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不是你死我活,但必须充满火药味。
每当提到动力电池,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就像是嘴里的针,成为争论的焦点。
相比两个“万亿”企业,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的商业模式相差甚远:比亚迪专注轿车,反哺动力电池业务,刀片电池装机量屡创新高;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以电池为核心,储能、回收、汽车等应用场景均有涉及,根深蒂固,分布广泛。
换句话说,比亚迪不可能抛开汽车业务,靠刀片电池为生。所以对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来说,恐怕又有一家电池厂商让他不安了。
“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我们汽车的40%、50%、60%,而且还在增加。那我现在不是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吗?”
在今年7月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这句话迅速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共鸣。毕竟即使在燃油车时代,也没有能占到整车成本40%以上的关键零部件。
站在车企的角度,当然不希望被电池厂商绑架。
早在去年,广汽就深刻认识到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实力,于是逐步引入并扶持第二家供应商——中创新航。
而且似乎从那一刻起,新航就成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眼中钉。
专利之战仅仅是开始。
“我的目标不一定是行业全球第一。未来如果行业进入成熟阶段,全球前三的公司体量差不多,第一和第二没有太大区别。”
中创新航上市当天,其掌舵人刘靖宇在接受采访时阐述了对动力电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并为中创新航定下了“全球前三”的目标。
合理来说,中创新航的商业模式与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非常相似,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条技术路线并行。根据11月最新加载数据,中创新航三元锂电池加载量仅次于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磷酸铁锂电池第三,也是名副其实的“优等生”。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良好的基本面,才让创新航空有了“世界第三”的奢望。但是,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中创新航想要不择手段的获取市场份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回顾去年,中创新航被AVIC锂电更名时,就“诞生”为“万亿帝国破解”的始作俑者。坊间盛传,当时Xpeng Motors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争吵,起因是何执意要把新航作为“第二供应商”纳入其供应链。
先是广汽,再是Xpeng Motors,再是新航一再撬当代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的墙角,以低价获取市场份额,遭遇“反弹”在所难免。
据悉,被激怒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指控创新航空侵犯了正极极片及电池、防爆装置、集流构件及电池、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动力电池等五项专利。
前不久,中创新航在“受流器与电池”专利诉讼中败诉,不仅被要求从即日起停止销售与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专利相关的产品,还要赔偿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经济损失2632500元,支付发明专利保护期费用1.27元、500元及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合理费用20万元。
虽然中创新航在公告中表示,中创新航的产品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与涉案专利的早期技术完全不同,没有必要像判决中提到的那样立即停售涉案产品,但事实如此……很难改变一点:中创新航确实侵权了,有些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专利诉讼在市场上早已屡见不鲜,知识产权不仅可以成为保护自己的壁垒,还可以变成利剑扔向竞争对手,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困扰。
早在2020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起诉塔菲尔专利侵权,最终二审法院判令塔菲尔赔偿2330万元;2022年7月,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与蜂巢能源就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达成和解,蜂巢能源支付和解金500万元。
那么话又说回来,新航与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之间的专利官司以什么形式收场,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专利竞争是否会进一步成为动力电池市场的主流竞争方式。
“创建新航空公司”,路漫漫其修远兮。
竞争越激烈,越公平。从两方面考虑,中创新航以“专利影响行业发展”为由为自己侵权开脱,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但如果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时代赋予的优势,反过来制约国内动力电池的发展,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总之,面对此时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创建新航空公司”任重道远。
还是以新航为例。新航的短板非常明显。
如前所述,中创新航是广汽支持的“二供”,所以对于中创新航来说,广汽不仅有“相见恨晚”之恩,更是重要的大客户。然而,市场不会一成不变。当广汽也选择自主研发制造动力电池的时候,打造新航的角色就会变得极其尴尬。
根据中创新航招股书内容,2019年至2021年,中创新航从第一大客户广汽阿亚恩控股股东处获得的收入分别为6.86亿元、15.58亿元和35.37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39.6%、55.1%和51.9%。
