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长期受汽车广告之苦。
近日,长安汽车车主反应,车辆启动后会弹出“长安汽车车迷狂欢月”的宣传广告。甚至有车主表示,这个汽车广告非常夸张,从11月初开始每天都在发生。
针对此类投诉,长安汽车相关人员表示,广告是为了增加开机仪式感。而且还说车机上出现弹窗广告是非常正常的,这样的弹窗广告不会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或许是考虑到舆论压力,长安汽车在售后的后续回复中表示,目前不会修改更换弹窗的广告,但如果有更多用户反馈这个问题,会考虑。
面对长安汽车的上述回复,车主们并不买账:虽然广告时间不长,但是出现在自己的车里,让他们觉得不舒服。
我们不知道长安汽车会不会真的考虑这个事情。毕竟之前长安汽车被投诉过弹窗广告,到现在也没有解决。据统计,2021年车主对汽车广告的接受度仅为16.34%,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处于非常排斥的状态。
事实上,除了长安汽车,大众、奔驰、蔚来等多家车企都在车机上推出过弹窗广告,有的很快被纠正,有的则屡禁不止。这不禁让人怀疑为什么车企热衷于汽车广告。汽车广告能给车企带来什么?而车主面对汽车广告只是被动挨打吗?
来源:新浪微博
汽车公司热衷于汽车广告。
车机弹窗的广告问题一直很普遍。就在前几天,一个汽车博主在开广汽丰田比赛的时候,发现车上弹出了一个广告。广告图片显示“开通车主碳账户,抽奖赢取iPhone14 Pro Max”,右上角有丰田logo,右下角有“丰田尊享”字样。对此,丰田相关人员表示,车机是联网的。如果是业主授权参与此活动,将会推送,目前无法永久关闭。
来源:新浪微博
此前,一位一汽-大众ID.6 CROZZ车主在网上被曝光,称控制屏上突然出现一个弹窗广告,甚至占据了中控屏的一半,导航信息被掩盖。弹出广告的内容是“建议买车!即日起至9月30日,自行车交易最高可获得12000积分!"
一汽大众相关人员表示,汽车新闻推送是一汽大众对车主的一种关爱行为,并非弹窗广告。他还表示,为了避免影响用户驾驶,已经立即停止了车窗的提示信息。
除了丰田、长安等大众品牌,豪华品牌也不例外。奔驰车主投诉称,其车辆的中控面板上有一个弹出广告。广告内容是宣传奔驰电动车的EQE,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下方的导航信息。对此,奔驰相关人员表示,奔驰车载系统不会植入广告,有可能借助第三方软件弹出。可以关闭第三方软件以避免广告弹出。
汽车弹出广告不是今年才有的。去年10月,蔚来尝试将自主品牌广告内容植入汽车。不过相比现在的弹出式,蔚来还是照顾到了消费者的驾驶体验。它只在车上显示一个小的消息窗口,点击后会弹出广告浮动页面。但这还是遭到了消费者的抵制,随后蔚来向消费者道歉,并表示今后再也不会通过车载屏幕开展广告业务。
除了上述车企,长城威、哈弗品牌、宝马等车企都尝试了汽车广告业务,“买车送广告”似乎已经成为消费者不可避免的事情。
“利”字当头:开源节流
为什么车企热衷于这块“方寸之地”?业内普遍认为是为了盈利,节省营销成本。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汽车企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打开利润空间。于是,车企开始学习互联网的流量变现模式,逐渐从机械硬件向软件渗透。有业内人士认为,卖硬件转卖软件是一条成本低、长期收益高的路线,不仅使车企从传统制造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也有助于提高企业估值。
汽车公司不想成为手机行业的诺基亚,所以他们只能转向开发软件业务。但是,有研发就要有投入。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车企必须想尽办法盈利或者省钱。早在互联网时代就已经成功实施的弹窗广告,成为车企的一种选择。
据统计,2021年在售车辆中控显示屏装载率为96.1%。如果未来汽车的中控屏广告能够标准化、产业化,这项业务可能会形成几十亿的市场规模。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员颜景辉认为,车机系统帮助车主提升体验,软件订阅也是车企正在探索的盈利模式,包括广告推送。
除了盈利,节流同样重要。从上述车企的弹窗广告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是以自己的广告为主,这也是精准营销的体现。而且从过往车企的财报中不难发现,营销费用通常是成本支出中的一大项,通过弹窗向自己的车主推送新车发布和企业活动,必然会为车企节省大量的营销费用。
