司正在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同样,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也在,不过的是“资源永远供不应求”这句话。

说到动力电池企业,一边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一边是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一座搬不动的大山,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能什么?只能个别车企的青睐和平衡市场的方式。

谁摘了桃子?

新能源车越卖越贵。但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以魏晓理为首的造车新势力依然号称亏本卖车。经过一番了解,反馈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动力电池卖得太贵,利润被拿走了。

所以站在车企的角度,“桃子”被动力电池企业摘了。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国内动力电池产量累计62.8GWh,同比增长150.1%,环比增长6.2%。相对而言,动力电池加载量仅为30.5GWh,同比增长98.1%,环比下降3.5%,不足总产量的一半。

这种“多生产少包装”的原因是车企囤积动力电池以备后用?还是动力电池企业有能力生产,但车企没有足够的能力购买?

回顾历史,1922年,美国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股市崩盘,大萧条爆发。当时美国的奶业非常发达,牛奶产量翻倍,导致生产过剩。为了保证利润,农民们将大量剩余的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

同样,有什么理由可以相信,为了保证足够的利润,不仅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在囤货,动力电池企业也在人为制造“荒”呢?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退一步说,可能不是上面提到的任何一种可能性。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只有通过各大电池厂商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扭转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话语权不合适的局面。

相关数据显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市场份额已连续7个月低于50%,但在动力电池行业的地位仍是名副其实的领头羊。换句话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是当今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方向标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是被模仿的对象,无论其价格和发展方向如何。

关于动力电池的成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玉群曾表示:“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的烦恼,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都出现了价格暴涨。”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因此,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当代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仍能“花丛中的一抹绿”,不仅实现了净利润的逆势增长,还创造性地再次开拓日本市场,与大发工业株式会社(大发汽车)在电池供应和电池技术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可以看到最直接的原因是,即使动力电池价格上涨,车企仍然会买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账。当动力电池成本平稳度过后,当代安培科技的毛利率稳定下来。凭借规模、技术和利润优势,当代……y 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可以更积极地开拓其他市场。

但这只能说明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是靠自己的影响力来经营企业的,并不能推动整个动力电池行业。至于其他动力电池公司的利润,还是会被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拿走,所谓的摘桃者会被转移到更高的层次。

那么是谁在控制原材料的价格呢?推理起来,也许只有那些投机者来背这个“锅”

至于上游供应商是否还在赚钱,电池厂商是否真的没有定价权,车企是否除了接受高价别无选择,只能等未来看“计划调控”的力度有多大了。在动力电池的中,没有人愿意永远是输家。

在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再次将矛头指向芯片短缺和动力电池价格过高。并且斩钉截铁地宣称“缺芯贵电”导致长安汽车今年失去60.6万产能。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值得注意的是,在描述动力电池问题时,朱华荣用了“贵电”而不是“缺电”。换句话说,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缺动力电池,只是供应商供应的动力电池太贵,让新能源汽车企业苦不堪言。

当然,这并不是电池厂商对长安一家的攻击。此前,广汽董事长曾庆红公开“炮轰”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称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40%~60%,嘲讽广汽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打工。

车企的一次次“委屈”,足以证明问题的严重性。沿着动力电池供应链,最先找到的是动力电池企业,但每次出现这种情况,动力电池企业都会把“锅”扔给更上游的原料供应商。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上海钢联近期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再次一路上涨,甚至逼近60万元/吨。想象一下,2021年初,碳酸锂的价格只有5万元/吨左右,到今天已经涨了近12倍。

与生俱来的期货性质的碳酸锂,成为动力电池成本不可控的一大因素。动力电池之所以贵,归结于资本的恶性炒作,部分卖家惜售,买家囤货,中间商囤积。

那么,动力电池的“桃子”被财政拿走了?

局内外,性强。

从商业逻辑来看,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都是利益导向的,这无可厚非。而且,由于短期内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上升,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早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

所以我们都知道,总有一天,上游原材料价格会大幅下降。那么在这之前,既然有利可图,企业当然会选择冲。因为大家都在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站岗的人。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事实上,围绕这张桌,不仅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在,以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广汽、蔚来为首的动力电池企业也在。

首先,从财报来看,除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各大动力电池公司基本都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这种现象在今年年初尤为明显。因为上游原材料的暴涨,电池厂商缺乏像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那样的话语权和控制成本的能力,所以只能吃个哑巴亏。

但是,看到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赚了大钱,其他电池厂商肯定会眼红。结果,中创新航上市后,迅速开启了欧洲布局;郭萱高科投资115亿元在安徽合肥和广西柳州分别建立年产20GWh和10GWh的动力电池基地。欣旺达获得大众榜单;亿维锂业收到了宝马的橄榄枝...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成本的飙升显然会阻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特别是像长安、广汽,自己的产品价格都在25万元以下,对成本更加敏感。

