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半导体IPO一波三折又起波澜。11月15日晚间,比亚迪(002594。SZ)公告称,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增长,芯片供应严重不足,晶圆产能成为整车级功率半导体产能瓶颈。为加快晶圆产能建设,比亚迪半导体创业板上市申请暂时终止,未来将重新启动分拆上市工作。比亚迪回复第一电气称,终止拆分上市是公司基于对市场情况的预判、项目建设的紧迫性等因素做出的审慎决策。这次撤回申请是为了以后健康快速的发展做铺垫,也是为了全体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在缺芯困扰行业近两年的背景下,一度被称为汽车第一芯片,比亚迪半导体的举动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就在两天前,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表示,核心短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明年的预测并不乐观。许多芯片供应商报告说,他们无法满足明年的采购需求。投资扩产,择机重启。在比亚迪关于终止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分拆并在创业板上市的议案中,比亚迪表示,在公司分拆比亚迪半导体并上市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9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量达387.7万辆,同比增长113.2%。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50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晶圆产能已经成为车载级功率半导体模块产能的瓶颈。
为了扩大晶圆产能,比亚迪半导体在试用期内投资了济南功率半导体产能建设项目。济南项目已顺利投产,产能爬坡势头良好。然而,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增长,新增晶圆产能仍远远不能满足下游需求。为尽快提升产能供应能力和自控能力,比亚迪半导体计划抓住时间窗口,进行大规模晶圆产能投资建设。在济南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大额投资,预计将对比亚迪半导体未来的资产和业务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公告中,比亚迪表示,为加快晶圆产能建设,综合考虑行业发展和未来业务战略定位,统筹安排业务发展和资本运作规划,经充分审慎研究,决定终止分拆上市,同意终止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该公司将加快相关投资以扩大生产。待相关投资完成,条件成熟后,将择机再次启动比亚迪半导体的分拆上市工作。公告最后,比亚迪表示,终止本次分拆上市不会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战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同时,公司承诺在宣布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终止创业板上市后一个月内,不再筹划任何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11月16日,比亚迪a股和港股均小幅下跌。截至收盘,比亚迪a股收于261.08元,跌幅2.22%,港股收于192港元,跌幅1.79%。汽车企业减产源于……电力半导体的缺口车辆规格。比亚迪半导体前身是比亚迪微电子。2004年10月成立,2020年4月更名重组。其主要业务涵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和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产业链。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2020年5月,红杉资本和CICC资本完成比亚迪半导体的A轮融资,后者获得19亿元。本轮投资人增资扩股后共获得比亚迪半导体20.21%的股权;不到一个月,比亚迪半导体再次宣布8亿元A+轮融资,引入小米长江产业基金、联想长江科技产业基金、碧桂园等30家战略投资者,投前估值75亿元。
2020年12月,比亚迪通过了《关于筹划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议案》。2021年5月和6月,比亚迪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分别通过了《关于比亚迪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方案的议案》和其他与拆分上市相关的议案。在国产芯片替代和国内汽车销量飙升的背景下,比亚迪半导体一度被称为“汽车第一核心股”,进入比亚迪以外的多个汽车品牌的供应链。然而,比亚迪半导体的上市并不顺利。在过去的两年里,公司两次终止IPO进程,原因是“申请文件中的财务资料已经过期”,以及其接受的律师事务所被证监会调查。资料显示,在IPO之前,比亚迪股份持有比亚迪半导体72.3%的股份,为控股股东。根据比亚迪半导体2021年6月提交的招股书,拟募集资金26.86亿元,其中3.12亿元用于新型功率半导体芯片的产业化及升级,20.74亿元用于功率半导体及智能控制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比亚迪半导体2018年、2019年、2020年收入分别为13.4亿元、10.96亿元、14.4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8511万元、5863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306.19万元、3027.33万元、3184.44万元。根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的统计,基于2019年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模组的销量,比亚迪半导体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电机驱动控制器IGBT模组厂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英飞凌,市场份额为19%,居国内厂商之首。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仍将是该领域全球第二大厂商和国内第一大厂商。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比亚迪半导体是领先的IDM(垂直集成制造)半导体公司,具备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组封装和测试的一体化运营能力。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来自功率半导体的收入为4.6亿元,收入占比32.41%。Omdia预测,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538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预计2024年将达到19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6.6%。2020年以来,汽车行业缺芯危机持续蔓延,各大汽车企业被迫减产,而车用级功率半导体产能不足与晶圆产能缺口直接相关。在行业的趋势下,全球掀起了晶圆厂扩张的浪潮。根据Knometa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至2025年,全球将有41家新晶圆厂,其中32家位于亚洲。今年1-10月,比亚迪销售新能源汽车140.29万辆,同比增长158.52%。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发布会正式举行。比亚迪半导体IPO一波三折又起波澜。11月15日晚间,比亚迪(002594。SZ)公告称,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增长,芯片供应严重不足,晶圆产能成为整车级功率半导体产能瓶颈。为加快晶圆产能建设,比亚迪半导体创业板上市申请暂时终止,未来将重新启动分拆上市工作。比亚迪回复第一电气称,终止拆分上市是公司基于对市场情况的预判、项目建设的紧迫性等因素做出的审慎决策。此次撤回申请是为了给健康快速的发展铺平道路……在未来,也是为了最大化所有股东的权益。