但无端弹窗必然会影响车主的驾驶体验。比如小米电视就因为广告弹窗饱受争议,进而对意向用户进行劝阻,影响销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显然车企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所以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就很重要了。有分析人士建议,车企应结合受众差异化,进行个性化、智能化推送,提高车主的接受度。颜景辉也认为,信息推送的前提是不能影响驾驶,不能干扰司机。
< img alt = "长安、奔驰、大众、丰田和蔚来" src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18051244053/3 . jpg "/>
来源:盖世汽车
从混乱到规范
随着智联的到来,车内的物理钥匙转移到了汽车上,汽车不再仅仅是为了娱乐,汽车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丰富。导航、游戏、视频、购物等。都能在车上实现,早已成为车主的另一部手机。
车企看到了这个机会,但是没有充分考虑车主的行车安全。如果车主正在驾驶车辆,突然弹出的车窗会分散车主的注意力,对于驾驶员来说无疑是极不安全的。难免有车主抱怨,在高速行驶中,汽车弹窗严重影响导航驾驶,无异于谋杀。
前不久,《人民日报》评论汽车弹窗广告,指出汽车中控面板弹窗看似琐碎,但其危害不容小觑,需要各方重视并妥善解决,并表示行车安全底线不容突破。
有律师指出,如果广告干扰了导航信息的正常显示,导致车主对道路信息判断错误,发生事故,广告方或车企应承担侵权责任。
就在今年9月,网信办明文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互联网。在互联网网页上以弹窗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标注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用户点击广告内容。未明示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广告发布者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显然,该规定虽然对弹窗广告有一定的约束,但对车企仍然没有约束力。对行驶汽车的弹窗如何管理只字未提,后续事故的问责机制也不明确,也就是说业界最担心的弹窗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基于此,一些媒体和业内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必要对汽车广告进行专制监管。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对弹窗广告要“一刀切”管理,对弹窗广告要严格管理。即使是对驾驶影响不大的弹窗广告,也是需要用户同意才能有弹窗广告。目前车载软件的管理权大多掌握在车企手中,而不是软件开发商。所以车企严格把关很重要。消费者长期受汽车广告之苦。
近日,长安汽车车主反应,车辆启动后会弹出“长安汽车车迷狂欢月”的宣传广告。甚至有车主表示,这个汽车广告非常夸张,从11月初开始每天都在发生。
针对此类投诉,长安汽车相关人员表示,广告是为了增加开机仪式感。而且还说车机上出现弹窗广告是非常正常的,这样的弹窗广告不会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或许是考虑到舆论压力,长安汽车在售后的后续回复中表示,目前不会修改更换弹窗的广告,但如果有更多用户反馈这个问题,会考虑。
面对长安汽车的上述回复,车主们并不买账:虽然广告时间不长,但是出现在自己的车里,让他们觉得不舒服。
我们不知道长安汽车会不会真的考虑这个事情。毕竟之前长安汽车被投诉过弹窗广告,到现在也没有解决。据统计,2021年车主对汽车广告的接受度仅为16.34%,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处于非常排斥的状态。
其实除了长安汽车,大众、奔驰、蔚来a……其他很多车企都在车机上推出过弹窗广告,有的很快被纠正,有的则屡禁不止。这不禁让人怀疑为什么车企热衷于汽车广告。汽车广告能给车企带来什么?而车主面对汽车广告只是被动挨打吗?
来源:新浪微博
汽车公司热衷于汽车广告。
车机弹窗的广告问题一直很普遍。就在前几天,一个汽车博主在开广汽丰田比赛的时候,发现车上弹出了一个广告。广告图片显示“开通车主碳账户,抽奖赢取iPhone14 Pro Max”,右上角有丰田logo,右下角有“丰田尊享”字样。对此,丰田相关人员表示,车机是联网的。如果是业主授权参与此活动,将会推送,目前无法永久关闭。
来源:新浪微博
此前,一位一汽-大众ID.6 CROZZ车主在网上被曝光,称控制屏上突然出现一个弹窗广告,甚至占据了中控屏的一半,导航信息被掩盖。弹出广告的内容是“建议买车!即日起至9月30日,自行车交易最高可获得12000积分!"
