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投票选出2022年最有韧性的车企,这一票应该投给长安汽车。去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出现疫情、供应链短缺、物流受阻、西南地区限电导致多家企业停产等。长安汽车可以说是受影响最大的汽车企业,但是通过全年的销量,并没有碾压这家汽车企业。
日前,长安汽车公布了当年的销量数据。2022年1-12月,长安汽车销售234.61万辆,同比增长1.98%。自主品牌销量187.45万辆,同比增长6.83%;自主乘用车销量139.03万辆,同比增长15.46%;自主品牌海外销量16.97万辆,同比增长48.83%。
可以看到,尽管环境极其恶劣,但长安汽车依然保持正增长,在多个板块实现突破,证明了长安汽车的深厚实力。然而,这两个合资品牌都遭遇了下滑。其中,长安福特全年共销售30.46万辆,同比下降17.61%;长安马自达销售10.4万辆,下降21.43%。
虽然合资品牌不尽如人意,但还是从侧面证明了长安汽车的绝对成功。长安汽车作为集团企业,贡献率主要靠自主品牌支撑。作为国企,长安汽车的表现超过了同行,甚至好于很多民企。
明星产品成为推手
其实总结长安汽车去年的强劲表现,肯定有多重原因。但从市场角度来看,还是要看一批产品的热销。和所有自主品牌一样,长安汽车也拥有丰富的产品,许多经典和关键产品的升级是长安汽车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数据显示,长安汽车CS系列2022年全年销量突破49万辆。从1-11月的数据来看,CS75系列销量超过21万,CS55系列销量超过14万,CS35系列销量超过6万。其中只有CS55系列实现了增长。
此外,UNI系列年销量超过20万辆。其中,2022年3月上市的UNI-V挑起大梁,累计销量约10万辆,引领UNI序列市场份额进一步攀升。从20万辆UNI系列的数据来看,也超过了LECK和WEY的品牌销量,说明长安汽车在经营高端系列上已经初见成效。
虽然长安汽车去年过得很不顺,但还是做好了沟通。就在上个月,长安汽车举办了首届汽车设计日。事实上,长安这几年的成功与其优秀的设计水平不无关系。包括之前的“新科技智慧”美学,是长安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此次,长安汽车正式发布了一款全新的设计理念“万象”,基于该理念的首款量产产品逸达和概念车VIIA也同时发布。其中,益达在广州车展正式亮相。长安汽车对这款新车的要求更高,目标是与合资品牌A级车竞争。
一直以来,自主品牌都有对抗合资品牌的决心。但是,汽车产业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长安汽车的优势在于CS75PLUS、逸动PLUS、CS55PLUS等一系列爆款车型,为基层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益达这次的目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且对于长安来说,设计只是一方面的红利,科技和智能才是长安汽车这几年的重点。比如长安汽车打造的“蓝鲸动力”品牌,也已经成为消费者熟知的存在,我们可以借助“蓝鲸家族”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占领消费者心智。
前不久,“中国汽车研究院”发布了2022年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第三批车辆测评结果。其中,长安UNI-V(2022款1.5T智能领航车型)在智能驾驶评级、智能安全、智能泊车、智能交互方面获得G(优秀)。根据2020版评价规定,智能星级为5星。
上个月,长安汽车也宣布成立“长安科技公司”。为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向科技公司转型,未来十年,长安汽车将以长安科技公司为中心,在汽车科技新产业链上投资超1500亿元,打造超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
可以说,去年一整年,长安汽车虽然市场体量不如同行,但能够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实现销量增长,充分体现了其全面均衡的实力,这对任何一家车企都具有启示意义。
深蓝色的背后
去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全面爆发的一年。随着政策导向的逐渐转变……以市场为导向,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推出新能源汽车,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其中,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为27.12万辆,同比增长150.06%。
长安汽车新能源的爆发,离不开奔奔EV等众多传统产品和全新品牌长安深蓝的贡献。如果说奔奔EV代表了过去长安汽车的新能源,那么长安深蓝就是未来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操盘手。
作为长安深蓝品牌首款车型,长安深蓝SL03于2022年7月正式上市,价格公布后新车订单破万分钟,打破了行业最快“破万”订单纪录。同时,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12月,长安深蓝SL03收获11650辆,环比增长42%。