显然,如果没有广汽的大订单,创新航空至少会损失一半的业务。再加上“以低价换市场”的操作,其盈利能力无法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相比。更不用说,动力电池行业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除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电池厂商赚钱都不容易。
总的来说,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无非是三点:性能、产能、上下游供应链的稳定性。
一方面,随着国内锂矿供应量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大大缓解。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加强打击囤积居奇的力度。双管齐下,碳酸锂价格“见顶”,连续两周下跌。再加上明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动力电池价格必然迎来新阶段。
至于动力电池的性能,和上面说的技术和专利挂钩。技术绝对是第一生产力,专利代表的是技术组装。
按理说鼓励创新和鼓励专利并不冲突,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推动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稳步发展。
不是春天一枝独秀,而是春天百花齐放。以史为鉴,日韩美曾挥舞专利大棒,企图扼杀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最后,在国家“白名单”政策的支持下,国内电池行业得以一路蓬勃发展。
现在,似乎又是一个新的循环,但短时间内,很难找到破局的关键。
不难发现,现在一个明显的趋势正在形成——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为首的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在马太效应下越来越强;二线动力电池厂商要么成为“两强供应商”,被车企控股;否则就会被车企抛弃,以黑暗告终。
在这种背景下,新航不会是第一个挑战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权威的,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虽然相对于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广泛布局和深耕行业,其他电池厂商仍然无法赶上。但还是可以相信,现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红利是属于所有敢打硬仗的企业的。
即使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不高兴”,广大“创创新航”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动力电池不是你死我活,但必须充满火药味。
每当提到动力电池,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就像是嘴里的针,成为争论的焦点。
相比两个“万亿”企业,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的商业模式相差甚远:比亚迪专注轿车,反哺动力电池业务,刀片电池装机量屡创新高;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以电池为核心,储能、回收、汽车等应用场景均有涉及,根深蒂固,分布广泛。
换句话说,比亚迪不可能抛开汽车业务,靠刀片电池为生。所以对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来说,恐怕又有一家电池厂商让他不安了。
“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我们汽车的40%、50%、60%,而且还在增加。那我现在不是在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吗?”
在今年7月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这句话迅速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共鸣。毕竟即使在燃油车时代,也没有能占到整车成本40%以上的关键零部件。
站在车企的角度,当然不希望被电池厂商绑架。
早在去年,广汽就深刻认识到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实力,于是逐步引入并扶持第二家供应商——中创新航。
而且似乎从那一刻起,新航就成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眼中钉。
专利之战仅仅是开始。
“我的目标不一定是行业全球第一。未来如果行业进入成熟阶段,全球前三的公司体量差不多,第一和第二没有太大区别。”
中创新航上市当天,其掌舵人刘靖宇在接受采访时阐述了对动力电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并为中创新航定下了“全球前三”的目标。
合理来说,中创新航的商业模式与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非常相似,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条技术路线并行。根据11月最新加载数据,中创新航三元锂电池加载量仅次于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磷酸铁锂电池第三,也是名副其实的“优等生”。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良好的基本面,才让创新航空有了“世界第三”的奢望。但是,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中创新航想要不择手段的获取市场份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回顾去年,中创新航被AVIC锂电更名时,就“诞生”为“万亿帝国破解”的始作俑者。坊间盛传,当时Xpeng Motors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争吵,起因是何执意要把新航作为“第二供应商”纳入其供应链。
先是广汽,再是Xpeng Motors,再是新航一再撬当代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的墙角,以低价获取市场份额,遭遇“反弹”在所难免。
据悉,被激怒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指控创新航空侵犯了正极极片及电池、防爆装置、集流构件及电池、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动力电池等五项专利。
前不久,中创新航在“受流器与电池”专利诉讼中败诉,不仅被要求从即日起停止销售与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专利相关的产品,还要赔偿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经济损失2632500元,支付发明专利保护期费用1.27元、500元及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合理费用20万元。