一汽大众相关人员表示,汽车新闻推送是一汽大众对车主的一种关爱行为,并非弹窗广告。他还表示,为了避免影响用户驾驶,已经立即停止了车窗的提示信息。
除了丰田、长安等大众品牌,豪华品牌也不例外。奔驰车主投诉称,其车辆的中控面板上有一个弹出广告。广告内容是宣传奔驰电动车的EQE,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下方的导航信息。对此,奔驰相关人员表示,奔驰车载系统不会植入广告,有可能借助第三方软件弹出。可以关闭第三方软件以避免广告弹出。
汽车弹出广告不是今年才有的。去年10月,蔚来尝试将自主品牌广告内容植入汽车。不过相比现在的弹出式,蔚来还是照顾到了消费者的驾驶体验。它只在车上显示一个小的消息窗口,点击后会弹出广告浮动页面。但这还是遭到了消费者的抵制,随后蔚来向消费者道歉,并表示今后再也不会通过车载屏幕开展广告业务。
除了上述车企,长城威、哈弗品牌、宝马等车企都尝试了汽车广告业务,“买车送广告”似乎已经成为消费者不可避免的事情。
“利”字当头:开源节流
为什么车企热衷于这块“方寸之地”?业内普遍认为是为了盈利,节省营销成本。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汽车企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打开利润空间。于是,车企开始学习互联网的流量变现模式,逐渐从机械硬件向软件渗透。有业内人士认为,卖硬件转卖软件是一条成本低、长期收益高的路线,不仅使车企从传统制造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也有助于提高企业估值。
汽车公司不想成为手机行业的诺基亚,所以他们只能转向开发软件业务。但是,有研发就要有投入。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车企必须想尽办法盈利或者省钱。早在互联网时代就已经成功实施的弹窗广告,成为车企的一种选择。
据统计,2021年在售车辆中控显示屏装载率为96.1%。如果未来汽车的中控屏广告能够标准化、产业化,这项业务可能会形成几十亿的市场规模。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员颜景辉认为,车机系统帮助车主提升体验,软件订阅也是车企正在探索的盈利模式,包括广告推送。
除了盈利,节流同样重要。从上述车企的弹窗广告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是以自己的广告为主,这也是精准营销的体现。而且从过往车企的财报中不难发现,营销费用通常是成本支出中的一大项,通过弹窗向自己的车主推送新车发布和企业活动,必然会为车企节省大量的营销费用。
但无端弹窗必然会影响车主的驾驶体验。比如小米电视就因为广告弹窗饱受争议,进而对意向用户进行劝阻,影响销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显然车企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所以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就很重要了。有分析人士建议,车企应结合受众差异化,进行个性化、智能化推送,提高车主的接受度。颜景辉也认为,信息推送的前提是不能影响驾驶,不能干扰司机。
< img alt = "长安、奔驰、大众、丰田和蔚来" src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18051244053/3 . jpg "/>
来源:盖世汽车
从混乱到规范
随着智联的到来,车内的物理钥匙转移到了汽车上,汽车不再仅仅是为了娱乐,汽车系统的作用也越来越丰富。导航、游戏、视频、购物等。都能在车上实现,早已成为车主的另一部手机。
车企看到了这个机会,但是没有充分考虑车主的行车安全。如果车主正在驾驶车辆,突然弹出的车窗会分散车主的注意力,对于驾驶员来说无疑是极不安全的。难免有车主抱怨,在高速行驶中,汽车弹窗严重影响导航驾驶,无异于谋杀。
前不久,《人民日报》评论汽车弹窗广告,指出汽车中控面板弹窗看似琐碎,但其危害不容小觑,需要各方重视并妥善解决,并表示行车安全底线不容突破。
有律师指出,如果广告干扰了导航信息的正常显示,导致车主对道路信息判断错误,发生事故,广告方或车企应承担侵权责任。
就在今年9月,网信办明文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互联网。在互联网网页上以弹窗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标注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用户点击广告内容。未明示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广告发布者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显然,该规定虽然对弹窗广告有一定的约束,但对车企仍然没有约束力。对行驶汽车的弹窗如何管理只字未提,后续事故的问责机制也不明确,也就是说业界最担心的弹窗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基于此,一些媒体和业内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必要对汽车广告进行专制监管。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对弹窗广告要“一刀切”管理,对弹窗广告要严格管理。即使是对驾驶影响不大的弹窗广告,也是需要用户同意才能有弹窗广告。目前车载软件的管理权大多掌握在车企手中,而不是软件开发商。所以车企严格把关很重要。
日前,威马发布内部信称,为应对资金压力,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包括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基本工资;
1900/1/1 0:00:00面对愈发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个突如其来的问题都可能压得车企抬不起头。
1900/1/1 0:00:00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在消费者的印象中,购买豪华品牌不仅意味着要承受对应的溢价,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也可以获得更高的标准。质量代表了豪华,更代表安全。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Solutions(以下简称为“AFS”)的最新数据,截至11月27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411
1900/1/1 0:00:00借中泰两国签署《中泰战略性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6)》合作文件的东风,亚太经合组织(APEC)2022年度会议之后中泰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首个合作项目日前正式浮出水面。
1900/1/1 0:00:00日前,车质网从相关渠道获取到一组奇瑞T26的无伪装测试谍照。新车是基于奇瑞T2X火星架构打造的全新产品,定位为中型SUV,T26是其内部代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