信达证券表示,考虑到深蓝SL03的科技外观深受消费者喜爱,极具性价比的增程式车型将有助于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预计2003年深蓝SL03销量为7万台,2023-2024年销量分别为15万台和20万台,成为爆款。
资本市场的预测只是一个方面。长安汽车新能源的意义在于EPA1平台引领行业变革的技术创新。如今,长安汽车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新能源“三大电”正向开发能力,也构建了四大新能源和智能平台架构。
2022年12月,长安汽车发布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安智电iDD、长安力量三款新能源。分别代表长安在氢能路线上的技术进步,能源管理、电池温控等动力技术,增程式、电驱动等续航能力相关的技术进步。
如今,长安汽车已经拥有了一些新能源产品,如深蓝SL03、UNI-K iDD、UNI-V iDD、欧尚Z6 iDD、鲁珉、奥伊塔11等。未来长安智电iDD还将安装在CS75PLUS、CS55PLUS等6款产品上。长安汽车的新能源产品阵营将与其传统燃油车产品一样丰富。
长安汽车的新能源一度被埋没,但直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长安汽车才展现出真正的实力,从品牌、产品、技术三个方面焕发青春。而且长安汽车也重新获得了长安新能源的控制权,进一步加强了战略规划和资源协调。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是充分的产品思维和市场思维的竞争。好在长安汽车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只要不出现太多的战略问题,长安汽车有望在新能源车市场继承这些优势。
面对2023年更加复杂的环境,长安汽车不仅要巩固在燃油车市场的优势,还要在新能源车市场进一步发力。当然,耀眼的成绩会掩盖一些缺陷,这也需要长安汽车有更多的耐心去练好内功,才能成为更好的车企。如果要投票选出2022年最有韧性的车企,这一票应该投给长安汽车。去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出现疫情、供应链短缺、物流受阻、西南地区限电导致多家企业停产等。长安汽车可以说是受影响最大的汽车企业,但是通过全年的销量,并没有碾压这家汽车企业。
日前,长安汽车公布了当年的销量数据。2022年1-12月,长安汽车销售234.61万辆,同比增长1.98%。自主品牌销量187.45万辆,同比增长6.83%;自主乘用车销量139.03万辆,同比增长15.46%;自主品牌海外销量16.97万辆,同比增长48.83%。
可以看到,尽管环境极其恶劣,但长安汽车依然保持正增长,在多个板块实现突破,证明了长安汽车的深厚实力。然而,这两个合资品牌都遭遇了下滑。其中,长安福特全年共销售30.46万辆,同比下降17.61%;长安马自达销售10.4万辆,下降21.43%。
虽然合资品牌不尽如人意,但还是从侧面证明了长安汽车的绝对成功。长安汽车作为集团企业,贡献率主要靠自主品牌支撑。作为国企,长安汽车的表现超过了同行,甚至好于很多民企。
明星产品成为推手
其实总结长安汽车去年的强劲表现,肯定有多重原因。但从市场角度来看,还是要看一批产品的热销。和所有自主品牌一样,长安汽车也拥有丰富的产品,许多经典和关键产品的升级是长安汽车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数据显示,长安汽车CS系列2022年全年销量突破49万辆。从1-11月的数据来看,CS75系列销量超过21万,CS55系列销量超过14万,CS35系列销量超过6万。其中只有CS55系列实现了增长。
此外,UNI系列年销量超过20万辆。其中,2022年3月上市的UNI-V挑起大梁,累计销量约10万辆,引领UNI序列市场份额进一步攀升。从20万辆UNI系列的数据来看,也超过了LECK和WEY的品牌销量,说明长安汽车在经营高端系列上已经初见成效。
虽然长安汽车去年过得很不顺,但还是做好了沟通。就在上个月,长安汽车举办了首届汽车设计日。事实上,长安这几年的成功与其优秀的设计水平不无关系。包括之前的“新科技智慧”美学,是长安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此次,长安汽车正式发布了一款全新的设计理念“万象”,基于该理念的首款量产产品逸达和概念车VIIA也同时发布。其中,益达在广州车展正式亮相。长安汽车对这款新车的要求更高,目标是与合资品牌A级车竞争。
一直以来,自主品牌都有对抗合资品牌的决心。但是,汽车产业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长安汽车的优势在于CS75PLUS、逸动PLUS、CS55PLUS等一系列爆款车型,为基层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益达这次的目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且对于长安来说,设计只是一方面的红利,科技和智能才是长安汽车这几年的重点。比如长安汽车打造的“蓝鲸动力”品牌,也已经成为消费者熟知的存在,我们可以借助“蓝鲸家族”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占领消费者心智。