相对而言,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日子要好过得多,两者的共同点也很明显:对垂直供应链的控制力很强;甚至将触角伸向了更上游的矿产资源。

既然珠玉在前,摸着特斯拉和比亚迪过河就是对的。

其他车企纷纷效仿,或积极支持二次供应,以期获得更实惠的动力电池产品;要么亲自出马,自己造电池;广汽、蔚来、长城都是这样的路。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毋庸置疑,就车企自建工厂和电池而言,短期内肯定是亏损的。毕竟他们解渴不了。但是这些急切的汽车公司正在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同样,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也在,不过的是“资源永远供不应求”这句话。

说到动力电池企业,一边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一边是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一座搬不动的大山,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能什么?只能个别车企的青睐和平衡市场的方式。

谁摘了桃子?

新能源车越卖越贵。但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以魏晓理为首的造车新势力依然号称亏本卖车。经过一番了解,反馈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动力电池卖得太贵,利润被拿走了。

所以站在车企的角度,“桃子”被动力电池企业摘了。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国内动力电池产量累计62.8GWh,同比增长150.1%,环比增长6.2%。相对而言,动力电池加载量仅为30.5GWh,同比增长98.1%,环比下降3.5%,不足总产量的一半。

这种“多生产少包装”的原因是车企囤积动力电池以备后用?还是动力电池企业有能力生产,但车企没有足够的能力购买?

回顾历史,1922年,美国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股市崩盘,大萧条爆发。当时美国的奶业非常发达,牛奶产量翻倍,导致生产过剩。为了保证利润,农民们将大量剩余的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

同样,有什么理由可以相信,为了保证足够的利润,不仅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在囤货,动力电池企业也在人为制造“荒”呢?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退一步说,可能不是上面提到的任何一种可能性。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只有通过各大电池厂商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扭转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话语权不合适的局面。

相关数据显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市场份额已连续7个月低于50%,但在动力电池行业的地位仍是名副其实的领头羊。换句话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是当今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方向标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是被模仿的对象,无论其价格和发展方向如何。

关于动力电池的成本,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玉群曾表示:“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给动力电池产业链带来了短期的烦恼,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石油焦等锂电池上游材料都出现了价格暴涨。”

Chang 'an, BYD, Tesla, Dafa and Weilai

因此,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当代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仍能“花丛中的一抹绿”,不仅实现了净利润的逆势增长,还创造性地再次开拓日本市场,与大发工业株式会社(大发汽车)在电池供应和电池技术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可以看到最直接的原因是,即使动力电池价格上涨,车企仍然会买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账。当动力电池成本平稳度过后,当代安培科技的毛利率稳定下来。凭借规模、技术和利润优势,当代……y 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可以更积极地开拓其他市场。

但这只能说明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是靠自己的影响力来经营企业的,并不能推动整个动力电池行业。至于其他动力电池公司的利润,还是会被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拿走,所谓的摘桃者会被转移到更高的层次。

那么是谁在控制原材料的价格呢?推理起来,也许只有那些投机者来背这个“锅”

至于上游供应商是否还在赚钱,电池厂商是否真的没有定价权,车企是否除了接受高价别无选择,只能等未来看“计划调控”的力度有多大了。

标签:长安比亚迪特斯拉大发蔚来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抢”锂潮持续进行时:又一家锂业公司成立了

动力电池需求只增不减,除了重金采矿占为己有,一些电池厂也纷纷和矿业公司做起了新生意。比如昨日,一家新的锂业公司成立了。

1900/1/1 0:00:00
高性能+高可靠,芯驰打造面向未来的第三生活空间

汽车产业链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1900/1/1 0:00:00
岚图科技日三大看点,首款轿车追光具备哪些“秘密武器”?

11月14日岚图科技日上,岚图汽车正式发布了ESSASOA智能电动仿生体,并透露追光将成为搭载ESSASOA智能电动仿生体的首款车型,在12月首发亮相。

1900/1/1 0:00:00
巴菲特押注台积电,三季度建仓41亿美元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旗下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HathawayInc)透露购买了台积电约41亿美元的股份。

1900/1/1 0:00:00
2022中国汽车论坛|博世汽车电子中国 Sebastian Mueller (苏田):创新塑造未来

2022年11月8日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

1900/1/1 0:00:00
沃尔沃开始交付使用无化石钢材的电动卡车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沃尔沃公司开始在其卡车中使用无化石钢材,在全球卡车制造商中尚属首例。首批采用无化石钢材制造的电动卡车现将交付客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