在缺芯困扰行业近两年的背景下,一度被称为汽车第一芯片,比亚迪半导体的举动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就在两天前,博世中国执行副总裁徐大全表示,核心短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明年的预测并不乐观。许多芯片供应商报告说,他们无法满足明年的采购需求。投资扩产,择机重启。在比亚迪关于终止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分拆并在创业板上市的议案中,比亚迪表示,在公司分拆比亚迪半导体并上市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1-9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量达387.7万辆,同比增长113.2%。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50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晶圆产能已经成为车载级功率半导体模块产能的瓶颈。
为了扩大晶圆产能,比亚迪半导体在试用期内投资了济南功率半导体产能建设项目。济南项目已顺利投产,产能爬坡势头良好。然而,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增长,新增晶圆产能仍远远不能满足下游需求。为尽快提升产能供应能力和自控能力,比亚迪半导体计划抓住时间窗口,进行大规模晶圆产能投资建设。在济南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大额投资,预计将对比亚迪半导体未来的资产和业务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公告中,比亚迪表示,为加快晶圆产能建设,综合考虑行业发展和未来业务战略定位,统筹安排业务发展和资本运作规划,经充分审慎研究,决定终止分拆上市,同意终止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并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撤回相关上市申请文件。该公司将加快相关投资以扩大生产。待相关投资完成,条件成熟后,将择机再次启动比亚迪半导体的分拆上市工作。公告最后,比亚迪表示,终止本次分拆上市不会对公司现有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战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同时,公司承诺在宣布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终止创业板上市后一个月内,不再筹划任何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11月16日,比亚迪a股和港股均小幅下跌。截至收盘,比亚迪a股收于261.08元,跌幅2.22%,港股收于192港元,跌幅1.79%。汽车企业减产源于功率半导体在整车规格上的差距。比亚迪半导体前身是比亚迪微电子。2004年10月成立,2020年4月更名重组。其主要业务涵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和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产业链。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2020年5月,红杉资本和CICC资本完成比亚迪半导体的A轮融资,后者获得19亿元。本轮投资人增资扩股后共获得比亚迪半导体20.21%的股权;不到一个月,比亚迪半导体再次宣布8亿元A+轮融资,引入小米长江产业基金、联想长江科技产业基金、碧桂园等30家战略投资者,投前估值75亿元。
2020年12月,比亚迪通过了《关于筹划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议案》。2021年5月和6月,比亚迪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分别通过了《关于比亚迪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方案的议案》和其他与拆分上市相关的议案。在国产芯片替代和国内汽车销量飙升的背景下,比亚迪半导体一度被称为“汽车第一核心股”,进入比亚迪以外的多个汽车品牌的供应链。然而,比亚迪半导体的上市并不顺利。在过去的两年里,公司两次终止IPO进程,原因是“申请文件中的财务资料已经过期”,以及其接受的律师事务所被证监会调查。资料显示,在IPO之前,比亚迪股份持有比亚迪半导体72.3%的股份,为控股股东。根据比亚迪半导体2021年6月提交的招股书,拟募集资金26.86亿元,其中3.12亿元用于新型功率半导体芯片的产业化及升级,20.74亿元用于功率半导体及智能控制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比亚迪半导体2018年、2019年、2020年收入分别为13.4亿元、10.96亿元、14.4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亿元、8511万元、5863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306.19万元、3027.33万元、3184.44万元。根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的统计,基于2019年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模组的销量,比亚迪半导体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电机驱动控制器IGBT模组厂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英飞凌,市场份额为19%,居国内厂商之首。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仍将是该领域全球第二大厂商和国内第一大厂商。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比亚迪半导体是领先的IDM(垂直集成制造)半导体公司,具备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组封装和测试的一体化运营能力。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来自功率半导体的收入为4.6亿元,收入占比32.41%。Omdia预测,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538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预计2024年将达到19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6.6%。2020年以来,汽车行业缺芯危机持续蔓延,各大汽车企业被迫减产,而车用级功率半导体产能不足与晶圆产能缺口直接相关。在行业的趋势下,全球掀起了晶圆厂扩张的浪潮。根据Knometa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至2025年,全球将有41家新晶圆厂,其中32家位于亚洲。今年1-10月,比亚迪销售新能源汽车140.29万辆,同比增长158.52%。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发布会正式举行。
11月16日,比亚迪迎来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至此,其成为了首个达成这一里程碑的中国品牌。
1900/1/1 0:00:0011月18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指导、华为云与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云上生长,智行未来”汽车产业数智升级高峰论坛在苏州召开,
1900/1/1 0:00:00特斯拉似乎正在掀起新能源汽车市场,新一轮降价潮。两个月内,特斯拉连续推出了三项促销政策。最新的政策于11月8日发布,11月30日之前下单的用户,最高可减8000元保险。
1900/1/1 0:00:00百年老店东芝的收购案,至此尚没有收尾的迹象。从今年4月官宣“卖身”,到不断传出新消息,这家昔日科技巨头最近又引来了整车厂的关注。
1900/1/1 0:00:00全球石油储量第二的沙特阿拉伯可以说是在燃油时代富得满地流油,毕竟“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就真实地描绘了中东的经济现状,但靠石油发家的沙特阿拉伯要拥抱电动化时代,宣布打造自己的电动车品牌。
1900/1/1 0:00:001、岚图汽车详解50亿A轮融资:技术研发投入四成以上11月17日,岚图汽车宣布完成A轮引战融资协议签署和交割,岚图汽车本轮融资近50亿元,成为行业迄今规模最大的首轮融资,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