虽然中创新航在公告中表示,中创新航的产品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与涉案专利的早期技术完全不同,没有必要像判决中提到的那样立即停售涉案产品,但事实如此……很难改变一点:中创新航确实侵权了,有些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专利诉讼在市场上早已屡见不鲜,知识产权不仅可以成为保护自己的壁垒,还可以变成利剑扔向竞争对手,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困扰。
早在2020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起诉塔菲尔专利侵权,最终二审法院判令塔菲尔赔偿2330万元;2022年7月,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与蜂巢能源就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达成和解,蜂巢能源支付和解金500万元。
那么话又说回来,新航与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之间的专利官司以什么形式收场,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专利竞争是否会进一步成为动力电池市场的主流竞争方式。
“创建新航空公司”,路漫漫其修远兮。
竞争越激烈,越公平。从两方面考虑,中创新航以“专利影响行业发展”为由为自己侵权开脱,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但如果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时代赋予的优势,反过来制约国内动力电池的发展,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总之,面对此时的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创建新航空公司”任重道远。
还是以新航为例。新航的短板非常明显。
如前所述,中创新航是广汽支持的“二供”,所以对于中创新航来说,广汽不仅有“相见恨晚”之恩,更是重要的大客户。然而,市场不会一成不变。当广汽也选择自主研发制造动力电池的时候,打造新航的角色就会变得极其尴尬。
根据中创新航招股书内容,2019年至2021年,中创新航从第一大客户广汽阿亚恩控股股东处获得的收入分别为6.86亿元、15.58亿元和35.37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39.6%、55.1%和51.9%。
显然,如果没有广汽的大订单,创新航空至少会损失一半的业务。再加上“以低价换市场”的操作,其盈利能力无法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相比。更不用说,动力电池行业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除了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电池厂商赚钱都不容易。
总的来说,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无非是三点:性能、产能、上下游供应链的稳定性。
一方面,随着国内锂矿供应量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大大缓解。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加强打击囤积居奇的力度。双管齐下,碳酸锂价格“见顶”,连续两周下跌。再加上明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动力电池价格必然迎来新阶段。
至于动力电池的性能,和上面说的技术和专利挂钩。技术绝对是第一生产力,专利代表的是技术组装。
按理说鼓励创新和鼓励专利并不冲突,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推动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稳步发展。
不是春天一枝独秀,而是春天百花齐放。以史为鉴,日韩美曾挥舞专利大棒,企图扼杀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最后,在国家“白名单”政策的支持下,国内电池行业得以一路蓬勃发展。
现在,似乎又是一个新的循环,但短时间内,很难找到破局的关键。
不难发现,现在一个明显的趋势正在形成——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为首的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在马太效应下越来越强;二线动力电池厂商要么成为“两强供应商”,被车企控股;否则就会被车企抛弃,以黑暗告终。
在这种背景下,新航不会是第一个挑战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权威的,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虽然相对于当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的广泛布局和深耕行业,其他电池厂商仍然无法赶上。但还是可以相信,现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红利是属于所有敢打硬仗的企业的。
即使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不高兴”,广大“创创新航”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
12月12日,蔚来汽车利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由总裁秦力洪为我们解读了企业在2022年目前为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透露了一些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1900/1/1 0:00:00我们从企查查了解到,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股东新增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后者由宁德时代全资控股。
1900/1/1 0:00:00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调研团一行参观考察天鹏电源12月12日晚间,蔚蓝锂芯(002245)公告,
1900/1/1 0:00:002019年9月的一天,禾赛联合创始人孙恺火急火燎地赶往北京,参加商务部攒的一个局。推开会议室的门后,四、五家律所代表西装革履、腰杆笔挺,正颜厉色地端坐在他面前。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克莱斯勒母公司Stellantis在12月13日表示,该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140万辆皮卡,原因是车辆的尾门可能无法正常锁上,并且有可能在行驶过程中打开。
1900/1/1 0:00:00第五届汽车大奖由法国公司MotulampLR66与法国媒体ParisMatch联合举办,向汽车和设备制造商颁发了共20个奖项。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