前不久,“中国汽车研究院”发布了2022年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第三批车辆测评结果。其中,长安UNI-V(2022款1.5T智能领航车型)在智能驾驶评级、智能安全、智能泊车、智能交互方面获得G(优秀)。根据2020版评价规定,智能星级为5星。
上个月,长安汽车也宣布成立“长安科技公司”。为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向科技公司转型,未来十年,长安汽车将以长安科技公司为中心,在汽车科技新产业链上投资超1500亿元,打造超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
可以说,去年一整年,长安汽车虽然市场体量不如同行,但能够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实现销量增长,充分体现了其全面均衡的实力,这对任何一家车企都具有启示意义。
深蓝色的背后
去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全面爆发的一年。随着政策导向的逐渐转变……以市场为导向,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推出新能源汽车,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其中,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为27.12万辆,同比增长150.06%。
长安汽车新能源的爆发,离不开奔奔EV等众多传统产品和全新品牌长安深蓝的贡献。如果说奔奔EV代表了过去长安汽车的新能源,那么长安深蓝就是未来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操盘手。
作为长安深蓝品牌首款车型,长安深蓝SL03于2022年7月正式上市,价格公布后新车订单破万分钟,打破了行业最快“破万”订单纪录。同时,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12月,长安深蓝SL03收获11650辆,环比增长42%。
信达证券表示,考虑到深蓝SL03的科技外观深受消费者喜爱,极具性价比的增程式车型将有助于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预计2003年深蓝SL03销量为7万台,2023-2024年销量分别为15万台和20万台,成为爆款。
资本市场的预测只是一个方面。长安汽车新能源的意义在于EPA1平台引领行业变革的技术创新。如今,长安汽车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新能源“三大电”正向开发能力,也构建了四大新能源和智能平台架构。
2022年12月,长安汽车发布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安智电iDD、长安力量三款新能源。分别代表长安在氢能路线上的技术进步,能源管理、电池温控等动力技术,增程式、电驱动等续航能力相关的技术进步。
如今,长安汽车已经拥有了一些新能源产品,如深蓝SL03、UNI-K iDD、UNI-V iDD、欧尚Z6 iDD、鲁珉、奥伊塔11等。未来长安智电iDD还将安装在CS75PLUS、CS55PLUS等6款产品上。长安汽车的新能源产品阵营将与其传统燃油车产品一样丰富。
长安汽车的新能源一度被埋没,但直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长安汽车才展现出真正的实力,从品牌、产品、技术三个方面焕发青春。而且长安汽车也重新获得了长安新能源的控制权,进一步加强了战略规划和资源协调。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是充分的产品思维和市场思维的竞争。好在长安汽车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只要不出现太多的战略问题,长安汽车有望在新能源车市场继承这些优势。
面对2023年更加复杂的环境,长安汽车不仅要巩固在燃油车市场的优势,还要在新能源车市场进一步发力。当然,耀眼的成绩会掩盖一些缺陷,这也需要长安汽车有更多的耐心去练好内功,才能成为更好的车企。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加拿大2速变速器制造商Inmotive与铃木(Suzuki)签署联合开发协议,将为未来铃木电动汽车(EV)开发Ingear2速EV变速器。
1900/1/1 0:00:00马斯克得到了他想要的效果。1月10日,有消息称,在特斯拉中国宣布降价后,3天内获得3万辆汽车订单。随后,有媒体向特斯拉方面求证,特斯拉相关人士表示,对于相关传闻不予置评。
1900/1/1 0:00:00近期哪吒汽车“动作频繁”,且其议论声较大。
1900/1/1 0:00:00近期,AITO问界M5参数询价EV迎来了首次OTA升级,此次升级内容新增数十个功能点,覆盖用户在实际用车中的多个场景。
1900/1/1 0:00:001月11日,我们从官方获悉,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启Honda的燃料电池系统在商用车领域技术验证,该验证自2023年1月起在湖北省开始实施。
1900/1/1 0:00:0011月11日,盖世汽车获悉,本田中国宣布与东风汽车集团共同合作,开启Honda的燃料电池系统在商用车领域技术验证,该验证自2023年1月起在湖北省开始实施。
1900/1/1 0:00:00